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對不起,教育失敗這個鍋,遊戲不背

4000多年前,我國黃河流域水患無窮,禹的父親鯀採取“水來土擋”的策略治水,卻難有成效,水更加肆虐。及至禹,他制定了與父親的“堵”完全相反的方針,即“疏”,通過疏通河道、拓寬峽口,終於扼制住了氾濫的黃河水。

今天,在教育領域,我們仍然面臨被家長們視作洪水猛獸的大敵——遊戲。“孩子沉迷遊戲誤學業毀一生”、“小學生玩遊戲致近視”、“中學生網吧通宵猝死”等新聞屢見不鮮——這些事情,足以嚇的家長們虎軀一震。

於是,對遊戲廠商的討伐始終轟轟烈烈,硝煙瀰漫。

3月6日,“兩會”期間互聯網巨頭之一的掌門人馬化騰就關於遊戲沉迷的問題,對媒體作出了公開回應,引發了公眾的軒然大波的廣泛討論。

對不起,教育失敗這個鍋,遊戲不背

對不起,教育失敗這個鍋,遊戲不背

今天寫這篇文章,並不是對遊戲廠商的洗白,而是希望與大家共同探討:“遊戲”真的是教育失敗的罪魁禍首嗎?

家長不應只看到遊戲的負面

《王者榮耀》是當之無愧的年度最火手遊,遊戲的年齡輻射面從老到幼均有,不懂“大吉大利,今晚吃雞”意思的小學生幾乎很少。

可以說,這款由騰訊主導開發的遊戲,火遍了城市與鄉村。

對不起,教育失敗這個鍋,遊戲不背

在3月6日兩會的馬化騰媒體見面會上,關於遊戲沉迷的問題,馬化騰給出了這樣的回應:“不是所有的遊戲都是惡魔,家長不應該只看到遊戲的負面,也應該看到正面的東西。”而關於如何防止《王者榮耀》引發遊戲沉迷這一問題上,馬化騰也給出了“疏通”之道:建議家長與孩子簽訂“數字契約”——比如學習成績達到一定程度或做一定量的家務,可以換取一些遊戲時間。

騰訊在技術手段上為這種“數字契約”提供了可能,比如在《王者榮耀》平臺做了升級,12歲以下孩子每天只能玩1小時,並在識別“小號”方面做了改進。

當然,對於馬化騰“遊戲不是惡魔”的說法,也有網友表示聲援。

對不起,教育失敗這個鍋,遊戲不背

關於“馬說”到此為止。

沉迷遊戲顯然不是一個好現象——古有玩物喪志,今天因為玩遊戲而荒廢學業的青少年也不在少數,所以把教育失敗這個鍋給遊戲來背,厚道嗎?

觀察君的答案是:不厚道。

娛樂文化不是洪水猛獸

上帝七天造人,約定工作五天,第六到七天可以歇手休息。

古老的農耕時代,中國人也講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在娛樂相當匱乏的當時,人們也用歌舞來慶豐收,度四時。

所以,娛樂是人的本能。

對壓力巨大、處於壓抑狀態的當代人來說,網遊戲成為緩解緊崩神經,度過散碎休閒時光的理想選擇,它對生活的調劑作用,不可小覷更無法忽略。

從益智遊戲到邏輯訓練遊戲,從簡單的方塊遊戲到手遊,遊戲在娛樂之外的正面作用不能被視而不見,玩家沉迷其中,是因為有趣,而有趣的事物,天生不帶“惡魔基因”。也許有人會說,是不是磕藥與吸毒,也要被定性為有趣?畢竟人們很嗨。

對於這種清新脫俗的類比,觀察君只想送你一句組合拳。

磕藥的時候不頭暈?吸毒的時候不難受?

回到遊戲。想要探討遊戲與青少年之間的關係,必須回到他們為什麼喜歡玩——因為課業壓力大,因為補課太多,因為遊戲更有趣。

當他們已經對遊戲表現出興趣,並且如洪水般勢不可當,“堵”法顯然是行不通的,搞不好會叛逆,會讓孩子與家長變成對立面的關係,從而影響更長遠的教育。

疏嗎?那要看遊戲的本質是什麼。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教師,關於遊戲的選擇,遊戲時間的約束,都要考慮到。當然,如果根本不想讓孩子玩遊戲,那就給孩子比遊戲更有趣的——比如一場旅行,一些社交,通過眼界的拓展,讓孩子見識遊戲之外的世界。

作為家長,試問這些,你都做到了嗎?

當我們真正發現比遊戲更有意思的事物時,遊戲,便真正成為閒暇時的消遣。當然,對遊戲廠商來說,在遊戲的設計上,也要考慮到青少年,抵制不良遊戲,這才是身為父母者,最應該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