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1 前方EPC項目部如何向上溝通,增加信任分?系列思考之2

前方EPC項目部如何向上溝通,增加信任分?系列思考之2

KazukiTakamatsu 作品 距離感主義

前方EPC項目部如何向上溝通,增加信任分?系列思考之2

我的前一篇文章:

《前方EPC項目部如何向上溝通,增加信任分?系列思考之1》主要談了在有責無權的背景下,EPC項目部要推進工程,獲取後方的支持和信任至關重要性和溝通的方式方法問題,搞不好,你就只能流血、流汗又流淚了。

丁榮貴教授在他的文章《項目經理的職權有限,怎麼破?》中認為:為了擺脫困境,項目經理必須注意樹立和發揮其影響力。所謂影響力,是指能夠讓別人聽從你、追隨你的能力,也有人稱之為領導力。

今天的文,我想從另外一個角度談談獲得後方信任的具體的可實踐的方法。

(一)

關於項目經理的領導力

和影響力

項目經理需要綜合的素質,一般總結起來,需要三個方面的能力:

1)技術能力。這是基礎,但不是必備條件。懂技術的項目經理更容易獲得認可;

2)項目管理能力。這是完成各項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這是通過系統學習、實踐可以獲得的能力。

3)領導能力。一般認為這個跟項目經理個人的人格魅力相關,認為是無跡可尋、極難學習和模仿的一部分。

但是,樊登讀書會的創始人樊登卻反對這個觀點。他認為領導力是可以習得的,沒有想象的那麼玄乎,是有一套簡單的方法論可以拿去實踐,從而不斷得到提升的。

樊登在他的《可複製的領導力》一書中,認為:領導力的核心驅動力是信任和尊敬。

我的觀點是:從合乎大家習慣的角度說,如果把項目經理向下作用的方向看成是領導力,領導能力的差異在於能否獲得下屬的尊敬。項目經理向上作用的方向則是影響力,影響力的差異在於能否獲得上級的信任。

前方EPC項目部如何向上溝通,增加信任分?系列思考之2

(二)

如何遵循一些的簡單的套路

不斷提升向上影響力,提升信任分?

項目經理與後方公司領導的溝通往往是有障礙,體現在:

1)把握不好主動溝通的頻率。溝通太多怕被認為無能,溝通太少怕被遺忘;

2)把握不好溝通的語言組織。怕多一句被嫌囉嗦半路攔住不讓說,怕少一句辭不達意又產生誤會;

3)很難做到直接溝通。總是要費盡心思琢磨如何說,領導才能心情愉悅地接受你的觀點。

樊登的《可複製的領導力》給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溝通視窗”理論,它將其將人的內心世界比作一個窗子,它被分為4個象限:公開象限、隱私象限、盲點象限、潛能象限。這個理論給予了上述問題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

溝通視窗(Jo-Hari Window)也叫喬哈里視窗,是在20世紀50年代被提出的。目前廣泛的用在企業管理模型中, 用來分析和訓練個人發展的自我意識, 增強信息溝通、人際瓜西、團隊發展、組織動力和組織間的關係。

前方EPC項目部如何向上溝通,增加信任分?系列思考之2

尊重和信任是與公開象限的大小是正相關的。

其實不僅僅是在生活中,在項目管理實踐中,我們也可以通過自我揭示減少隱私象限、懇請反饋減少盲點象限,從而不斷放大公開象限,贏得尊重和信任,從而提高領導力和影響力。

增強影響力很重要的一點在於有效的溝通。 擴大影響力的第一步就是在於擴大開放區(也就是Johari視窗中的known to others 和known to self的象限)。

對於項目經理與後方公司領導的溝通障礙的第1種情況,可以應用懇請反饋的方法,從徵求改進意見的角度與上級保持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委婉表達自己的“不成熟”看法,從而施加影響力。

對於項目經理與後方公司領導的溝通障礙的第2種情況,可以應用自我揭示減少隱私象限的方法,避免落入“知識詛咒”,保持信息對稱。

信息對稱是理解和支持的前置條件。沒有信息對稱,根本就不會產生換位思考,也就不會互相理解,誤會也就產生了。

對於“知識詛咒”是一些專家型項目經理及老資歷項目經理,特別需要注意的問題。

這個詞說的非常文雅,其實道非常很簡單:越是某個領域的專家,你在與行外人溝通時,往往容易使用更多專業的詞彙,你會覺得自己已經說的再清楚、再準確不過了,但是對方壓根就沒有明白。

前方EPC項目部如何向上溝通,增加信任分?系列思考之2

舉個我親身經歷的一個項目作為例子:當時在項目初期,項目組成員一起識別項目的主要風險點。有一個自動化技術專家提出看一個跟他專業密切相關的風險。當時,大家表面上都理解了,後來證明只是表面的“知道了”而已,所以也就沒有采取進一步的防範措施。

結果,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他提的這個問題居然是制約工程工期最致命的問題,而我們居然都忽略了。在覆盤時,原因其實就在於他從技術角度自身認為確實說清楚了,但是對於工程項目來說,這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牽扯合同、工期等問題。但負責合同、工期的人員因為沒能深層次理解這個技術問題,也就無法結合合同、工期問題綜合考慮。

在項目管理過程中,最常見的一種現象是,技術型的管理人員總是不斷抱怨:我跟施工單位說清楚了啊,怎麼又是有這麼大的偏差???

這就是掉入了“知識詛咒”魔咒。破解“知識詛咒”,需要在溝通專業問題時,把聽眾當成“傻瓜”,儘量用最通俗、最直接的語言去表達。

作為最瞭解項目情況的項目經理,在於上級領導溝通時,首先要避免的其實就是“知識的詛咒”,最大程度信息對稱就是獲得最大程度理解和支持的前提。

(三)

項目管理與文藝的區別

丁榮貴教授在他的《項目管理 項目思維與管理關鍵》中,對文藝和管理的區別作了個對比,非常經典:

文藝即使很多人不能理解,也不一定妨礙文藝本身的價值。現實生活中很多我們不懂的東西本身很有價值,如古董、文學作品、古典音樂等。

但是,管理則不然,不能讓別人明白的管理是“偽管理”,更談不上好的管理、高水平的管理。因為管理者的基本特徵是需要通過別人去做事情,管理者就像推銷員一樣,只有將自己的思想推銷出去才能稱得上是在從事管理工作。

讓別人更多的瞭解你的想法,也就是需要不斷擴大自己的公開象限,大家都熟知的方式包括溝通、演講、聊天、寫文章、發微博、發朋友圈等等。

受制於傳統文化影響,我們大多時候希望做一個低調的人,不願意過於咋呼。

前方EPC項目部如何向上溝通,增加信任分?系列思考之2

那,有沒有足夠低調又能擴大影響力的好辦法呢?

就我個人的經歷來看,可以嘗試的方法有如下4種:

1)儘量採用“口頭+書面”結合的方式

抓住每一個給後方上級溝通的機會,僅口頭彙報的,一定採用口頭+書面的結合方式;發一份書面文件,一定立即電話溝通說明主要內容,減輕對方閱讀難度。

2)時刻保持邏輯

書面的彙報方式,包括短信、微信消息,千萬不要寫完都都檢查一遍就慌忙發出。最好是有完整的邏輯在裡面,分段敘述,多條觀點多種情況時,一定要加上數字序號。

3)在專題彙報時“靠譜”

充分利用好每一次PPT彙報或演講的機會,PPT是展現成果、傳達思想的最佳方式,他給了你足夠的時間去闡述某件事情,可以充分體現你的深度思考、系統思考能力,而這本質是“靠譜”,是上級對你產生信任感的前提。

4)寫作是這個時代最好的自我投資

在職場也是這樣。信息時代,你如果不是信息的創造者,就不會有主動權。你如果不是信息的發佈者,就不會形成自己的品牌。企業都是鼓勵員工寫文章發表在各種期刊,或者出專著的,這恰恰是你建立某個領域專家形象的最有效的方式。

跨界其實離每個人並不遠,不要挖空心思跨界到脫軌,你的專業+寫作就是最好的跨界。

(未完待續)

前方EPC項目部如何向上溝通,增加信任分?系列思考之2

黃細丁

工程總承包之家創始人,QQ:51817,微信號:w51817

一級建造師,PRINCE2實踐者級認證,IPMP C級認證,60億元蘭州水源地EPC總承包項目部經理助理。經歷十餘個EPC工程總承包項目,2002年的老黑客,“蘭州水源地EPC智能項目管理平臺”及“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導截流輔助決策支持系統”技術負責人,喜歡用文藝的方式來寫專業的內容,熱衷工程建設、項目管理、IT的跨界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