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無人區那麼危險,為什麼不斷的有人去挑戰?

肥喇叭


圖自《絕地生靈:三大無人區的野性之美》


你有沒有留意過,除了目之所及,這世間的生命形式還有多少種?
你有沒有想過,
除了心中所期,是什麼填滿了生命的內容?
城市喧囂,車水馬龍,
行色匆匆已是常態,
人情冷暖只是過程,
我們的生命已然塗抹上了太多色彩,
但能直擊內心柔軟的其實恰是那抹生命的底色:
讓自然迴歸自然,讓文明傳承文明,讓愛衍生愛

圖自《絕地生靈:三大無人區的野性之美》

翻開地圖,在北緯 33° ~ 36°、東經 83° ~ 93° 這一遼闊的區域內,除了零星的寺廟和極少數居民點之外,全是大片大片的“空白”。這一區域氣候寒冷、乾燥,空氣稀薄,也就是被稱為“死亡地帶”的藏北高原無人區。

藏北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 4500 米,缺氧、乾旱,年平均降水量不超過 200 毫米,年平均溫度在 0℃左右,最高不超過 10℃,最低在零下 40℃以下。


阿爾金山庫木庫裡沙漠/圖自《絕地生靈:三大無人區的野性之美》

可可西里曲瑪河鄉年扎尕瑪的高山草甸和溼地/圖自《絕地生靈:三大無人區的野性之美》

羌塘多格錯仁湖湖畔/圖自《絕地生靈:三大無人區的野性之美》

藏北三大無人區:阿爾金山、羌塘、可可西里,惡劣的自然條件使這裡成為人類的“生命禁區”。但實際上,這三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不僅不是生命的禁區,而且是生命的樂園。在這片“荒涼貧瘠”的土地上孕育出了地球上最偉大的生命形式。

單單只是說起這三個地名,就足以讓所有科學研究者、動物愛好者、自然愛好者瘋狂起來。

“無人區”中行駛的車輛/圖自《絕地生靈:三大無人區的野性之美》

在 2012—2018 年,作為保護區的志願者,成勇、張海龍、李月文三位攝影師前後數十次進入藏北高原,長期奔波在青藏高原,細緻入微地記錄了這裡大量的自然風光和野生動物,也記錄下了這裡每天都在發生的、稀鬆平常但又震撼人心的生命故事。


圖自《絕地生靈:三大無人區的野性之美》

藏野驢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野生動物,也是唯一的野生奇蹄類動物。

在一次母驢產崽時,小驢的兩條腿已經脫離母體,但卻許久不見下一步的動作,生產似乎並不順利。這時原本橫躺的母驢站起身來走幾圈再躺下繼續發力,過一會兒又起身走幾圈再躺下,前後來回四次,歷時一個多小時才把小驢順利的帶到這個世界。

出生不久的小藏野驢剛剛能站起來/圖自《絕地生靈:三大無人區的野性之美》

生完小驢後的驢母親來不及休息便急忙趕去聯繫小驢的父親甚至整個家族成員,迫不及待地想要跟同伴們分享這個喜訊。

剛出生的小驢只能通過氣味來辨別自己的母親,於是便看到母驢一邊跺著腳努力的想教會小驢站立,一邊橫在每一個趕來的家族成員和小驢之間,將小驢與其他的驢生生隔開,以免小驢被其他驢傷害或者認錯媽媽。

剛出生不久的藏野驢向著家庭成員跑去/圖自《絕地生靈:三大無人區的野性之美》

世間最偉大的愛往往出於本能,這種本能便是身為母親的堅強和母性。


圖自《絕地生靈:三大無人區的野性之美》

狼曾是地球上分佈最廣的捕食者,但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已近消失,目前,青藏高原是國內最容易見到狼的地區之一。

有一次成勇和夥伴們通過渡鴉的指引到達了一座火山岩附近。

狼會躲在火山岩後面,因為火山岩的前面是一條藏羚羊經常通過的通道,那裡草鮮水豐,每當藏羚羊經過,狼就會通過短距離的突襲來抓到藏羚羊,這種“守株待兔”的方法百試不爽。

圖自《絕地生靈:三大無人區的野性之美》

成勇和夥伴們到達時狼正在吃剛抓獲的藏羚羊,而在這個過程中引路的渡鴉一直通過學習不同動物的叫聲騷擾它,以達到分一口食的目的。令攝影師們沒想到的是,狼竟然真的叼了一口肉扔給渡鴉,然後再自己跑回去繼續吃。

狼吃完後他們走近觀察,發現這個吃食的場地不是臨時性的選擇,因為已經有很多羊皮被狼埋在那裡,狼走時還會在羊皮上打幾個滾,讓自己的身上沾染到羊的氣味以迷惑其他的羊便於繼續捕食。

圖自《絕地生靈:三大無人區的野性之美》

還有一次,攝影師們看到有17名成員的狼族正在合力圍捕一頭牛。狼群形成了一個C型的包圍圈,留下一個口是沼澤,他們把這頭牛追著趕到沼澤裡,這樣就避免了與大型動物產生正面的戰鬥。

無論是“守株待兔”並在羊皮上翻滾的狼,還是模仿不同動物叫聲的渡鴉,亦或形成C型的狼群,在攝影師們的眼中都是充滿智慧的。


動物們也許沒有像人類一樣學習過語言、信息、科學等技術,但在生存這方面,動物擁有的智慧都足以令人類折服。

雪豹、藏棕熊(馬熊)、狼、藏狐……是這裡食物鏈的頂端,食肉類中最頑強的捕食者。

野犛牛、藏野驢、藏羚羊、藏原羚、鵝喉羚、白唇鹿……是這裡的常住居民,構成了世界上最獨特的有蹄類類群,它們高度適應青藏高原的環境,多數是我國的特有物種。

各種鼠兔、旱獺及其他齧齒類動物,又成為了整個無人區的基石,它們是關鍵物種,沒有這些小哺乳動物的存在,整個生態系統可能會崩潰。

還有為數眾多的鳥類,以及其他各類群的物種,構成了獨特的青藏高原生態系統。

1

棕熊

藏棕熊母子在捕捉旱獺,它們已經嘗試挖了好幾個旱獺洞口。在等待的時間裡,小熊耐不住性子,和母親玩耍起來/圖自《絕地生靈:三大無人區的野性之美》

2

藏狐

一隻藏狐從洞穴裡探出身來,抖落身上的雪/圖自《絕地生靈:三大無人區的野性之美》

3

藏羚羊

一隻雄性藏羚羊沐浴在金色的夕陽中/圖自《絕地生靈:三大無人區的野性之美》

母羊每胎會產下一隻小羊,小羊出生後不久就能夠站立/圖自《絕地生靈:三大無人區的野性之美》

4

藏原羚

與藏羚羊相比,雄性藏原羚的角較短,且向後彎曲/圖自《絕地生靈:三大無人區的野性之美》

5

塔里木鵝喉羚

相對藏原羚而言,塔里木鵝喉羚的體形更為細長、優雅、俊美,更符合人們眼中的羚羊形象,而頸部的突起是它們最明顯的特徵/圖自《絕地生靈:三大無人區的野性之美》

6

岩羊

與藏羚羊、藏原羚不同,岩羊是非常典型的山地動物,擁有結實的身體和強健的四肢/圖自《絕地生靈:三大無人區的野性之美》

7

白唇鹿

白色的嘴唇是白唇鹿得名的原因,也是其非常明顯的特徵/圖自《絕地生靈:三大無人區的野性之美》

8

野犛牛

一隻野犛牛正慢慢地走過,它腹部的長毛幾乎要垂到地面上。其不遠處,就是白象山/圖自《絕地生靈:三大無人區的野性之美》

庫木庫勒湖湖邊溼地上的野犛牛。在這片荒原之上,野犛牛是最顯眼、最具有標誌性的野生動物之一/圖自《絕地生靈:三大無人區的野性之美》

9

赤狐

除了碩大的尾巴,赤狐有別於藏狐的另外一個特徵是它的一對大耳朵,這使它們能聽到鼠兔在洞穴裡活動的聲音。圖為阿爾金山蓮花山附近的一隻赤狐/圖自《絕地生靈:三大無人區的野性之美》

10

灰尾兔

如果感到危險存在,它們便會快速地躍起逃離/圖自《絕地生靈:三大無人區的野性之美》

11

高原鼠兔在可可西里向陽湖湖畔,一隻高原鼠兔準備回到洞中。實際上,它們的動作非常迅速/圖自《絕地生靈:三大無人區的野性之美》

12

喜馬拉雅旱獺

我們見到的喜馬拉雅旱獺母親通常都會在洞口附近直立起身子警戒,以防止來襲的天敵/圖自《絕地生靈:三大無人區的野性之美》

在這隻警戒的喜馬拉雅旱獺母親身後,一隻小旱獺也從洞中探出了頭,它們很容易成為捕食者攻擊的對象/圖自《絕地生靈:三大無人區的野性之美》

13

白馬雞

5 月,林下的植被還未完全轉綠,而白馬雞已經非常活躍/圖自《絕地生靈:三大無人區的野性之美》

14

斑頭雁

在羌塘的普若崗日,一對斑頭雁翱翔在湖面上/圖自《絕地生靈:三大無人區的野性之美》

15

赤麻鴨

赤麻鴨是青藏高原上最常見的鴨類,橙色的羽毛讓人過目難忘/圖自《絕地生靈:三大無人區的野性之美》

16

黑頸鶴

春天,一隻黑頸鶴在羌塘雙湖旁覓食。它的身形非常優雅,如同高原上的紳士/圖自《絕地生靈:三大無人區的野性之美》

在庫木庫勒湖湖畔,一小群黑頸鶴正在起飛/圖自《絕地生靈:三大無人區的野性之美》

17

反嘴鷸

在庫木庫勒湖中,一隻反嘴鷸正在淺水中覓食/圖自《絕地生靈:三大無人區的野性之美》

18

獵隼

獵隼的視力非常敏銳,能夠察覺到鼠兔從洞中鑽出時的小動作。(攝於阿爾金山中心保護站附近)/圖自《絕地生靈:三大無人區的野性之美》

19

大鵟

大鵟是青藏高原上最常見的猛禽之一,它們主要以鼠兔為食/圖自《絕地生靈:三大無人區的野性之美》

20

禿鷲

禿鷲站立在地上時,幾乎有一米高,無愧為青藏高原上最大的猛禽/圖自《絕地生靈:三大無人區的野性之美》

這些歷經數百萬年演化而適應了這裡嚴酷環境的野生動物,用它們努力生存的智慧、勇氣和奇蹟,告訴我們:於它們而言,這裡不是“生命禁區”,而是“生命天堂”。


在這片原生態的土地上,“弱肉強食,適者生存”成為了定律,動物之間的獵殺是一種常態,來到這裡。每個人都返璞歸真,成為了眾多動物中的一員,大自然激發了人類最原始的的動物本能,成勇說:動物的世界裡存在著求生者,也存在著獵食者,他們會激發我們關於生和死的思考,也會讓我們對生命充滿敬畏。

宇宙深遠,自我渺小,

當我們無數次仰望星空,

思考生活的意義,

目中所及,

都是我們愛恨交織的人生。

於人類而言,

能填滿生命的,

從來都不是冷漠和薄情。

而草木生靈,

強大或弱小,

卻時刻在提醒:

宇宙萬物的尊嚴和權力,

世間萬物的愛和生命,

都值得被尊重。


中國國家地理圖書


目前中國四大無人區:阿爾金、羅布泊、羌塘和可可西里,都在中國西部地區。這裡海拔平均在4500到5500之間,風景優美但人跡罕至,這裡是時間似乎靜止的荒蕪之地,與文明世界切斷所有的聯繫,與世隔絕。

穿越無人區,是一項極具挑戰,但異常艱苦的旅程。很多人之所以對這片土地心生嚮往,源於人類與生俱來的探索精神。這個世界,以及人類進步都是需要探索精神的,如果沒有這個精神,我們的祖先不可能從非洲擴散到世界各地,也不會有人登珠峰,也不會有人去南極,更別說月球火星。

但最關鍵的是要明確一點,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對身邊人負責。

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那就是準備失敗。在別的地方,失敗可以再來。但在無人區,一次失敗丟掉生命那是分分鐘的事情。

穿越無人區有兩種方式。自駕穿越和徒步穿越。目前來說,做好足夠的準備,自駕穿越無人區並不是難事,最大的挑戰在於徒步穿越。近幾年無人區出的戶外事故,都是徒步穿越。

首先,無論何種方式穿越無人區,都需要辦理相關的手續,否則就是非法穿越。這個手續現在比較難辦。我們可以理解為是對環境的保護,也可以理解為政府怕你死在裡面。

在近些年的戶外圈子裡,有幾個大神,因為穿越無人區讓人膜拜。一個是餘純順,最後在羅布泊留下生命。一個是楊柳松,成功橫穿羌塘,後來被節選改編拍出電影《七十七天》。

這些人的壯舉,刺激了很多不用大腦思考的年輕人。電影中的鏡頭和劇情,讓他們誤認為這是一個很文藝的,難度不大的穿越計劃。以至於對自己產生誤判,覺得自己也行。

最近出事的劉銀川便是這樣一個人。準備極為不足,幾次徒步經歷就讓自己覺得自己也是大神。最後消失在茫茫戈壁,我身邊幾個好友聯合政府組成救援隊前往三大無人區搜索未果。

這樣的事,在戶外圈內有過很多。

有很多人動輒談徵服。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渺小的不堪一擊。無論你走過多牛逼的路線,最後也只不過是大自然給你一次機會而已,在大自然面前,我們永遠只有敬畏。征服的,也不過是自己。

而用生命做代價,我覺得是一件極為愚蠢的事情。

最後總結一下,在有專業人士陪同,辦好相關手續的情況下,自駕穿越無人區並不是難事。如果是徒步穿越,幾乎九死一生。希望戶外圈內的朋友都能善待生命,敬畏自然,理性出行。

我在喜馬拉雅音頻節目中也專門談過這個話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主播 彌藏達娃 。

我是頭條號作者 彌藏達娃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與我一道分享更多的西藏資訊。


彌藏達娃


前幾日我發了一篇關於西藏的問答,用親身經歷告訴大家去西藏到底能不能洗澡的問題,大家的反應非常強烈。有些去過的人表示了同感;有些想去的人表示羨慕,但又心生恐懼;而有些人卻認為,到環境這麼惡劣的地方去旅行純粹是自己作死。是的,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對於旅行、探險都有自己的理解。很多人認為,愛探險的人是不尊重生命,不敬畏自然。但是如果沒有那麼多的探險家冒著生命危險完成一次次的探索,我們又怎麼知道地球是圓的?大洋的彼岸還有新的大陸?中國原來是這麼的地大物博、風景如畫。大自然的魅力是無窮盡的,探險家用自己的腳步丈量出它的壯美和偉大,才彰顯出人類不畏艱難和不屈的信念。所以我對這些人除了敬佩,更是崇拜。

我在2017年的9月走過一次新藏線,從新疆喀什出發到西藏,整個過程是你難以想象的艱苦,可以說遠遠超出了我出發前的預估。中間經歷了16座冰山達坂,很多高山都是海拔5000米以上,也經過了無人區。在茫茫戈壁灘上,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感覺確實會給人一種恐慌。再加上高反,這個時候沒有一點勇氣和毅力的話真的會崩潰。但是沿途的風景真的是美到無邊、獨一無二,這也是我前行的最大動力。

在我回家沒多久剛好電影《七十七天》上映,這是一部根據探險家、作家楊柳松77天孤身穿越羌塘無人區的真實事蹟為藍本而創作的電影。當我看到電影中藏區氣勢磅礴的畫面時,我是無比的驕傲,因為我也親身體驗過。

無人區確實很危險,深入無人區更是拿命在冒險,沒有經驗、沒有勇氣和毅力的人,確實要慎入。風景雖美,安全第一。


寒殘一葉




去無人區的人太多了,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用挑戰性的運動,包括攀登珠峰,穿越無人區,這些每年都會有的運動,去的人也越來越多,為什麼?

而且去西藏的路上,有人說丙察察比較難走,那麼就有人去挑戰,有人說川藏線難走,那麼就會有人去挑戰,有人無人區不能進去,那就有人去挑戰。

於是,而且縱穿羌塘無人區這人就不多說,現在竟然有人徒步橫穿羌塘無人區,77天過去了,那個人還沒有回來,我估計你就是說的那個叫做劉英川的人吧,我們還是非常佩服他的,單人出發,不帶依星電話,只帶了一部導航,帶了一片太陽能。

探索是人類的精神,越是有危險的地方,越是有危險的運動,總是不乏缺少挑戰者,這是人性的本色,也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你說月球遠不遠,我們必須要搞飛船上去,你說太空遠不遠,我們必須把它搞上去,一個小小無人區,又算做什麼呢?

當然,穿越無人區的時候還是要做足準備工作。

這個世界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歷史永遠是由勝利者寫出來的,那些進去不能出來的人,只能說明他們工作沒有做好,或者是說預期不夠?

去橫穿羌塘無人區,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合理合法的情況下是最好的,不能偷越…

第二,穿越羌塘無人區,本不應該一個人去,而是兩個人甚至一個團隊,這樣雖然會有所損傷,但是團隊在,根基就在,不會散了的,知道嗎?

第三,要有保障,要跟隨保障車,不能做到有保障,穿越失敗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一定要清楚,穿越失敗就意味著生命失去,這是需要勇氣的。

第四,至少要帶一部依星電話吧,去趟羌塘無人區,安全還是最重要的,在必要的時候還是能呼叫到,一些救援隊,你可以得到最大的救援,失敗沒有什麼可怕的,生命沒有了什麼都寫不成了。

第五,要做足攻略,遇到野犛牛,遇到狼群,遇到狂風暴雨,遇到暗河流,遇到沼澤,到你說可能意想不到的一些事情,你有沒有解決的辦法?

這些都要提前想好了才能去,否則的話不能去,中穿羌塘無人區還好說,橫穿羌塘無人區,那就是拿生命在開玩笑,必須做足百分之五百的準備。

因為那是在挑戰生命的極限,包括飢餓和危險。

好了,不多說,去西藏沒有問,需要任何攻略,可以私信我,我會直言不諱,有問必答,你要是想穿越羌塘無人區,我勸你還是繞道吧!


超級自駕遊


棟哥也曾不止一次的問自己,為什麼無人區的條件與氣候如此惡劣不堪,為什麼每到放假休息時,還是樂於與三五好友,驅車千里穿越禁區,淨化內心滌盪靈魂?回想每次都要經歷這樣那樣的危機時刻,事後都會有些後怕,可無人區穿越就像是“精神鴉片”一般“無人區虐我千百遍,我待無人區如初戀”,這個中原因,有時很難用言語解釋清楚。







越野車友一般多為男性,中間有:有殷實的中年男、酷炫的富二代、旅遊行業從業者、時間經濟自由的富人等幾類人群,結伴穿越時,大家摒棄了一切虛無的東西,比如車輛的品牌、價位、性能、改裝、身份都沒有意義,那幾個晝夜大家只想著一件事:車隊安全順利的成功穿越。遭遇陷車時,大家已經不在乎自己的身份,為了儘快解決問題,大家有的用雙手挖沙,有的推車,有的墊陷沙板,有的指揮……我想穿越的過程中,這種種的經歷才是最寶貴的,那一刻所有的成功、失敗、富有、貧寒都已不重要了……





電影《七十七天》中說:許多到羌塘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其實,棟哥覺得除了心之所想以外,或多或少的也許還有想逃避的因素,才使得無人區像磁鐵一般,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來了又回,回了又來,有的來了沒有走,有的回了再沒來。是的,當一個人身處在無人區的時候,一切都回歸到最初:吃、和、睡,此三樣再無他求,這也許就是許多文藝青年所說的:不忘初心,返璞歸真吧……


棟哥遊新疆


《自駕地理》成立至今,採訪過很多牛人,聽過不少牛逼事蹟~每當採訪到走過無人區的大神,總要問他們:明明知道無人區隨時面臨生命危險,為什麼還要去作死?

四大無人區路線圖

在很多年前,有個牛逼的科考隊或民間隊伍,靈光一閃,從新疆羅布泊出發,一直往南,穿過羅布泊,抵達阿爾金山,然後繼續往南抵達青海的可可西里,再繼續往南穿越西藏的羌塘藏北高原,最終抵達西藏的雙湖特別行政區回到人間...於是這條極限越野路,成為那些“吃飽了撐著的人”的終極夢想。

“四無”介紹

2016年5月,《自駕地理》成功穿越羅布泊,無嚮導,無軌跡,自負補給,只迷路了2小時。

《自駕地理》,第一個專注自駕旅行文化的媒體服務平臺,提供路書定製、住宿推薦、互助救援等服務,希望“在路上,多遠都有朋友!”

一年又一年,這片“無人區”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灑熱血的人類,它見過很多人失敗而返,也給予過很多人勝利的勳章,其中最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還要數2010年一人一自行車花77天,完成大羌塘無人區東西穿越的“逆流之河”,以及在2011年單車無後援,穿越藏北羌塘和阿爾金無人區的“關山飛渡”。

“逆流之河”在羌塘的紅山大板

於是又激勵了各路想穿越無人區的“無聊之徒”。2013年10月,有四臺車又上趕著來找虐了,其中一臺還是非硬派越野的英菲尼迪,全程無嚮導,自負補給,連續穿越四個無人區...

無人區四臺戰馬(左起:汽油途樂,鷹飛泥地,LC80,柴油途樂

羅布泊合影,從左到右:雨人、洛克、彩虹MM,白雪MM,豬頭

這一路的9天7夜,1653公里,他們還曾在羅布泊遭遇缺水危機、在可可西里遭遇可怕的暴風雪、

在海拔5000米,-12度的地方修車...這期間的痛苦,無法用三言兩語表達!

越是與眾不同、困難極限的路線,越能挑起戶外自駕狂人的挑戰欲,聞名世界的中國四大無人區,儼然是他們的終極夢想!

另一位大神,單人單車,不用GPS穿越五個無人區!牛逼吹得有點太大...

為荒野而生的凱撒~

“只要你是一個戶外愛好者,玩的時間長了,你總想嘗試點別的。”

2013年,穿越三個無人區:羌塘、可可西里、阿爾金山

2016年底,凱撒隊長帶隊穿越四個無人區

在無人區,再多的準備也是枉然,因為你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儘管凱撒已經是個無人區老手,這次的單人單車穿越五個無人區挑戰,26天2100公里依然是九死一生。

“很多人說去過無人區,可又有誰真正見過它?見過它所有的湖、所有的險,體會過它所有的脾氣,所有的美?”

“據我所知,至今沒有一個人單人單車穿越四大無人區,那我為什麼不去做?沒錯這件事肯定有風險的,甚至有可能把命丟在那裡,但必須要有一個開拓者、先行者,我要做這個人。”

在地形複雜的無人區如果不陷幾次車根本不算到過無人區,而如何脫困也算是“樂趣”之一,但這種陷車對團隊而言是小菜一碟,對於單人單車的凱撒而言,卻是困難重重。

穿越過程中,老了不止十歲的凱撒

儘管歷經重重困難,單人單車,不用GPS連續穿越五大無人區,凱撒如願做到了。

對於已經玩戶外自駕十多年的人來說,大概是因為深藏在血液裡的征服因子在作祟吧!

故事講到這裡,《自駕地理》已經發布了穿越四大無人區的路書,但不建議你去噢,畢竟,這是件玩命的事啊!

來源/公號:自駕地理


中國自駕地理


作為一個無人區穿越回來的旅行者,這一點感觸很深!好多人覺得無人區困難和危險重重,為什麼有那麼多去挑戰?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繁華都市是一種旅行方式,蒼茫廣闊的無人區也是一種旅行方式!

無人區穿越屬於戶外探險的範疇,一提到戶外探險這個詞,好多人立馬會把它跟危險、恐懼、甚至死亡聯繫在一起,但在這裡我一定要打破大家的這種思維,我們所說的戶外越野探險,是探險而不是冒險,是有著充分的準備和計劃後的旅行,而不是魯莽的挑戰自然!

無人區,冰天雪地,聖潔的雪山,蔚藍的湖水,在這樣的場景下驅車馳騁,眼前的每一幅畫面都能深深的打動在場的每一個人!車子行進途中,不遠處的山丘上,成群的高原精靈藏羚羊就在我們旁邊奔跑跳躍,強壯的野犛牛悠閒的在荒原漫步,遠處時不時竄出幾隻藏狐狸機敏的望著我們,雄鷹在頭頂不停的盤旋……大家都常常聽到一句話,與狼共舞,在無人區,這樣的事就會出現在你的身邊,我們在荒蕪人煙的無人區駕車馳騁,不知從哪個山坳後面就竄出幾匹強壯的野狼,在遠處跟著我們的車一起狂奔,荒原、野狼、飛馳顛簸的越野車,每一個人都熱血沸騰,那個時候的興奮無語言表,真是被大自然這種神聖震撼!

無人區裡的絕美風景

5臺越野車,14位勇士

挑戰嚴寒,勇闖無人區

以下是我在穿越途中,隨手拍下的風景,與大家一起分享!

無人區裡的絕美風景

無人區裡的絕美風景

無人區裡的絕美風景

無人區裡的絕美風景

無人區裡的絕美風景

無人區裡的絕美風景

無人區裡的絕美風景

無人區裡的絕美風景

無人區裡的絕美風景

無人區裡的絕美風景

無人區裡的絕美風景

無人區裡的絕美風景

無人區裡的絕美風景

無人區裡的絕美風景

無人區裡的絕美風景

無人區裡的絕美風景

無人區裡的絕美風景

無人區裡的絕美風景

無人區裡的絕美風景

無人區裡的絕美風景

無人區裡的絕美風景

無人區裡的絕美風景

攝影:劉潔青


劉先生的旅行


看嬰兒的行為就能看到人的天性:探索未知。另外,人的征服欲和控制慾則出於動物本能。正因為人類為了生存而勇於冒險和挑戰,人從森林走了出來,從猿猴進化到了智人。現代社會,人的野性似乎少了,但並未消失,只是表現的方式變了,有的人就以冒險表現,比如挑戰無人區,攀登珠峰以及各種極限運動。除此之外,促使這些行為的還有人類的精神信仰。玄奘為了取經而不畏艱險,這是他的精神信仰給他的勇氣和毅力,穿越死亡的沙漠時,他的目標在沙漠的另一頭,而不是征服沙漠本身,他挑戰的是自己的毅力,而不是危險和體能。培根說:“死亡本身沒有人們所營造出來的死亡氣氛更可怕”,想明白的人,便不畏艱險和死亡,只為實現心中的目標,即便有死亡的威脅也在所不惜。那些從事高危職業的人不就是這樣的人嗎?當然目標有善有惡,這就是有關三觀的問題了。


指尖芸薌


用一句最時髦的話來說:因為它在那裡!雖然無人區充滿兇險,也曾經死過人,但並不是不可能,只要勇氣加充分的準備,就有可能穿越。這種危險與可能性,未知的恐懼與不同的風景挑動著探險者的神經。這是對探險者的召喚,是對他們掌控力與勇氣的挑戰。而探險者的意義就在於迎接挑戰,戰勝恐懼,克服困難,超越自我,完成自我。


國學就只一句話


喜歡冒險本身沒有問題,如果是有計劃有冒險,並且自已安排好了應急救援力量,可以隨時去冒險。但如果只是無腦冒險,並且在遇險後需要耗費大量公共救援力量去營救的傻逼冒險行為,那還是歇了吧。那不叫冒險,只能叫作死。運氣好沒出事也只能算是作死未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