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古代建築的大門有哪些樣式和特點?

腦洞人物史


古代建築的大門樣式很多,各具特點。

在我國古代,無論是宮殿、寺廟、園林或住宅,它們各有都自己的門。就古代的陵墓,是逝者的安息場所,不只是地上的陵墓建築會有門以,地下的墓室還要建造十分堅固和隱蔽的門。所以說,我國古代特別講究門的樣式。

我國的古代建築,除了房屋為木結構為主之外,建築有時會以群體形式出現。所以,建築的門就有了區別。建築群體裡,大的可以是城市、宮殿,小的有四合院、天井院住宅。所以,它們的門種類就非常繁多了。比如有城門、宮門、殿門、廟門、院門、宅門等之分,門因為位置很明顯,也比較有講究。

比如在古代的門的文化裡,因形式和內容不同,門上的雕刻裝飾和色彩處理上,也有不同,它們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古代建築的文化內涵、封建禮制和倫理道德等。當然,在形態上也會體現各民族的地域特徵等。

下面我們來以古代王府大門和民間的如意門為例,來看一下大門的樣式樣和特點。

王府大門,是屋宇式大門中的最高等級。


它通常有五間三啟門和三間一啟門兩等。這種大門座落在主宅院的中軸線上,宏偉氣派。比如北京後海北岸的清醇王府(現為衛生部)大門,就是一座五間三啟門的屋宇式大門。

在封建社會,王府大門的門飾和裝修色彩都是按規制而設的,不能亂來的。比如,清順治九年規定,親王府正門為五間,材質是綠色琉璃瓦,每扇門的金釘為六十三個,民間的門上,是不允許用門釘的。到了世子府門級別,門釘會減少。

位於後海南岸的清恭王府,原是乾隆帝的寵臣和坤的府邸,後來封賜給恭親王,這座王府的大門是三開間,上覆材質也為綠色琉璃瓦。

在北京的中小型四合院的建築上,一般採用如意門。

在此類建築中,如意門佔相當大的比例。如意門的門口設在外簷柱間,門口兩側與山牆腿之間要砌上磚牆,而且門口比較窄小。門楣的上方,常會裝飾雕鏤精緻的圖案。

在如意門的門楣與兩側磚牆交角處,會做出如意形狀的花飾,寓意吉祥如意,所以取名“如意門”。如意門裡的住戶一般是在政治上地位不高,但又是很殷實富裕的士民階層。(完)


蘭闍讀書


我見過最多的古建築大門是2種,一種簡單古樸,一種繁密細緻

不願意搬百度和百科全書式的教材了,就是說一說我的所見所聞。

一般來說,古建築的大門作為十分重要的構件之一,在古建築本身損毀嚴重的情況下,一般普遍都難以保存下來。為什麼呢?相比臺基、柱子、牆體、斗拱和樑架,大門每天都要開合,它的磨損並不小,特別是進入近現代以來,大量的古建築實際上都經過了非常嚴重的戰爭、運動、經濟等數輪的風波、損毀,有好多後期復建的古建築大門都是更換過的,這是事實。

從我看廟300多座的經歷來說,感覺山西的寺廟古建築大門多數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簡樸的板門,厚重而古樸,有時候上面會釘滿各類門釘,多為鐵製,也有金瓜型等,一般來說年份較早,元代及元代之前的多為此類,較早的且是原物的要數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大門,門後還有唐代文人的題記,十分珍貴;

另外一種便是隔扇門,雕刻的十分精美,但年份多數較為靠後,數量繁複的諸如朔州崇福寺大殿門窗,金代遺構。

希望能幫到你,有古建築問題可問我,喜歡就說說你的看法,一起聊

亦文亦物,行程數萬,撰文百萬,一分鐘簡單幹脆,解讀古建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