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意大利为何不吃掉圣马力诺、梵蒂冈,一统整个意大利半岛?

袁载誉


当我们翻开意大利的地图时赫然发现:在意大利的国土之内竟包围着两个国中之国——圣马力诺和梵蒂冈,尽管这只是两个面积分别为61.2平方公里和0.44平方公里,人口也分别只有3.3万和842的袖珍小国,但的的确确是国际社会所承认的两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尽管这两国被意大利的国土所包围,但意大利对其内政外交并无权干涉。这就不免令人疑惑了:为什么意大利不吃掉这两个袖珍小国,统一意大利半岛呢?尽管从历史上看意大利的战斗力实在不敢恭维,但总不至于连这两个袖珍小国也拿不下吧?我们不妨梳理一下圣马力诺、梵蒂冈和意大利的历史,试着从中找出原因。

圣马力诺是由一位来自达尔马提亚北部拉布岛、名为马力诺的基督徒石匠为逃避罗马帝国皇帝戴克里先对基督徒的迫害而在公元301年创立的,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圣马力诺。罗马帝国是当时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大帝国,自然不可能容忍自己的国土上出现一个独立国家,因此早期的圣马力诺并不敢公开以国家的身份存在——圣马力诺的首领没有皇帝、国王、大公等头衔,而只称族长,理论上这里依然是罗马帝国的领土。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被日耳曼雇佣军首领奥多亚克废黜,此后作为昔日罗马帝国中心的意大利半岛先后被东哥特王国、拜占庭帝国、伦巴德王国、法兰克王国占领。843年8月法兰克人的一代雄主查理曼大帝的3个孙子在凡尔登签订条约,正式瓜分了查理曼帝国的疆土。根据该条约所划分的疆界形成了西法兰克王国(843年-987年)、中法兰克王国(843年-855年)和东法兰克王国(843年-911年)三国,经过870年《墨尔森条约》的调整成为后来的法兰西王国、意大利王国和德意志第一帝国三个国家的雏形。意大利从法兰克王国独立出来后不久其内部就崛起了米兰公国、威尼斯共和国、热那亚共和国、佛罗伦萨共和国等一大批强势城邦,此后一直到19世纪晚期意大利始终只是作为一个地理和文化上的概念而存在,从来都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1243年圣马力诺趁着意大利半岛上诸侯并起的天赐良机确立了两个执政官联合执政的制度,在意大利半岛上建立了一个共和国。1263年圣马力诺制定了成文宪法。1797年占领了意大利半岛的法兰西皇帝拿破仑承认了圣马力诺的国家地位。1815年战胜了拿破仑犯法同盟诸国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召开战后和会——正是这次维也纳会议确定了拿破仑战争后的欧洲格局,而在这次会议上圣马力诺的国家地位获得了欧洲各大国的一致承认。1815年由撒丁王国领导的意大利统一战争爆发,按理说在这一过程中比圣马力诺强大得多的伦巴底、威尼斯、两西西里等国都被纳入到统一的意大利王国之中,小小的圣马力诺何以能维持独立呢?这主要是基于两方面原因:其一圣马力诺的独立是在维也纳会议上欧洲各大国出于维持欧洲均势而做出的决定,如果意大利擅自改变这一现状会使自己同其他列强发生纠纷;其二在意大利统一战争爆发之初战斗力不佳的意大利军队一度被罗马教皇的势力击败,就连被誉为意大利建国三杰之一的加里波第也被迫逃到圣马力诺避难。在这里他从圣马力诺公民和其领袖那里获得了帮助以继续他统一意大利的战役。1862年起圣马力诺与意大利签署了友好条约。19世纪末意大利统一运动结束后圣马力诺已完全被意大利包围起来,但作为对其支持意大利统一运动的回报加里波底向圣马力诺保证可以始终保持作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存在。

梵蒂冈是由罗马教皇统治的国家:事实上在罗马帝国确立基督教为国教时并无“罗马教皇”这一头衔的存在,当时在罗马帝国治下的罗马城有罗马皇帝任命的罗马城主教。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夕罗马城主教乘机掠夺土地。公元555年东罗马拜占庭帝国从东哥特人手中收复了意大利半岛,拜占庭帝国的查士丁尼大帝将罗马城的实际统治权授予罗马主教,从此以后罗马主教开始在基督教世界享有高于其他主教的地位并开始自称“教皇”,教皇在罗马城内修建了圣彼得大教堂和梵蒂冈宫。公元751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崛起的最强大国家——法兰克王国实际执掌军政大权的宫相丕平废黜了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最后一代国王,开创了加洛林王朝。这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权臣篡位似乎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在当时的欧洲实行的是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在当时的话语逻辑下君权来自于上帝的背书,篡夺君位意味着对上帝的背叛,在那个教权至上的年代没任何一个欧洲人敢于公然和教会为敌,因为这将意味着与全欧洲为敌。丕平为争取教会对自己的支持将自己从伦巴第人手中夺取的拉文纳 、利米尼 、具沙罗等二十二个城市献给了罗马教会。自此从拉文纳到罗马的大片领土便划为教皇辖区,从此欧洲的历史舞台上就出现了一个教皇国:罗马教皇不仅渐渐成为了西方的精神领袖,而且还是意大利的一个世俗君主,人神两界均在其管辖之下,从此教会的权力开始进一步扩张,成为中世纪欧洲举足轻重的一股势力,任何世俗君主都不敢轻易挑战这股势力。中世纪欧洲教权与王权博弈的格局由此奠定了基调。在意大利统一的过程中罗马教皇的领地也受到了威胁,然而罗马教皇是整个基督教世界的精神领袖,同时还受到法国的庇护,因此在意大利统一战争中意大利迟迟不敢对罗马教皇下手。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后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把驻在罗马的军队调回参与普法战争,意大利军队趁机开进罗马城,罗马教宗被迫退居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宫中,教皇的世俗权力被剥夺,成为彻头彻尾的精神领袖。此后在相当一顿时间内历代罗马教宗均敌视新的意大利王国,甚至不准信徒参与意大利王国的公职。直到1929年2月11日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跟教宗庇护十一世签订了《拉特朗条约》:此前已延续了11个世纪的教皇国正式更改为梵蒂冈城国,意大利承认梵蒂冈为独立国家,其主权属于教宗,但领土仅限于梵蒂冈城周边0.44平方公里的土地。尽管梵蒂冈只是一个袖珍小国,但由于教宗在占当今世界1/6人口的罗马天主教信徒心目中的地位,以致于其国际影响力实际上并不亚于很多大国。对意大利而言:吞并这样一个对自己毫无威胁的袖珍小国并不会使自己的领土增加多少,反而会使自己成为全世界天主教徒(甚至包括意大利天主教徒)的众矢之的,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圣马力诺不太了解,但不吃掉梵蒂冈,原因很简单:没法吃掉。

梵蒂冈曾几何时非常强大,是大名鼎鼎的教皇国,占据意大利三分之一的地区。

可惜,拿破仑时期强悍的法国军队消灭了教皇国。

后来教皇国虽重建,实力大不如前。

19世纪,意大利人民开始向往统一,结束意大利群雄割据的局面,建立一个类似于法国的强大国家。

于是,先是撒丁王国后是已经自认为意大利国王的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连续发动战争,将教皇国消灭。

1870年教皇退入只有44公顷的梵蒂冈城堡,和意大利军队对峙。

之后长达59年时间,历届教皇都敌视意大利政府,拒绝同他们合作。

而意大利政府虽然有绝对的军事优势,可以一口吃掉梵蒂冈,却没有这个胆量。

这是因为,教皇是天主教的最高领袖,无论在意大利还是在全世界都有崇高的地位。

如果把梵蒂冈彻底攻占,赶走教皇,意大利就会成为所有天主教徒的仇敌,恐怕将来日子不会好过。

所以,最终双方达成了妥协。

意大利承认梵蒂冈是独立国家,也承认他在天主教世界至高无上地位,并且保证它永远存在。

作为交换,教皇国从此不复存在,只剩下梵蒂冈这个国家。教皇不得再敌视意大利政府,双方停止对抗,变为友好国家。


萨沙


你会为了两粒芝麻而丢掉西瓜嘛?梵蒂冈城国面积0.44平方公里,位于意大利罗马城西北角的高地上,人口数量800多人,这面积与人口就相当于一个小的村落。圣马力诺面积61.2平方公里,人口约3.3万,这面积与人口就相当于一个镇。他们都被意大利包围,属于国中之国。但是别小看这“一村一镇”,他们不仅历史悠久,特别是如同村落般大小的梵蒂冈城国更是牛,梵蒂冈为独立主权国家,接受罗马教皇的直接统治,元首为罗马教皇。梵蒂冈城国的国家元首出访外国时,特别是天主教国家时,那场面可以说是世界上任何一国的国家元首出访都无法比拟的。天主教教宗(教皇),为天主教会最高领袖,已延续266任,梵蒂冈作为罗马教皇的所在地,这里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

2016年,信仰基督教的总人数在全球约为24.6亿,从人数上堪称世界第一大宗教。天主教是基督教中的最大的派别,世界天主教徒人数约为13亿,世界上每100人当中就有约18个人是天主教徒,现在梵蒂冈罗马教皇的完整头衔是:“罗马主教、耶稣基督代表、宗徒长之继承人、普世教会最高教长、意大利首席主教、罗马教省总主教及都主教、梵蒂冈城邦元首及天主众仆之仆”。梵蒂冈虽然是个弹丸小国,但是从其文化上影响力来说却堪称超级大国。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其原有领土陷入无主状态,在西欧主要以日耳曼人为主的各民族陆续建立起了数十个王国,罗马主教逐渐成为意大利中部地区事实上的世俗统治者,形成了教皇国,面积一度曾达到4万平方公里以上。在西欧中世纪(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公元1500年)时期,意大利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从1815年至1871年,在意大利开始了统一运动,最后在撒丁王国的主导下完成了意大利的统一。1861年,教皇国的绝大部分领土被并入了撒丁王国,1870年,意大利王国军队进攻罗马城,教皇庇护九世下令抵抗,但在9月20日,仅仅经过3个小时的战斗,意大利王国军队就攻入罗马,教皇国灭亡。意大利王国的首都随后从佛罗伦萨迁到了罗马,教皇庇护九世退缩至梵蒂冈城堡内,并宣布自己为“梵蒂冈的囚徒”,庇护九世之后的历代教皇均敌视新的意大利王国。1929年,教皇庇护十一世的代表与意大利王国代表在罗马签署了拉特兰条约,梵蒂冈城堡成为独立的梵蒂冈城国,双方互相承认。

而位于意大利东部的圣马力诺在1243年就确立了两个执政官联合执政的制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共和国。1263年,圣马力诺制定共和法规,成文宪法,这是欧洲最古老的共和国。1815年的在维也纳会议上,欧洲各国承认圣马力诺的主权地位。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物,加里波第,他1807年出生于撒丁王国的古城尼斯(今属法国),年轻时就致力于意大利的统一。1835年,他被迫流亡南美洲避难后,在当时动荡的南美依靠意大利移民就创造了一些系列的军事佳绩。1847年,他率63名志愿军战士回到了意大利,投入到了意大利的统一运动中。1854年,他接受撒丁国王命令,组建一支精锐部队,在此后的意大利统一战争中贡献颇大,是意大利建国三杰之一,堪称意大利的民族英雄,在统一后的意大利王国享有颇高的威望。1860年,他曾在圣马力诺躲避敌人的追击,而圣马力诺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给予了他很大的援助,之后加里波底保证圣马力诺可以始终保持为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不得不佩服圣马力诺人民的智慧和远见。

历史上,在意大利的统一运动中,意大利就没有“吃掉”圣马力诺和梵蒂冈,鉴于梵蒂冈的巨大影响力和圣马力诺人民的友好和智慧,现在就更不会了,这样反而显得意大利更大度和包容。再说了从面积上来讲,圣马力诺和梵蒂冈对于整个意大利半岛来讲,这“一村一镇”真的可以忽略不计。保留这两个国中之国,对于意大利而言是锦上添花之举,没有任何害处,这样的袖珍国家对意大利而言没有任何威胁。所以对于意大利而言,“吃掉”这两个袖珍小国又有啥意义呢?

欢迎评论和关注


十三叔看历史


圣马力诺的国土面积只有6.1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3万,多年来政治经济稳定,失业率低,人民生活富裕。旅游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2%,每年大约有200万人到圣马力诺旅游。它是世界上唯一汽车比人口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均寿命长的国家。

公元257年,一个叫马力诺的石匠,和他的朋友一起,离开现在属于克罗地亚的拉布岛,去建设意大利东部港市里米尼的城墙。城墙建好后,马力诺听说蒂塔诺山上一个不错的修道院,正在招石匠去干活。于是他和朋友离开里米尼,来到蒂塔诺山上。

但是,他们并没有找到传说中的修道院,于是自己修建教堂房舍,在山上安静与世无争地居住下来。渐渐地,蒂塔诺发展成为一个城邦。公元1243年,圣马力诺建立了两名执政官联合管理体系,正式成为欧洲最古老也最小的共和国。

后人为了纪念开国石匠,在他的名字马力诺前,加一个“圣”字,以为国名。有时,人们也用它的原名,叫“蒂塔诺共和国”。它的宪法和政府管理体制,早在16世纪末期,就确定了下来,至今无太大的变化。

它独立主权国的地位,早在1631年,就获得了教皇的承认。1797年,拿破仑曾打到过圣马力诺。但是,圣马力诺摄政王中之一位,使得拿破仑对他们产生了极度的尊敬,不但下令永保其独立,还赠送周边大片土地给这个国家。

摄政王用什么方法赢得了拿破仑的尊重,史书上没有记载。圣马力诺在感谢拿破仑不占之恩的同时,也谢绝了他送给的疆土。这是典型的圣马力诺风格:过好自己的日子,不占任何国家的便宜,避免任何引发冲突的因素。

19世纪意大利统一时期,圣马力诺成了许多支持统一的意大利人的避难所。作为回报,意大利建国之父朱塞佩·加里波第承诺,尊重圣马力诺人民的意愿,确保其独立,永不将其收入意大利版图。一战二战期间,圣马力诺都是中立国。

对于意大利而言,吞并圣马力诺没有必要,它让国际社会对打击并不强大的意大利,有无比坚实的借口,得不偿失。吞并梵蒂冈会,激起全世界天主教徒的反对,更加得不偿失。保留这两个国中国,于意大利无害。到这两个国家旅游,意大利受益。


世界真的很大


意大利不吃掉圣马力诺和梵蒂冈,原因很简单:吃掉这两国没有什么好处,留下他们也没有什么坏处。

时间如果放在两三百年前,武力吞并一个国家不需要太多解释。但进入20世纪后,这样的行为可能破坏国际秩序,遭到谴责。所以,除非关联到很大的利益,否则一般国家不会擅自打破这条平衡线。

而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这两个袖珍国家,对意大利而言,就是属于“有它没什么危害,吞并它没什么收益”的。欧洲有十个左右袖珍国家,其中最小的就是梵蒂冈,倒数第二是圣马力诺。圣马力诺面积只有60平方公里,人口3万,只相当于一个小市镇;梵蒂冈面积只有0.4平方公里,人口不到1000,还不如一个村大。这样的弹丸之国,吞了丝毫不能增强意大利国力,何必去强求这种统一呢?

那么,这两个国家是怎样在意大利统一的浪潮中保留下来的呢?大家知道,意大利自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分裂,半岛分成多个中小国家,直到19世纪中叶开始,才以撒丁王国为主,在外交家加富尔、名将加里波第和革命导师马志尼三杰的合力下统一。

圣马力诺这个国家,早在1243年就建立了共和国。在意大利统一战争中,英雄加里波第得到了圣马力诺的支援,为了报答,意大利保证圣马力诺的独立。后来的意大利历任政府也都不会去破坏这个规矩。毕竟加里波第在意大利的威望实在太高了。

再说梵蒂冈。梵蒂冈前身是教皇国,是罗马教廷的直属领土。这个国家立国千年,曾经有好几万平方公里土地,还占据罗马城,是意大利中部的强国。后来,在意大利统一战争中,教皇国对抗撒丁王国统一,先是抱着奥地利的大腿,后来又抱着拿破仑三世的大腿。奈何统一大势不可抵挡,加里波第用兵如神,教皇国还是被被一口一口吞了。1870年,意大利军队进入罗马。教皇庇护九世逃到梵蒂冈的宫殿里闭门不出。直到半个多世纪后,1929年墨索里尼和教皇庇护十一世达成协议,梵蒂冈正式成为独立国家。虽然如此袖珍,这个国家却是天主教廷所在地,是全球天主教徒心中的圣地。意大利人占领这里得不到什么好处,反而会得罪全世界天主教徒,没必要了。


巴山夜雨涮锅


这个问题在百度上也是第一,百度上搜索梵蒂冈,大家都很好奇——梵蒂冈那么小,为啥意大利不吞并它?

(一张图囊括了这个国家的全部领土,景色还是很美的)

梵蒂冈国土面积0.44平方公里,还没有故宫大(0.72平方公里)。这个弹丸小国中的弹丸小国,能存在到今天,着实让不少群众费解。但且不说它的国土大小,无论国土大小,21世纪的现代世界秩序已经十分文明,各国之间一律平等,强凌弱众暴寡的丛林主义世界已经成为了过去式,一个主权国家不能吞并另一个主权国家。



何况,就算没有世界秩序,也断断没有任何国家敢吞并梵蒂冈的。

因为梵蒂冈绝非一个普通的主权国家,它的特质独一无二——它是教皇国。


(天主教皇方济各,,老爷子还是萌萌哒)

梵蒂冈从古至今都是罗马教廷的所在地(梵蒂冈就在罗马),其传统已经沿袭了上千年。历史上,梵蒂冈的辖区也曾经非常广阔,甚至包含了整个亚平宁半岛,后来随着历史的推进与战争才到了今天的弹丸之地,但罗马教廷的神圣性丝毫未减。

作为基督教三大分支(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中最大的一支,罗马教廷是所有天主教徒的宗教最高领导机构。不同于另外两大支,罗马教皇在天主教中拥有绝对的崇高地位,说崇高都是谦虚,罗马教皇因为在天主教中被认为是神在人间的代表,其地位几乎与神相同,是最高的精神领袖。

而天主教在当今世界有超过十三亿信徒。天主教与其他宗教不同,天主教存在完整而等级明确的宗教管理体系,而天主教皇就是这十三亿人的精神领袖,领导世界上六分之一人的思想,其权势可想而知。所以天主教皇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小国家的元首,年年都能进入“世界权势排行榜”的前五名。


(教皇出使韩国,当年朴槿惠还没下台)

因为极为强大的影响力,教皇出访哪个国家,各国都会以超过国家元首的超级隆重的礼仪来迎接(因为其会深刻的影响到国内选民)。梵蒂冈虽然是个小国,但因为宗教的原因,其在外交领域的地位不亚于中美俄等大国,经常在国际上担任调停人的角色,而教皇更是一言九鼎,教皇发言所有人都洗耳恭听。

2015年,罗马教皇出访美国,那个场面任何国家元首都无法望其项背。整个美国几乎都为之疯狂,纽约万人空巷出来迎接教皇。而美国国会中素来是两党对立,一边冷一边热,当教皇演讲时,两党领袖比这鼓掌,生怕谁说自己鼓掌不卖力。得到了教皇接见的众议长(美国三号人物)更是泪洒现场。教皇还在纽约的体育馆里举行了八万人的弥撒,场外更是有数不清的信徒。

因为天主教徒占据了美国人口的四分之一,得到天主教徒的支持对于美国政客来说非常重要,所以大家的拼命的希望靠近教皇。而在拉丁美洲国家,天主教徒几乎占到了人口的全部,教皇在拉美国家的地位更是如同神灵一般,那架势是任何人都不能有的。

有些这么强大的影响力的梵蒂冈,国家虽然小,却如此特殊,自然没人敢打他的主意啦~


小约翰


圣马力诺因为帮助了意大利统一的英雄人物,意大利国父--朱塞佩加里波第。吞梵蒂冈,你准备与整个基督教世界为敌吗?

朱塞佩·加里波第是意大利统一的关键人物和英雄人物,为了实现意大利的解放统一的梦想而奋战一生,失败了四次,两次流亡南美。1860年,其带领的800名志愿者组成的红衫军进行的,传奇色彩千人远征,进攻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在这次千人远征军路过罗马周围时,由于教皇国拒绝其进入,补给遇到极大困难,是得到圣马力诺的帮助才得以继续。因此朱塞佩·加里波第向圣马力诺许诺其“共和国传统”不受侵犯(当时加里波第是向撒丁王国的萨伏伊王室效忠)。

加里波第在国际和国内威望非常高,被称为两个世界的英雄(其在南美流亡时也为南美解放事业而战),能打且为国家统一奔走一生,而他又很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是个将军,从不参与政治。圣马力诺不过是个悬崖上的山城,犯不着为了这么点地方,损害加里波第的一世英名。


至于对教皇国(梵蒂冈),原本面积是包括整个罗马城在内的大部分拉齐奥大区,而意大利王国刚开始统一的时候,首都是放在佛罗伦萨,而不是罗马。他是乘普法战争,法国惨败,撤回驻扎在教皇国内的法军,从而占领罗马的。梵蒂冈宫已经是教皇最后的居所,你准备往哪里赶?做过分可是会引起整个基督教世界公愤的,意大利又不是大国强国,统一路上跟法国和奥地利也都结下梁子,为这么点地方,引发外来势力干涉值得么?

而之后历任教皇为表示抗议,一直跟意大利政府过不去,把自己的活动范围限制在梵蒂冈宫,被称为“梵蒂冈之囚”,双方持续对峙延续了49年之久。但意大利国内还是大部分信仰基督教的,这种对峙让意大利很难受。最终双发达成《拉特兰条约》,承认梵蒂冈的独立地位和赔钱进行和解。


五岳掩赤城


圣马力诺是欧洲第三小的国家,梵蒂冈则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

这两个国家不仅同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之一,而且都是整个国家被意大利包围,属于国中之国。

虽然意大利在二战中拖了德国后腿,闹出了不少笑话,但肯定不至于连两个依附自己而生的小国都收拾不了。那么,为什么意大利不占领这两个国家,完成亚平宁半岛的统一呢?

(梵蒂冈鸟瞰图)

先说说梵蒂冈。梵蒂冈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国土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别看他国土面积极小,但其前身可是大名鼎鼎的教皇国。

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拿破仑三世把驻扎在罗马的军队调回国内,使得意大利王国军队顺利开进罗马城,教皇国因此被灭国,教皇也被迫退到梵蒂冈宫内,并对意大利保持了长达59年的仇视。面对几乎已经无处安身的教皇,意大利没有斩尽杀绝,他们不敢再贸然行动了。

为什么意大利不敢动教皇?

首先,梵蒂冈一直以来都是罗马教廷的所在地,并已经传承上千年,哪怕其领土已不足1平方公里,但依然不能影响他的神圣与崇高。

其次,教皇从古至今都是全世界天主教徒的最高信仰,在天主教徒的心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而当今世界则有超过13亿的天主教徒,一旦意大利出兵征伐梵蒂冈,那就是与全世界的天主教徒为敌。为了区区弹丸之地而四面树敌,这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

(有着崇高地位的教皇)

到了1929年,墨索里尼和庇护十一世签订了《拉特朗条约》,意大利政府承认梵蒂冈为主权国家,并保证梵蒂冈将会永远存在。条约签订后,双方从敌对关系转为友好,一直到今天。

不灭梵蒂冈,是由于其特殊的宗教性质,那圣马力诺又为何存在呢?

说起来,圣马力诺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1243年,圣马力诺就确立了两个执政官联合执政的制度,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共和国。但由于国土面积不大,圣马力诺在长期的历史岁月中,不断被其他国家占领,后来又因为各种原因再次独立,可谓非常坚韧。

(圣马力诺鸟瞰图)

1815年,欧洲国家在维也纳会议上承认了圣马力诺的国家地位。虽然已经是主权国家,但圣马力诺依然是全面依附于意大利,独立与否实际上完全是看意大利的心情。

1860年,完成意大利统一的大英雄加里波第曾在圣马力诺躲避敌人追击。在避难期间,圣马力诺领袖对他进行了热情的款待,并且在他离开时给了他大量的金钱和补给,帮助他顺利完成了统一大业。

加里波第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在统一意大利之后,他承认圣马力诺将作为意大利的国中国存在,永远保有其主体和独立性。作为完成统一大业的皇帝,加里波第对于圣马力诺的承诺,就相当于宋太祖赵匡胤对于后世子孙的训诫,永远不得欺辱柴家子孙一样,无人敢违背。

(加里波第画像)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虽然圣马力诺曾被多国军队侵占,但其始终保持的中立的立场,以及“老大哥”意大利全包围的保护,让他免于了被其他国家吞并的命运。

1992年,圣马力诺成为联合国的成员国,终于被国际社会所认可。虽然圣马力诺国土面积只有61平方公里,只有我国一个乡镇大小,但国土虽小,人民却并不贫穷。圣马力诺国民通过旅游、邮票等产业,成功达到5万美元的人均GDP,国民生活富裕。


张生全精彩历史


三个字儿,没必要,或者说,懒得灭!

先说圣马力诺这个国家

圣马力诺全称为圣马力诺共和国,也被称为最庄严尊贵的圣马力诺共和国,看来这个国家自豪感还是挺强的,虽然它的面积不大。圣马力诺共和国位于意大利亚平宁山脉的东北侧,属于一个国中之国。

(圣马力诺位置)

这个国家的国土面积只有61平方公里,人口3.3万人,大约相当于一个镇这么大。圣马力诺的官方语言是意大利语,所以意大利人进入圣马力诺以后不会存在语言上的沟通障碍。这个国家的人均GDP大约5万美元,购买力平价大约为6万美元,是全世界人均购买力最高的国家之一,其人类发展指数排在全世界第26位,位于全球第12位。

圣马力诺这个国家就是老子口中典型的小国寡民,这个国家的人民过着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状态,因为该国不仅小而且全境为丘陵地形,最高点位于蒂塔诺山山顶,海拔高度是749米。

(蒂塔诺山山顶)

圣马力诺军事力量几乎为零,所以国防是由意大利军队负责的,本国只有一些仪仗队和一些卫队,相比于周围的意大利军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但是意大利军队的职责并不是占领这个地区而是保护他的独立,这是因为早在1862年的时候,圣马力诺和意大利就签订了一份协约,这份协约一直执行到今天。

协议规定意大利必须维护圣马力诺的国土完整,作为回报圣马力诺不能种植和生产意大利政府垄断的产品。所有的圣马力诺从海外进口的商品,必须要经过意大利之后才能送达圣马力诺本土,且圣马力诺不能拥有自己的货币。

意大利每年会向圣马力诺地区提供250吨海盐,40吨烟草,20吨卷烟和不限量的火柴。

所以,圣马力诺这个国家虽然名义上保持了自己的独立,其实和意大利本土并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它受到了意大利政府的严格监管。在这种情况下,意大利想吞并这个国家,只不过是一纸声明罢了。但是意大利毕竟还是有追求的,反正圣马力诺已经是囊中之物,也就没有必要得寸进尺了,还能落下一个好的名声,何乐不为呢?

至于梵蒂冈就更没有必要了。

梵蒂冈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小的国家,这个国家只有0.44平方公里人口大约1000人。和一个村子的大小差不多。与其说这是一个国家,其实它只是一座教堂而已。梵蒂冈地处罗马西北部的台伯河西岸的高地上,和意大利之间的国界就是梵蒂冈城的城墙,越过城墙就是意大利在城墙内就是梵蒂冈。

(俯瞰梵蒂冈)

在外交上,虽然梵蒂冈这个国家可以和各建交国互派使节,但是由于国土面积过于狭小,不能在国内建立大使馆,派往梵蒂冈的外交使节只好在罗马市内设立大使馆。而且,梵蒂冈对外的外交政策只关注宗教和人道方面的事宜。这和它作为天主教教廷的身份是相符合的。与其说梵蒂冈是一个国家,不如说它仅仅是一座寺院。

  • 最关键的是,梵蒂冈早先也没这么小啊,到今天这个样子,还不都是意大利欺负的结果!

梵蒂冈前身是政教合一的教宗国。最辉煌的时候,这个国家曾经占据了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大部分地区。在进入19世纪之后,意大利的民族统一运动让这个国家面积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说实话,这个问题要是让梵蒂冈人看到鼻子都得气歪了。估计会说:我堂堂大梵蒂冈当年国土面积几万平方公里,人口百万,让意大利欺负成今天0.44平方公里,人口1000,还想怎样?

所以,到今天,梵蒂冈和意大利政府还很有意见。可惜,这个国家势单力孤,只能打掉牙王肚子里咽。

意大利政府对梵蒂冈也没有赶尽杀绝,毕竟这里是全世界天主教徒的圣地,于是就把这座小寺庙留了下来。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此后历代教宗都称自己为“梵蒂冈之囚”。

想想这得多憋屈!


历史风暴


梵蒂冈是全世界天主教的圣地!借给意大利十个胆子它也不敢吞并梵蒂冈,而圣马力诺则有恩于意大利,因此也保持了独立

欧洲有许多的秀珍国家,比如说:安道尔(常常在微信中出现)、摩纳哥、列支敦士登、卢森堡、梵蒂冈、马耳他、圣马力诺。这些国家的面积都与中国的乡镇大小差不多,甚至有些国家还不如你家的小区的大。

这其中梵蒂冈和圣马力诺位于亚平宁半岛上,全境都被意大利所包围。并且由于国土面积极小,这两个国家的生存也极度依赖意大利。不过有意思的是,虽然梵蒂冈和圣马力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意大利却没有吞并这两个国家的意思,至于其中原因,本文将一一说明。

梵蒂冈

梵蒂冈全称“梵蒂冈城国”,它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西北角高地上,是世界面积最小的国家,其国土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也就是和一个小区差不多大,人口也只有800多人。

(从罗马城上空俯瞰梵蒂冈位置)

梵蒂冈是一个宗教国家,它目前是天主教教廷的所在地,也是罗马教皇的驻地,这里是整个世界天主教的圣地,在西方享有极高的地位。

公元1世纪时基督教诞生于西亚的巴勒斯坦地区,其创始人为救世主耶稣。基督教在诞生之后就传入罗马帝国本土,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基督教都被罗马统治者视为异端邪教,直到公元4世纪时基督教的处境才有所改观。

此后罗马统治者对基督教的态度大变,从原先的打压开始转变为扶植,而到了狄奥多西一世皇帝继位后,基督教更是被定为国教,从此确立了基督教在西方至高无上的宗教地位。

公元2世纪时基督教形成主教制度,而罗马地区的主教势力最为强大,使得罗马主教渐渐成为基督教的中心。在基督教被罗马皇帝确立为国教之后,罗马主教的影响力则更加强大。在吉莱西厄斯一世主教在位时期,基督教甚至开始完全独立于罗马帝国的皇权之外。

后来在西罗马灭亡之后,罗马主教开始抢占罗马城作为自己的底盘。756年法兰克王国国王矮子丕平为酬谢教皇对他的支持,将罗马城一代的土地赠与教皇,建立了“教皇国”,这就是西方历史上有名的“丕平赠土”。(“教皇国”是汉语翻译,在当时罗马主教还不是教皇,当时的正式称呼应该还是“罗马主教”,“教皇”称谓是直到15世纪时才正式出现的)

自此从754年—1870年之间,教皇国一直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君主制国家,其元首就是罗马教皇,而教皇是由则是由天主教内部选举而成,而选举制度几经变化,目前是红衣大主教组成的选举团投票产生。

罗马教皇在中世纪时权力达到顶峰,当时西欧的任何一个国王的加冕都需要得到教皇的批准,否则其地位就不合法。后来虽然经历了宗教大分裂,基督教分为: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教皇仅仅作为天主教的教宗,但是其地位依旧被新教和东正教所承认。

到了19世纪,欧洲民族主义国家不断兴起。此时的意大利在撒丁王国的领导下开始了统一战争,1861年撒丁王国占领了教皇国的大部分领土,教皇国只剩下了罗马城一隅之地。后来撒丁王国基本完成了对意大利的统一,建立意大利王国,而意大利政府也迫切希望收复罗马城。

到1870年,由于驻守罗马城的法军因为普法战争的爆发而撤回法国,意大利人认为收复罗马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在1870年9月20日攻占罗马城,而教皇则被迫退居梵蒂冈。

此后罗马教廷一直非常敌视意大利政府,并且不承认意大利政府对罗马的占领。直到1929年罗马教皇教皇庇护十一世才与意大利政府签订《拉特兰条约》,在此条约中意大利政府承认教皇在梵蒂冈内至高无上的权力,并尊重梵蒂冈主权,而梵蒂冈也承认罗马城属于意大利。至此教皇国正式灭亡,取而代之的则是今天的梵蒂冈。

今天的梵蒂冈虽小,但是作为罗马教宗的所在地,其地位和国际影响力都是非常巨大的,其安全由意大利和瑞士共同维护。

(现任罗马教皇方济各)

圣马力诺

圣马力诺,全称“圣马力诺共和国”,它位于亚平宁半岛的东部地区,面积61.2平方公里,比北京西城区(约50.7平方公里)稍大一些,其四周也是被意大利所包围。

(圣马力诺地理位置)

圣马力诺的国名来自于一个叫马力诺的基督徒,他为了逃避罗马帝国对基督徒的迫害,于公元301在此地创建了一座修道院,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了一个半自治社会,这就是今天圣马力诺的前身。

大约在13世纪前后,圣马力诺逐渐演变成城邦。1243年圣马力诺确立了联合执政的制度,成为欧洲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共和国。此后圣马力诺长期保持的独立,仅在1503年和1739年曾被短暂占领过。

1797年拿破仑占领意大利,而法国政府承认了圣马力诺的国家地位。到1815年,在维也纳会议上,圣马力诺正式被欧洲各国所承认,成为一个主权国家。

到19世纪意大利统一战争时期,圣马力诺与意大利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而在1860年圣马力更是诺庇护过意大利建国三杰之一的加里波第,为此作为回报,意大利在完成统一后尊重了圣马力诺的独立。

二战期间圣马力诺曾保持中立,但是1944年圣马力诺还是成为英军和德军的战场。最后英军击败德军,对圣马力诺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军事占领。

在网上曾经有传言称:圣马力诺在二战时因为遭到了英军的轰炸,于是奋而向整个同盟国宣战。对此我没有查到这段史料,也没有查到国民政府接收过圣马力诺的宣战书,因此这个传言很有可能是国人自己杜撰的。

(圣马力诺景色)

今天的圣马力诺是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极高。并且由于其优美的环境,这里也成为全球知名的旅游胜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