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宋词故事:五十年太平宰相,神童晏殊是怎样成为写词大家的?

宋词故事:五十年太平宰相,神童晏殊是怎样成为写词大家的?

“太平宰相”晏殊的辞赋人生

柳永是将婉约词壮大到宋词半壁江山的人,但他并不是婉约派宗师。

宗师有很多,李煜、温庭筠、冯延巳,晏殊也是其中一名。

他是个神童,五岁就能作诗,还未成年便已名满江南。江南按抚张知白很欣赏他,以神童的名义,把他推荐给了宋真宗。

宋词故事:五十年太平宰相,神童晏殊是怎样成为写词大家的?

于是,十四岁的晏殊和来自全国的数千名哥哥、叔叔辈的考生们坐在一起,入殿参加了考试。虽然年纪小,但他毫不胆怯,提笔唰唰唰几下答完交卷。宋真宗很是欣赏他的才思敏捷,打算“破格”让他成为进士。宰相寇准觉得不大妥,于是开了地图炮,说,“可是晏殊是个外地人啊”。真宗不满地回答,“唐朝宰相张九龄一样也是个外地人嘛”。过了两天,又要进行诗、赋、论的考试,看了一眼试题,晏殊很诚实地禀告主考官,“这些题我曾经做过了,请换一套别的题目。”

有才有德,宋真宗得意地扫了寇准一眼。寇准没话说了。尚未举行冠礼的晏殊,就这么被赐予同进士出身,进了官场,担任秘书省正字。用今天的话来讲,晏殊是个很有职场红运的人——被董事长钦点进官场集团不说,不久后,初入职场的他便得到了进一步提拔。

宋词故事:五十年太平宰相,神童晏殊是怎样成为写词大家的?

初期的北宋,是太平盛世的天下,皇室又重文轻武,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宋徽宗时代的《东京梦华录》,便写出了首都汴京的繁华:夜市,小吃,胭脂水粉,夏日各种“饮子”、“熟水”……和平时代,什么会发展最快?娱乐业和服务业。于是,当时的文武百官经常在散朝之后约酒局、饭局,在风景优美的地方大设宴席。以致当时汴京的各大酒家都特设了帷帐(相当于当代的包厢),为官员们提供方便。

当时的晏殊还很穷,没钱参加各种宴饮,就在家和兄弟们讲习诗书。结果,当皇宫中为太子选讲官(授课老师)时,真宗钦点了晏殊。虽说是少年天才,但到底学识和阅历有限呀,大臣们都有些发懵。真宗横了他们一眼,“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都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闭门读书,这样谨慎忠厚的人,正适合教习太子读书。”不过,晏殊真的是个诚实的人。当他知道真宗选拔自己的原因后,立即禀告了真相:“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真宗由此更加赞赏他,称他“质朴不隐”。

宋词故事:五十年太平宰相,神童晏殊是怎样成为写词大家的?

1022年,真宗驾崩,年仅12岁的仁宗继位。新君年幼,朝中各方势力蠢蠢欲动。晏殊想出了一枚“定心丸”:扶持刘太后垂帘听政。

顺嘴说一句,这就是“狸猫换太子”中“阴险”的刘妃,可历史上的刘娥刘太后,却简朴宽厚,政治头脑卓越,在仁宗成年后便还政于帝,史家赞赏她有武则天、吕雉之才,却无武吕之恶。

仁宗亲政后,昔日的太子之师、为保卫皇权做出过努力的晏殊,最终官至宰相。平心而论,他在政治上并没有什么重大建树:性格颇为中庸的他,并没有太杰出的政绩,无法和王安石、范仲淹这等灿若星斗的北宋名臣相比。

以婉约词闻名的宰相晏殊,连最著名的词牌都是在舞榭歌台、花前月下写出来的……“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宋词故事:五十年太平宰相,神童晏殊是怎样成为写词大家的?

然而,他的伟大之处在于:识人、举人。

在应天府书院任职时,他力邀尚是无名小卒的范仲淹到书院讲学,由此培养了大量人才。庆历三年,又和范仲淹一起倡导州、县立学和改革教学内容,自此,北宋学风大振。

他调整和充实谏院,第一个选来的“贤”就是欧阳修。著名的“庆历新政”,起草者之一是范仲淹,另一个是富弼。而富弼,是他慧眼识珠的女婿,举贤不避亲。

当世知名之士孔道辅、“拗相公”王安石皆出自他的门下,连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的韩琦也得到过他的栽培举荐。

后人评价他“遇人必以诚,得一善,称之如己出”,以致“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等,皆出其门。”

宋词故事:五十年太平宰相,神童晏殊是怎样成为写词大家的?

是的,这是个中庸的、圆融的人,从不曾旗帜鲜明地反对哪一方、支持哪一方。在他死后,欧阳修如此评价他的一生,“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可是,连果敢刚节的欧阳修也不得不承认,正是这位折中甚至折节的富贵宰相,在政局飘摇之中保存了国家的元气,也尽可能地保全了自己的门生、友朋们,他从容进退,给英宗、神宗的时代留下了休养生息的转折。

一千年后的现在,政治风云和昔日尊荣都已烟消云散,留下来的,是他那些含蓄雅丽的婉约词。人们称他为,“婉约词四大旗帜之一”。

晏殊词作欣赏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评注

这是宴会上即兴之作。下片首两句虽然仍是念远伤春,但气度较大,从放眼河山到风雨惜别,引出眼前人,并与上片别宴离歌前后呼应。

宋词故事:五十年太平宰相,神童晏殊是怎样成为写词大家的?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为伤别之作。起句,叹浮生有限;次句,伤离别可哀;第三句,说出借酒自遣,及时行乐之意。换头,承别离说,嘹亮入云。意亦从李峤“山川满目泪沾衣”句化出。“落花”句就眼前景物,说明怀念之深。末句,用唐诗意,忽作转语,亦极沉痛。

此词慨叹人生有限,抒写离情别绪,所表现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 。全词在章法结构上下关合 :下片“满目”句照应上片次句,因离别而念远;“落花”句照应上片首句,因慨叹人生短暂而伤春。结句借用《会真记》中的诗句,即转即收。

清平乐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评注

宋词故事:五十年太平宰相,神童晏殊是怎样成为写词大家的?

此为怀人之作 。词中寓情于景,以淡景写浓愁,言青山长在,绿水长流,而自己爱恋着的人却不知去向;虽有天上的鸿雁和水中的游鱼,它们却不能为自己传递书信,因而惆怅万端。

清平乐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评注

金风梧桐,小窗人醉,斜阳残花,双燕欲归。这首小词通过对秋景的着意描绘,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清寂之思。

宋词故事:五十年太平宰相,神童晏殊是怎样成为写词大家的?

犹如微风之拂轻尘,晓荷之扇幽香。全词于平易之境,抒闲适之情。清新雅洁,饶有韵致。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纯写秋末景色,惟结句略含清寂之思,情味于言外求之,宋初之高格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以景纬情,妙在不着意为之,而自然温婉。

踏莎行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

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

画阁魂销,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宋词故事:五十年太平宰相,神童晏殊是怎样成为写词大家的?

踏莎行

宋词故事:五十年太平宰相,神童晏殊是怎样成为写词大家的?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浣溪沙

宋词故事:五十年太平宰相,神童晏殊是怎样成为写词大家的?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宋词故事:五十年太平宰相,神童晏殊是怎样成为写词大家的?

宋词故事:晏殊礼贤下士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这首《浣溪沙》词中脍炙人口的名句,此句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

有一次,晏殊到杭州视察工作,途经扬州的大明寺。他在寺中游览,看到“诗板”上一首题为《扬州怀古》的诗写得十分出彩,晏殊非常喜欢。

向僧人一打听,原来作者是时任扬州主簿的王琪,就住在寺院附近。于是立即设宴,邀请王琪过来一同探讨诗文,两人聊起诗词,言谈甚欢。

宴罢,两人在池畔散步。晏殊望着晚春落花,说道:“我曾想了一个上句,“无可奈何花落去”,却一直苦于写不出下句。”王琪想了一会儿,对晏殊说:“下句用‘似曾相识燕归来’,如何?”晏殊听后,觉得真是浑然天成,赞赏不已,越发看重王琪。他对这两句极其钟爱,将其写入《浣溪沙》词,成为历代传诵的名句。

木兰花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宋词故事:五十年太平宰相,神童晏殊是怎样成为写词大家的?

宋词故事:妇人语与所谓高雅

离情相思是古诗词的一个重要主题,晏殊的这首词就是以闺中少妇的口吻,极写其相思之苦。然而,这首词面世后便围绕是否“作妇人语”而争论不已。

《苕溪渔隐丛话》记载:晏几道(晏殊的儿子)有次见死党蒲传正,很傲娇地说道:“我老爸平日的小词虽多,但从没有作妇人语。”传正鄙视地反驳道:“‘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难道不是妇人语吗?”晏几道问:“‘年少’什么意思?”传正:“难道不是指她所喜欢的那个恋人吗?”晏几道说:“你的理解,是将‘年少’当作‘所欢’(妇人的情郎)来解喽。那么白居易诗‘欲留年少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难道也是在等情郎的意思喽。”传正笑而不语。

其实,这只是晏几道为其父讳而做的强辩。实际上,这首词写思妇闺怨,用的的确是“妇人语”。然而诗词“高雅”与否,并不取决于是否“作妇人语”,而在于作品的审美体验以及思想、情感的深度。这首词真实地表现出闺中少妇的内心活动,前人评价其“春景春情,句句逼真”,讲的就是这个“真”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