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土耳其和希臘的關係為什麼如此緊張?

衝擊時評


在大奧斯曼帝國時代,希臘不過是帝國無數統治區中的一小部。那裡的人們效忠於伊斯坦布爾的蘇丹,是土耳其的臣民。

但在19世紀,隨著歐洲民族主義思想的傳播蔓延。希臘人也開始起兵造反,反抗奧斯曼帝國。最終,在英國,俄國的支持下,奧斯曼帝國失去了希臘,希臘人,贏得了獨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為了實現英法協約國弱化土耳其的陰謀,希臘人對土耳其發動了戰爭,他們出兵進攻安納托利亞高原,最終被土耳其國父凱末爾擊敗。雙方最終形成了現在的國境線。
(一戰中的土耳其軍隊)


而在二戰後,土耳其和希臘因為愛琴海諸島的歸屬權,以及塞浦路斯問題,大打出手,發生交火。

1911年,意大利王國與奧斯曼帝國發發生了著名的“的黎波里戰爭”,在戰爭中,意大利攻佔了愛琴海東部,靠近安納托利亞半島的十二個大小島嶼。這些島嶼被意大利控制,極大的扼制了土耳其對於愛琴海海域的控制。1947年2月10日,意大利不顧土耳其的反對,將十二群島的主權交給了希臘。這便是希土十二群島爭端的由來,圍繞這些島嶼,以及愛琴海大陸架,領空,雙方不時發生驅逐對方船隻,甚至交火的衝突事件。


(希臘與土耳其愛琴海地域)

塞浦路斯問題也是影響希土關係的一大要因。塞浦路斯島的居民大多是希臘族和土耳其族。1878年英國攻佔塞浦路斯以來,英國試圖通過製造民族矛盾,阻礙塞浦路斯人的反英鬥爭。比如,在希臘族發起反對英國的活動中,英國人就讓土耳其族警察去鎮壓。

1960年,塞浦路斯獲得獨立。1963年,希土兩族因為制憲問題發生大規模流血事件。土耳其出兵塞浦路斯,佔領了塞浦路斯一些地區,進行駐軍。1974年,塞浦路斯總統馬卡里奧斯被本地希臘族政團推翻,塞浦路斯希臘族隨後要求塞浦路斯與希臘合併。而當時,希臘剛剛發生了軍事政變,軍人集團的總統費宗.吉斯吉斯將軍希望藉助民族主義的旗幟穩固統治,於是積極回應了塞浦路斯希臘族的合併意圖。這引起了土耳其的不滿。
(土耳其坦克)


土耳其軍隊在7月20日展開了軍事行動,他們很快集結,向塞浦路斯臨時政府和希臘軍隊發起進攻。希族軍隊在土耳其面前儘管也曾英勇抵抗,卻丟失了大批戰略要地。土耳其軍隊基本上封鎖了塞浦路斯島。而在愛琴海上,兩國海空軍也進行了曠日持久的打戰。

最終,在美國的調停下,兩個北約國家實現停火。希臘輸掉了戰爭,塞浦路斯島38%的土地被土耳其軍隊佔領,希臘吉斯吉斯政府迅速垮臺。
(希臘軍隊)

而在近日,土耳其與希臘再次發生了衝突,土耳其空軍一架F-16擊落了一架希臘幻影-2000戰機。

而在4月初,又發生了希臘士兵進入土耳其埃迪爾內省被土耳其逮捕的事件。

可見,希臘與土耳其的關係頗為緊張。希土關係的緊張,是糾合了歷史因素,領土爭端,民族問題與意識形態領域衝突的成果,不是一兩年,一二十年就能解決的。


朱興子


土耳其和希臘的矛盾,準確的說是殖民地與宗主國產生的領土、文化、宗教土的矛盾。

歷史課本上介紹古西方文化,繞不開的就是古希臘。公元前800年左右出現的古希臘文明,在政治、經濟、文學、哲學等方面都有很高的建樹,被公認為西方文化的源泉。譬如古希臘人阿基米德,現今仍然是科學史上繞不開的人物。



但是在公元前146年,古希臘併入古羅馬帝國後,希臘地區一直未獨立建立政權,期間被東羅馬帝國統治。在1460年,崛起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入愛琴海地區,佔領了希臘,使之併入奧斯曼帝國的阿爾巴尼亞行省。

在希臘人被奧斯曼帝國統治期間,由於統治不利,加上奧斯曼帝國特意對希臘人的壓制,利用羅馬尼亞人和斯拉夫人來擔任希臘官僚,橫徵苛捐雜稅等,使希臘人產生了獨立意識。在19世紀初,希臘人即在烏克蘭的敖德薩建立了獨立組織“友誼社”。



在1821年,希臘獨立戰爭正式爆發,起義軍在三個月內迅速席捲希臘大部分地區,不到一年的時間即成立了政府,正式宣告獨立。而此時的奧斯曼帝國已經有解體之勢,為了遏制各地區的獨立浪潮,奧斯曼帝國採取了殘酷措施,鎮壓希臘的獨立運動。

在1822年,奧斯曼帝國軍隊攻入希俄斯島,開展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島上有4.5萬人死於絞刑、拷打和斷水斷糧等,有5萬人被販賣成奴隸,2.3萬人被驅逐後流離失所,只有2000左右倖免於難。希俄斯島遭到毀滅性打擊,近兩百年過去了,島上任然沒有恢復往日的繁榮。

1824年法國畫家德拉克洛瓦用油畫描繪的希俄斯屠殺。

雖然在1828年爆發的俄土戰爭,以及英法兩國利用希臘人削弱奧斯曼帝國的有利時機下,土耳其在1830年被迫簽訂倫敦議定書,承認了希臘的獨立。但是,幾百年的殖民統治加上獨立戰爭引發的血海深仇,使希臘和土耳其人接下了深深的樑子。

在一戰期間,希臘與巴爾幹國家聯合對奧斯曼土耳其宣戰,獲得了愛琴海上大部分島嶼。在戰後,希臘又在協約國的支持下攻入土耳其腹地安納託尼亞地區,兵峰直指安卡拉。雖然在國父凱末爾的帶領下,土耳其擊退希臘軍隊,但是無疑是雙方的仇恨更加一層。





在希臘被土耳其殖民以及獨立過程,使兩國除了歷史方面的仇恨外,又形成以下幾方面的矛盾:

一、領土爭端,主要分為愛琴海和塞浦路斯島兩方面。希臘的獨立乃至一戰期間對土耳其的戰爭,有趁土耳其病要土耳其命的意思,導致希臘人在愛琴海上的領土佔據絕大多數,而且在小亞細亞半島上,希臘也佔據著部分領土。

而塞浦路斯在歷史上主要生活的是希臘裔,在1570年奧斯曼帝國佔據後,鼓勵土耳其裔拖家帶口移居塞浦路斯島,使島上形成希臘裔和土耳其裔並立的狀態,而希臘裔一直有迴歸希臘的意願。在1974年,島上的土耳其裔成立了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國,使希土矛盾進一步加深。



二、宗教問題。希臘是東正教的發源地,是基督教的主流派別,其聖城君士坦丁堡于于1453年被土耳其人所攻佔,改名為伊斯坦布爾,目前是土耳其最重要的城市。在幾百年來,東正教徒對聖城念念不忘,時刻不忘重溫拜占庭帝國的榮光。這一念想激勵了俄羅斯人對土耳其的十二次戰爭,也刺激了希臘人對於土耳其人的仇恨。

所以在被殖民和獨立過程中,希臘與土耳其之間形成了深刻的矛盾。歷史隱射到現實使兩國現在有也一些小摩擦,在今年3月25日,希臘總理乘直升機視察島嶼緬懷希臘獨立戰爭的遇難者時,土耳其飛機從直升機下飛過,引發兩國的外交糾紛。



與土耳其的矛盾,也使希臘保持了歐洲少有的高軍備狀態。在2008年,希臘軍費佔gdp比例高達2.8%。總共11萬的軍隊,總有1500多輛坦克和1300多門的火炮,而希臘總人口只有1000多萬。如果美國採取希臘的動員規模,則軍隊高達300多萬。希臘並不是冷戰前線,保持如此高的軍備水平,究竟防誰,希臘人很清楚。


L夕惕若看世界


近日,土耳其外交部發言人阿克索伊就希臘總統帕夫洛普洛在亞美尼亞發表有關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的聲明回應,土耳其沒有忘記希臘人在土耳其獨立戰爭期間對土耳其人犯下的暴行。

阿克索伊說,希臘不應該在道德問題上教訓土耳其。在1823年希臘與奧斯曼帝國的獨立戰爭期間,估計有20000到40000土耳其人和穆斯林被希臘軍隊殺害,“他們要為現在希臘領土上的大部分社區突然消失負責。”


這是一場持續了8年之久的戰爭,1821年之前,希臘民族獨立英雄——伊普希蘭·狄斯率領義軍在奧斯曼帝國的繁華都市雅西(摩爾多瓦公國都城,現羅馬尼亞雅西縣,位於該國東北部。)舉行起義,開始了希臘的獨立之戰。和歷史上所有的起義一樣,伊普希蘭·狄斯的義軍遭到了奧斯曼帝國的殘酷鎮壓,估計也有20000到40000希臘人被殺、或被賣為奴。

狄斯的起義之所以沒有被奧斯曼帝國撲滅,則和現在一些動亂地區的情況差不多,西方列強乘機把手伸了近來,想從希臘的獨立中撈取好處。

英法俄相繼介入了希臘的獨立戰爭,承認希臘王國獨立。在三國的聯合打擊下,奧斯曼帝國最終投子認輸,1832年,被迫承認希臘王國主權。

英法俄幫助希臘獨立,自然也從希臘身上攫取了許多利益。希臘成了他們在地中海的新的戰略支撐點。尤其是沙俄,急需黑海出海口,一個剛剛獨立的希臘自然要比奧斯曼帝國聽話。


希臘的獨立可以說是奧斯曼帝國噩夢的開始。不久,羅馬尼亞、塞爾維亞、黑山獨立,保加利亞自治,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劃歸奧匈帝國,希臘又得到了奧斯曼帝國的色薩利省。

和現在土耳其人做大奧斯曼帝國夢一樣,希臘也想恢復拜占庭——羅馬帝國的輝煌。於是,希臘、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組成了“巴爾幹聯盟”,一起向衰老的帝國下“最後通牒”,要求奧斯曼帝國的軍隊“無條件”撤出巴爾幹半島。

1912年秋天,塞爾維亞—黑山、希臘、保加利亞同時向帝國開戰。剛剛經歷了土意戰爭的奧斯曼帝國,舊傷未愈又添新傷,在巴爾幹戰場上帝國的軍隊節節敗退。此時,不甘寂寞的歐洲列強又把手伸進了巴爾幹半島,在德意志、奧匈、沙俄三大帝國的干預下,奧斯曼帝國終於被擠出了巴爾幹地區,帝國的歐洲部分只剩下了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和其周邊土地。這就是現在土耳其的歐洲部分。

希臘也如願以償得到了南馬其頓和東馬其頓。


眾所周知,巴爾幹戰爭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就快開始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決定了現代世界的格局,一開始就意味著世界將重新洗牌。一戰中,巴爾幹兄弟分道揚鑣,保加利亞與曾經的敵人奧斯曼帝國站到了一起,加入了同盟國陣營;塞爾維亞、希臘和黑山則加入了協約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奧斯曼帝國已經出現了分裂,1918年5月28日亞美尼亞宣佈獨立;1920年8月10日,協約國與奧斯曼帝國在法國的色佛爾簽訂了《色佛爾和約》。《色佛爾和約》對當代土耳其產生了重要影響。

和約規定奧斯曼帝國:割讓(位於伊斯坦布爾)恰塔爾加線以西給希臘;外綏克至布哈尼耶以西主權暫歸土耳其,5年後以公投決定是否併入希臘;成立亞美尼亞共和國,黑海海岸基雷松以東、艾爾新疆、木施以西、比特利斯及凡湖以南給亞美尼亞;達達尼爾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及兩岸海峽地區為非軍事區,協約國擁有在該地區的軍事行動權,美英法意日俄6國組成“海峽管理委員會”……

《色佛爾和約》的餘下部分是,奧斯曼帝國割讓:阿拉伯及伊拉克地區為英法的保護地,卡拉塔施、馬爾丁以南歸敘利亞,摩蘇爾以南歸伊拉克和可能給庫爾德人獨立的土地。



《色佛爾和約》無疑是奧斯曼帝國死刑的判決書。和約簽署後,色雷斯和安納托利亞立刻爆發了反對協約國瓜分土耳其的民族主義運動;君士坦丁堡爆發了大規模的抗議遊行;尚未解除武裝的奧斯曼帝國的軍隊選擇了與繼續向小亞細亞挺進的希臘軍隊對抗。這時,奧斯曼帝國出了一位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凱末爾。

由於凱末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指揮的達達尼爾海峽保衛戰,打敗了英法聯軍,讓他在奧斯曼帝國的軍隊中擁有崇高的威望。在得到了未放下武裝的將領們的支持後,凱末爾向帝國當局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反對協約國對土耳其的瓜分,並認為應該推翻受英國人控制奧斯曼蘇丹。

脫離奧斯曼帝國的凱末爾投身到了安納托利亞的民族解放鬥爭中,他和一群來自安納托利亞的愛國者在安卡拉成立了土耳其大國民議會,正式與奧斯曼帝國一刀兩斷。大國民議會成立不久就組建了土耳其國民軍。土耳其國民軍在凱末爾的帶領下打敗了英國支持的希臘軍隊。此時由於不滿英國不斷在土耳其擴大影響,法國和意大利退出了安納托利亞的爭端,法國公開表示支持凱末爾對民族獨立作出的努力。同時,凱末爾又爭取到了革命後的蘇俄的支持。此時,希臘人便陷入了四面楚歌。


最後,在英國人的武力威脅下,凱末爾做出了明智的選擇,接受了一部分英國人的苛刻條件,但保住了土耳其人世代居住的安納托利亞,並將“歐洲之母”君士坦丁堡牢牢地掌握在手裡,成了今天土耳其的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

這就是土希兩族的歷史舊怨。汲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教訓,凱末爾臨終時留下遺言,如果再發生世界大戰,盡力保持中立:如果無法保持中立,那就加入有英國的一方。顯然這是讓英國人給打怕了。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土耳其既沒加入同盟國,也沒加入軸心國,而是在戰爭中討好各方,和戰爭的雙方做買賣,自己發小財。

眾所周知,後來土耳其和希臘都加入了北約,成了北約的夥伴和盟友。然而北約也沒能讓他們成為朋友握手言和。原因就是大家熟知的土耳其分裂了塞浦路斯。

塞浦路斯共和國面積9251平方公里,生活著希臘和土耳其兩大主體民族,1960年8月16日獨立。

塞浦路斯共和國成立後,由於土希兩族的矛盾而導致塞國武裝衝突不斷。1963年12月土耳其政府突然宣佈驅逐生活在伊斯坦布爾的12000多名希臘人,引起了塞島上的希臘族人的不滿,不久,因為制憲問題土希兩族發生武裝衝突導致政府癱瘓。1974年7月20日凌晨,土耳其軍隊在塞浦路斯登陸。土耳其的軍事行動又引起了希臘的不滿,兩國在塞島刀兵相見,開了北約內戰的先河。



另外,土希兩國共同擁有一片愛琴海,愛琴海上大小島嶼3000多個,其中2000多個為希臘所有,有的希臘島嶼離土耳其只有1—2海里。希臘政府要求希臘的島嶼應該有島嶼架,其領海寬度應該延伸到島嶼外12海里,愛琴海上空的飛行區也應該以此劃分;

土耳其則認為靠近土耳其的希臘島嶼是土耳其大陸架的升起部分,主張在愛琴海劃一條中線,兩國平分大陸架和飛行區。

所以,愛琴海這個名字倒是挺儒雅浪漫,但是這把“琴”彈奏出來的卻是兩國千百年來積下的怨怨恨恨。

所以,土希兩國,除了歷史的恩怨,還是一對情敵,都想“娶”愛琴這片海。為了愛琴海他們也會啐對方,也會朝對方翻白眼。估計沒有情敵肯握手言和。


燕北林叢


愛琴海是位於希臘和土耳其之間的一片美麗海洋,愛琴海不但名字好聽,而且風景也很美麗,而且愛琴海中有多達2500多個島嶼,可稱之為千島之海。

然而,我們從下圖可以看到,整個愛琴海基本可以算是希臘的內海,而對面的土耳其卻只擁有靠近岸邊的幾個島,土耳其的船一出了港口就會進入希臘的領海,愛琴海中這麼多的島嶼為何都是屬於希臘的,土耳其為什麼只能站在岸上望島興嘆呢?今天銘蘇先生就給大家簡單分析一下其中的緣由:

14世紀初興起於小亞細亞半島上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到15世紀中期滅亡拜占庭帝國之後,帝國版圖基本已經擴展到小亞細亞半島和巴爾幹半島,將現在的希臘地區全部納入其帝國版圖,從此希臘人被奧斯曼帝國統治了300多年,這為兩國此後的矛盾和衝突埋下了種子。

奧斯曼帝國統治期間,希臘的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等遭受嚴重破壞,希臘人不但掀起反抗土耳其統治的起義活動。19世紀初,希臘人在烏克蘭的敖德薩建立秘密組織“友誼社”從事反抗奧斯曼活動。1821年3月希臘爆發了大起義,迅速得到希臘人的響應,並於1822年1月1日宣佈希臘獨立。其後,希臘在英法俄三國聯軍的干涉下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土耳其於1830年承認希臘的獨立地位。

1911年意大利向北非地區擴張,爆發了意土戰爭,此時剛獨立的十二群島(愛琴海中靠近土耳其的島嶼)很快被意大利佔領。二戰後十二群島成為了英國的保護地,1947年2月10日意大利正式同希臘簽訂條約,在土耳其的反對下把十二群島的主權交給希臘,正式結束了十二群島被外國統治的歷史。

20世紀初,巴爾幹半島上的民族獨立運動風起雲湧,塞爾維亞、保加利亞、黑山和希臘等國組成巴爾幹聯盟。1912年10月聯盟多國向土耳其宣戰,結果土耳其戰敗。原屬土耳其的馬其頓被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及希臘瓜分,塞薩洛尼基則被併入希臘。希臘獲得了愛琴海除伊姆布羅斯島、忒涅多斯島及十二群島之外所有的島嶼。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戰爭裡失去了除了東色雷斯及埃迪爾內以外的巴爾幹領地。

一戰中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戰敗,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色佛爾條約》,將小亞細亞部分領土割讓給希臘。而土耳其國父凱末爾的出現挽救了土耳其,凱末爾領導民族起義,推翻了奧斯曼帝國的封建統治,成功地擊退了希臘和歐洲列強的干涉。1923年土耳其同協約國簽訂了《洛桑條約》,確認了土耳其對小亞細亞半島領土主權,土耳其在愛琴海的領土範圍限制在了3英里以內, 這意味著只有距離本國海岸線不超過3英里的愛琴海島嶼才屬於土耳其。

綜上,我們今天看到整個愛琴海的島嶼基本都屬於希臘,由於歷史原因,土耳其只能站在岸上面對愛琴海望島興嘆。不過,包括巴爾幹半島、愛琴海中的島嶼、小亞細亞半島地區都是希臘人近千年來生活和居住的地方,他們在此創造了希臘文明,只不過後來被周邊強大的政權所征服,才導致希臘長期被羅馬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統治。

當然除了愛琴海島嶼兩國有爭端外,兩國在塞浦路斯也有利益紛爭,在此不再講述。


銘蘇先生


土耳其最大的城市是伊斯坦布爾,第二大城市是首都安卡拉。那麼第三大城市呢?答案是位於愛琴海西岸的伊茲密爾。本來土耳其的三大城市之中首都安卡拉深居內陸,而伊斯坦布爾地處內海,只有伊茲密爾直面愛琴海,本來應當是絕佳的出海口。然而愛琴海上幾乎所有的島嶼都是屬於鄰國希臘的,甚至就連像邁伊斯蒂島這種距歐洲陸地有500多千米之遙、而離亞洲只有10千米左右的島嶼也成為了希臘領土,這樣一來希臘等於直接將土耳其封鎖在了小亞細亞半島,土耳其進出愛琴海需要看希臘的臉色。土耳其自然對此不滿,然而希臘人同樣不滿——因為在希臘人看來:不要說愛琴海上的島嶼,就連包括伊茲密爾在內的小亞細亞半島西部沿海地區也該是希臘的。原來公元前八至六世紀古希臘城邦曾在地中海沿岸進行過“大殖民”運動——在這一過程中西至西西里島、高盧、西班牙、法國和意大利南部,南臨非洲北岸,東及小亞細亞、色雷斯、黑海沿岸等地均有希臘人的殖民城邦。當時不只是愛琴海上的島嶼,如今土耳其西部的幾乎整個愛琴海沿岸都是希臘的,而小亞細亞半島的其他地區處於波斯帝國的統治之下,至於土耳其那時這個民族還沒誕生。既然土耳其當時都還不存在,自然也不存在與希臘結怨之說。

希臘和土耳其結怨最早可以追溯到11世紀:儘管此時古希臘早已被羅馬征服,但在羅馬帝國分裂後延續下來的東部拜占庭帝國實際上成為了一個希臘化國家。儘管拜占庭帝國作為羅馬帝國的延續一直以羅馬作為自己的正式國號,但由於相比羅馬帝國時代失去了對西地中海領土的控制後拜占庭迅速發展成為一個高度希臘化的國家:這一時期的拜占庭帝國的統治中心正位於古希臘文明的發源地,事實上拜占庭城正是古希臘人最先創建的,而拜占庭帝國的官方語言則被確定為改良後的希臘語,宗教信仰為希臘正教(東正教)。因此當時的希臘人可謂是拜占庭帝國的核心族群。從公元11世紀開始高度希臘化的拜占庭帝國不斷遭受塞爾柱突厥人的進攻,希臘人開始同突厥系民族交惡。不過儘管土耳其屬於突厥系民族,但在嚴格意義上塞爾柱突厥人和今天的土耳其到底有多少親緣關係目前還屬於有爭議之事,不過既然土耳其為樹立民族自信而把歷史上的突厥系帝國都認為自己的祖先,那麼這筆賬也就很自然地算到了土耳其的頭上並且在此後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希臘和土耳其之間的矛盾還在不斷日積月累著。

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23歲的君主穆罕默德二世率領下攻克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並將其更名為伊斯坦布爾,擁有千年國運的拜占庭帝國就此滅亡,從此希臘人就開始處於土耳其人的統治之下。希臘人自然不甘心接受和自己的語言、宗教完全不同的土耳其人的統治,但在奧斯曼帝國全盛時期他們是無力反抗的。進入19世紀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西歐列強和沙皇俄國的打擊下徹底淪為“西亞病夫”,這令希臘人看到了爭取民族獨立的希望,於是旨在爭取希臘獨立的秘密組織“友誼社”在烏克蘭的敖德薩成立了。1821年3月25日希臘爆發反土耳其的獨立戰爭,希臘獨立革命的火焰迅速蔓延到全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鎮壓希臘獨立運動的過程中攻佔了希俄斯島並在島上製造了大屠殺事件——在這次屠殺事件中大約45000名希臘島民被絞死 、被宰割、被斷食斷水或被拷打至死,另有 50000希臘人被賣為奴隸、23000人被放逐。大屠殺不僅無助於平息希臘人的獨立意識,反而更進一步刺激了希臘人堅定了獨立信念。1929年希臘人在英、法、俄三國的幫助下戰勝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建立了獨立的希臘第一共和國。在1832年的倫敦會議上英、法、俄三國指派年僅十七歲的奧托王子成為希臘的第一位君主,希臘希臘第一共和國轉型成為希臘王國。

希臘的獨立對同樣處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下的其他巴爾幹半島國家產生了強烈的示範效應:1877年5月9日羅馬尼亞宣佈脫離奧斯曼帝國獨立,1878年3月3日保加利亞獨立,同年塞爾維亞在俄國的協助下獲得完全的獨立。然而此時土耳其仍控制著巴爾幹半島南部的大片領土和屬地:阿爾巴尼亞還沒有取得獨立;馬其頓、色雷斯的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希臘等族裔還受到土耳其的政治迫害、經濟壓榨和文化排擠。1912年3月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簽訂反土同盟條約。5月希臘和保加利亞訂立盟約,黑山也在8月參加,這樣就形成了四個巴爾幹國家的反土同盟。1912年10月8日黑山率先向土耳其宣戰,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三國相繼在17、18日向土耳其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土耳其軍隊撤出巴爾幹。土耳其拒絕了這一要求並開始進行軍隊動員,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三國隨即對土耳其正式開戰。在戰爭過程中希臘海軍封鎖了土耳其海軍的達達尼爾海峽出口,實施了奪取愛琴海諸島嶼的戰役。戰爭結束後希臘取得了原屬土耳其的馬其頓南部(包括薩洛尼卡)、色雷斯西部和克里特島以及愛琴海上原屬土耳其的所有島嶼,就連像邁伊斯蒂島這種距歐洲陸地有500多千米之遙、而離亞洲只有10千米左右的島嶼也成為了希臘領土,這樣一來希臘等於直接將土耳其封鎖在了小亞細亞半島,土耳其進出愛琴海從此需要看希臘的臉色。至此土耳其的歐洲領土只剩下首都君士坦丁堡附近的一小塊。希臘、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等國的獨立在這些國家看來是追求民族獨立自由與尊嚴的正義之舉,然而有著強烈大國情結的土耳其卻將其視為奧斯曼帝國崩潰的前兆,是土耳其歷史上遭遇的重大失敗,而率先獨立的希臘自然也就被土耳其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了。

一戰中土耳其和希臘分別於1914年10月29日和1916年11年27日各自加入同盟國和協約國集團作戰。在一戰中希臘的參戰目標是獲得伊斯坦布爾、伊茲密爾等地,英法則承諾將希臘族為主體的塞浦路斯歸還希臘。1918年10月30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正式向協約國集團投降,次年2月8日協約國軍隊正式進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首都伊斯坦布爾,開始對該城實行軍事佔領。城中的希臘族居民打出希臘國旗,要求將伊斯坦布爾這個充滿伊斯蘭風格的名字改回拜占庭帝國時代的君士坦丁堡,把聖索菲亞清真寺恢復成為希臘正教的教堂。5月15日希臘軍隊在當地希臘族裔居民的支持下進入了愛琴海東岸的奧斯曼土耳其第三大城市士麥拿(今土耳其共和國伊茲密爾)。希臘正式將構建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的橫跨愛琴海兩岸的新拜占庭帝國作為自己的目標,這意味著土耳其不僅將失去所有歐洲領土,甚至也將失去愛琴海東岸一部分小亞細亞領土。然而在向小亞細亞腹地推進過程中的希臘人在1921年的薩卡里亞戰役中被凱末爾領導的土耳其國民軍擊敗,“新拜占庭帝國”的偉大理想就此化為泡影。儘管如此希臘人始終堅持認為1919年至1921年希臘在小亞細亞的軍事行動並非佔領入侵行為,而是收復失地。

1960年8月16日塞浦路斯結束英國的殖民統治,成為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塞浦路斯是一個以希臘族裔為主體的國家,而土耳其後裔則是該國的第二大族裔,雙方經協商成立了聯合政府:希族人任總統,土族人任副總統。然而在1963年兩族爆發了武裝衝突。1967年土族宣佈另立“行政當局”。1974年7月希臘軍人集團出兵幫助塞浦路斯的希臘族,土耳其隨即也出兵塞浦路斯支持當地的土族。在戰爭過程中土耳其佔領了塞浦路斯北部37%的領土並將土族居民全部北移。與此同時在戰爭中約有18萬希族人南遷,由此引發了難民問題及失蹤人員問題。此後塞浦路斯共和國長期處於南北分裂狀態。1975年2月土族宣佈成立“塞浦路斯土族邦”,選舉登克塔什為“總統”。1983年11月15日“塞浦路斯土族邦”正式升級成為“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國”,這遭到了希族人為主體的塞浦路斯中央政府的抵制,以致於迄今為止除土耳其外再無任何國家承認“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國”,但就因為這個原因導致希臘和塞浦路斯中央政府在土耳其加入歐盟一事上始終持反對立場。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15世紀中期,奧斯曼帝國在消滅拜占庭帝國以後,將巴爾幹半島納入版圖,而希臘就從這個時候其成為奧斯曼帝國的領土,希臘人被土耳其人統治了300多年,奧斯曼帝國的統治,對希臘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方面造成極大的破壞,1821年希臘爆發民族大起義,在英法俄三國聯軍的協助下希臘起義取得最終的勝利。奧斯曼帝國於1830年承認希臘獨立。

除了歷史兩國還有領土爭端,伊米亞島(Imia Island),土耳其人稱其為卡爾達克島(Kardak),愛琴海中兩個無人小島,位於希臘多德卡尼斯群島(Dodecanese,今南斯波拉澤斯群島)和土耳其大陸之間,面積4公頃。希臘和土耳其在愛琴海地區的主權和相關權利之間開展了數十年爭鬥。自1970年代以來,這一系列衝突對希臘-土耳其關係產生了重大影響。土耳其和希臘在愛琴海領空和領海問題上的爭議導致這兩個北約成員國間爆發了3次武裝衝突。兩國還相互攔截軍艦。

還有塞浦路斯問題,塞浦路斯島矛盾由來已久。塞島的希、土兩族因文化傳統、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不同,歷史上積怨甚深。希、土兩族分別把希臘和土耳其看作各自的“母國”。1878年,英國佔領塞島,並開始長達82年的統治。由於本土居民的反對,英國對兩族居民進行分治,在土耳其的干涉之下最後演變成南北分裂。


經濟愛好


土耳其和希臘的關係可謂是一天二地恨,三江四海仇。兩個國家雖然都是北約成員國。但彼此卻是不對付。而北約成員國卻一向偏心希臘。也讓土耳其憤恨不已,但兩個國家為何如此仇視。那就是小孩沒娘,說起來話長了,聽我娓娓道來。



希臘,國土面積13萬平方公里。世界排名97位。土耳其,國土面積78萬平方公里。世界排名37位。兩國的經濟水平差不多。但就軍事實力而言,土耳其可以甩開希臘好幾條街。兩國從兩千年前就打仗,幾乎一直打到現在。但實際上土耳其人和希臘人都是一個民族,但只是信仰不同罷了。而希土之所以紛爭不斷。關鍵的問題就在於塞浦路斯。在這個問題上,歐美顯然屬於拉偏架。鬧到最後把塞浦路斯一分為二。北部是國際承認的塞浦路斯共和國。南部是隻有土耳其承認的"北塞浦路斯國"。再就是愛琴海島嶼的紛爭。希臘幾乎佔據了兩國海上邊界的所有島嶼。這是土耳其絕對無法接受的一個現實。



其實最大的原因就是,希臘希望重建大希臘國家。土耳其則希望奧斯曼帝國重顯人間。但兩者最大的分歧在於都必須吞併對方才可以現實這個目的。而且雙方都曾經統治過對方。彼此也有過大屠殺。但土耳其最大原因在於,他現在自稱是"突厥人",自稱突厥後人是為了佔據塞浦路斯有合理性。但也由此慘遭歐盟排擠而不自知。在外交戰略佈局上希臘做的就比土耳其作死的行為強了許多。

希臘人在奧斯曼帝國時期三百年的亡國之痛,國仇家恨,根本不亞於土耳其。但問題是今天的土耳其和奧斯曼帝國沒有任何關係,在奧斯曼帝國時期他們是一個國家。再就是土耳其最伊茲密爾問題,這件事土耳其就特別痛恨希臘。安卡拉地處內陸,伊斯坦布爾是內海,只有伊茲密爾直面愛琴海。但愛琴海周圍所有的島嶼都是希臘的,徹底地堵死了土耳其的戰略通道。土耳其對此憤恨不已。但也是無可奈何。



如果說奧斯曼帝國是太久遠的事情,而眼目前最大的利益紛爭就是地中海油氣資源。兩個國家都是缺少石油的國家,想加控制和開採快對近海油氣資源,產生經濟利益,但問題是兩國海域犬牙交錯,沒有一個公認的海岸線。那就是誰開採誰有利。雙方為此齷齪不斷。現在兩國就是彼此保持著大體上的安定,但完全有可能有爆發衝突的可能性。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15世紀中期,奧斯曼帝國在消滅拜占庭帝國以後,將巴爾幹半島納入版圖,而希臘就從這個時候其成為奧斯曼帝國的領土,希臘人被土耳其人統治了300多年,奧斯曼帝國的統治,對希臘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方面造成極大的破壞,1821年希臘爆發民族大起義,在英法俄三國聯軍的協助下希臘起義取得最終的勝利。奧斯曼帝國於1830年承認希臘獨立。

除了歷史兩國還有領土爭端,伊米亞島(Imia Island),土耳其人稱其為卡爾達克島(Kardak),愛琴海中兩個無人小島,位於希臘多德卡尼斯群島(Dodecanese,今南斯波拉澤斯群島)和土耳其大陸之間,面積4公頃。希臘和土耳其在愛琴海地區的主權和相關權利之間開展了數十年爭鬥。自1970年代以來,這一系列衝突對希臘-土耳其關係產生了重大影響。土耳其和希臘在愛琴海領空和領海問題上的爭議導致這兩個北約成員國間爆發了3次武裝衝突。兩國還相互攔截軍艦。

還有塞浦路斯問題,塞浦路斯島矛盾由來已久。塞島的希、土兩族因文化傳統、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不同,歷史上積怨甚深。希、土兩族分別把希臘和土耳其看作各自的“母國”。1878年,英國佔領塞島,並開始長達82年的統治。由於本土居民的反對,英國對兩族居民進行分治,在土耳其的干涉之下最後演變成南北分裂。


搖滾九天


首先,奧斯曼帝國時期,希臘是一個省,後來一戰失敗,奧斯曼解體,英法支持希臘獨立。可是希臘得寸進尺,開始攻打土耳其,為什麼要攻打呢?因為在600年的奧斯曼帝國統治下,希臘人、土耳其人混居,土耳其領土上也居住著大量希臘人,所以希臘想要佔領。結果土耳其出了個凱爾末,把希臘人給打回去了。

然後就開始人口交換,土耳其把他領土上的希臘人交給希臘,希臘把他領土上的土耳其人交給土耳其。這又是一個人類悲劇。

其次,看地圖土耳其是一個臨海國家,但再看土耳其和希臘的邊界,土耳其人要哭了,沿海的島嶼都是希臘的,在海里稍不留神遊個泳,就出國了。所以領海糾紛特別嚴重。

第三,關於塞浦路斯。塞浦路斯獲得獨立時,由英國、希臘、土耳其保障塞浦路斯的安全,也就是土耳其有權力干涉塞浦路斯,因為塞浦路斯有很多土耳其人。可是塞浦路斯希臘人佔多數,想加入希臘,於是就發動了政變,然後土耳其就干預了,結果就是又一次人口大遷移。

所有的土耳其人遷徙到北邊,所有的希臘人遷移到南邊,塞浦路斯就分裂了,到現在還是由聯合國維和部隊在分界線維和。所以關係想好都難。


劉權林


始建於80多年前的北約組織,在美國的國際戰略當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這可以說讓美國獲得了一大批軍事上的盟友。也許在許多人眼中,北約集團是非常團結的,然而在現實當中,北約國家內部也存在著紛爭,尤其以希臘與土耳其之爭最為明顯。

在2019年6月的時候,當美國剛制裁土耳其,威脅斷供F35戰機後,希臘又打一棒!2019年4月起,希臘與土耳其戰艦發生了海上對峙中,如今希臘變本加厲,到6月中旬,希臘的海軍竟然集結了大約80艘各類戰艦抵達一線。

【雙方的矛盾可不是能輕易就能化解的】

【按照目前的領土劃分,土耳其在海上實際上是沒有什麼領土的】

希臘與土耳其同屬於北約國家,即便在北約紀律的約束之下,雙方都保持著剋制,但是一直以來雙方在軍事層面的摩擦並不少,甚至曾經發生過交火事件。

【希臘歷史上與土耳其打了近千年,兩國之間仇恨極深】

這次海上對峙的原因實際上相當簡單,那就是源於2019年4月底起,土耳其出動大批軍艦掩護鑽探船,對北塞浦路斯地區進行鑽探活動,目的是探明這裡的天然氣資源,以解決國內能源危機和經濟危機。

【希臘軍艦直接鎖定了土耳其軍艦,大有一言不合就開打的架勢】

自然引起了希臘的不滿,按照100多年前簽訂的條約,土耳其失去了在地中海中的所有島嶼。以希臘的觀點來說,土耳其沒有資格探尋海底的資源了,還涉及到北塞浦路斯問題,這個所謂的國家,實際上是土耳其以武力打造的一個傀儡國家。如今土耳其進行的海底鑽探活動,實際上等於是在挖希臘的肉,希臘自然不能忍讓了。

自從5月起,希臘和土耳其海軍就開始了在東地中海地區進行海上對峙,甚至在不久的6月中旬的對峙當中,人們發現希臘海軍艦艇火控雷達都開機,這是準備好隨時開火了。這不免引起人們的擔心,北約要打內戰嗎?幸運的是他們同屬於北約成員國,受到各方的壓力也是相當大的,幾乎不存在開戰的可能,但是擦槍走火的壓力也不小,實在是讓人憂心忡忡啦。

【埃爾多安在西方國家的眼裡是一個非常難搞的人,仗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海量的土耳其裔歐洲移民,之前讓俄羅斯頭疼不已,現在反水就讓西方國家更加頭疼】

如果是以前發生現在這樣的情況,對於美國來說真不是好事,自己的盟友們竟然要大打出手,當然是不可以的。然而現在土耳其投靠了俄羅斯,很有點不聽話,這次希臘之所以敢大動干戈,背後會不會有美國的支持呢?雖然美國不方便直接對土耳其出手,但通過希臘給土耳其一點顏色看是完全沒問題的。如果希臘能得手,那麼接下來恐怕還有更多的土耳其周邊小國會對土耳其進行武力試探吧。參考資料:《世界知識》《北塞浦路斯》

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關注微信公眾號:戰爭史,多位專家將在公號中將繼續為您解讀。獨立專業,有種有料,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戰爭史,收看全部戰爭史政治軍事歷史精彩內幕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