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陈子昂的一首千古绝唱,惊天地泣鬼神,令人叫绝

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少年时曾闭门攻读,学识极高,是个很有才干,且渴望建功立业的人。他二十四岁举进士,后升右拾遗(专门给皇帝进谏的官),后世也称其为陈拾遗。陈子昂豁达正直,敢于直言进谏。公元696年,陈子昂以随军参谋的身份跟随建安王武攸宜征讨契丹,但因为武攸宜少谋而不听谏导致兵败。陈子昂向其进言挽救措施,武攸宜置若罔闻便罢,还将陈子昂降为军曹。诗人空有抱负而不能实现,心情颇为抑郁悲愤。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想到古时礼贤下士的君王,进而联系到自己怀才不遇的处境,诗人不禁思绪万千,写下了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的一首千古绝唱,惊天地泣鬼神,令人叫绝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在北京市。

悠悠:无尽,没有边界。

怆然:悲伤凄凉。

陈子昂的一首千古绝唱,惊天地泣鬼神,令人叫绝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抒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孤独苦闷的悲愤之情。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两句用两个“不见”,写前朝贤君不能重见,后代明主也不可预见,前贤已去而后贤未及,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的感叹。

陈子昂的一首千古绝唱,惊天地泣鬼神,令人叫绝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诗人登楼眺望,眼看这天地茫茫、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此句用“独”字表明自己的孤单寂寞。诗人将自己放在辽阔天地的背景里,以天地的辽阔反衬自身的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诗前两句俯仰古今,写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时间和空间两组对比,相互映照,将诗人丰富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首诗虽只有二十二字,但苍劲有力,意蕴深远,成为历代传诵的名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