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 咦,韓元上印的是渾儀嗎?

大概十年前的時候,韓國發行了新版萬元和千元的韓元紙幣,其中萬元紙幣設計卻引起了不少爭議。

新版紙幣文化氣息濃郁,千元紙幣人物為退溪李滉,是朝鮮著名的儒學家;而萬元紙幣正面人物為朝鮮李朝第四代國王、創制韓文的世宗大王,左邊圖案是象徵帝王威嚴的《日月五峰圖》和《龍飛御天歌》(第2章)。

咦,韓元上印的是渾儀嗎?

新版一萬韓元紙幣

世宗大王名李祹,是朝鮮著名的統治者,在位期間是李氏朝鮮的鼎盛時期,對應中國時期則是明代永樂帝時期,世宗大王即位時候鄭和已經在下西洋的旅途中——具體是指鄭和的第五次下西洋旅途。著名遊戲《文明5》中,世宗大王亦作為朝鮮文明的統治者出現:

咦,韓元上印的是渾儀嗎?

《文明5》中的世宗大王 背景也是日月五峰圖

紙幣正面元素可以說很有民族歷史文化色彩,引起爭議的則是背面圖案。背面圖案是渾儀和普賢山1.8米望遠鏡,背景則是《天象列次分野之圖》。於是有一部分人有疑惑,中國的渾儀怎麼能印到韓國紙幣上去?這個問題其實是個很好的問題,下面我將嘗試細分之後回答。

朝鮮古代有沒有渾儀?

當然有。而且就和世宗大王有關。

朝鮮,眾所周知,是漢字文化圈的一部分,統治朝鮮的王朝曾經千方百計地從中國學習和引進天文學內容。據記載,元朝時候,為了學習《授時歷》的內容,甚至耗“金百斤”賄賂相關技術人員。

世宗大王在位期間,就和手下大臣說:「我們國家,什麼都學中國的,唯獨天文儀器,學的還不到家,你們要加把勁,製作一些天文儀器,以後用得上」於是大臣鄭麟趾和鄭招模仿郭守敬的設計,製作朝鮮自己的天文儀器,先後製成簡儀、正方案、渾儀和渾象等多種儀器,又頗有創新的製作了懸珠日晷、日星定時儀、玉漏等新儀器。

這是渾儀在朝鮮半島比較可靠的出現時間。所以說,渾儀,他們有,是仿製中國的。

圖上的是渾儀嗎?

渾儀是中國古代用於測量天體位置的天文儀器。相傳是落下閎(漢武帝時候的人)所發明。

咦,韓元上印的是渾儀嗎?

具體使用中,通常需要通過貫穿直徑的一根窺管對準目標,然後讀取各個環上的刻度。從這樣的角度講,韓元上的那個儀器,從功能來說,確實和我們一般講的渾儀不同。實際上除了世宗大王時期製作的渾儀,朝鮮或者官方或者民間所做渾儀,大部分是置於室內的。也就是說並沒有觀測功能,而增加了報時和日月運行演示功能。

韓幣背面的這隻渾儀則來自高麗大學博物館,而且只畫出了局部,全貌如下:

咦,韓元上印的是渾儀嗎?

這是一個自鳴鐘式的演示和報時儀器。渾儀部分具有的赤道環、地平環、子午環、黃道環等。而其中間,是的,很容易猜到,是一個地球儀(朝鮮學者在北京和利瑪竇、湯若望等傳教士有過接觸,並且曾被贈與地球儀)。

據記載,“渾天儀直徑16英寸,地球儀大約三英寸半。……太陽被置於代表黃道的環上, 黃道上標有一年的24個節氣。月亮的運行由代表其軌道的環表示, 該環由釘子分割出28星宿。”

此地球儀上包括了一些16世紀航海發現,有畫南美洲,北美部分則有點亂七八糟了。正常使用時候,這臺儀器能夠模擬太陽和月亮在各自軌道上運行,其動力來自箱子中的類似自鳴鐘(機械鐘錶)結構,稱得上很有技術含量了。相比之下,東亞傳統天文演示儀器,如漢代張衡的渾天儀、宋代蘇頌的水運儀象臺等動力,乃至於古代朝鮮此前製作的類似儀器通常是以水或者水銀等水力帶動的。

其實就是類似這樣的一個東西:

咦,韓元上印的是渾儀嗎?

《天經或問》插圖

這臺儀器,韓國一些學者相信是十七世紀的科學家宋以穎所造,進而推斷宋以穎是地球自轉說法的首倡者之一。雖然這個儀器和書上描述的宋以穎的渾儀的樣子“由南極出鐵條折向地心,為爪叉形,擎山河圖”不太一樣。


【注】《韓國科技史》中說: 十七世紀六十年代的觀象監天文學家們將旋 轉的地球儀架設在渾天儀中, 乃是驚人之舉。 對於他們確信地球旋轉並直接將之應用於天文儀器中的創造性和進取性 ,我們不得不給予高度的評價 。李敏哲和宋以穎展開的地球旋轉理論,因沒有留下任何文字 ←_←, 我們無法猜測其具體內容。

所謂山河圖,多半根本不是地球儀,而是南極出來一個鐵條,頂著一張地圖。這就很像和宋以穎時代差不多的李敏哲所做的渾儀了:“用紙畫山海為地,平繫於中”。而且其後的朝鮮科學家洪大容所做的籠水閣渾儀也是“中置平鐵板刻山河總圖。”都是好像下圖這樣的渾天平地模型。

咦,韓元上印的是渾儀嗎?

中國有沒有類似的設計方案?

當然有啦。

中間放地球儀的話,那就得往後等等,一般認為中國學者的地球觀念是利瑪竇等傳教士帶來的。比如前面說《天經或問》的插圖那樣。

而僅僅把“山河圖”或者說大地放在渾儀中間,那可就早了。

在三國時候的吳國,有一位科學家叫做葛衡,他擅長天文內容,也能做巧妙的機關,“作渾天,使地居於中,以機動之,天轉而地止,以上應晷度。”也是渾儀中間放置大地的設備,不過只見記載,不見實物。但是兩者內部部件結構想來差異巨大,畢竟朝鮮那臺機器內部很是參考了自鳴鐘的設計。

背景圖的所謂天象列次分野之圖和中國星官有沒有什麼區別?

概括來說,有區別,但是不大。

因為中國的星官體系和朝鮮的星座,是同一源頭的——即三國時候陳卓所編制的三家星官。天象列次分野之圖據傳是唐初中國贈與高句麗的星圖,然後刻碑留存,不久即毀於戰火(有趣的是,所謂戰火就是唐軍入侵)。

幾百年後,有人給朝鮮國君獻上原碑拓本,才又重刻新碑,仍稱天象列次分野之圖。所以此圖保存了一些唐代和以前中國星圖的風貌,而缺失的則是唐宋乃至之後的中國重新進行的天文測量和繪製——比如缺失三垣建制,唐代僧一行主持的28宿測量數據在朝鮮星圖也沒有體現。

咦,韓元上印的是渾儀嗎?

所以我個人覺得,韓國貨幣上印一個館藏國寶級文物實在是無可厚非的。而且印製的儀器也頗有機巧,算得上一個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