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山西:在脫貧攻堅一線考察幹部

山西:在脫貧攻堅一線考察干部

山西省委組織部堅持從組織路線服務政治路線的高度,牢固樹立“抓好黨建促扶貧、檢驗黨建看脫貧”意識,建強戰鬥堡壘、整合幫扶力量、加強基層基礎,推動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密切聯繫群眾的優勢轉化為脫貧攻堅的發展優勢,推動黨的建設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山西: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干部

東征村第一書記曹旭東(右二)帶領村民製作香包

強化扶貧組織領導

自覺履行主體責任。

把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作為組織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重大政治任務抓緊抓實抓好,做到“三個堅持”,確保各項任務落地見效。

一是堅持“帶頭抓”以上率下。

省委組織部主要領導帶頭履行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和部機關脫貧攻堅第一責任人職責,與包扶縣簽訂脫貧攻堅幫扶責任書,推動全省脫貧攻堅“雙籤”責任落實。

組織召開全省脫貧攻堅報告會、幹部駐村幫扶工作推進會和脫貧摘帽縣鞏固提升座談會等,深入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各項工作。

二是堅持“抓書記”傳導壓力。

建立市縣鄉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清單制度,將脫貧攻堅列入清單內容,年初由各級黨委書記簽字背書,年底進行述職評議考核,推動各級黨委書記牢牢把脫貧攻堅抓在手上、落實到行動上。

三是堅持“抓考核”落實責任。

從全省抽調42名幹部,組成7個督導組,常年在脫貧攻堅一線開展專項督導。完善以脫貧攻堅重點工作、脫貧攻堅責任落實、扶貧開發成效為主要考核內容的考核評價機制,落實貧困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核10項措施,對脫貧攻堅任務落實情況進行全程監測,充分發揮目標責任考核的“指揮棒”作用。

選優配強縣鄉領導班子。

堅持把貧困地區作為鍛鍊幹部、選拔幹部的重要平臺,在脫貧攻堅一線考察識別幹部、培養使用幹部。

根據脫貧攻堅工作需要,從部分高校、科研院所、林業系統中選派44名專業技術人才到貧困縣掛職科技副縣長,從省直相關單位抽調36名在職廳級幹部擔任國定貧困縣大隊長,掛任縣委副書記或副縣長。

開展金融部門與貧困縣幹部雙向掛職工作,選派58名金融機構幹部到貧困縣掛職副縣長,58名貧困縣的財政、經信、扶貧等部門幹部到金融部門掛職鍛鍊。

為充實基層工作力量,從省市縣選派9973名幹部到鄉鎮掛職,省直單位選派幹部全部分配到對口幫扶貧困縣的鄉鎮。

制定出臺《山西省選調生到村擔任大學生村官管理辦法(試行)》,紮實推進選調生與大學生村官銜接並軌,今後新招錄的選調生全部安排到村擔任大學生村官,重點安排到建檔立卡貧困村,去年招錄的398名選調生全部安排到村開展工作。

繼續加大鄉鎮公務員和涉農專業定向選調生招錄力度,在2019年全省公務員招錄中,拿出1065個職位用於補充鄉鎮公務員,佔計劃招錄總數的32%;招錄的500名選調生中,拿出10%的名額用於招錄涉農專業高校畢業生。

強化基層組織建設

配齊配強貧困村黨組織書記。

全面完成農村“兩委”換屆選舉,完善貧困村黨組織書記定期評價制度,每年對貧困村黨組織書記逐村逐人進行分析評定,對“基本稱職”的貧困村黨組織書記幫助整改提高,對“不合格”的堅決調整撤換,確保貧困村黨組織書記個個過硬。

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規範化建設。

制定《鄉鎮農村基層黨組織規範化建設標準(試行)》,明確鄉鎮、農村基層黨組織規範化建設7個方面29條標準,力爭用兩到三年時間,使全省農村基層黨組織整體達到規範化建設要求,60%以上的村黨組織達到一流建設標準。

大力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

實施軟弱渙散農村基層黨組織整頓提升兩年行動,圍繞“一年解決突出問題、兩年實現鞏固提升”目標,按照“精準識別、應定盡定、應整盡整”要求,採取一村一個工作組、一名第一書記、一個縣直結對部門、一名縣級領導班子成員掛點包聯的方式進行精準整頓。2018年,全省共確定軟弱渙散村黨組織2494個,派出2650個工作組、1998名縣級領導、2493名第一書記和2381個縣直部門進行包聯指導,力促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轉化提升。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實施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行動,按照“一年集中突破、兩年整體推進,三年鞏固提升”的總體思路,力爭通過三年努力,使全省村級集體經濟水平顯著提升。紮實推進省市縣財政資金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目前,全省村級集體經濟基本實現全面“破零”,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達到50%以上。

狠抓鄉村幹部素質提升。

依託教育部、國家開放大學“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項目,在全省實施“農村幹部學歷提升工程”,用3年左右時間培養3萬名左右農村幹部大學生,實現全省每個行政村至少有1名大專文化以上的村幹部。2018年秋季試點,有29個縣(市、區)共招錄學員2149名;2019年春季全面鋪開,有105個縣(市、區)計劃招錄學員6000餘名。

連續8年開展“領頭雁”培訓,省市縣三級每年對農村“兩委”主幹特別是貧困村黨組織書記進行輪訓。

去年,連續舉辦34期全省貧困村黨組織書記培訓班,對5400餘名貧困村黨組織書記進行了集中輪訓;聯合省人社廳、省扶貧辦舉辦深度貧困縣鄉鎮黨委書記精準脫貧培訓示範班,培訓鄉鎮黨委書記138人;舉辦燕山-太行山、呂梁山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鄉鎮黨委副書記、組織委員培訓班,培訓鄉鎮黨委副書記、組織委員451人。每年選調200名貧困村黨支部書記參加中組部舉辦的革命老區村黨支部書記培訓班。

大力選樹基層幹部先進典型。

與省委宣傳部、省民政廳、山西晚報社合作,開展2018“山西最美村幹部”評選活動,最終評選出劉桂珍等10名最美村幹部,王明花等10名候選人獲提名獎,同時加大先進事蹟宣傳,營造激勵基層幹部擔當作為的良好氛圍。

強化第一書記作用

堅持選最能打仗的人打硬仗,推動幹部人才資源向一線流動,形成推動脫貧攻堅的強大力量。

堅持“硬抽人抽硬人”。從中央、省、市、縣四級分兩個批次選派10009名幹部擔任農村第一書記,實現全省建檔立卡貧困村和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全覆蓋。省、市、縣三級組織部門每年對農村第一書記進行集中輪訓,提升抓黨建促脫貧攻堅能力。

嚴格加強管理。對全省農村第一書記進行備案管理,登記在冊,抓到人頭;強化督促檢查,適時對不住村、不在崗的第一書記進行通報批評;建立談心談話制度,全省鄉鎮黨委書記每半年與第一書記每人進行一次談心談話。

壓實幫扶責任。健全完善單位包村、領導包帶和工作隊到村、黨員幹部到戶、第一書記到崗的“兩包三到”聯動幫扶機制,變第一書記駐村為派出單位聯村,落實派出單位項目、資金、責任“三個捆綁”。堅持幫扶單位和第一書記“雙籤”脫貧攻堅責任書,壓實單位幫扶責任,對幫扶工作不力、完不成幫扶任務的,既追究第一書記責任,也追究幫扶單位黨組(黨委)主要領導的責任。

規範保障支持。省財政每年為省派農村第一書記安排1萬元的工作經費,市、縣財政也按一定標準為所派第一書記安排工作經費,為他們駐村開展支部工作、群眾工作提供經費支持。

強化獎懲激勵。對2015年8月以來選派的農村第一書記特別是受省級以上表彰的提拔使用情況進行全面梳理摸底和跟蹤瞭解。開展農村第一書記集中分析評價,對“基本稱職”的第一書記幫助整改提高,對“不稱職”的堅決召回。

山西: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干部

圖為岢嵐縣宋家溝村

基 層 探 索

岢嵐縣趙家窪村:搬得出 穩得住 可持續

岢嵐縣陽坪鄉趙家窪村區位偏僻,自然條件惡劣,耕地的3/4都是25度以上的坡地,是典型的“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該村通過黨建引領,實現了整村搬遷、綠色轉型。

截至2017年底,趙家窪村常住的19戶36人全部入住設施配套齊全、公共服務完善的廣惠新村。群眾挪了窮窩,如何過上好日子?他們趟出了一條易地搬遷與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子。村民企業打工、入股合作社、外出務工多管齊下,實現了“住樓房、掙工資、領分紅”,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

搬進新村,舊村如何開發利用?趙家窪村的宅基地復墾種上了油松、中藥材,25度以上坡地退耕還林。據統計,趙家窪村在整村搬遷中,宅基地復墾40畝,退耕還林139畝,平均每個搬遷戶收益3.2萬元。

群眾搬出後要持續發展,關鍵在於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村裡的老黨員帶頭搬遷、帶頭響應政策、帶頭參與合作社,從趙家窪村走出去的農村黨員馬小飛帶著建設美麗家園的夢想回鄉了……在黨員幹部的帶領下,趙家窪村硬是把“搬得出、穩得住、可持續發展”從口號變成了現實。

永和縣東征村:貧困村成為小康村

省委組織部2015年幫扶東征村以來,著力建強村黨支部,依託紅色旅遊資源優勢,通過發展窯洞農家樂、幹部教育培訓、香包製作、特色採摘等路徑,使東征村從一個貧困發生率達58%的貧困村轉變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村,2017年整村脫貧,2018年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50萬元,位列全縣第一,被國家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美麗休閒鄉村”。

東征村創新運用“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改革思路大力發展農家樂,70戶農戶成為農家樂的股東,113孔窯洞農家樂開門迎客,帶動村民增收40萬元、村集體增收10萬元。

建成東征村幹部教育培訓基地,打造了主題黨日班、黨性實踐教育班、紅色文化體驗班等多個班次,2018年承接17家單位1200餘人次培訓任務,實現營業收入75萬元。成立錦繡東征手工藝專業合作社,帶動村內婦女老人發展傳統手工藝,製作出售香包,帶動16戶貧困戶增收2.2萬元。建成東征村特色採摘園,種植鈣果、玉露香梨等品種,加上450畝蘋果樹、600畝紅棗樹,為遊客提供了豐富的採摘體驗,也成為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臨縣前青塘村:呂梁山上魚米鄉

呂梁市臨縣安業鄉前青塘村黨支部,深入踐行無職黨員設崗定責、黨員結對幫扶貧困戶、黨員帶富先鋒行等服務群眾活動,呈現出幹群齊心協力謀發展的新局面。

以“古村落活化之路與發展模式”為主題,充分利用村內豐富的水資源、蘆葦及明清古建資源,大力發展溫室採摘、生態魚養殖垂釣、粽子加工、休閒旅遊四大產業,連續四年成功舉辦青塘“粽葉香”民俗文化節,吸引遊客累計達30萬人次,輻射帶動周邊村民累計收入300餘萬元,2018年實現整村脫貧。

村黨支部一班人凝心聚力、團結奮進,帶領全體村民走出了由“亂”到“治”、由“後”到“先”、由“廢”到“興”、由“弱”到“強”的致富路,贏得“呂梁山上魚米鄉,不信你來前青塘;要問青塘啥最好,蘆葦海眼粽飄香”的美譽。

典 型 人 物

山西: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干部

宋向林:14年堅守終圓夢

晉中市左權縣寒王鄉里長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宋向林,用14年的堅守踐行當初的諾言。2005年,懷著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夢想,宋向林擔任了里長村村主任。

他個人墊資130多萬元,投入村裡基礎建設,修路、種樹、建廣場、改造電路,在全縣建起第一家100千瓦地面光伏發電站。

他還探索“村集體+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養殖旱鴨5.6萬隻,帶動了貧困戶脫貧致富,戶均增收7000元,村集體收入達到了30萬元,實現了整村脫貧。

山西: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干部

劉建平:抱團發展奔富路

劉建平現任陽泉市平定縣岔口鄉黨委副書記、甘泉井聯村黨委書記、甘泉井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

他先後籌資1000多萬元,帶領村民打深井、建大棚、修水池、修公園、建雞場,讓甘泉井村實現了從弱到強的蛻變,村民人均年純收入從2003年前的不足3000元到如今的12000元。組織修建了2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實現了戶戶硬化、亮化、綠化、美化、淨化、汽化的目標。

山西: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干部

劉開強:堅持黨建引領村建

劉開強(圖右)擔任大同市渾源縣東坊城鄉東尾毛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以來,堅持黨建引領村建,制定完善村規民約,強化惠民工程建設。

投資15萬元,對群眾休閒公園進行綠化,共栽植油松3000株,丁香10000株,山桃10000株。投資12萬元,建成了佔地面積120平方米的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投資100萬元,對村內主幹街巷進行了美化綠化。帶頭組建澤眾養殖專業合作社和造林專業合作社,帶動23戶貧困戶共52人,人均年增收3000元左右。

山西: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干部

趙林楠:建成高產穀子試驗田

趙林楠現任忻州市五臺縣東冶鎮永興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長。

他始終堅持以產業發展帶動脫貧致富,建設高產穀子試驗田,建立小雜糧專業合作社,實現入社貧困戶人均增收2400元。

爭取資金170萬元,實施鄉村道路硬化、亮化、綠化和節水灌溉等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極大改善。組織勞動力就業、穀子種植、鼠害防治和電商等培訓活動,讓昔日貧困落後村變成“黨建先鋒”村、“高產穀子”村,永興村集體增收35萬元,貧困戶人均增收3300元。

山西: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干部

張紅衛:村裡辦起“脫貧學堂”

2017年7月,太原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專職副書記張紅衛被派駐婁煩縣窯兒上村擔任第一書記。

窯兒上村地處靈鐘山腳下的一道山溝裡,生存環境非常惡劣。面對困難,張紅衛沒有退縮,安置好95歲的老母親後,就背起鋪蓋來到了窯兒上村,後來她愛人也主動申請來到村裡,兩口子把家安在了窯兒上村。

通過走訪群眾,短時間內就摸清了村情,對38戶貧困戶情況更是瞭如指掌。利用村裡辦的“脫貧學堂”,請來專家為村民講解國家的扶貧惠農政策和農業種養殖技術。利用村裡30多畝荒坡地,引進投資1600多萬元,建設窯兒上村肉牛養殖小區,實現了村集體經濟零的突破。

榮譽榜單

改革先鋒稱號

申紀蘭(女) 長治市平順縣西溝鄉西溝村黨總支副書記

2017年全國脫貧攻堅模範

劉桂珍(女) 忻州市代縣峪口鄉段家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2017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創新獎)

雷茂端運城市鹽湖區三路里鎮溝東村黨支部書記

2018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

程玉珍(女) 長治市壺關縣五龍山鄉劉寨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段愛平(女) 長治市襄垣縣王橋鎮返底村黨支部書記

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

崔曉滿晉城市澤州縣犁川鎮崔河村黨總支書記

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

臨汾市堯都區屯裡鎮韓村黨總支

晉中市昔陽縣大寨鎮大寨村黨總支

運城市鹽湖區龍居鎮雷家坡村黨支部

呂梁市汾陽市慄家莊鄉慄家莊村黨總支

朔州市應縣南河種鎮黨委

供稿供圖 | 山西省委組織部

編 輯 | 劉 瓊

1.須保持圖文完整,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聚焦三農工作隊伍

聚力鄉村振興戰略

山西: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干部

網站投稿:http://tg.xcgbb.com/

報紙投稿:[email protected]

報紙投圖:[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