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日本皇室三大隱祕,看過之後笑而不語

日本皇室三大隱秘,看過之後笑而不語

(圖)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人

“神”沒有姓

日本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國家。在明治維新以前,一般日本人都是沒有姓的,只有貴族才有姓。當然,貴族的姓也很是隨意,多是天皇賜下的官爵、官位或家號。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施行戶籍制度,這時候老百姓才得以有姓。然而,日本至今還有一類人群仍是沒有姓的。因為,天皇一直被日本人視為“神”,而“神”自然是沒有姓的。所以,日本皇室成員只有名字、沒有姓也就不足為奇了,甚至都已成順理成章之事。

日本皇室三大隱秘,看過之後笑而不語

(圖)裕仁天皇一家

日本皇室成員起名也是有嚴格規定的。明治天皇曾頒佈法令規定:皇室男丁的名字都要帶“仁”。比如明治天皇是睦仁,大正天皇是嘉仁,昭和天皇是裕仁,平成天皇是明仁。而皇室女孩的名字都要帶“子”。比如日本皇室的幾位公主,她們的名字便叫成子、良子、貴子、愛子等。此外,皇室成員在日本既沒有選舉權,也沒有被選舉權,當然也沒有納稅的義務。他們是極特殊的一個群體,甚至就連居住、言論、擇業和嫁娶等自由也會受到限制。而日本皇室的嫁娶則比較有趣,但凡有人嫁入皇室,從此便成了皇室成員,其作為普通日本人的權力和義務就此消失。而如果皇室女子嫁到了民間,則與前種情況恰好相反,她們會由“特殊人群”徹底變為普通百姓,開始享有公民的權力、履行公民的義務。

日本皇室三大隱秘,看過之後笑而不語

(圖)明治天皇

天皇多未善終

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走向對外瘋狂擴張的殖民道路。這讓此後的幾代日本天皇,都成了被日本摧殘過的其它亞洲各國人民的憎恨對象。有趣的是,這幾個天皇大多不得善終,死得都很慘。明治天皇的父親叫孝明天皇,1867年1月30日,正值壯年的他卻突然離奇去世,死亡時年僅36歲。一般人都認為,孝明天皇是死於天花。可也有人認為,他是被人毒死的。此時的真相自然只有一個,然而卻已經很難查清。但不管怎樣,孝明天皇去世後,他年僅16歲的兒子睦仁即位,是為明治天皇。再後來,三條石美等大臣控制了當時日本的朝政,維新派以明治天皇為改革旗幟,向陳腐糜爛的幕府發起挑戰,最終使日本成為一個資本主義國家。

日本皇室三大隱秘,看過之後笑而不語

(圖)孝明天皇

通過在日俄戰爭和甲午戰爭中取得的勝利,明治天皇取得了“明治大帝”的“光榮稱號”,一舉確立了至高無上的地位。然而,這位“明治大帝”卻註定難以長命,因為早在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他便已身患糖尿病,到1906年初時,又合併出現了嚴重的併發症,腎臟出了極嚴重的問題。1911年,日本社會黨中的幾名激進分子蓄謀刺殺明治天皇。儘管這場刺殺最終沒能成功,可明治天皇卻因這件事而深受打擊,覺得日子過得毫無生趣。於是,他開始拒絕一切治療。

日本皇室三大隱秘,看過之後笑而不語

(圖)大正天皇和他的孩子

誠然,明治天皇極其有個性,但有個性的人也會死。1912年7月30日凌晨,明治天皇死於尿毒症,享年60歲。皇太子嘉仁眼淚還未擦乾,便在皇宮的偏殿裡舉行了登基儀式,是為大正天皇。大正天皇比之其父,其實命運更加不濟。1879年8月31日,大正出生時便遭遇難產,可能因為腦缺氧嚴重,生下時竟然不會哭,後來又不幸遭遇腦膜炎,終留下了極嚴重的後遺症。大正天皇即位後,國事繁忙又令他的健康狀況迅速惡化,竟連續發作了好幾次嚴重的腦血栓。至此,他變得步履蹣跚,行動困難,記憶力極差,雙手也不太好使。而且,智力也愈發衰退。甚至有一次,大正天皇主持會議,卻極其令人費解地一直傻笑著,然後當著外國使節的面,將跟前的一張紙捲成一個圓筒,當作望遠鏡來玩。日本政府看到大正天皇的病症日益嚴重,已經不再適合處理天皇事務,便決定讓皇太子出任攝政王。而讓大正天皇至此“退休”,到葉山行宮裡去安享晚年。

日本皇室三大隱秘,看過之後笑而不語

(圖)1938年,裕仁天皇視察軍隊

1926年12月25日凌晨,大正天皇病重離世,享年48歲。而已經當了五年“攝政王”的皇太子正式即位天皇,他便是我們最憎恨和熟悉的裕仁天皇。在亞洲很多國家人民的眼裡,裕仁是個不折不扣的戰爭罪犯。但戰後他卻“幸運”地逃過了遠東法庭的審判。而且,他一直身體健康,活得更是逍遙自在,甚至還繼續享受著國家元首的尊崇和待遇。然而到了1987年裕仁生日那天,卻發生了一件事。在他的生日宴會上,已經85歲的裕仁卻突然感到身體不適,便只能停止宴會退出去休息。經過醫生的檢查,裕仁被確診患上了胰腺癌。九月份,他進行了一次手術治療,切掉了一段結腸。從此,他的身體狀況便開始迅速惡化,天皇事務只能交給太子明仁代為處理。1989年1月7日清晨,昭和天皇裕仁去世。翌日,皇太子明仁即位天皇,改元“平成”,昭和時代自此落下了帷幕。

日本皇室三大隱秘,看過之後笑而不語

(圖)裕仁和麥克阿瑟

生不出兒子是個“傳統”

大正天皇之前的日本,有二百餘年時間裡,幾代天皇都不是皇后所生。而為了保證皇室血脈不被斷絕,天皇都採取廣納皇妃來傳宗接代,但天皇兒子夭亡的比例卻依然高到驚人。明治天皇有兄弟6人,但能長大成人者卻只有明治一個,其餘都在3歲前不幸夭折。而明治天皇本人也生了15個子女,但後來的成年男丁又只剩下大正天皇一人,其餘的兄弟姐妹不是出生當時便已死去,就是未出襁褓便已夭折。有人認為,這種情況是日本皇室近親結婚釀成的惡果。因受等級限制,有資格成為皇后的女人都只能來自於和皇室保持親密關係的五個家族。而能做妃子的女子受到門第限制,也是極其有限。正是這樣的通婚制度造成了日本皇室世世代代的近親通婚。另外,嬪妃間的明爭暗鬥也是造成皇子早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妃子想要在天皇后宮中熬出頭,獲取天皇恩寵,只有誕下男孩一條路可走。所以,只要有人誕下男丁,便會成為其他女人的恨妒對象。她們彼此算計、憎恨和羞辱,用各種手段謀害嬰孩也就不足為奇了。由此看來,日本皇室男丁一直不算興旺,也只是延續了祖宗“傳統”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