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一顆小蘋果的成長之路

【蘋果宣傳】659期

一顆小蘋果的成長之路

一顆小蘋果的成長之路

一顆小蘋果的成長之路

一顆小蘋果的成長之路

一顆小蘋果的成長之路

一顆小蘋果的成長之路

一顆小蘋果的成長之路

細細品讀洛川蘋果產業的發展歷程,我們由衷的感嘆,洛川蘋果產業的發展史,不僅是洛川人民艱苦奮鬥的創業創新史,還是洛川人民直面市場的開拓發展史,更是洛川人民脫貧致富的見證史,這其中包含了洛川人民多少年如一日的智慧與汗水,熔鑄了一代又一代洛川人民推動洛川蘋果事業大跨越、大發展的堅強與決心。

從70年前洛川農民李新安歷經千難萬苦所栽植起來的6.7畝幼苗,到至今的50多萬畝龐大體量;從建國初期人均收入不到30元,到如今農民人均收入過萬……這一切無不見證著洛川蘋果產業的發展給洛川人民帶來的實實在在變化。“蘋果富了洛川人”,這是對洛川蘋果、對洛川人民的最大肯定。

而今,回頭望去,歷史的車輪在時時刻刻運轉著,但洛川這部農民的“逆襲”卻被牢牢地印在了歷史簿上。

按照記載,洛川蘋果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五個大的階段:

第一階段引進推廣階段(1947—1978年),由6.7畝發展到4.1萬畝,可謂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星羅棋佈紮根基,洛川蘋果從戰火中誕生併發芽長枝。

人們不能忘記的一個事實,就是到1960年代中前期,那些早期栽培蘋果樹的村子都“發了”,漂亮的膠輪大車從人們眼前眨眼即過,社員中有的人開始騎自行車,有的婦女已經會用縫紉機做針線活,群眾的吃穿已經沒有了以前的寒酸窘迫。到了1972年,洛川農村人均收入第一次躍上了43元。這種變化讓洛川的幹部群眾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一波又一波發展蘋果的高潮在洛川洶湧澎湃。特別是在1974年“三部一社”組織的蘋果樣品鑑定中,洛川蘋果不僅名列全國第一,並以4項指標超越美國蛇果而名聲大噪,成為了洛川蘋果一次帶有歷史意義的重要起始點,而1978年外銷基地的建成,不僅是對洛川人,對全陝西人來說,蘋果成為了群眾心目中最為理想的致富產業和發展機遇。

第二階段規模建設階段(1979—1991年),全縣蘋果總面積突破10萬畝,邁入陝西省蘋果甲級基地縣行列,洛川蘋果燃起了中國蘋果的希望之光,實現了歷史的跨越,讓世人所矚目。

1979年,農村生產責任制實施後,蘋果聯產責任制在洛川見火既燃,大部分果園都承包到個人手中,到1985年末,洛川蘋果總面積達到3.77萬畝,年產量2584萬斤,產值達到45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274元。這一時期,洛川塬上的蘋果樹正經歷著枯木逢春的艱難過程,一場新舊體制的重大轉軌悄然改變著洛川蘋果的前行之路。1985年,“蘋果是洛川最具優勢的產業,要把發展蘋果這一產業當做振興洛川經濟的突破口和主導產業來抓” 這一共識在洛川形成。到1991年年底,全縣蘋果總面積達到13萬畝,總產量達到5096萬斤,總產值達到3396萬元,實現了人均1畝果園,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45元,蘋果專業技術人才達到800多名,貯存國庫達到160座,總貯量達到1000萬斤。

第三階段規模擴張階段(1992—1999年),“九五”期間洛川蘋果產業實現了規模大擴張,栽植面積達到30萬畝,躋身全省果業大縣,洛川蘋果的壯麗藍圖已經勾勒,成為國家改革的試驗區,累累碩果成為對洛川人民最好的回報。

1992年9月,深圳洛川水果經銷行正式開業,打開了洛川蘋果外部市場開拓的大門。到1994年底,洛川蘋果總面積達到20萬畝,總產量達1.5億斤,總產值1.64億元,人均果業純收入達到670元,佔到了農民人均純收入的74%,出現了一批收入超百萬元的行政村,收入過10萬元的農戶,果業公司、蘋果選果機生產線、果品氣調庫、濃縮果汁加工廠、果箱廠等配套設施的建立,洛川蘋果生產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規模化效益的大格局初步形成。到1995年,洛川蘋果進入了產業化建設的新時期,以每年新建果園4萬畝、老果園改造1萬畝的速度發展,這一年,洛川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創紀錄的1150元。隨著“蘋果產、貯(加)、銷一體化”改革的成功,洛川逐步形成了“公司+農戶”、“公司+市場”的產業化開發體系,起到了連接小生產與大市場的作用。到1999年底,全縣蘋果總面積達到30萬畝,農民人均1.8畝,總產量達到3.8億斤,總產值3.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2005元。洛川依靠蘋果產業,推進經濟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人民群眾依靠蘋果產業擺脫了貧困,正由溫飽型向小康型跨越,形成了一業帶動百業興的格局。

第四階段專業縣建設階段(2000—2005年),洛川加大開發力度,強勢推進,實現了蘋果產業總量和增量的歷史突破,總面積達到50萬畝,總收入7億元,躍入“十五”陝西果業強縣之首,現代果業體系進入發展階段,技術不斷成熟,產業鏈不斷延伸,高端市場不斷開拓,洛川蘋果真真正正富了洛川人。

2000年4月21日,是洛川歷史上值得記住的一天,這一天在洛川召開的“全縣蘋果產業建設工作會議”上,一個影響洛川蘋果長遠發展的戰略抉擇產生,那就是“把洛川建設成為蘋果專業縣”,這一重大決定的產生讓洛川蘋果產業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到2002年底,洛川蘋果總面積發展到40萬畝。到了2005年,洛川縣提前一年實現了50萬畝蘋果基地建設目標,生產規模達到45萬噸,總產值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080元,農民戶均蘋果收入1.8萬元,人均蘋果純收入2700元,實現了蘋果產業分別佔耕地面積、農業總產值、農民人均純收入“三個百分之八十”。這一年,洛川全縣從事蘋果營銷的企業達到40多家,經銷大戶269家,組建果業協會172個,在蘋果專業村按推行“公司+基地+協會”聯結模式,促使洛川蘋果發展形成巨大的合力。

第五階段產業化提升階段(2006年至今),以現代果業建設為目標的大概念基本形成,標準化生產體系、技術體系、銷售體系、貯藏體系、運輸體系、品牌體系、服務體系等趨於完善,走出了一條以提質增效、轉變果業增長方式為核心的特色經濟發展的路子,實現了縣域經濟的跨越發展和果農收入的突破增長。

2006年,洛川縣以“四大關鍵技術”為蘋果標準化生產奠定了基礎,在這項技術的引領下,洛川建成標準化生產示範園200多個,全縣50萬畝蘋果園全部建成了無公害生產基地,30萬畝果園通過了國家農業部綠色生產基地認證,1.5萬畝果園通過了有機食品生產基地認證。洛川蘋果發生了革命性的大轉變,蘋果生產實現了從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的重大轉變。全縣蘋果產量畝產由1600多斤增長到3000斤以上,優果率由過去的40%提高到70%,一大批畝收入萬元以上的高產高效典型戶出現。這一年,洛川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371元,其中蘋果收入達到3200元,佔到人均純收入的95%。這是洛川在科技服務體系支撐下的結果,取得了很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到2007年,洛川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020元,邁入陝西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十強縣;到2009年達到5301元,首次超出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平均水平。到2010年,全縣蘋果總產量64萬噸,總收入24億元,農民人均蘋果純收入6000元,佔農民人均純收入6400元的95%。城鄉人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止2010年末,全縣三成以上農戶擁有小轎車。這就是蘋果產業給洛川人民群眾帶來的最實實在在的收益和變化。

進入新十年,洛川始終把蘋果產業作為發展經濟的主打牌,制定了洛川蘋果“百億產業”建設規劃,實施蘋果提質增效工程,在全國首家制定了《延安·洛川蘋果技術規範》,50萬畝蘋果整縣通過國家綠色食品基地認證,成為全國唯一的綠色食品(蘋果)標準化生產基地和首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縣,世界蘋果大會永久駐地、國家級洛川蘋果批發市場、國家延安蘋果科技創新園區相繼落戶洛川,這讓洛川成為了引領全國蘋果創新研發的試驗區。

2016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96.24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6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987元,在全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排名中位居第6位,全縣每3戶農民就有一輛小汽車;蘋果產量達到88.5萬噸,產值40多億元,蘋果收入佔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95%,連續五年達到萬元以上,蘋果產業已經成為廣大農民致富產業、脫貧產業的主導產業。

這就是洛川,就是洛川蘋果奮力成長的70年縮影。曾經生活在洛川塬上的人們,在那極度的貧瘠與苦難中渴望著,思索著,期待著;如今,洛川變了,變強了,變富了,變美了……這一切都是因“果”而生,洛川蘋果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美好的夢想與現實交相輝映而共生共榮,小小的蘋果將引領著洛川人民群眾向小康邁進。


來源洛川宣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