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5 1955年解放军授衔时,此两人不在名单之中,后来却被称开国上将

实行军衔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走向现代化正规化必不可少的一步,也是对解放军将领为新中国成立浴血奋战功绩的肯定。1955年在解放军首次授衔时,有两个人不在名单之中,后来却都被称开国上将。

1955年解放军授衔时,此两人不在名单之中,后来却被称开国上将

当时,中央军委授予的上将军衔共55人,但后来人们都知道,我国的开国上将共有57位,很显然还有2人是后补的,但也被称为开国上将,他们分别是王建安将军和李聚奎将军。

王建安将军是湖北省黄安县桃花区朱家垅村人,出生于1908年10月12日,自幼家庭贫苦,很早就参加革命,在黄麻起义中便有他的身影,1927年入党,随后在红军第11军31师当班长。

1955年解放军授衔时,此两人不在名单之中,后来却被称开国上将

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成立后,王建安任第10师28团副团长,1934年他任红四军政委,参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抗日战争时期,王建安参加了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解放战争中,王建安任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东线兵团副司令员,率部转战华东。建国后他还领兵参加了朝鲜战争,多年的征战,他立下了许多战功。

1955年解放军授衔时,此两人不在名单之中,后来却被称开国上将

然而不凑巧的是,1955年授衔的前一年,王建安因高血压离开部队住院治疗,因此错过了此次授衔仪式。1956年,王建安将军身体康复出院,回到部队继续工作,所以便被中央军委补授了上将军衔。

再看看,李聚奎将军,湖南安化县人,出生于1904年12月31日。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就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红军,从一名排长一直升到师长、军参谋长等职务,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担任了司令员级别职务。

1955年解放军授衔时,此两人不在名单之中,后来却被称开国上将

和王建安将军的原因不同,李聚奎错过1955年授衔的原因是,他当时的职务是石油工业部部长,而并非在军队中担任职务,所以没有评定军衔。李聚奎将军后来被调整职务,回到军队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委员,因此在1958年,他被中央军委补授为上将军衔,所以后来开国上将是57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