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跟着《墨子》学宣传之衡量宣传工作水平的标准是什么?

作者按:近期按照领导要求,学习《墨子》。按照我肚子里有一分材料敢抖搂三分的大脸风格,赶紧将读书笔记写成跟着《墨子》学宣传系列。版本为中华书局 《墨子》 方勇译注2015年3月第2版。

跟着《墨子》学宣传之衡量宣传工作水平的标准是什么?

好希望有一天和他一样瘦

第一篇读书笔记从鲁问章节开始,闲言少叙,先上原文。

公输子削竹木以为䧿,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䧿也,不如匠之为车辖。须臾刘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唐氏翻译曰,有个手巧的兄弟拿木头做了个喜鹊,因为做的太像居然就飞走了,飞了三天都不带停。这兄弟于是就骄傲了,被自己的手巧都吓到了。这时情商比较低的墨子对他说,你这削喜鹊的技巧比不上做车辖的木匠。木匠能让三寸厚的车辖,让它来装五十石重的东西。做东西,有利于他人,才叫巧妙。不利于他人,那叫拙劣。

联想到新闻宣传工作。近日一直在思考互联网形势下,如何“加强互联网内容”,提高新闻宣传工作水平的话题。

当我们站在新时代的当口,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要深刻理解两个概念,即“新时代的群众”和“新的群众的时代”。两个概念必然会对所有工作都带来深刻的挑战。比如,新的群众的时代,技术飞速进步对我们行业的冲击。新时代的群众,既是受众又是传播者还是记者。伴随着主要矛盾的变化,技术的进步对新群众新需求的满足客观上成为了可能。而现实的吊诡往往在于,当科学已经快速迭代,观念还在羞羞答答磨磨蹭蹭地原地踏步。

以评判新闻宣传工作水平标准的观念来说。过去有的人会觉得好的新闻宣传作品当是很好地展示了我们要说的东西,比如文笔优美、准确;比如很好地表达了我们核心业务的诉求;比如图片精美,视频精良;比如文章气势磅礴。。。。凡此种种,这些评判标准大体都有一个特点,即视角向内,向自己。可是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下,是什么特点?是社交媒体的分量前所未有的增长。是所谓,如果你传播的信息和受众没有共鸣,受众就不会为你的信息激发传播者的角色。换言之,你的传播就不会借助社交媒体的力量产生裂变,产生指数级传播效应。

我们说,过去就不是这样吗?当然人性是很难改变的,过去的人门同样希望看到和自己有共鸣的信息。只不过,因为过去媒体技术的制约导致人们的这种共鸣诉求很难得到表达,更何况当下,这种诉求在媒体技术的加持下进而得到了放大。

假使这种逻辑成立,不妨说,未来新闻宣传工作的思路似乎应是,找到我们的焦虑或诉求,从我们的焦虑出发找到大众的焦虑和诉求,进而找到我们的焦虑和大众焦虑的最大公约数,此时,假如你有命,做出的新闻产品具备治愈焦虑的功能,那么恭喜你,你的新闻产品当是能够产生指数级传播效应的产品。受众,会为你主动扮演读者、传播者甚至二次创作者的角色。

以上言论,纯属扯淡,如有雷同,绝无可能抄袭。只是希望,各位同行,在做好自己喜鹊的同时,能够让喜鹊唱出动人的歌曲,让受众真正受益,恐怕这才是王道。

不然,墨子都会有可能出来,和你叨叨,“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