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赫哲族魚皮衣製作達人尤文鳳 她用魚皮做的衣服被譽為文化瑰寶

上了點年紀的人,誰不熟悉《烏蘇裡船歌》那優美的旋律呢?就是當下,李健的《故鄉山川+烏蘇裡船歌》也深受年輕人追捧,歌曲唱的就是赫哲族人生活。

赫哲族魚皮衣製作達人尤文鳳 她用魚皮做的衣服被譽為文化瑰寶

不久前,在黑龍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漁鄉,我見到了仰慕已久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的傳承人尤文鳳。

赫哲族魚皮衣製作達人尤文鳳 她用魚皮做的衣服被譽為文化瑰寶

這是一位典型的赫哲族婦女,60多年的滄桑歲月在她的臉上留下了深深的刻痕。言談舉止中,她開朗豁達的性格展現無餘。她的手上,兩篇鞣製好的馬哈魚皮在其利落敏捷的穿針引線中,縫合成了魚皮上衣工整對襟的一半,一件魚皮衣初現雛形……

“我這是給國外的一個博物館製作魚皮衣呢。這家博物館專門珍存世界上各個民族的服飾,他們和我簽訂了提供一套赫哲族魚皮衣的協議,要把我們赫哲族的魚皮衣永久地收藏”,自豪寫在了尤文鳳的臉上。

赫哲族魚皮衣製作達人尤文鳳 她用魚皮做的衣服被譽為文化瑰寶

我們一行對魚皮衣充滿了好奇,又怕伸手觸摸損壞這柔軟薄薄的魚皮。

尤文鳳好像看懂了我們的困惑。她把一件做好的魚皮衣遞給我們大家:“你們隨便穿試,出自我手的魚皮衣結實耐穿,任由大家體驗和感受。”

捧著輕巧厚重的魚皮衣,我們像是在欣賞一件珍寶:這套用魚皮製作的服裝,灰白鱗紋宛若水墨畫,軟糯材質堪比天鵝絨,圖騰紋飾暗藏著遠古赫哲族文化訊息,吉祥物立體清晰,精緻的裁剪巧合了現代審美……自然造化加上尤文鳳慧心巧手的點化,真是美妙絕倫,令人讚歎。

赫哲族魚皮衣製作達人尤文鳳 她用魚皮做的衣服被譽為文化瑰寶

就是這神奇的魚皮衣,前些年差點無人傳承,險些失傳。

據考證,赫哲人自商周起就世代生活在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因漁而食,因衣其皮,自給自足。樹葉、草稈、羽毛、獸皮都曾是古代先民的衣料,魚皮則是大自然給予赫哲人的恩賜。有史以來,因為赫哲族人生活的地方都是偏遠的邊境地區,與世隔絕沒有棉麻製品,可以用來做衣服的原料只有魚皮獸皮,魚又是相對容易得到的,因此聰慧的赫哲人創造了用魚皮製衣的技藝,歷史上“魚皮部”的別稱因此得來。

赫哲族魚皮衣製作達人尤文鳳 她用魚皮做的衣服被譽為文化瑰寶

尤文鳳告訴說,捕魚,在赫哲人的生活中佔據著尤為重要的地位,因為捕魚不但可以提供食物,更可以提供日常用品的製作原料。赫哲人用魚皮製作出各種各樣的衣物:除了常見的衣褲外,還有綁腿、披肩、圍裙、腰帶、帽子、手套、靰鞡以及荷包、口袋等佩飾。

魚皮衣,在赫哲族人的生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溫暖了赫哲族。但是,自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後,赫哲族人的生活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革,漁獵生活漸漸地被多種經營所替代。人們開始買棉布做衣服,又省事又時髦。而魚皮衣工序複雜、製作費力慢慢的自然就沒人做了,也就沒人穿了。

赫哲族魚皮衣製作達人尤文鳳 她用魚皮做的衣服被譽為文化瑰寶

魚皮衣製作技藝的傳承岌岌可危。

就在人們為此奔走呼喚的時候,人們幸運地得知,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的尤文鳳從母親那裡傳承了魚皮衣的製作技藝,每到冬季,尤文鳳都會在家制作魚皮衣,為的是不讓母親傳授給她的“絕活”生疏。

尤文鳳自幼跟著母親學習做魚皮衣,因為製作工序複雜,對手藝的要求極高,所以在十七八歲時尤文鳳才學會獨立扒魚皮,製作魚皮衣。在尤翠玉去世後,尤文鳳繼承了這門手藝。到今年已有60多年的時間。尤文鳳製作魚皮衣,完全承襲赫哲族古老技藝,2006年,她被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赫哲族魚皮衣製作技藝傳承人”稱號。

赫哲族魚皮衣製作達人尤文鳳 她用魚皮做的衣服被譽為文化瑰寶

魚皮衣製作技藝繁瑣複雜,環環相扣,需要製作者具有相當的耐力和定力,當然也需要製作者具備藝術鑑別力和組合力。

尤文鳳具備了這些素質。

“又腥又粘的魚皮是怎麼樣做成柔韌絲滑的魚皮衣的?”尤文鳳給了我們答案。

尤文鳳告訴我們,黑龍江裡幾乎所有魚的皮都能用來做衣,當然最好的是大馬哈魚的魚皮,不僅結實而且紋理細緻美觀,成衣後更是光潔鮮亮。但如今大馬哈魚屬珍稀魚類,要想剝幾十條大馬哈的魚皮來製衣幾乎不可能。所以如今一般都選用大草魚、大鯉魚以及胖頭魚和鰉魚的魚皮來縫製衣服。一件魚皮衣服從剝魚皮到縫製成衣、繡上花紋至少需要三個月的時間。

赫哲族魚皮衣製作達人尤文鳳 她用魚皮做的衣服被譽為文化瑰寶

尤文鳳將魚皮衣製作過程的程序梳理歸結為:捕魚(獲得鮮活的魚)——剝魚皮——熟魚皮——染魚皮——製作魚皮衣物——添加魚皮紋飾——成品。

尤文鳳介紹說,獲得了從江裡捕撈上來的鮮魚以後,接下來就要“扒魚皮”了。扒魚皮時先把魚沿著脊背和腹部劃開,先在魚鰓處將魚皮掀起一個小角,再用楔子形狀的木頭刀一鏟一鏟地將魚肉和魚皮分離,木頭刀不傷皮子。魚的兩面是分別扒下的,如果魚不新鮮,那麼就會給扒魚皮帶來麻煩,魚肉和魚皮會粘連不易扒下,也就是行家口中的“跟肉”。

赫哲族魚皮衣製作達人尤文鳳 她用魚皮做的衣服被譽為文化瑰寶

“這活兒可累人了。”尤文鳳介紹著:“熟皮、裁剪、縫製和裝飾,加起來總要50多天,光熟皮就得20多天。這是個技術活,更是體力活。”

尤文鳳說的“熟皮”,是魚皮衣製作的關鍵步驟:先把鮮魚魚皮上的魚肉剔除乾淨,貼在門板上風乾;然後一層魚皮、一層玉米麵摞起,把這樣摞好的十來張魚皮用袋子包住,放進槽形木砧,用無刃的木鍘使勁捶打;捶打一次,翻轉一次,讓魚皮的表面纖維鬆動,互相牽制,變得強韌。千錘萬打才能將魚皮“熟”透,變得像布一樣柔軟服帖。在“熟皮”過程中,玉米麵的作用一是吸油去腥,二是這些細微顆粒有助於清除魚鱗並加快魚皮纖維的軟化。

赫哲族魚皮衣製作達人尤文鳳 她用魚皮做的衣服被譽為文化瑰寶

縫製魚皮衣,是考量魚皮衣製作技藝的重要環節。尤文鳳邊縫製魚皮衣,邊向我們解讀縫製魚皮衣的方法。

縫製時要根據深淺不一的顏色將魚皮一張張拼接美觀,縫製所用的先也是魚皮。魚皮線是將魚皮的鱗刮掉熟好,塗抹上具有油性的狗魚肝,使之保持柔軟乾燥,然後將其疊好壓平、切成細絲即可,使用時再勒一勒,就更細而柔滑流利了。心靈手巧的赫哲人會用野花等製成的染料給魚皮染上紫、藍、紅、黑、白等顏色,還把用魚皮剪成的富於本民族特色的雲卷等吉祥圖案和鹿、魚、花、草等生活中常見的動植物造型,以補繡或粘合的方法裝飾在袖口、領託、襟口、前胸、後背和下襬邊緣、褲角等部位,早年衣下邊往往還要縫綴海貝殼、銅鈴之類的裝飾品,使得魚皮衣更加別緻美觀。粘合飾物的工具是用一種極其珍貴的魚——鰉魚的魚鰾熬製的特殊粘合劑,形狀像是透明皂,顏色也像是透明皂,用的時候先把飾物在衣服上擺好,把魚鰾膠在嘴裡舔一舔,趁著溼潤擦在需要粘合的部位。就這樣,一件可以稱得上是工藝品的魚皮衣製成了。

赫哲族魚皮衣製作達人尤文鳳 她用魚皮做的衣服被譽為文化瑰寶

尤文鳳傳承魚皮衣製作技藝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如今,在尤文鳳的帶領傳承下,赫哲族魚皮文化的衍生開發得到了全面的彰顯和提升,以魚皮畫、魚皮飾品、魚皮掛件等為代表的赫哲族藝術品,以赫哲族的生產、生活、民俗、信仰為題材,通過赫哲族藝人傳統的粘貼、鏤刻技法和當代藝術工作者的加工創造,以獨特的形式表現了赫哲族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審美的意識,成為赫哲族的民族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瑰寶。尤文鳳製作的魚皮衣如今走向了世界,被許多國家的博物館收藏展示。

赫哲族魚皮衣製作達人尤文鳳 她用魚皮做的衣服被譽為文化瑰寶

魚皮衣所代表的赫哲族漁獵文化,從遠古走來,在“三江”的波浪間跳躍,佐證著赫哲族從先民到子孫後代,接力前行,對自然既敬畏、順應,又優化、提升的和諧之道,包蘊著道法自然的精神;這種文化,也告訴來到赫哲族漁鄉的人們,這裡曾是一個充滿了神奇和美麗的“魚皮部落”。

赫哲族魚皮衣製作達人尤文鳳 她用魚皮做的衣服被譽為文化瑰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