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農村留守婦女存在著哪些心理健康問題?

農村中有這麼一群特殊群體,她們忍受著與丈夫長年兩地分居的孤寂,守著家中的一畝三分地,贍養老人,照顧孩子,一肩挑起全家的重擔,她們被稱為“留守婦女”。而她們有著不容樂觀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農村留守婦女存在著哪些心理健康問題?

1.缺乏安全感

馬斯洛需求層次論中“安全的需要”僅次於生理需要之後,作為人類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它是一個人、一個社會存在有序的基本前提,也是人們追求更高層次需要的先決條件和基礎。當丈夫長期外出,家中只剩下老弱婦孺,整個家庭的防衛能力下降後,留守家庭中的人身、財產安全就會遭受到威脅,還會有些不法分子對留守婦女進行性侵犯。

而且農村留守婦女作為家中的主要勞動力,由於長期承受著高強度的勞動,她們的身體健康狀況也會下降,因收入有限,即使生病也大多都會選擇硬扛著,這為她們的身體健康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隱患。在這樣長期缺乏安全感的狀態下生活,勢必會導致農村留守婦女的心理健康出現問題。

2.焦慮、抑鬱

農村留守婦女和丈夫長期分居兩地,這種難以改變的條件不利於夫妻關係的和諧和婚姻的穩定性的。主要原因是長期的分居模式,會導致夫妻感情的疏遠;而且丈夫在城市打工,城市生活的誘惑會導致其價值觀念發生變化,從而就使夫妻感情發生變化;再是外出打工拉大了丈夫與留守婦女的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丈夫在妻子面前的明顯優勢。

因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農村留守婦女將丈夫視作自己的依靠,丈夫外出以後,不僅長期擔心丈夫的個人安危,還擔心自己被丈夫拋棄。她們把自己全部的希望都寄託在家庭上,婚姻的不穩定繼而會導致家庭的不穩定,這使得她們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即使聽說了丈夫在外有越軌行為,也只能對此隱忍不說,以保持家庭的完整,這會導致她們出現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

如何減少因兩地分居造成的這種抑鬱和焦慮的心理問題,最終避免出現影響婚姻的不利因素呢?專家指出:農村留守婦女首先要利用空餘時間學習家庭教育理念,正確運用培養孩子健康成長的方法,完成自己或者家庭中的重要責任。丈夫雖在外地,也會倍感欣慰,因為在家裡的妻子替他完成了未盡的責任和他的心願,也會心存感激。其次,農村留守婦女也是獨立的人,要多看書,多參加社會活動,多幫助別人,同時也要善於尋求幫助,不斷自我成長,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多給外地的丈夫講講村裡的新變化,自己的新思想,這樣丈夫也會被妻子的自強不息精神所帶動,不但在外面能積極工作,也能期待回家的溫暖。最後,農村留守婦女即使在當地遇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或者有被侮辱欺凌的事件發生,也要勇敢的找到婦女兒童部維護自己的權益,將不法分子繩之以法,從而保護更多的婦女兒童不受傷害。

總之,農村留守婦女已成了很多家庭的主心骨,因此她們的心理健康問題更應該引起人們的重視,而農村留守婦女自己也應該重視起來,找方法自己調解才行。

審稿專家:史雲芳——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婚姻家庭諮詢師,山西省心理衛生協會委員,12355青少年維權中心特聘專家,山西省婦聯“女童性健康教育”項目專家,山西省網上家長學校特聘家庭教育講師,從師臺灣許維素教授,專業技術焦點短期治療,太原明悅心理諮詢中心副主任,擅長個案和團體訓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