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吳王夫差為何會在存越與滅越的問題上犯渾?

當初吳王夫差將越王勾踐困於會稽山上,滅越已是唾手之事,結果卻因一念之差,接受了越國的請降。誰知二十年後,越王勾踐實現了驚天逆轉大翻盤,吳王夫差卻身死國滅了。這就不得不讓人深思玩味了!

吳王夫差為何會在存越與滅越的問題上犯渾?

我曾經多次思考當初夫差為何不徹底消滅越國?在對待存越與滅越上,伍子胥已經陳述利弊,條條在理,按理說吳王夫差不可能不明白其中利害。伯嚭雖然受賄,但吳王夫差又不可能被直接行賄,但最終夫差卻聽信了伯嚭的話,決定接受了越國的請降。所以只有仔細分析伯嚭的話,才能找到夫差接受越國請降的真正原因所在。

吳王夫差為何會在存越與滅越的問題上犯渾?

伯嚭說“古之伐國,服之而已,今越已服,又復何求?",夫差之所以能被這句話說服,說明這句話符合當時吳國的現實情況,也與夫差的整體戰略意圖相符合。春秋時的戰爭多為討伐性的戰爭,規模相對較小,點到為止,雖然也有攻滅人國的事,但被滅的國家通常都比較小,易於被同化掉。而那些稍大點國家,如陳、蔡這等處於晉楚兩強爭霸之間的稍具實力與影響的中小等國家,被晉楚兩國多番來回拉鋸,多番被楚國所滅,卻也能多番復國。

可見在那時要徹底同化掉一個稍具實力國家是多麼不容易的事。即便到戰國那種更白熱化的戰爭時代,也如荀子在其“議兵”一篇中所言:“兼併易能也,唯堅凝之難焉。齊能並宋,而不能凝也,故魏奪之。燕能並齊,而不能凝也,故田單奪之。韓之上地,方數百里,完全富足而趨趙,趙不能凝也,故秦奪之。故能並之,而不能凝,則必奪;不能並之,又不能凝其有,則必亡。” 。這也就是在戰國時代,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像中山國這樣多次被魏國、趙國所滅,卻也能多次復國的原因所在。

吳王夫差為何會在存越與滅越的問題上犯渾?

而吳、越兩國的基本盤原本就差不多大,吳王夫差也是通過一番勵志才能夠打敗越王勾踐的,而且吳、越兩國是世仇、雙方民間與官方的仇怨都極深。越國的實力顯然也要遠強於陳、蔡,所以消滅越國固然容易,但徹底同化掉越國卻很難。即便直接滅越,其成本也極大。首先,被困會稽山的五千越軍將作困獸之鬥,這會先消耗掉一批吳軍。其次,佔領越國後也需要在越國險要各地駐紮一部分吳軍。吳國原本就是個小國,軍隊人數本來就不多,三除兩除,就所剩無幾了。 這樣的話,吳國將長期被越國束縛住了,而從夫差後來一系列舉措來看,夫差的意圖是北上爭霸。所以這對一心想北上爭霸的夫差來說,顯然是不願接受的。即便不選擇北上爭霸,面對楚國的再度復國,吳國也需要保持足夠的靈活兵力用以防範楚國的復仇。

最主要的是吳滅越,沒有內在動力。吳國人口本來就不多,最近幾十年領土擴張又過快,向北、向西佔領了一大片土地,使得吳國對越國的土地並無太大的興趣了。相反,如果接受越國請降,不但可以節省兵力,降低統治成本,還能從越國得到些兵力與資源相助。所以,爭霸圖強才是夫差接受越國投降的內在原因。

吳王夫差為何會在存越與滅越的問題上犯渾?

伍子胥對吳國來說,雖然也算至忠,但這也是要以能報其血海深仇為前提的,倘若當初吳國不能助自己滅楚復仇,而越國可以的話,當初伍子胥也就完全可能投奔到越國去了。所以伍子胥雖對夫差口口聲聲說越國才是吳國的腹心之疾。但在吳王夫差想來,你當初還不是一直攛掇吳王闔閭伐楚而棄腹心之疾的越國於不顧,如果當初先滅越再伐楚的話,或許伍子胥這一輩子的復仇機會也渺茫了。而楚國疆域與人口都是越國的好幾倍,文明程度也更高。滅楚比滅越的可行性顯然還要更低,這也許是伍子胥沒有勸服夫差的一個原因吧。

吳王夫差為何會在存越與滅越的問題上犯渾?

夫差北上爭霸,多次敗齊,在黃池會盟上與晉國幾乎拔刀相向。想當初齊桓公爭霸時,兵力之盛都未敢與楚國輕易動手;晉文公爭霸時也是迫不得已才與楚國的非主力軍隊打了場遭遇戰,而且打的還是非主力的偏師部隊。後來晉楚迭霸,多次也是遇而不戰,儘量避免衝突。而吳國以區區小國,幾十年間,攻楚國、遇秦國、戰越國、伐齊國、黃池會盟上還想劫盟打晉國,連老家姑蘇城都被端了,需要回去急救時,在回師途中上還打宋國的主意,宋國雖然較弱但在春秋歷史上也是有名的一塊硬骨頭。

吳國把當時所有大國都得罪了遍。對中下國家也極其刻薄,侵吞宋國領土、向魯國索取百牢。試想,這樣的國家還能不亡國還有可能嗎?倘若不圖名爭強、窮兵黷武,務實一點點,即便是接受了越國的請降,即便是犯錯、放回了勾踐、使得越國的國力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生聚恢復,那越國又能拿吳國怎樣呢?所以吳國最終滅亡不在於存不存越,而在於吳王夫差圖名爭霸、窮兵黷武。所以,即便當初吳國即便滅了越國,以夫差那作死的性格也遲早會是楚國的囊中之物。

吳王夫差為何會在存越與滅越的問題上犯渾?

而越王勾踐就比吳王夫差務實的多了,越國與楚國一直是長期的盟友關係,越王勾踐又把女兒嫁給了楚昭王以鞏固兩國關係。在徐州會盟之後,越王勾踐又把自己無力控制的淮河流域送給楚國,把吳國侵佔宋國的土地歸還給宋國,把泗水以東方圓百里的土地給了魯國,以交好領國。從越王勾踐稱霸一直到越國滅亡,越國都幾乎再沒有對外擴張過,而把主意精力都放在吳、越之地上。是以吳國才沒有機會再度復國。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公眾號(你我在關注)ID:niwozaiguanzhu 微博號:你我在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