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它建于东晋距今1600多年,四大名刹之首,却藏在深山少为人知


中国是佛教圣地,名山名寺遍布全国各地,数不胜数。说起中国的名寺人们首先会想到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嵩山少林寺等名刹,殊不知在山东济南泰山脚下有一座千年古寺"灵岩寺",它始建于东晋,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历史。自唐代起就与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海内四大名刹,并位列其首。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有“灵岩是泰山背最幽绝处,游泰山不至灵岩不成游也”之说。

灵岩寺初建于东晋,佛图澄的高足僧朗在此建寺。兴于北魏,盛于唐宋,列海内四大名刹之首。灵岩寺峰峦奇秀,风光旖旎,以风景幽深、泉石秀丽著称于世。寺周群山环抱,深奥幽邃。寺内古木苍翠,怪石林立,殿宇峥嵘。灵洞曲涧、青峰翠峦环绕着古刹精舍,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灵岩寺内不仅有高耸入云的辟支塔,传说奇特的铁袈裟;亦有隋唐时期的般舟殿,宋代的彩色泥塑罗汉像;更有“镜池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等自然奇观。

灵岩寺所在的这座秀丽的山峦,名叫灵岩山,是泰山的支脉之一。灵岩寺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吸引无数海内外游人,自古就是闻名的旅游胜地。

为一睹这千年古刹的风貌,一大早我们就来到灵岩寺。在寺前有一广场,在广场正中间竖有一块石碑,上面写有“大灵岩寺”几个字,看得出这碑已经历史悠久,经过几百上千年的风吹雨淋,碑上字的颜色有些退去,但更显古朴与厚重。

走过“聚善”桥是“二山门”,又叫天王殿,殿内塑有护法四天王。天王殿外竖有唐,宋,金,元,明,清历代碑刻十七块。记载了灵岩寺的历史沿革及影响。很多石碑上雕有龙纹,看得出这应是皇家所赐。

在天王殿两侧有钟楼、鼓楼等附属建筑。东边为钟楼,西边为鼓楼,因为“晨钟暮鼓”之说。 建筑古朴而又庄严,宁静而又肃穆,彰显着寺院悠久的历史与丰厚的佛教底蕴。

再往里走,正中间就是大雄宝殿,原名为献殿,是佛教寺院中的正殿,建于宋嘉佑年间,是寺僧诵经礼佛的地方,明代正德年间,鲁藩捐塑三大士像于其内后,更名为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建筑风格前后是不一样的,前为外廊式卷棚顶,后为硬山顶。造型精巧玲珑显示古代劳动人民的超凡的艺术才能。

这座宏伟壮观的大殿叫千佛殿,它是灵岩寺中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主体建筑。这座大殿是唐代高僧惠崇创建的,宋代扩修,现在殿宇为明代的建筑,虽然自创建以历代重修,但现在仍保存着唐宋的建筑风格。

这里是灵岩寺的另一重要景点“墓塔林”,这里面有唐宋至明代灵岩寺住持僧人的墓塔167座,墓碑81块,其数量仅次于河南登封少林寺。它与少林寺的塔有所不同,少林寺属于砖塔,灵岩寺属于石塔,年代不一造型各异。墓塔旁通常有墓碑,记载着高僧的经历,它见证了灵岩寺的历史沿革。

灵岩寺历史悠久,佛教底蕴丰厚,寺中古木参天,鲜花烂漫。在"文革"时期因是空军仓库,所以寺内的泥塑等未被破坏,寺庙得以完整保留,给后人留下了这珍贵的古迹。灵岩寺,现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作者简介:寒残一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