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萬象變形錄」第五回,起承轉合四句詩,三類起法皆能之

且說,

無念近日繼續學習起承轉合。

釣客老人道:“起承轉合之法汝已略窺其道,仍需勤加練習。需知,此規有如律詩絕句之天條,非詩仙詩聖二者,其他人必遵之。否則,其詩章必然凌亂不堪,其中意無以完整示人!切記,切記!”

「萬象變形錄」第五回,起承轉合四句詩,三類起法皆能之​​​​​


無念問道:“師父,起承轉合有無妙訣?”

釣客老人笑道:“說有也有,說無也無。起承轉合,字面理解可也。今日正好有時間,容為師一一為你道來。”

“今日先說起法!作詩如同與人交談,首先學會找話題。此法有三種,一是開門見山,一是旁敲側擊,一是興起法。”

“開門見山法,即開首一句直接切入詩章的主題,例之。”

「萬象變形錄」第五回,起承轉合四句詩,三類起法皆能之


此詩表面似是描繪自然界威力,並以此暗託情懷。但由於背景不明,情懷不顯,故此,我們只當作此詩的主旨是描述自然之威力。

由此,第一句的‘千門萬戶對風開’就是直接敘述主題,沒有任何的圈圈繞繞。這就是開門見山法,又稱為明起法!

此法的特徵是,直奔主題,不曲婉、不隱晦,如大江奔流、如明月下照,坦坦蕩蕩!

​​如賈島的《劍客》: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此詩開頭使用的也是開門見山法,以劍之初成直入而寫,此法驚心動魄,其勢凜冽!

因此,對開門見山法的判斷應以表像為準,不考慮內涵,更不考慮寓意。再例之。

「萬象變形錄」第五回,起承轉合四句詩,三類起法皆能之


此詩開頭寫溪水之狀,後面寫溪水不可阻。這首詩的表像簡單明瞭,不用去深究其中涵意,只看表像,可知此開頭之法為開門見山法。

釣客老人又道: “旁敲側擊法,即不直接表達主題,使用陪起、引起、反起、暗起等多種手法,或襯托、或呼應、或揭露主題,曲婉迴旋,以抒發幽情隱志。其中,陪起法和引起法最為常見!例之。”

「萬象變形錄」第五回,起承轉合四句詩,三類起法皆能之


此詩前面兩句寫景,青藤綠紗竹影皆為春碧之景,碧色,暗含傷意;故此,此詩在意境上必然傾向憂鬱悲傷類的風格。

後面兩句借用了小半個‘杜鵑啼血’的典故,最後揭示出本詩的主題:人不起只因天涯遠,天涯遠所以幽夢繫,幽夢繫只因斯人或者斯情喚不回。

這類詩意境幽深曲折,不細思不得其意。所以,前面的‘青藤繞樹綠窗紗’是以景入情境,屬於旁敲側擊法。

這一法,針對本詩而言又叫做陪起法。

陪起法的特徵是:開首句使用與主題無直接關聯、但具有一定意義的景物,陪襯、烘托或者參與主題,並逐漸引出所要表達的主旨。再例之。

「萬象變形錄」第五回,起承轉合四句詩,三類起法皆能之


此詩前兩句寫楝樹、池塘,皆是盛夏普通景色,沒有任何明確的意義,點名不同的方位和地址,此為一起一承之法。

第三句的新荷直接關聯著第二句的池塘,雖然看起來是直接順承法,但聯繫最後一句理解,則是‘剛剛釣來荷綠便看到夕陽下山’,故此,三四句是一轉一結。所以,前面的‘楝樹濃陰出矮牆’是以景寫物境,屬於旁敲側擊法。

這一法,針對本詩而言又叫做引起法。

引起法的特徵是:首句中的景物無特定的含義,但都是為了引起最後的某種結果或者某種情感而服務的。又例。

「萬象變形錄」第五回,起承轉合四句詩,三類起法皆能之​​


此詩首句寫澗景,次句寫溪景,兩句中的詞也無明確意義,只是為了製造物境。到了第三句,直接轉入個人的議論或者情感抒發,最後一句寫個人感慨。

此時,前面的物境就隨著後面兩句的情感抒發昇華為情境或意境,從而呈現出作者要表達的主題:作個採花人的悠閒隱居的情懷。

這一法,也是引起法。

​​這兩種方法並不影響詩詞內容的表達及深度、廣度,只是為了讓大家明白‘旁敲側擊’的寫作手法,才會分開。

至於‘暗起法、反起法’,因其要求頗高,隨著詩詞水平提升,諸君自然會遇到,此處不再贅述。

無念神往,不由問道:“興起法又如何?”

釣客老人停頓了一會,幽幽道:“興起之法,屬於古法,今人已少見矣。今之世人常言起興,實則不過以景入情之法。差之毫釐,謬之千里,此是也。今日不談也罷!”

無念愕然,求釣客老人舉例。

釣客老人拗不過,只得舉了一例,讓無念揣摩: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間萬事細如毛。野夫怒見不平處,磨損胸中萬古刀。​​

篇外

詩章佈局,須有開頭結尾、過渡照應,迴旋轉覆,渾然一體。所以,才有起承轉合之說。

如同作文一樣,作者事先必須確定主題,然後才須安排好結構,此結構對律絕而言就是起承轉合。​​

本文介紹的起法,概括來說有三種:一是開門見山,一是旁敲側擊,一是興起法。有一些書籍上介紹起法時列的比較詳細,但無外乎此三種。

初學者用起法,一般以開門見山為宜,此法最適合養勢。

但此法難有佳作,一般只用於狀物、敘事,能夠表達的情感比較有限;但是,一旦寫好,有如山裂雪崩,其勢難當。詩仙李白最擅此法!

略有一些基礎或者功底的,仍推薦以旁敲側擊法為練習手法。

此法佳作較多,適合所有題材,因其幽深,且符合國人曲婉深致的審美觀,為大眾所喜。

興起法之難,在於摒棄現有的意象,另出機樞。若不能摒棄意象,則難入此法。

樂天曾言:“興法之殤,自詩經、古詩十九首以降,世間已不多見矣!詩評芸芸,得其真意者不過三兩而已。”

可見,興起法之難!​​

下面幾篇將把‘承接、轉折、結合’三法繼續鋪敘完。

本文感謝壯圖山人老師,壯圖老師的詩作堪稱經典,諸君可圍觀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