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愛上"青團"

原文@玥超 載於中讀App

愛上

江南春色何處收,過客笑品清明團。

或許是因為在古詩詞裡浸淫太久,抑或是某某幼稚病深入骨髓,當我從椰風海韻、水天一色的瓊州海南移步至珠簾畫舫、吳儂軟語的水鄉江南,漫無目的流連徘徊於小橋流水與粉牆黛瓦之間,縱然"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周南·桃夭》),無端卻總是以為眼前的水鄉早已不再是夢裡的水鄉,周遭的雨煙也不再是詩裡的雨煙,直到邂逅了初心仍在、古韻猶存的傳統小吃"青團",約略才稍稍寬慰了於故紙堆中盲目的追尋與期盼,倒也終算彌補了一份無以言表的某種缺憾。

青團,是江浙滬一帶頗具盛名的特色風味,又曰艾團、清明粿、青圓子等等,傳統做法一般由艾草取汁,拌以糯米粉,裹進紅豆細沙做餡,放入籠屜蒸制,出籠時趁熱將熟菜油均勻塗在表面,即呈清亮油綠之狀,甚是養眼。想必是託了明前春草鮮嫩多汁的福,那一粒粒彷彿吸納了無限春光的青色糕團,看起來翠綠如玉,吃起來軟糯可口,聞起來清香撲鼻,每每不期而遇,總不由地便讓我想起"長夏無冬、四季蔥鬱"的大海之南。小小一粒青團,將古人崇尚自然並與之和諧共生的樸素理念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愛上

因此,若干年前在常熟橫涇老街上那間熱氣騰騰的小店鋪裡與其甫一相見,我那顆底色始終悲涼著的蒼老滄桑的遊子之心,好象一瞬間便融化進了它翩若驚鴻一瞥而且濃釅得幾乎要化不開的青翠裡面。那份或許亦然"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青澀韻致,揉和著悠然綿長的艾草芬芳,莫名地就將我飄蕩的思緒引領至講究"慎終追遠"、追求"天人合一"的千年以前。

關於青團的來歷,總體還是與沿襲千年的清明節禁菸火吃冷食密切相關。只是還有說是緣起於搭救被追捕的太平天國將領李秀成的當地村民,蘇州城內至今依然有忠王府的遺蹟留存。不知何故,歷史上的姑蘇百姓似乎對揭竿而起反抗壓迫的勇烈之士格外的厚愛有加,因為除此之外,還有個與一度在此稱了"王"後來還為其修建了紀念館的張士誠相關的"酒釀餅"以資佐證。雖然二者與"割股奉君"、"隱不言祿"的介之推所處的春秋時期比起來顯然不夠久遠,不過當初的江東子弟尚武成風、仗義擔當、剛烈果敢的秉性卻能由此可見一斑。

愛上

至於青團裡面的亦或是"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那團翠綠,最為傳統中正的當非野生艾草莫屬,艾草平喘、利膽、消火、抗菌、驅寒、除溼,功效顯著,只是因為有著淡淡的藥香,個別嬌氣的味蕾或許不太習慣,加之產地來源、運輸加工等客觀因素所限,反倒顯得越發稀少,對其情有獨鍾者只能在有些老字號的門店或者"標榜"了"自家手工製作"的網店裡才能買得到。當然,也可以艾草粉替代,品相特色獨具,媲美亦然。

後來取而代之的大多是麥青水,即用小麥青苗榨汁,據稱在滬上以此製作青團的歷史已逾百年以上,市場份額更是佔比80%左右。不過細說起來,小麥草的汁水可也是有去油解膩、消食降火甚至美容之效。其他也有用馬蘭頭或者草頭甚至蒿菜、菠菜等鮮榨取液的。馬蘭頭與草頭是長江流域江浙一帶較為多見的野菜,早就走上人們的餐桌。涼菜馬蘭頭拌豆腐乾與小炒菠菜豆腐有著一清二白的異曲同工之妙;草頭與河豚簡直是絕配,紅燒以後味道真是妙不可言。總之還好,在越來越嚴格的市場監管之下,饕餮食客還是儘可以放心品鑑。

愛上

時至今日,青團雖然在人們灑掃祭祖緬懷先人的供品中悄然淡出,但是作為清明節期間的時令小吃,街頭巷尾乃至超市、飯館多有售賣,越來越成為江南民眾以及八方遊客們踏青郊遊或者休閒小聚時的風味甜點。裡面的餡料除了常規的豆沙或者蓮蓉,還有蟹黃鮮肉、蛋黃肉鬆、什錦五丁,以及洋氣十足的水果鮮奶、蔓越莓紅棗甚至特色巧克力等等,近來滬上聲名遠播的"網紅青團",更是深得年輕人的喜歡。小小一粒青團,正以另外一種方式將我們的文化予以沿襲、詮釋和承傳。

而對於如我般宿命漂泊、心無定所的陌路過客而言,尤其是在"做冷欺花,將煙困柳"(宋·史達祖《綺羅香·詠春雨》)的清明時節,面對著一粒粒彷彿融入了整個江南春色的那團青翠,或冷食或熱吃地大快朵頤之餘,竟也常常從中咂摸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鄭風·子衿》)的句子裡潛藏的浮生喟嘆。【圖片以及資料來自網絡】

愛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