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人人都知道老门东,但提到老门西可能很多人会感到陌生,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它低调地被人遗忘,任由时光在此处刻上沧桑、落败的痕迹。

门东、门西不过是中华门的两侧,但一门之隔,却是两个世界。门的一侧是繁华与热闹,另一侧却显得有些荒凉。

而老城南的回忆,也在老门东的开发后,只剩下老门西了。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俗话说:“北京胡同,南京巷子”,很多老南京人,都有过一段或长或短、住在巷子里的回忆。迎着日落,嬉笑着跑过每一条窄窄的巷子,踏遍每一块青板石。

从高岗里、孝顺里、饮马巷,再到荷花塘、甘露巷、谢公祠……星罗棋布的巷子串联起了城南人的生活,也静静地诉说着老门西曾经的故事。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老门西的巷子并不宽,有些巷子窄的只能容一个人通过,两侧都是低矮的楼房、灰白斑驳的墙砖、生锈的栏杆,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旧旧的。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越往巷子深处走,就越有时光穿越的错觉。不论是高岗里的“九十九间半”,还是殷高巷、饮马巷、谢公祠的古民居,多次修缮的老民宅里,依旧可以从斑驳的朱红木门、青瓦屋顶中窥见一丝老南京人的生活缩影。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历史上,在南京建都后,门西曾是一片繁华盛景,这里生活过很多文人雅士和名门望族,比如阮籍、韩熙载、胡恩燮,说这里是个“富人区”也不为过。

只不过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昔日的兴旺和繁华早已不复当初。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低矮的墙壁、纵深曲折的小路或许并不是这里独有的特色,但不同于别处,这里更多了几分静。走进这里就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颇有种大隐隐于市的味道。

若是你第一次误入此处,在惊讶于这里老南京的生活风貌时,也一定会被这弯弯折折的巷子弄得分不清方向,这或许就是南京巷子的魅力吧。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虽然老门西已经不复当年的模样,但这里的人们依然维持着原本的生活方式,仅是一个角落便能将市井生活徐徐展开。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从饮马巷进来,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样的服装店,虽说款式算不上多新潮,但都物美价廉,缺衣服的时候挑上几件,总不会出错。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沿着路一拐进居民巷,入目可及的都是盘根错节的电线、四处晾晒的衣物、两侧随意停靠的电瓶车,将幽深狭窄的巷子布置地满满当当。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直至现在,这里的居民还保持着在门口洗碗洗菜的习惯,家家户户门前几乎都有这样的水泥洗池,潮湿的角落里还能看到青苔。

在老门西,这里还保留了很多如今已经不常见的传统手艺。

这里有开了几十年的电器维修、家具保养的老店铺,都是师傅一家一家上门维修的。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这里有加工被套、修补衣服的小店,经常可以看见师傅的缝纫机针脚在忙碌地走着。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也有屹立在街头许多年的小兵理发店,没有华丽的环境与装修,备受青睐全凭多年积累的老手艺,就连用线修脸的方式都还保留着。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这里没有苏果之类的超市,更不用提便利店,有的只是陪伴着居民一年又一年的小百货,虽然门面不大,但从孩子爱吃的小零食到生活日用品一应俱全,记得以前这里也卖马头牌冰棒呢。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还有如今已经不多见的公共电话,在这里都是平常可见的工具,小小的电话可以供很多深居简出的老人们应急使用。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在街头巷陌还可以买到新鲜的蔬菜,店面直接开在居民楼里,因此也没收多余的门面费,小小一处供行人挑选。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菜品虽不多,但胜在新鲜,很多都是自家种的,不仅价格实惠,而且品质也不比外边菜场的差。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这里大多是老人为主,偶有经过的年轻人多半也是租住的。

本以为渐渐被人遗忘的老门西,已经没了往日的生气,但看到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听到邻里邻居坐在小板凳上唠家常,才发现这里的生活还是栩栩如生的。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城南老巷,灰瓦苍檐,是这里磨灭不去的痕迹。但这并不妨碍住在这里的居民,用一处处微小的细节去点缀生活。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冬日里,探出墙的朵朵腊梅,星星点点的黄色,看着就让人心情大好。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废弃的油漆桶、泡沫盒里种满了绿意盎然的各色植物,在阳光下充满朝气。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在老门西,你还可以看见很多可爱的宠物。闲散的午间时光,主人带着他们出来遛个弯,权当是锻炼身体,也是最惬意不过了。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都说生活是自己的,即便没有漂亮的桌子,也依旧可以摆上自己喜爱的精致娃娃。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一箩筐的鸡蛋堆得整整齐齐,足以见得主人的细心。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都说城南是南京美食的聚集地,汤包、馄饨、老卤面样样都拿的出手,那地处城南的老门西更是如此。无论是街边的小馆子,还是藏匿深巷里的小破店,这里都有着最温暖人心的味道。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清晨,在巷口买上一份刚出炉的早餐,热气腾腾的豆浆配上油条,十年如一日的味道,或许吃的就是一个舒心。

还有新鲜出炉的烧饼,酥脆可口,火候全凭老板20多年的经验掌控。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尤其是那些别人千里迢迢开着车才能吃到的美食,对于这里的居民而言,伸伸腿就能吃到了。

这家开了三十多年无名老卤面,无名胜似有名,点评上更是常年位居南京老卤面口味榜第一名。店面不大,虽然只有几张桌椅,但根本阻挡不了食客想吃的心。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老卤面的精髓在于汤底,而他家的汤底黑亮而清透,回味甘甜不腻口。

点上一碗大肉面,料真的非常足。整整一大块,肉质鲜嫩有嚼劲,肥而不腻。大肉卤成焦糖色,在阳光下亮汪汪的,这该死的无处安放的魅力!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再配上一个火候把握的刚刚好的溏心蛋,绝摆。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如果细数老城南人为美食排过长队的店,那一定少不了这家小李汤包。老板从小李做到老李,口味自然没的说,更重要的是他们家好吃还不贵,20元4个蟹黄汤包,鸡汁汤包一笼8个,只要8元。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刚端上来,汤包蒸腾的热气就扑面而来。汤包皮不是那种特别薄的,但劲道不夹生。每一只咬开都汤汁饱满,蘸上些醋,让鲜肉与汤汁在舌尖完美地融合碰撞。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不出一会儿,一笼汤包就顺溜地下了肚。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美食太多,总会让人挑花眼。双喜面馆、小李烤鸭店、黑皮砂锅、小马牛肉面……总有一样放在居民的心尖尖上,即便是离开多年,也依旧是忘不了的味道。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老门西的一砖一瓦、一事一物无不在以自己的方式诉说着当年的风花雪月。

而对于在门西长大的孩子,从小红花幼儿园,到荷花塘小学,再到四十三中学,每天走街窜巷,打闹着放学,没想到一转眼就长大了。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还记得当时在院子里几十户人家在一起洗洗刷刷,其乐融融的样子;记得那时候的胡家花园是不要门票的,可以免费去玩,还能打台球;记得当时最热闹的一条街是集庆路,菜场、岔路子、煤炭点、裁缝店一应俱全……

但我们都知道,那样的生活终究已经回不去了,我们无法将时光倒流,回到儿时的无忧无虑,也无力将眼前的萧条景色恢复过往的兴旺与繁华。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其实与很多改造中的街巷相比,老门西没有光环的加持,也没有风光无限的景点,反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地方就只剩下空空的屋子了。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毕竟,房子和人都老了,哪怕是故事也终有结束的时候。但对于南京这座城市来说,这里的古民居、老街巷是南京特有的城市肌理,它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中山陵、总统府。

或许我们可以做的是记住。记住这里的每一条街道,每一间房屋,和曾经在这里发生的点点滴滴。

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南京老门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