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大秦帝国之崛起》背后真正的大秦帝国四

是秦国,而非其他国家统一天下,其中有很深的且复杂的原因。

在华夏历史上,东方文明往往先进于其他各方。尧舜禹时期,活动范围大致在今河南、山东、山西一带。夏启之后,承袭了这一传统,势力开始向四方扩张。商人崛起于夏之东方,灭夏后也沿着夏人的足迹而前进。唯独周人起于西方未开化之地。后稷以农业起家,后代不断东迁,从邰到磁再到周原,方才正式定居。相对于商之先进文明,周属于落后文明,但落后之周,经文王、武王两代之努力,终灭了代表先进文明之商。若不是武庚叛乱,周人可能不会将新的文明遍播天下。周承商制,在此基础上加入新的内核,是为分封制,与此相配套的是礼制,一举理顺了等级关系。

秦人发源于陇西,与周人之耕稼不同的是,秦人发家靠的是畜牧业,因此身上有更多戎狄特质,在文明方面更显落后。春秋时期,大河文明灿烂夺目,文明核心在鲁卫。盖鲁国为周公之后,卫国为殷人之后。历经几百年开枝散叶,到战国时,齐、魏、燕、赵、韩成为先进文明的代表,看不起落后、封闭的秦国,更鄙视更加野蛮的楚国。

然而,落后的秦在商君变法后,日益强大,再一次上演了落后吞并先进之剧目。从此以后,此类剧目不断上演:匈奴南迁、五胡乱华、辽夺燕云、金跨长江、蒙古灭宋、满清入关,无不是此类的重复。在西方,也不乏类似经历:罗马灭希腊、法兰克王国崛起、奥斯曼帝国扩张等等。如何能如此,直接原因可能在于军事实力对比的悬殊(包括将帅指挥能力和军队战力),主要原因可能是综合国力的差异(包括君主才略、施政方针及国家财富积累)。

单纯从军事上讲,山东六国都曾强大过。

首先是魏国,经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三代努力,魏国国力富足。吴起按照严格标准训练的步兵纵横天下,尤其在任西河守时“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且在与秦阳晋之战时以一击十,大破秦军。惜乎吴起之后,魏国依旧富强,但因无强力君主及出色战将,魏国风光逐渐黯淡。

《大秦帝国之崛起》背后真正的大秦帝国四

魏武卒

其次是齐国,齐威王用邹忌言变法后,国力强盛,加上齐人好技击之术,武风较盛,在名将田忌、军事家孙膑的带领下,桂陵、马陵二战,大损魏国国力。齐湣王灭宋,齐的势力达到顶峰,从此走上了下坡路,被燕国所破。

《大秦帝国之崛起》背后真正的大秦帝国四

马陵之战

燕昭王姬平,本是燕文公太子。按照正常的程序,他应该会即位为王。但是倾慕上古贤风的燕文公听信了苏代的谗言,禅让于大将子之,燕乱从此而生。姬平聚合势力,借助齐国力量打败子之。谁想齐国在帮忙平乱时毫不客气的肆意烧杀抢掠。燕昭王即位时眼见满目疮痍,痛定思痛,听从郭槐的建议,筑黄金台,大力延揽人才,方才揽得乐毅、剧辛大才。历二十年改革,燕军始声动天下,一举而下齐七十余城。然而几年之后,即墨田单先行反间计,再摆火牛阵,一举收复了失地,燕军大败,燕国昙花一现。

楚国一直不声不响,仅有的辉煌是做了几任名义上的“合纵长”,最后关头项燕大破李信军,与王翦六十万对六十万相持一年。楚人战力真正发挥在秦二世以后,项羽、刘邦代表了楚国的实力。

战国后期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是赵国。自武灵王赵雍实行胡服骑射以来,赵军战力陡然上升,却五国、走林胡、降楼烦、灭中山、行朝会,成为超级大国。即使在沙丘之变后,赵国实力依然未有下降。赵惠文王时期敢于与秦硬碰硬,“完璧归赵”、“渑池相会”提升了赵在外交上的地位。阏与之战,赵军首次胜过秦军。长平大战后,赵在惨败之后,依然保证了邯郸的安全,避免了倾覆的危险。如果不是武灵王盛年退位,赵国后继乏人,历史很有可能改写。

《大秦帝国之崛起》背后真正的大秦帝国四

长平之战

最后说韩国,韩昭侯用申不害变法,依仗宜阳铁山,大力训练新军,享有“劲韩”之名,六国二十年不敢攻韩。奈何韩国一无险地,而无纵深,三无人才,从未当过老大,反而总是第一个受伤,也是第一个灭亡。

秦国与山东六国,有相似,更有其特异。

前文已经分析了秦人性格和秦人风度,不再赘述。其他重要原因在于:

第一,秦国历代君主的能力强而在位时间也长,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和国力的稳固上升。自孝公以来,历惠王、武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始皇共7代君主。其中,武王、孝文王、庄襄王材质平庸,幸而享国之日均不超过3年,可以忽略不计。秦孝公在位23年,秦惠王在位27年,秦昭王在位55年,仅次于康熙和乾隆。秦始皇做秦王26年,当皇帝11年。

第二,秦国本土将帅云集,代有传承。秦献公时,上阵父子兵,献公、孝公及孝公兄赢虔自身都是勇猛战将。少梁之战献公身死,孝公即位而忙于变法,公子虔被施劓刑后闭门不错,变法后第一战统帅由商鞅自兼。这只是短暂的空缺,很快便出现了第一个名将司马错。司马错是司马迁的八世祖,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伐蜀,由此成为秦国功劳最大的三统帅之一。

司马错之后是战神白起。武安君白起,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得益于他的战功和斩首数额。《史记》记载,白起主要战功有:前293年,秦魏韩伊阙之战,斩首二十四万,升国尉;前289年,伐魏,至轵,取城大小六十一;前278年,攻楚,烧彝陵,逼楚迁都;前262年,长平大战,坑、杀赵军45万。累计大小70余战,斩首100余万,约占整个战国伤亡人数的一半(梁启超统计)。

白起之后没有特异战将,有王龁、王陵、蒙鶩等老将。而后王翦、蒙武、李信、杨端和、冯劫、冯去疾、王贲等群星灿烂,横扫天下。其中王翦灭赵、燕、楚三国,王贲灭魏、齐二国,内史赢腾灭韩。王翦灭楚后乘势南下百越,以为桂林、象郡,南中国并入华夏。

第三,秦人巩固成果的能力超强。商鞅变法之后,秦逐渐收复河西之地,全面据有函谷关、武关,四塞封闭,秦地固若金汤,虽列国合纵却难入函谷关。而秦人可从容东向。司马错伐蜀,李冰治岷江,川中成重要后方基地。范睢入秦后,献计“远交近攻”,逐步蚕食各国,秦继续壮大。至嬴政时,秦统一已成时间问题。

秦之所以能将六国之地安然化入,迅速成为新的生产力,原因在于秦法为战时之法,奖励耕战,能激发人民积极性。兼之秦国上下同心,一派欣欣向荣之气。第四,秦法维护。商鞅在秦变法二十余年,初时秦人不习惯,三年以后,秦人为便。孝公去后,商鞅被车裂,秦法却被完整保留。以后,无论何人为王,何人任相,秦法岿然不动,成为一座丰碑。各国不能真正强大,盖变法未触及根本,因人而异,随意性较大,后世变法亦然。

如此,秦国以陇西之一隅,经数代经营,强力兼有天下成为华夏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奠定中国版图雏形。

后续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读史小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