03.02 目前海外理工博士进985校拿教职的要求有多高?

刘秉福


非985高校的,但对高校的招聘工作都有所了解,简单说下个人的认识,仅供参考。

招聘条件一般就两个方面:经历和能力

经历要求:对目前排名靠前的985高校,博士毕业生直接拿到教职是非常困难的,即便你是海外的。一般来说,学校会要求你具有2-3年海外博士后经历或研究员的经历,基本上就是“青年千人”所需要的经历。如果你在海外有博士后经历,那道路会顺畅一些,有可能直接拿到教职;如果没有,有的学校会让你先进站做博士后,有的学校则采用合同聘用的预聘方式。

能力要求:985高校招聘不会告诉你需要有多少论文、项目,只会说“具有较好教育科研潜力”,或“同龄人中拔尖”等。也就是说,你得判断一下自己所在的课题组地位如何,自己在课题组内的地位如何,如果你是国际著名学者团队下的主力队员,那基本是比较靠谱的。

总的来说,985大学目前对正式教职非常慎重,应聘者基本上是先申报“青年千人”,申报上了进教职;没申报上的,如果能聘上校内青年人才项目的,也是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教职的。从条件上来说,最好是本硕博三阶段均为知名高校,已经发表领域内高水平的论文,最好能有领域内前5的期刊,另外,品行、心理素质方面过得去。

大学青年人才招聘体系

目前高校的招聘体系比较复杂,下面以天津大学教师招聘为例(信息来自网络):

天津大学青年人才招聘分两个层次:一是北洋学者英才计划;另一个是预聘教师。

其中“北洋学者英才计划”有A、B两档,A档为入选“四青”者,直接聘长聘教授;B档则是未入选“四青”,但达到长聘教授或长聘副教授条件的。也就是说,只要入选“北洋学者英才计划”,基本就是长聘教师。

那么具体需要什么条件呢,其招聘启事上的岗位要求就只有两句话:年龄不超过40岁,具有博士学位,在相关学科领域取得具有显示度的成果,且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和较强的学术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学者。海外应聘者原则上需在海外工作不少于2年。其他方面,需要你递交简历、申报书、介绍信、成果证明等,学校通过同行专家评审才能确定。

“预聘教师”呢,天津大学的定位是:为博士后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事业编制科研人员;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工程应用、科技成果转化及辅助教学等工作。虽然此处写了“学校事业编制”,但从《天津大学预聘教师管理办法》中可以看到,这个编制是流动编制,也就是说,你在岗期间按事业编制管理,但聘期最长6年,如果不能获得准聘副教授,基本就不再续聘了。

“预聘教师”的条件说明也很简单: 国内外知名大学毕业,具有相关领域博士学位;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职业修养,熟悉本领域相关工作;具有独立承担科研及教学工作的潜力。其他方面,也只有自己申请一下试试了。


高校人才真经


作为一个在国外联合培养的博士生,作为一个走在这条道路上的行者,我想说:确实不易。但这也是我们国家的大学追求世界一流,科学技术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一个必经过程。我就从学生角度,谈谈一些现象吧。

我在的办公室,有博后、有中国访问学者、有联培博士,大家都怎么想?

我在的办公室,有2位博士后,有2位中国的访问学者(1个教授,1个副教授),还有2位中国的联合培养博士,当然,还有若干美国或其它国家的在读博士。教授们都已“功成名就”,而博后和博士生们都在拼搏的道路上。博后们一般在抓紧出成果,接下来会在美国申请教职(难度非常之大),或拿到“青千”回国,或直接回国申请教职。在读的博士如果成果好的话,有的会直接回国申请教职,有的会继续呆在美国做博后。而联合培养的博士,只能回国申请教职。

要求有多高?

在博士同学们之间,通常流传着一个不成文的看法,即:(假如都是入职国内高校)国外顶尖大学的博士去国内顶尖大学,国外一流大学、国内顶尖大学的博士毕业去国内一流大学,国内一般大学的博士去国内二本院校......这个看法虽然存在存在很多问题,但也说明了要想成为教职,水平要高!!!比如你在一个学校读博士,除非特别特别优秀,否则是很难留在自己就读的大学里的。

至于都是哪些标准,这就是为科研人员所熟知的几大评价标准:高水平论文、基金、专利。


学术青椒



近5年,海外普通院校、或者名校的普通博士回国后,进入高校比较难。主要原因:

  • 1)国内博士生水平提升明显。尤其是国内985高校或者排名前几的国内名校毕业博士的学术成果不低,论文档次和数量相比几年之前提升太多。

  • 2)国内高校博士引进一般是课题组申报,学院审核,学校批准。针对自己培养的学生、或者本科研究生在该课题组,博士在更好学校的学生更加偏重。

以我所熟悉的985中南大学为例,工科引进教职的标准起码达到一区论文2篇,总IF超过40+。如果有其他成果,也可以!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最后,祝愿你可以如愿进入理想的高校!多联系理想院校的大牛,毕竟现在普遍课题组,年轻老师单干太难也太少,如果课题组负责人出面引进相对容易许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