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6 “輟學”幼兒園花大價錢上銜接班,“搶跑”優勢挺不到三年級……

各位家長,你家孩子學識幾何?

不妨來看看一份網上流傳的幼兒園娃娃的“能力表格”——

“普娃”:識字量700,背誦100字的故事,會20以內加減法,英語能簡單閱讀。

“超級牛娃”:識字量1500,背誦300字故事,拼音熟練,會乘除法,用英語熟練交流。

看罷,作為中年人的小編已經被嚇得瑟瑟發抖了。現在的孩子都是神童嗎?即便這“普娃”標準,也著實太高了吧!

“輟學”幼兒園花大價錢上銜接班,“搶跑”優勢挺不到三年級……

針對當下幼兒園“小學化”傾向,教育部近日印發通知,部分重點內容如下:

1、幼兒園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的,要堅決予以禁止。

2、幼兒園以機械背誦、記憶、抄寫、計算等方式進行知識技能性強化訓練的行為,要堅決予以糾正。

3、小學起始年級未按國家課標規定實施零起點教學、壓縮課時的,視具體情節追究校長和教師的責任。

4、社會培訓機構不得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容。

從上述內容來看,教育部的這記重拳算是打到了現實的“七寸”上。不少幼兒園早就從“遊戲模式”切換到了“教學模式”,數語外齊上陣。最誇張的是幼兒園大班,不少孩子早在半年甚至一年前就“輟學”,跑到社會機構開辦的“銜接班”裡為上小學做準備。

家長們的心態不難理解,那就是不能讓孩子“一張白紙”地升入小學。哪怕知識沒學會多少,能坐住板凳了,那也是好的。即便有少數“不報班”派家長,也往往因“寡不敵眾”而最終動搖。畢竟當班上絕大多數孩子都上了“銜接班”後,沒有幾個家長能真正平靜下來。

“輟學”幼兒園花大價錢上銜接班,“搶跑”優勢挺不到三年級……

可是,“搶跑”真的有效嗎?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雙生子爬梯”實驗:讓一對同卵雙胞胎練習爬樓梯,一個孩子在出生後的第48周開始練習,另外一個在出生後的第53周開始接受同樣的訓練。到了54周的時候,前者已經練了7周,後者只練了2周。那麼,這兩個小孩哪個爬樓梯的水平高一些呢?實驗結果出人意料,只練了兩週的孩子爬樓梯的速度更快。

專家認為,孩子有些能力的養成是水到渠成的。那些被提前“小學化”的幼兒,或許注意力更集中了、記憶力也增強了,但這種優勢是暫時性的,更沒有太大的價值。因為當所有孩子都長到一定年齡後,都會具備這種控制力。

“輟學”幼兒園花大價錢上銜接班,“搶跑”優勢挺不到三年級……

現實也為此提供了佐證。近些年,小學教育中出現了“三年級現象”:那些在幼兒園階段“搶跑”的孩子,到三年級成績開始下滑;而另外一部分在幼兒園遊戲玩得很充分、各方面個性能力發展完全的孩子,到了三年級,成績開始超過一年級時表現更亮眼的孩子。

平心而論,家長們作為過來人,對這些道理怎能不懂?誰又不希望自家孩子有個輕鬆快樂的童年?之所以不能脫俗,根本上源於一個心結——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定意義上,很多家長在意的不是競爭本身,而是一種起跑時的公平,當別人都“搶跑”了,起跑線也就被前移了,那些還把小學當起點的人,儼然在無形中落了後。這種觀念深入人心,加劇著家長們的焦慮,也讓起跑線提前再提前。有研究報告顯示,近一半媽媽認為孩子競爭的起跑線始於十月懷胎;而平均來看,出生後的第18個月已是必須“有所作為”的底線。

“輟學”幼兒園花大價錢上銜接班,“搶跑”優勢挺不到三年級……

問題在於,趕早開跑就一定成功嗎?更進一步說,人生真的存在那麼一條起跑線嗎?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人生壓根就不是一次百米跑,而更像一場馬拉松。起跑速度對前者或許關鍵,但對後者而言,實在無足輕重。從小學到大學這16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誰能永遠靠趕早取勝?說到底,一口吃不成個胖子,這種持續性學習所考驗的,根本不是誰學得早,而是穩紮穩打的韌性和久久為功的長性。

“可憐天下父母心”。其實換一個角度來看,孩子也好,父母也好,都被裹挾在一種急切與浮躁的時代病中。而這種病灶,不只見於教育領域,實則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究竟怎樣才能讓社會沉靜下來、讓家長理性下來,這顯然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可以想見,教育部的這一紙通知,會起到一定作用,但註定無法解決根本問題。或許只有等到社會的發展更加充分,優質教育資源更加豐富均等,每個孩子都擁有更多元的成長成才機會時,這場人生競賽才會真正降溫。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長安觀察出品,首發在今日頭條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