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600億市值與階下囚,中國新能源材料開拓者周紅陽的失意人生

2017年12月26日,婁底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湖南紅太陽電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周紅陽等4人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進行一審公開宣判,其中被告人周紅陽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600億市值與階下囚,中國新能源材料開拓者周紅陽的失意人生

與此同時,在A股市場上,一家名叫華友鈷業的上市公司股價突破100元大關,一度攀升至135元,總市值保持在600億元以上。

600億市值與階下囚,中國新能源材料開拓者周紅陽的失意人生

華友鈷業

2013年5月13日,《湖南日報》刊登了一篇題為《總會拓出新天地》的長篇通訊,講述了周紅陽前半生的經歷。

600億市值與階下囚,中國新能源材料開拓者周紅陽的失意人生

周紅陽,湖南婁底人,90年代初的中南大學金屬材料碩士研究生,曾經是中南大學校長黃伯雲院士的得意門生。

20多年前,周紅陽離開校門,在三一焊條酸洗車間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一年後,這個有色金屬冶煉專業的研究生,還是選擇做本行,去了福建一家企業,冶煉海上航行防腐用品“鈧”。

1994年,周紅陽來到河南開封,開始做母校中南大學科技開發公司的項目,生產金鋼石觸媒片。8個月後,項目完成,第一批產品下線,周紅陽拿到了5萬元的報酬。“觸媒沒有消耗的鈷、鎳、錳稀有金屬,是不是可以再回收利用?”帶著這個問號,周紅陽著手研究“鈷”這種用在電池正級上的新材料。1998年,周紅陽在長沙鹹嘉湖路的工廠研發、生產出我國第一代鈷材料電池正極產品。

長沙工廠被收購後,海南一個老闆“三顧茅廬”把周紅陽“挖”過去,周紅陽向這家工廠轉讓了鈷粉和氧化亞鈷生產技術,完成了國內第一家鈷廢料和鈷礦石做原料,生產電池材料的生產線,並將產品成功打入日本松下公司。這是周紅陽的第二代產品。

2004年,周紅陽來到浙江,又為一家公司研發、生產出電池新材料第三代產品。而據筆者分析,周紅陽當時主持研發第三代電池正極新材料的這家公司,正是如今市值600億的華友鈷業。

2005年,周紅陽正式回到家鄉婁底,開始自己創業,成立湖南紅太陽,僅僅過了兩年時間,他研發的第四代產品正式進入市場。

600億市值與階下囚,中國新能源材料開拓者周紅陽的失意人生

湖南紅太陽電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於2005年10月成立,同年12月26日正式投產,年產電池材料前驅體2500餘噸,年產值4.6億元,產品質量處於全國同行業領先水平,當年,比亞迪汽車70%電池材料前驅體為該廠生產。

“紅陽新材”主要產品包括氧化亞鈷、四氧化三鈷,鈷粉、三元材料等,廣泛應用於二次電池、電動工具、電動汽車、硬質合金、磁性材料等領域。公司獲得“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品”雙高認證,生產技術成果於2008年4月在省科技廳通過了科技成果鑑定,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公司被國家科技部列入了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被省科技廳列入湖南省創新型試點企業,被省經委列入湖南省“小巨人”計劃企業;

2009年7月被納入湖南省(湘企上市【2009】2號)102家重點上市企業後備庫;多年被婁底市授予“先進企業”、“優秀企業”、“納稅大戶”,系婁星區重點企業保護單位;獲得婁底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12年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認定、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制發,公司被授予“中國馳名商標”;2013年10月被評為“中國電池行業綜合實力百強企業”。

600億市值與階下囚,中國新能源材料開拓者周紅陽的失意人生

一切的轉折點來自於一場“上市夢”。2009年開始,周紅陽在有關人士的反覆蠱惑下,將企業“上市”作為最大奮鬥目標。為了使紅太陽公司的財務報表數據達到上市要求,周紅陽組織人員在“輔導機構”的輔導下,按上市要求確定紅太陽公司的財務數據,並制訂紅太陽公司的年度及每月的銷售、採購等計劃。彼時,由於新能源市場並不景氣,周紅陽的企業主營業務實際上處於虧損狀態,而為了“上市夢”,周紅陽不惜通過最高達到年化84%的高利息借錢主動多繳稅款、虛假業務,以做大財務數據。

2013年3月,由於股市持續低迷,證監會暫停了IPO,並且這一暫停就是將近兩年。此時,隨著不斷的利滾利,對財務一竅不通的周紅陽,猛然發現已經身負數億元的高額債務。隨著2014年婁底民間借貸危機的出現,曾經風光無限的紅太陽,一夜崩塌,各路債權人紛紛上門,企業再也無法正常生產運轉,訂單紛紛流失。同時不知出於何種理由,紅太陽被列為婁底首批金融“打非”對象,公司直接破產清算,多數債權人血本無歸,周紅陽本人鋃鐺入獄,並即將面臨終身失去自由。

而就在此期間,國內新能源市場迅猛增長。“鈷”金屬相關製品價格飛漲,從當年的不足10萬元一噸,上漲至最高80萬元一噸,翻了將近10倍。華友鈷業、寒銳鈷業等“後來者”在此輪行情中實現質的飛速,先後上市並達到了數百億元的市值。

周紅陽,這樣一位中國新能源材料的開拓者,鈷正極材料冶煉技術的發明人,居然成為非法集資的“階下囚”,不禁令人唏噓感嘆。

——假如,周紅陽當年不要創業,安心做一名技術總監,如今起碼也成了身價數億的上市公司高管。

——假如,周紅陽當年不要做“上市夢”,慢慢熬過市場的低點,憑藉他領先的技術,不說超越華友和寒銳,並駕齊驅應該是沒問題的。

——假如,當年的IPO沒有暫停,紅太陽成功上市,儘管面臨財務造假,但只要此後業績爆發,頂多罰兩個錢了事。(A股市場上造假上市的公司多了多)

——假如,周紅陽的債權人不要步步緊逼,給紅太陽一個喘息的機會,甚至採用債轉股或者其他方式注資,按照前兩年的行情,可能紅太陽一年的利潤就足夠連本帶息還清所有債務。

然而,現實沒有假如。紅太陽的錯誤,可以歸結為周紅陽只懂技術,不懂經營和財務,可以講是他利慾薰心,一心只想“上市”犯下的罪。然而,這其中難道就沒有其他的一些深層次的因素值得我們去反思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