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希特勒被刺杀真的能改变历史吗?

陳京-曾經


小编认为希特勒如果被刺杀是只可能加速战争结束进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第一,德国内部高层之间。能够取代,想取代希特勒的人太多了,除了空军元帅戈林,还有党卫军领袖希姆莱,但是国防军与海军都对他们都没有好感。尤其是德国海军与德国空军尤为紧张,一直以来德国海军与德国空军关系一直不好,戈林曾经视原海军元帅雷德尔为政治上树敌,最后通过打压手段其下台。



陆军上还有凯特尔元帅,政治上还有戈培尔博士,海军方面有邓尼茨元帅(虽然他并曾不想过,但是最后他还是当上了)。如果希特勒突然遇害,在没有指定接班人情况下,他们都是元首的接班人。因此德国最高层会陷入权利斗争而瘫痪。空军,海军,党卫军,国防军任何一势力与后台都很大。虽然希特勒有口头接班人戈林,但是前面已经说很清楚了。戈林是三方都不讨好的人。



第二,战场上。希特勒突然被刺杀遇害,只有利于盟国不利于德国。元首都不在了,何来为“元首效忠”?不管海陆空还是党卫军,大部分德国士兵入职作为军人宣誓口号都是“为元首效忠”,最典型战例就是柏林会战。苏军虽然将胜利的旗帜插向了德国国会大厦,但是战争依然在进行。德国方面并非签订一纸条约投降,而是宣读了希特勒自杀的死讯后,德军士兵失去了主心骨,士气低落最终放下武器投降。



因此,希特勒遇害只有利盟军,不利于德军。若是提前遇害,德军不但会陷入高层权利斗争,而前线也会陷入崩溃状态。因此只会加速战争结束的进度!


圆子同学了


现在流传一种说法,二战后期,斯大林生怕希特勒被暗杀,虽然是个笑谈,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那么,咱们可以分析一下,如果1944年7月20日,冯.施陶芬贝格暗杀了希特勒,“女武神行动”成功实施,那么德国和世界将面临什么情况。

电影《刺杀希特勒》剧照,“女武神行动”谋划者几乎是清一色的国防军贵族军官,多数名字里面都有冯(von,德意志贵族标志),和巴伐利亚口音的下士希特勒出身于不同阶级。

搞掉希特勒的计划三十年代就有了,甚至闪电进攻前,一些高层就已制定了逮捕希特勒恢复民主国家的计划,并组成秘密抵抗团体。44年7月前,希特勒至少遭到过41次的暗杀。比如,43年东线的 海宁·特雷斯考夫上校,曾经把装着炸弹的白兰地送上了希特勒的专机,结果因为高空极度低温,把炸药冻住了,没成功。44年“女武神行动”(刺杀希特勒)的原因电影里面也比较客观的还原了,除了与党卫军长期不合以外,一个重要是纳粹的种族屠杀和各种暴行,让这些原本效忠元首的军官对纳粹理念产生了怀疑和抵制,比如施陶芬贝格本人,开始也是希特勒忠实的崇拜者(亲身体验到了希特勒复兴国家,重整军队,开疆破土的威力),后来逐渐转成了怀疑、甚至厌恶(可以参考施陶芬贝格的个人日记)。

到了44年夏,东线早已经转攻为守,西线盟军已经在诺曼底登录,法国即将光复,虽然老百姓和中下层官兵被洗脑和蒙蔽,但是这些高层已经看得很清楚,德国战败已成定局,投降是迟早的事儿。但是,希特勒的性格重度偏执,信奉“要么胜利,要么灭亡”的极端人生信条,是一定要不惜代价,死战到底的,会让德意志民族与第三帝国共存亡,让日耳曼民族为纳粹党垫背。

所以,在他们看来,只有推翻纳粹专治,建立新政府,由新政府与盟军谈判,才可以利益最大化,比如争取一个相对缓和的投降条件,保全德国在1939年以前就据有的主要领土,甚至可以同苏联接着平分波兰,允许德国保留军队,避免外国军队进入德国等。总之,必须主动提出与盟军和谈,避免在东线战场与苏联死磕,而且,越早与盟军谈判就越能掌握主动权,保留越多的既得利益。

所以,弄死希特勒,推翻纳粹党的一党专政,收编党卫军,建立国防军主导的新政府,既有利于保全个人利益,也有利于民族、国家利益。

而且,这种投降就是有条件的投降,可以保证德国尽可能多的既得利益和领土完整,而非45年德国的无条件投降——割地又赔款,还被分区占领。所以,某种程度,希特勒如果1944就死于暗杀的话,斯大林不会很开心的,虽然这样避免了苏联在之后的几个月数以百万计的伤亡(1945年4月-5月,持续了三个星期的柏林战役中,苏联红军就伤亡了35万人)。但是,只有攻入德国本土,不惜伤亡打下柏林,从源头上终结纳粹,苏联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胜国”,否则也谈不上后来的分区占领和两次柏林危机,甚至持续了小半个世纪的“两极对峙”和“冷战”。

这涉及到战后的格局和政治话语权问题。

然而,执行者施陶芬贝格是个残疾人士,也没抱着完全的必死心态。由于时间仓促,加上身有残疾行动不够麻利,原计划使用两枚炸弹只来得及装上一枚(但是,换了其他人又没有这个胆量,也没有资质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希特勒),而且,放了炸弹后,陶芬贝格还要乘飞机从东普鲁士拉斯滕堡的德军大本营(狼穴)赶回柏林指挥政变,全指望一个肢体不健全的残疾人;客观环境上,那天因为天气热,临时换了会议室,厚重的橡木桌子和通透性好的房间让希特勒只是轻伤;

另外,这个计划缺乏群众基础,而且没能笼络住其他德军高级将领。柏林城内的反希特勒分子优柔寡断,行动迟缓,并未及时解除纳粹高层的权力,武装占领柏林。甚至部分成员在得知希特勒没有被炸死后动摇倒戈,让计划中的政变亦告流产。

所以,如果希特勒被暗杀,其他纳粹党魁诸如戈培尔、戈林、希姆莱被成功控制,国防军取代纳粹党掌握了德国政权,欧洲战场会很快结束,德国的领土范围可能会比现今大的多,东普鲁士,西里西亚、石勒苏益格等领土会保全。如果德国同盟军议和成功,苏联攻入德国本土的几率几乎为零,所以,东西德国分裂的基础也不存在,这样苏联肯定不乐意了,才有了本文开头的那种说法。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刺杀希特勒,都己是二战的中后期了,盟军已在法国登陆,德军的失败已只是时间问题,如果成功刺杀希特勒,改变历史走向是不可能的,但德国会陷入政治、经济上的混乱,战争可能更早的结束,让战区人民少受生灵涂炭,军队少受伤亡,也算功德一件。

题主没设定问题是否是历史上真实的那一次刺杀,那么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是在希特勒未当选德总理之前,甚至在成功吞并苏台德地区之后,希特勒被刺身死,都是可能改变历史的。

不能不承认,希特勒是个枭雄,在他当选德国总理后,一系列政治、经济、外交手段,让德国经济快速复苏,民心快速凝聚,国际地位提高,与英法有了平等对话地位。他在德国各届威望是极高的。

在战争发动之前,刺杀了希特勒,德国会群情激愤,但马上再选一个能让国家人民都拥护的新领袖,并发动战争,就真不容易了。也许二战历史会随之改变。





净月暖阳


不能,这是我的答案。

学过毛概的人都知道一句话“历史是由群众创造的”。英雄人物,或者历史人物对于历史的确有着很大的作用,但是不能发挥决定性作用。毕竟时势造英雄,历史人物的出现是顺应时势的。

有人一直觉得希特勒是独裁统治,但是希特勒实际上是德国人民投票选出了的,程序上相当民主。为什么德国人民会选择希特勒。

因为一战后德国受到英法等国家的压迫,国内经济十分窘迫,群众生活水平直线下降。整个德国社会充满了忿忿不平的情绪,这个时候德国人民急需释放积压了数年的民族情绪,需要一个强人来领导,来带领他们打破英法等国的压迫、歧视,争取自己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

因此就算希特勒被干掉了,德国群众依然会再选择一个强人,二战的进程不会发生改变,也许只会推移。

当然以上是希特勒在二战正式爆发前被干掉,如果在二战尾声的时候被干掉。我认为历史依然不能改变。

二战尾声希特勒被刺杀,德国依然会失败,依然会被分为东西两德,依然会按照历史进程一步步走下去。

所以刺杀希特勒不能改变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