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北魏世宗皇后胡充華生平,胡充華為何毒殺自己親兒子?

Celiaki


胡充華是北魏武始侯胡國珍的女兒,由於出身豪門,所以自幼便接受良好的教育,文學涵養比較高。受當時社會崇尚佛法氛圍的影響,胡充華成年時便進入佛寺做了尼姑,在佛寺時精研佛法,深通佛經義理。胡充華皓齒明眸,長相妖冶,天生一副美人胚子。她的姑姑當時是一位頗有地位的尼姑,常出入宮中宣講佛法,眼見著侄女相貌迷人,於是動起了把她當賭注以謀求地位高升的念頭。利用在宮中講法的機會,買通宣武帝元恪身邊的侍從,讓他們時不時地向皇帝大講特講胡美人的模樣身段如何迷人。一來二去,皇帝動了心,就把胡充華納入宮中。



胡充華入宮後很受皇帝的寵幸,幾度雲雨之後珠胎暗結,便懷上了皇帝的種。當時北魏的祖制是“子貴母死”,但凡生下的皇子一旦被立為儲君,其生母就要被處死,以防將來干政。所以當時的后妃們都害怕生孩子,如果發現懷孕後都會在第一時間打掉,所以宣武帝儘管在後宮辛勤“耕耘”多年,一直沒有子嗣。胡充華懷孕後,表現出異於常人的堅強,不僅謝絕同事善意勸誡,而且還每日向神靈祈禱,希望能給皇帝生下一位皇子,以承繼大統。皇帝獲悉後,大為感動。


十月懷胎期滿,胡充華誕下一個男嬰,也就是後來的孝明帝元詡。終於盼來兒子的宣武帝興奮加感動,不顧高皇后的提議,毅然宣佈廢除“子貴母死”的野蠻祖制,救活胡充華的性命。5年之後,年僅32歲宣武帝駕崩,元詡繼承了老爹的位子,封高皇后為皇太后,生母胡氏為皇太妃。政權交替之際,高皇后一度想對胡充華母子不利,幸好有大太監劉騰告密,胡充華才躲過殺身之禍。



獨生子登上皇位後,胡充華很快便對高皇后實施報復,先設計剪除她的家族黨羽,隨後又迫使她出家為尼,3年後又將其秘密處死。除掉政敵後,胡充華又太妃升級為太后,遂開始垂簾聽政、大權獨攬,執政之處頗有一番積極的作為。胡太后感激於劉騰的救命之恩,不斷地為他加官進爵,並讓他主持幾大皇家寺院的建築工作,恩遇極重。太后生性放蕩,加之年輕守寡,不久便和妹夫元乂勾搭成奸,對情郎的各種請託無不允從。劉騰、元乂互相交結,兩人恃寵而驕、胡作非為,一時間把國家搞得烏煙瘴氣。


不久,胡太后又移情別戀,愛上了自己年輕俊美的小叔子、清河王元懌,幾番軟硬兼施之下,終於讓其委身於己。胡太后抱得美男歸,每日樂不可支,竟然把朝政大權都託付給元懌管理。元懌偉人剛直、嫉惡如仇,屢屢對劉騰、元乂的行為進行處罰,自然激起兩者強烈反彈。520年,劉騰、元乂發動政變,殺死元懌,並將胡太后囚禁在北宮長達五年時間。囚禁期間,劉元二人嚴禁太后與皇帝會面,並縮減她的衣食,使得胡太后常在宮中啼飢號寒,淚水長流。


3年後,劉騰病死。又過了2年,胡太后利用元乂防備鬆懈的機會,與皇帝設計將其誅殺。重獲自由的胡太后性情大變,不僅嗜權如命,而且在私生活方面變得更加素無忌憚,與鄭儼、徐紇、李神軌等人公開宣淫,毫不顧及皇帝的臉面。不僅如此,胡太后深信佛法能減輕罪孽,所以大肆建造佛寺,全國廟院激增至3萬餘所,僧尼多達200餘萬人。如此窮折騰,終於把孝文帝時期積攢下來的家底全部敗光,弄得國窮民貧,怨聲四起。



孝明帝在漸漸長大,對老孃的胡作非為越來越反感,擔心她的舉措會把國家帶向毀滅之路,於是有了親政的計劃,不斷培養自己的勢力。視最高權力為“禁臠”的胡太后看在眼裡自感感覺不爽,常藉故誅殺皇帝身邊的近臣,意在孤立兒子。公元528年,孝明帝的潘嬪生了一個女兒,胡太后卻對外宣稱生了—個皇子,並大赦天下,以示慶祝。


對於老孃“指鹿為馬”的行為,孝明帝實在是忍無可忍,於是密詔鎮守晉陽的大將爾朱榮,令其率兵南下進兵洛陽,以脅迫胡太后交權。不料消息洩漏,胡太后對兒子的計劃震驚之餘,失心瘋發作,竟然夥同情夫鄭儼、李神軌等人將其毒死,先向天下宣佈由之前潘嬪誕下的“皇子”繼位,又由於被人識破,又向天下宣佈由年僅三歲的臨洮王子元釗繼位。



胡太后的做法震驚朝野,天下匈匈之餘,爾朱榮舉兵南下,迅速攻陷洛陽。胡太后見大勢已去,便自行削髮為尼,再入佛寺。同年四月,爾朱榮將胡太后和小皇帝逮捕並沉入黃河溺死,又將王宮百官2000餘人盡數殺死,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河陰之變”。河陰之變後6年,北魏一分為二,也就是歷史上的東西魏。


胡太后的傳奇人生竟然落得如此下場,正因了那句經典古訓:“天作孽猶可違,人作孽不可活!”


文史磚家


正所謂:虎毒不食子!

但是權力慾望極重的人比老虎還要毒!

古代皇室內部為了權利,弒父殺兄是常事,殊不見就是“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皇位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兄殺弟,唐朝皇位的爭奪比較激烈,武則天為了登上帝位殺了自己的長子李弘和次子李賢,虎毒尚不食子,其實人比虎更毒。

話不多說,回到正題!

中國歷史上殺掉自己皇帝兒子的第一位不是胡充華,北魏時馮太后就殺掉兒子獻文帝拓跋弘,但是獻文帝拓跋弘不是馮太后親子,胡充華殺的則是自己的親生兒子。

在北魏這個鮮卑族建立的國家有一個傳統,那就是“立子殺母”(防止婦人干政,不過有點殘忍),所以北魏皇帝的嬪妃都為了保住性命不願意給皇帝生娃,就是懷孕了也都偷偷墮胎。但是胡充華卻不怕死,寧願一死也要為自己的丈夫北魏宣武帝元恪生兒子,也正式如此受到宣武帝的寵愛,胡充華也為起生下一個皇子元詡,這樣的壯舉一時成為佳話。

元詡5歲時被立為皇太子,依皇家舊制胡充華應被處死,當時的皇后高氏和族人也一致要求處死她,最後還是宣武帝念及舊情,不僅沒有殺死胡充華反而還終止了北魏“立子殺母”這一野蠻的祖制。

宣武帝去世後,胡充華的機會就來了,她6歲的兒子元詡當上了皇帝,她也得到垂簾聽政的機會,臨朝之初除了幹掉高皇后一門外,她還是頗有政績的,每天批閱奏章,親自考核地方官員,一時之間,朝綱肅整,百官膺伏。

不過盛極而衰,胡太后開始了自己的享樂生活。

首先她開始大肆崇佛,深信佛法能減輕罪孽。大量擴建佛寺,全國廟院激增至3萬餘所,僧尼多達200餘萬人,如此崇佛就會使得財富大量流失。

其次胡太后極愛飲宴遊樂,經常帶著侍從、宮女四處冶遊,還常常賞賜親信財務。正所謂上行下效,北魏的王公貴族也開始大肆鋪張浪費起來。

最後就是胡太后個人私生活也荒淫無節制。雖然說“食色性也!"胡太后私通帥哥清河王元懌,委託朝政大權於他,又私蓄面首楊白華,與之宴飲玩樂不休。

胡太后的胡作非為引起了朝野內外的不滿,領軍元乂藉故發動政變,殺掉元懌,囚禁胡太后。不過不久後胡太后又伺機發動反擊,將元叉殺掉,重執權柄。

北魏武泰元年二月二十五日(528年3月31日),孝明帝元詡駕崩,時年十九歲。他的死源於一場權利的角逐,死後更是引發了諸多權利的角逐。

俗話說:“兒大不由娘”。19歲的元詡對親孃胡充華的專權早已十分不滿,但又沒辦法與之抗衡,於是就搞了漢獻帝的那一套——密詔殺賊(其實是自己的孃親)。

殊不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密詔居然被親媽給查出來了,這下胡太后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再想到從前被幽禁,就更怒不可遏。於是胡太后竟然虎毒食子了,派近侍毒死了自己的唯一的親兒子。

雖然毒死兒子的胡太后又胡作非為了一段時間,但是此時她已是秋後的螞蚱了。她嚇得剃光頭髮躲進了寺廟祈求滅絕師太的庇佑,等待她的卻是河伯大神。爾朱榮將她和小皇帝及諸大臣沉到黃河,史稱“河陰之變”。

自此後強大的北魏帝國被北魏軍閥弄得支離破碎,而後又分裂為東西兩魏,而後滅亡。胡太后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她是導致北魏分裂亡國的罪人。

歡迎關注【最愛肉丸子先生】,以輕鬆有趣的方法,帶你暢讀歷史

最愛肉丸子先生


女人的一生肯定會為自己的丈夫生孩子來達到傳宗接代的目的,可是一個名門貴族生孩子卻是在當時要面臨一個會被處死的厄運,而面對這樣的一個制度,當年的女性會做出怎樣的思想鬥爭呢?

·在公元509年,在北魏時期後宮裡有一個胡姓的妃子而即將要面對著這樣的境遇,雖然自己已經懷上了皇帝的孩子,可是卻被當時北魏時代一種制度折磨著,這是為什麼呢?原來當時北魏時期為了杜絕後宮亂政,只要是被選為皇儲的妃子竟然都要被處死,而這個叫胡充華的女子面對著已經很大年齡的皇上和自己肚子裡的孩子,這個女子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就是把自己腹中的孩子產下來,因為為了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就算被處死她也毫無怨言。

而這個舉動使當時的宣武帝非常的感動,所以再把胡姓妃子生的兒子立為皇儲之後,史無前例的沒有把她處死,非常幸運而保住性命的胡姓妃子對這種意外之福非常的珍惜,但是她卻還不知道這只是更大的悲劇的一場開始,在胡充華兒子六歲的時候,胡充華也成為了太后,而稱呼也改成了陛下,在那個時候她成了北魏時期權力最大的掌控者。看著自己的兒子還小,而自己又手握無可比擬的權利,胡充華心中的天平開始慢慢傾斜。

到了胡充華兒子19歲的時候,也就是孝明帝,可以獨立管理朝政的年紀,胡充華卻不肯再放出手中的權利,可能對於小時候的兒子還有著深厚的母子之情,但是這個時候她的心裡只有無法割捨的權利的慾念,在兒子與無上的權力之間胡充華毅然的選擇了權利。而這個早就應該被處死的女人竟然把自己唯一的兒子下毒殺害。

我想如果不是進到皇宮裡,胡充華的兒子根本就當不上皇儲,如果胡充華善良的本性沒有因為權力的慾望而讓自己失智,根本就不會發生母親殺死兒子的慘劇。只是歷史就是歷史,沒有什麼如果,在胡充華的兒子死亡後一個月左右,她的一個手下就武裝起義推翻了政權,而胡充華的生命也就此終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