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那一代費縣人的美食記憶 如今已成為美食 記憶裡的渣豆腐是啥味

那一代費縣人的美食記憶 如今已成為美食 記憶裡的渣豆腐是啥味

我的家鄉費縣,地處沂蒙山區,這裡曾盛行著一種帶有濃厚地方特色的普通小吃渣豆腐(費縣東部農村也叫“豆沫子”),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土的掉渣,過去卻是我們桌上司空見慣的家常菜。我小時候,國家還處在物質比較匱乏的時期,我們這裡農村吃的基本上頓頓都是糊塗渣豆腐,只有年啦節啦,才見點葷星兒,所以我對渣豆腐有著深厚而又特殊的情感。

那一代費縣人的美食記憶 如今已成為美食 記憶裡的渣豆腐是啥味

做渣豆腐所用的材料十分廣泛,有白菜葉、芹菜葉、萵苣葉、蘿蔔纓、芥菜纓、地瓜秧、馬鈴薯秧、芸豆、豆角、榆錢兒、洋槐花、各種野菜,甚至棉花籽都可。可以說,大凡能食用的植物差不多都能做渣豆腐。在那艱苦的歲月,這簡直就是大自然賦予的恩賜,把鄉村一個個原本暗淡的日子餵養得晶瑩剔透。

那一代費縣人的美食記憶 如今已成為美食 記憶裡的渣豆腐是啥味

那一代費縣人的美食記憶 如今已成為美食 記憶裡的渣豆腐是啥味

把菜擇好淘淨,放進筐裡。把鍋裡添上水,生上火燒至沸騰。把菜倒進開水裡焯一焯,然後用笊籬撈出來,放進涼水裡拔一拔。感到不十分燙人了,就可以把雙手插入水裡攏合著把菜撈出來,用力攥成團,擠出水。然後把菜團放到案板上,用菜刀切細剁勻。

那一代費縣人的美食記憶 如今已成為美食 記憶裡的渣豆腐是啥味

那一代費縣人的美食記憶 如今已成為美食 記憶裡的渣豆腐是啥味

把切好的菜倒進鍋裡,加上清冽甘甜的山泉水,上面撒上一層金燦燦的豆麵子,再放上適量的一點鹽粒子(過去農村是沒有精鹽的)。燒上一陣子火,菜和豆麵子就煮開了。揭開鍋蓋,用鏟子把菜和豆麵子攪拌均勻,再蓋上鍋蓋,燜上五六分鐘,這些樸素清淡的混合體就變成了美味。

那一代費縣人的美食記憶 如今已成為美食 記憶裡的渣豆腐是啥味

那一代費縣人的美食記憶 如今已成為美食 記憶裡的渣豆腐是啥味

這時,母親常常伸出一雙開滿了繭花卻溫柔無比的手,讓家人和孩子們如磁石一般被緊緊地吸在餐桌的周圍,營造出一種溫馨的氣氛。滿滿一盤子渣豆腐被端上桌,熱氣騰騰的蒸汽在裊裊上升,一股誘人的香氣撲面而來。坐下來,扯一個煎餅捲上它,就著辣椒和鹹菜,攥在手裡使勁地咬一口,大口大口地嚼著,那甜甜的味道真叫過癮啊,不由得讓人吃過一個還想再吃下一個,直到我們摸著鼓脹的肚皮,臉上覆上了一層細密而晶瑩的汗珠,腦中生出一種愜意無比的快感,把那顆因飢餓或困頓而難以找到歸宿的心又舒舒貼貼地落回到肚子裡。吃完後,用手抹了抹嘴,唱著曲兒,打著飽嗝兒,隨便找個地方眯一會兒或打個盹兒,在夢裡像歡快的小鳥一般倏地竄向了雲霄,無論多大的痛苦和煩惱暫且都會被遺忘到九霄雲外去了。有香噴噴的渣豆腐“墊底”,貧窮的家裡充滿了歡歌笑語,日子也像裹了一層甜蜜的糖。

那一代費縣人的美食記憶 如今已成為美食 記憶裡的渣豆腐是啥味

那一代費縣人的美食記憶 如今已成為美食 記憶裡的渣豆腐是啥味

隨著社會日新月異地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頓頓雞魚肉蛋已不成問題,寒酸的渣豆腐便漸漸地淡出了當地老百姓的生活。不過,現在又悄悄回到了一些人的餐桌。目前,人們的各種條件都變好了,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注意到了食物營養成分合理搭配的重要性。他們開始對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興趣大減,已認識到過量過頻地攝入這些東西,會影響自己的健康。而渣豆腐這些粗纖維食物大都屬純天然的綠色食品,經常食用,有益於健康,這就是渣豆腐迴歸的主要原因吧。過去,人們吃渣豆腐的目的是為了填飽肚子,現在吃渣豆腐則是從健康的角度去考慮,可見人們對生活的認識已上升到一個理性高度。

那一代費縣人的美食記憶 如今已成為美食 記憶裡的渣豆腐是啥味

“渣豆腐香,渣豆腐甜,扒上一頓管半天......”每當想起這首民謠,我的腦海裡便浮現出當年吃渣豆腐狼吞虎嚥、大快朵頤的情形,香味會在肚子裡不斷地升騰,精神上也得到了一種慰藉與滿足。

那一代費縣人的美食記憶 如今已成為美食 記憶裡的渣豆腐是啥味

那一代費縣人的美食記憶 如今已成為美食 記憶裡的渣豆腐是啥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