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长平之战廉颇李牧都拿不下,纸上谈兵的赵括,千年黑锅背的憋屈

谈起长平之战,差不多每个人都会想到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确实这个成语的主人公就是赵括,纸上谈兵这个成语为贬义词,他本人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反面角色。这个成语的大概意思就是人们要注重实践,不能谈空话,不能眼高手低。但是历史这是这样吗?赵括真是一个眼高手低,只会理论,不会实践的人吗?

长平之战廉颇李牧都拿不下,纸上谈兵的赵括,千年黑锅背的憋屈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长平之战开战的背景。当时的秦朝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一跃为当时的大国,秦始皇吞并各国统一天下的野心日益增长,当时的六个国家,国力非常衰弱,国内状况也非常不好。当时的秦始皇的作战战略是远交近攻,这样的话,国力相对强盛的赵国就变成了秦国的首个阻碍。其实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秦国的思想是赵国是重要的军事地区,将赵国扫清了,自然秦国取得了进攻的主动权,秦国逐步蚕食六国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长平之战廉颇李牧都拿不下,纸上谈兵的赵括,千年黑锅背的憋屈

战争开始时候,其实双方的国力相差不多,首先说下秦国,秦国经过了商鞅变法的改革,国内注重生产,数年内国内积攒了大量的财富,其次就是秦国的军队战斗力也凶悍,名将居多。赵国其实也不弱,赵国的军事改革方面,经过武灵王的一系列措施,军事上面非常强悍,骑兵战术更是吸收了边境匈奴的长处,单兵作战能力强于秦军,其实军事力量的话,赵国甚至略略高于秦国但是赵国却没有秦国底子厚,打不起消耗战。

战争前期,双方不分上下,出于胶着的状态,赵军地势易守难攻,军队占据这险要的地方不出兵,避开秦军的锋芒。当时的指挥是廉颇 ,他的战略思想是秦国虽然是大国,但是出兵赵国,距离远,后勤补给的话,会非常困难。廉颇想打消耗战,将秦军的后勤补给控制住,60万的秦军开支是一个巨大的数目,秦国远征,后勤短缺,士兵的士气必然大减。还有一个不利的情况就是秦国长时间的远征,军队必定疲惫,到时候赵国出其不意将秦军消灭。

长平之战廉颇李牧都拿不下,纸上谈兵的赵括,千年黑锅背的憋屈

廉颇这个想法看起来不错,但是细细揣摩下。漏洞也不少。虽然秦国60万的大军消耗巨大,但是自己的45万大军也不是个小数目,想搞消耗战,赵国仅仅派出一小部分军队骚扰秦国的后勤线,还有一个就是外交上无作为,秦国打战国,秦国的最终目的是吞并各国,其实这个长平之战就是其他六国的前哨战争。

开战之前,赵国派出使者个秦国谈和,以至于其他各国错误的认为赵国不想做自己的挡箭牌,各国人人自保,没有形成团结的力量,他们低估了秦国的综合实力,本来以为长期征战,秦国军队会哗变,但是廉颇等苦苦等了3年也没有等到。

长平之战廉颇李牧都拿不下,纸上谈兵的赵括,千年黑锅背的憋屈

在后来秦国使用反间计,廉颇信任危机,直接下台,将领的胜任是个烫手的山芋。尽管当时赵国的名将李牧、田完、赵胜等等,但是无人愿意接手。最后他们三个推荐了赵括作为军队领首。此时的赵括没有一次组织过实战,但是从侧方面来讲能够得到这些历史名将的推崇,自然也不是一个无能的军事家,甚至是潜力无限的名将。赵括接到了命令,没有推辞,就上任了,但是他母亲一再阻拦,史书上记载,赵括母亲认为他没有经验,阻拦他,甚至断绝母子关系威胁赵括。当然我们仔细想下那个做母亲的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冒死呢?其实为人之常情。

长平之战廉颇李牧都拿不下,纸上谈兵的赵括,千年黑锅背的憋屈

赵括上任之后,他不能再走老路线,决策层一再催促,此时的赵括对秦兵的强大深有体会,赵国的领导决策层远离战争的前线,这个时候如果贸然催促军队开展进攻,很可能哗变的事情会发生。但是为了贯彻他们决策层的意图,赵括只能对整个队伍进行了改变,进行紧急动员,主动出击与秦军决一死战,出击被包围之后,断粮40天,但是整个军队没有投降,这个需要的军事才能可想而知,最后赵括组织精良部队,采用车轮战术,试图突破重围,但是由于实力悬殊,赵国也没有补给接应赵括,导致了突围失败,全军覆没。

尽管这样,赵括的军队在断粮40天的情况下,仍旧消灭秦军将近30万。赵军死亡15万。这样的战绩怎么会是一个吹牛的人做出的吗 ?很显然,不是的,战争的失败,主要原因是领导决定层的战略错误,他们没能即使调动后备力量。而是越权指挥,在外交上也没有积极的应对,不能获取邻国的支援。尽管这样赵括在这危机时刻,挺身而出,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军事决定权不在自己手中的情况下还能够最大限度的伤害敌方的势力。

长平之战廉颇李牧都拿不下,纸上谈兵的赵括,千年黑锅背的憋屈

他的失误就是被敌军包围后,没能够及时的进行突围,而是在断粮多天之后才进行,其实我想赵括他不是不知道断粮之后的战斗力消弱,只是他抱着对高层领导的幻想。他认为赵国的高层不会不管,会再组织一支力量支援,也或者是在外交上有第三方国家相助去直接攻击秦国的都城咸阳,长平围困就会解除。

可惜的是赵国的高层没有行动,秦国国内听说了赵军已经被包围了,秦王亲自上前线,更是发动了全国力量支援,还在外交上做出假象,迷惑邻国。赵括孤军无力回天,只能尽可能最多的杀害敌军,就这样一个千古英雄,竟然被指责纸上谈兵,赵括这个千年黑锅背的憋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