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吴三桂手握30万精锐,苦战八年,为何没有恢复汉人天下(二)

随后,康熙杀了三桂子吴应熊,正式下达了武力平叛的命令。这时,平南王、靖南王两藩也扯旗造反,举兵响应吴三桂,一时间,熊熊战火燃遍了大半个中国。一开始,吴三桂军攻势犀利,连战连捷,很快就占领了湖南,眼看就可以兵进湖北,饮马长江,进而窥视中原,直捣帝都。可他遇到的对手是康熙。康熙认为吴三桂是引发三藩之乱的祸首,必须集中力量攻击吴三桂,先灭掉吴,其余的就会不攻自破,不打自散,于是他确定了重点打击吴三桂军的策略。此时,吴三桂也犯了战略错误,他兵进湖广后,不知是因为财政困难还是其他原因,没有再接再厉,乘势鼓勇向前打过长江去,而是在湖南一带犹豫、徘徊、观望了很长时间,乃至贻误了大好战机。

吴三桂手握30万精锐,苦战八年,为何没有恢复汉人天下(二)

康熙任命勒尔锦为靖寇大将军,命他率军进湖南围剿叛军,并严防吴军进犯湖北;派大将瓦尔洛驻防四川,断绝叛军后路,堵死其入蜀之路;又命将军莫洛率军进驻西安,以防吴军图谋西北。曾经气焰嚣张的吴三桂在康熙的周密部署和清军的连续打击下,顿成强弩之末,见大势已去,还想拼命挣扎,于是急急忙忙在衡州(今衡阳)上演了一出登基称帝的闹剧。

吴三桂手握30万精锐,苦战八年,为何没有恢复汉人天下(二)

1678年3月,吴三桂下令在衡州草草修筑了百余间房舍,再用黄漆涂刷屋顶充作皇宫。18日,他匆匆登基称帝,改国号大周,本为明朝叛徒的他彻底丢掉了“反清复明”的遮羞布,使自己的野心更大白于天下,不仅汉人士大夫唾弃他,还使得将士寒心,众叛亲离,危若累卵的处境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更加孤立了。清军加紧了进攻,攻势更加锐不可当,康熙又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只惩元凶首恶,余者不问”的攻心之策,吴军士气低落,逃亡以及归降者日众,吴氏小王朝日益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此时的吴三桂已经67岁了,面对清军日益缩小的包围圈,他惶恐不安,日夜忧惧,突然患了中风,没几天就死了,只做了不到5个月的“大周皇帝”。吴三桂死后,由其子吴世璠继位,并率残部退回云南。

吴三桂手握30万精锐,苦战八年,为何没有恢复汉人天下(二)

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军兵分三路进军吴三桂的老巢云南,向叛军发起最后一击。清军攻入云南后,将吴军的巢穴昆明包围的水泄不通,吴军不愿死战,大部分出城投降,吴世璠走投无路,最后只得穿戴着皇帝的冠冕龙袍服毒自杀了。康熙二十八年(1681年),历时八年、战火殃及大半个中国的三藩之乱终于平息了。

吴三桂之败,看似败于军事,其实败于他举起的那面貌似正义的“复明” 大旗。他事明叛明,还亲手用弓弦绞死了南明永历帝,当他为情势所迫起兵反叛清廷时,却又树起了一面“反清复明”的虚伪大旗,还蛊惑天下苍生要恢复汉家江山,试问天下的汉人还有谁信他?失道寡助,生性反复无常的他,其败早已注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