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醫生下手術檯收患者“死亡威脅”:手術失敗我就自殺

“醫生,我是來賭命的,如果這隻眼手術失敗了,我就自殺,已經想好了!”9月19日上午,醫師鮑捷在為一名患者實施完白內障手術後,正在離開手術檯的這位患者突然說出了這樣一句話。 讓鮑捷不禁感覺到後背陣陣發涼:“幸好沒在手術前給我說這些,否則絕對不敢做了,一條人命啊!”

患者得知驚嚇到醫生後,連忙表示歉意:“這是我隨口說了一句玩笑話,老頭兒些平時愛這樣講話。”原來,今年69歲的王大爺患有糖尿病、雙眼白內障、腦梗等疾病,不久前,疾病纏身的他又遭遇左眼失明的沉重打擊,如今右眼岌岌可危,因此情緒十分低落。當手術完成後,醫生告知他手術非常成功,王大爺終於鬆了一口氣,才說出了那番玩笑話。


醫生下手術檯收患者“死亡威脅”:手術失敗我就自殺


醫生驚恐

術後患者說 “如果手術失敗了,我就自殺!”

9月19日中午12點39分, 鮑捷在朋友圈中發出了一條信息,稱遇到一位青光眼獨眼患者,為他僅存的一隻眼睛做白內障手術,手術結束的一刻,病人對她說:“醫生,我是來賭命的,如果這隻眼手術失敗了,我就自殺,已經想好了!”聽完這番話,鮑捷不禁感覺後背陣陣發涼:“幸好沒在手術前給我說這些,否則絕對不敢做了,一條人命啊!”

該消息發出後,引起了朋友們的一陣感嘆,“醫生真不好做,潛在風險大,術前說了,估計沒有醫生給他做了。”

事後,鮑捷表示,她在手術前瞭解到這名患者是青光眼獨眼,僅存的這隻眼睛還做過引流閥植入,手術時格外注意。當手術順利完成準備下臺時,她告知患者手術很順利,沒想到對方卻說出了上述那番話。

“眼科疾病的患者,特別是青光眼,通常情緒會比較波動。”在發現患者出現不穩定情緒後,醫院立即派出工作人員前往病房瞭解情況,結果卻有些意外。

家屬解釋

年老疾病纏身 左眼失明心情低落

記者瞭解到,這名患者姓王,男,今年69歲,來自宜賓市翠屏區。王大爺身患多種疾病:多年前患上糖尿病,2年前發現雙眼患有白內障,1年前出現過1次腦梗,半年前又被發現患有冠心病……然而,4個月前,左眼突然失明瞭,他被再次發現患上了青光眼。

王大爺的妻子向成都商報記者講述,2017年5月,丈夫在宜賓當地醫院接受了左眼白內障手術,手術效果不錯,可惜他絲毫不注意調理,眼藥水不滴,晚上熬夜打牌,甚至跑到河裡去游泳。沒過幾個月,丈夫的左眼竟然就慢慢看不見了,到醫院一檢查,發現左眼已經失明,已患白內障的右眼還被確診為同時患有原發性青光眼。

“從那以後,他性情大變,動不動就說要去跳樓。”王大爺的妻子說,被告知患上青光眼後丈夫就憂鬱了,一天到晚悶在家中,吃不得,睡不好,一度要靠吃安眠藥才能入睡。

儘管王大爺口中常常唸叨著“要是全瞎了,就不活了”之類的話語,然而他從來沒有放棄過治療。經過醫院診斷,王大爺當時因不符合青光眼手術指徵,醫生開了相關眼藥水先行回家治療,待複診。回到宜賓後,不甘心的王大爺又到醫院就診,該院醫生檢查後,發現其眼睛已符合手術指徵,但需等待1個多月才能排到手術。“他的性子急,病情又不能等,我們做了青光眼引流閥植入手術。”王大爺的妻子說。

患者道歉

得知手術成功 開個玩笑釋放壓力

手術之後,王大爺的情緒並沒有好轉起來,為此妻子非常擔心,整天寸步不離。 “尤其是做完手術的那幾天,我隨時都跟著他,生害怕他從醫院的平臺上跳下去。”

一個月後複查,王大爺的眼壓保持正常水平,他得知可以通過白內障手術增加光明,自己的獨眼還有一線希望。聽到這個消息,王大爺十分喜悅,“這是我最後的希望,要是能增加光明,我的心情慢慢就會好起來。”9月19日,鮑捷醫生為王大爺進行了白內障手術,一切都順利進行。沒想到的是,當手術完成後,醫生告知他手術順利時,王大爺竟然說出瞭如果手術不成功要自殺的話,這讓鮑捷不禁感到後背發涼。

聽到這個消息,醫院十分重視,立即前往病房與患者和家屬溝通。“這是我隨口說了一句玩笑話,老頭兒些平時愛這樣講話。”王大爺告訴記者,得知手術成功後,自己鬆了一口氣,便說出了那番話。沒想到自己無意的一句話驚嚇到了醫生,對此他表示十分抱歉。不過,王大爺說,自己有退休工資,有老婆,還有3個兒子、1個女兒,請醫生放心,不會輕易放棄生命的。

眼疾患者情緒易波動 術後需進行心理輔導

鮑捷告訴記者,王大爺的白內障手術非常成功,術後第二天拆了紗布,視力有所提高,不再需要依靠柺杖,可以獨立行走。9月21日上午,王大爺和妻子高高興興地出院回宜賓去了。“手術成功後,丈夫的心情好了很多,再也沒提過輕生的念頭。”王大爺的妻子說。

王大爺順利完成手術回家,得知當時王大爺所說的話是一番玩笑話後,鮑捷終於放下了心中的一塊大石,“人們對失明的恐懼,僅次於失去生命,患者說出那樣的話,我們醫生也能理解。”鮑捷說,眼科疾病的患者不同於其他疾病,情緒容易波動,尤其是青光眼患者,視力逐漸消失至失明,心中充滿了恐懼。

因此,醫院在做手術之前會對患者進行術前評估,看患者情緒是否穩定能夠接受治療。同時,手術完成後,除了護士照料外,還有專門工作人員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了解和輔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