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成大事者,必需有城府(一分鐘時間改變自我)

沉得住氣,彎得下腰,抬得起頭。

成大事者,必需有城府(一分鐘時間改變自我)

01

成大事者,必需有城府(一分鐘時間改變自我)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凡成大事者,大都城府很深。

而關鍵的一點是,為一己私利,還是為天地立心。

還記得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嗎?劉備的城府有多深?

劉備愛哭,關張死的時候哭,白帝城託孤的時候哭,魯肅討伐荊州的時候哭,和劉璋分別的時候哭,用哭來博取同情,籠絡人心。

用現在的話說打感情牌,這是看到了人心深處的情感及人性的弱點。

不論是動情而哭還是演技超絕,這一哭劉備身邊聚集了一批忠肝義膽之人,這一哭做事也師出有名了。

曹操曾說:在這亂世中,我的智慧謀略自認不輸給任何人,可是一旦我故去,該如何?

論謀略劉備確實輸給曹操,論城府深沉,曹操卻比不上劉備。

正是這樣,兩人能在戰火紛飛的亂世之中並肩而立,成一方霸主。

成大事者,必需有城府(一分鐘時間改變自我)

02


成大事者,必需有城府(一分鐘時間改變自我)

因此,兩人都選擇防守,避免被擊打到頭部面部。兩人在場中兜起圈子,你不主動攻擊我也不攻擊。

時間久了,非常考驗場上選手的心理素質,因為要一直提防著對方,非常消耗心神。

南美的選手終於耐不住這種煎熬露出一個小破綻,鄒市明抓住這個破綻,直擊對手肋下,擊打過後又轉為防守。

對手一直沒有機會,眼看時間一點一點過去,南美選手有點慌亂,情緒開始不穩定了,情緒一旦波動,露出破綻的可能就越大,在這種高手對招的情形下是致命的。

成大事者,必需有城府(一分鐘時間改變自我)
成大事者,必需有城府(一分鐘時間改變自我)

試想沒有城府的人,可能出手就上了,結果有兩種,一是被對手掌握了節奏牽著鼻子走,二即便打贏了也兩敗俱傷了。

控制不住情緒的人,最終會走向毀滅。

越王勾踐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詳,在遭受屈辱的三年裡,裝出一副弱小和頹廢的狀態麻痺吳王,而臥薪嚐膽使越國國力漸漸恢復。

最終,滅吳稱霸,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

在遭受屈辱後,怒而不發,在遭受囚禁後,衰而不哀。

這份隱忍和堅韌,造就了“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美談。

03

  • 成大事者,無私怨。
成大事者,必需有城府(一分鐘時間改變自我)

私怨只會侷限人的視野,把個人的格局變小,從而把精力浪費在斤斤計較上。

是人性的複雜和世事的險惡決定了,擁有城府才能更便捷地完成自己的目標,達成自己的目的。

但是我們不要失了本心,城府之所以是中性的,就是有人用城府來建功立業,福澤萬民,替天行道;有人卻玩陰謀詭計、笑裡藏刀。

城府、謀略,歸根結底,還是人心。成大事者,動念處,有城府,無私怨而已。

那麼如何做到有城府,無私怨呢?簡言之,對事,不對人。

我們要把目光移到“事”上,對事的看法要擺脫自己的主觀情緒,才能看得清,辨得明,把‘我’先放一邊。

這樣,判斷決斷就不夾雜私慾,不會因為自己人性上的東西影響到對事的判斷,則得其‘正’也。

成大事者,必需有城府(一分鐘時間改變自我)

劉邦打下江山後。看到有一群人總是竊竊私語,就問張良:這些人在竊竊私語什麼?

張良告訴他,這些人在謀劃造反。

劉邦一驚:所為何?

張良說:這些人為你打下江山,你登了帝位,可是這些人卻沒有分封。

劉邦:那怎麼辦?現在分封也來不及呀?也沒有那麼多官職可以封啊?

張良:那就先封賞你最討厭的人吧。

於是,劉邦封了自己最討厭的人,那些人會怎麼想,他連自己最討厭的人都封賞了,自然不會忘了我們。

這就是對事不對人。解決這件事如果只是依循自己的喜好,會步入萬劫不復之地。

成大事者,必需有城府(一分鐘時間改變自我)
成大事者,必需有城府(一分鐘時間改變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