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不惧臭名的真豪杰,谁敢当之

大凡豪杰之士,必具真性情,观其一生,常有奇言异行。如项羽初见秦始皇,张口便道:“彼可取而代也!”汉高祖刘邦则曰:“大丈夫当如此矣!”二人性格不同,出言或直率豪迈,或深沉有志,皆是发自肺腑,情不自禁脱口而出。又如后来横槊赋诗的曹孟德,只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便足以令世人震惊,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不惧臭名的真豪杰,谁敢当之

此等人所发之言,并非有意标新立异,取人耳目而已,乃是性情之所钟,当世之所独有,他人纵想效仿,也必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徒增笑料罢了。

当桓温未满周岁之时,名士温峤一见之下,便大为惊奇,说道:“此儿有奇骨,可使试啼。”及至听到他的声音后,赞道:“真英物也。”能得到他的赞赏,是极高的荣誉,于是其父便以“温”为名。事实证明,温峤果然慧眼如炬,桓温年长之后,西征成汉,三次北伐,威名远震,为当时第一流人物。

不惧臭名的真豪杰,谁敢当之

其人生性豪迈爽朗,有雄风高节,姿貌伟岸,面上带有七颗星印,是个极有气概的奇男子,难怪时人刘惔赞他:“眼如紫石棱,须作猥毛磔,孙仲谋、晋宣王之流亚也。”如此俊杰之士,自然令人心折。

魏晋之时,名士喜欢清谈,桓温受到影响,自然也不例外。这些人所提出的观点,必是“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探求义理之精微而达于妙处。”一次,王导与殷浩辩论,桓温、王蒙、王述、谢尚都在座。王导感叹道:“刚才我们的谈论,竟然到了不知义理源流归属的地步。至于文辞,其中没有互相矛盾的地方,正始年间王弼、何晏之间谈玄,可能也就这样了。”

不惧臭名的真豪杰,谁敢当之

第二天,桓温对人道:“昨天晚上听殷、王二人清谈,非常美妙。谢仁祖也不感到寂寞,我也时时心有所得。回头再看看王蒙和王述,就跟身上插着漂亮羽毛扇的母狗一样。”他是在讥讽王蒙二人不懂装懂。能如此直白的评论他人,也许就是性情真挚的豪雄本色。

他之所以成为历史颇具争议之人,与他常发奇言不无关系,有一次他躺着对亲信道:“这样寂寞无为,将被文帝司马昭、景帝司马师所耻笑。”众人听到这句话,都不敢回答,只见他又缓缓地坐起来,悠然笑道:“大丈夫不能流芳千古,亦当遗臭万年。”枭雄之姿,溢于言表,比之魏武帝也未遑多让。

不惧臭名的真豪杰,谁敢当之

桓温生于乱世,长于军中,一生戎马倥偬,见惯了喋血沙场,尸横遍野之象,心志较常人更坚,但即便如此,也曾发慨叹之情。第二次北伐之时,路过金城,他见到自己早年担任琅琊内史时栽种的柳树已经有十围那么粗壮,感慨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着树枝,捉住柳条,不禁泫然泪下。

人们常言:“英雄惜英雄,好汉惜好汉。”后来虞信慨叹人世无常,便作诗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情意相类,大概便是如此。

桓温虽然为世人所诟病,说他狼子野心,常怀篡逆之意,但从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具有真性情的雄杰。英雄奇士便如天地间的奇花异草,可遇见却不可载培,可以远观,但不能近狎,否则便失本真,令人难以见其真面目、真风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