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 注意!這些是超市裡不可不知的“潛規則”,不要再被坑了!

你是不是常有這樣的經歷:只想在超市買幾樣簡單的食物,結果逛了一圈下來,發現購物車裡的東西足夠吃好幾天。回到家後,又後悔不已,因為所選的一大半食品都是可買可不買的?

想想看,如果你是商家,會不會千方百計地讓顧客多多購買自己的產品?超市裡商家的“小心機”一個接一個,做個聰明的“購物達人”,千萬不要再被“潛規則”啦!

1. 貨架上最明顯的東西就是利潤最高的

一般而言,超市管理員會把顏色最誘人、利潤最高的商品放在多數人視線可及的貨架上!國外一項研究發現,在超市中,高個男人的購買力最低,這是因為他們的目光往往集中在最頂端的貨架上,那上面通常擺放著最物美價廉的商品。因此,放在貨架頂端的商品的經銷商往往有點“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感覺,他們對自己產品的質量有充分的自信,不怕顧客看不見。

注意!这些是超市里不可不知的“潜规则”,不要再被坑了!

王月明 攝

2. 收款臺邊的小零食最容易“吸金”

當你在超市櫃檯前結賬排隊時,往往會因為無聊拿起款臺旁的一些零食。是的,它們的包裝異常美麗,賣相也不錯,更重要的是,電視、雜誌、公交站的廣告中,你常常見到這些商品的身影。可是,別忘了,款臺旁的小零食往往以巧克力、糖果為主,它們大都有很高的熱量,也有不菲的利潤。超市之所以總有那麼幾個款臺停止收款絕不只是偶然,有時就是為了有意延長顧客的排隊時間,以增加隨機消費額。

注意!这些是超市里不可不知的“潜规则”,不要再被坑了!

3. 超市裡的購物車一定比購物筐多

大家有沒有發現,超市裡購物車往往要比購物筐多不少。這是因為,購物筐體積比購物車小得多,而“把手裡的容器填滿”是不少人在逛超市時都會有的潛意識。你沒發現在超市裡,總有用不完的購物車,購物筐卻往往少得可憐嗎?這也是商家跟你玩的小伎倆!

4. 燈光遊戲,燈光下的食物看起來更新鮮

別看小小的超市,往往深諳色彩心理學。商家們喜歡用燈光來襯托食物的色彩,使它們看上去更新鮮。比如,有些超市會特意選擇紅色燈光照射肉類,綠色燈光照射蔬菜,橙色或黃色燈光照射水果。這樣使得食物看起來更新鮮,也更迷人。所以,判斷食品的新鮮程度不要被燈光迷惑。

5. 長得漂亮的蔬果未必是最好

對果蔬的外表不要過分苛求,有些小毛病是很正常的,比如長得很難看的西紅柿可能汁多味濃,帶有疤痕的蘋果其實味道更好。要知道,有的水果長得很漂亮,但是商家可能花了更長的時間在裝飾水果身上,打蠟、上色,這些小伎倆雖可能讓水果的外表加分,但也會增加更多不安全因素。

6. 買瓜果時,最好挑完整的!

不論是在超市還是果蔬攤,都要選完整的瓜果,不要買切成一半的西瓜、南瓜、冬瓜等。因為它們有可能是去掉了腐壞部分後再重新加工包裝的,質量無法得到保證。另外,被切開的果蔬放在超市裡,也更容易變質腐壞。

注意!这些是超市里不可不知的“潜规则”,不要再被坑了!

7. 別買伸手就能夠拿到的食品

剛上架的奶製品通常擺在貨架的較靠裡面的最深處,而你平視過去最先看到的、擺在貨架最外面的奶製品,生產日期常常都不是最新的。這是一來因為上架者的習慣問題,二來也因為幾乎所有來購物的人都會習慣先拿最外面的,因此也是貨物快速流動的最佳位置。因此,買東西時一定要注意出產日期。

8. 買大包裝的並不一定更划算

相信很多人會有“買得多比買得少實惠”的慣性思維,其實,很多商品的大包裝價格都比小包裝貴。這種情況大多存在於休閒食品中,如飲料、薯片等。

注意!这些是超市里不可不知的“潜规则”,不要再被坑了!

超市使用心理學上的“暈輪效應”,是將食品、日雜等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定低一些,經常有買一送一等促銷活動,讓你在視覺上獲得滿足感,讓你形成這家超市比較便宜的印象。

少部分商家悄悄提高商品價格後再附送贈品,也有許多超市常將快過期的商品與正品捆綁銷售,消費者往往忽略它的生產日期。

9. 買生鮮蔬菜最好早上去

根據超市的進貨規則,大部分連鎖超市都是在夜晚或者凌晨將生鮮蔬菜補充到位,比如一些鮮活魚類、貝類和蔬菜等。所以,想要買到超市最新鮮的食材,就一定要早上去。最好要避開晚間時段去超市買菜,到了晚上超市的生鮮蔬菜,都是白天顧客挑剩下的、不新鮮的。

10. 不要盲目聽信導購人員的話語

平時我們在逛超市買東西的時候,可能會留意到超市裡有許多的導購人員,這些導購人員主要是集中在化妝品專區和生活區,對於前來挑選的顧客都十分熱情。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的導購都不是超市的工作人員,只是一些品牌入駐超市的銷售人員而已。導購人員推銷商品是有提成的,在他們眼裡被推薦的商品有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利潤一定是最高的,所以切記盲目聽信導購人員的花言巧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