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 突發!央行定向降準 釋放7000億流動性

中國人民銀行6月24日宣佈,從2018年7月5日起,下調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人民銀行指出,鼓勵5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運用定向降準和從市場上募集的資金,按照市場化定價原則實施“債轉股”項目。支持“債轉股”實施主體真正行使股東權利,參與公司治理,並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定向降準資金不支持“名股實債”和“殭屍企業”的項目。

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稱,下調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五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等十二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可釋放資金約5000億元,用於支持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項目,同時撬動相同規模的社會資金參與。相關銀行要建立臺賬,逐筆詳細記錄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實施情況,按季報送人民銀行等相關部門。

同時,郵政儲蓄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商行等中小銀行應將降準資金主要用於小微企業貸款,著力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上述負責人介紹,下調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可釋放資金約2000億元,主要用於支持相關銀行開拓小微企業市場,發放小微企業貸款,進一步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金融機構使用降準資金支持“債轉股”和小微企業融資的情況將納入人民銀行宏觀審慎評估。

據瞭解,2014年以來,央行共進行了8次降準,其中3次為定向降準(2014年4月,2014年6月和2015年6月),5次為全面降準(2015年2月,2015年4月,2015年9月,2015年10月和2016年3月)。

長江證劵分別統計了從2014年以來,定向降準和全面降準之後5個交易日、30個交易日以及90個交易日,上證綜指和創業板指數的表現:整體來看,定向降準後市場並沒有表現出明顯的規律;而全面降準後,市場在短期(5個交易日、30個交易日)大概率上漲,但長期來看並無明顯的規律。

從過去幾次定向降準的背景來看,一般是經濟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有通縮的風險以及外匯佔款下滑等問題出現時,主要屬於政策微調,其影響力度和範圍小於全面降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