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功德无量!蚌埠两退休老人自费近百万元 12年绿化山林510亩

功德无量!蚌埠两退休老人自费近百万元 12年绿化山林510亩

2007年,当年还在蚌埠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王惠民与姜忠声带着对大山的眷恋,开始了对原隶属于怀远县涂山的绿化工作。12年过去了,两老人自费投入近百万元,绿化山林面积510亩,种植各类树木30余万株,昔日光秃秃的山坡上已经泛起了幽幽的绿色。


功德无量!蚌埠两退休老人自费近百万元 12年绿化山林510亩


今日上午,面对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两位均已退休的老人表示,不管结果怎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们会把自己的绿化事业进行下去,继续当好山大王。

涂山:青山已初现

沿着206国道前行至蚌埠市禹会区荆涂风景区内的涂山制药厂西侧围墙前行2公里,有一处浅显的山路,顺着这条山路上行,站在标注为独山的无字巨石前,放眼望去,G3京台高速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和西处也已和郁郁葱葱的荆山形成了一处视觉美景。

一同陪同记者上山的涂山村村民王宝发介绍,以前的这块山林基本没有树木,只有一些稀疏的草地,附近的涂山村民时常在这里放牧,有句形象的话,山上面有只兔子在跑,我们在山下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12万棵左右树苗成活

据王惠民介绍,从这里计算有510亩的山林就是由他和姜忠声共同栽植的,自己曾是蚌埠住建委的一名职工,2007年初,原怀远县涂山村村民姚登波承包了这里荆(涂)山2000亩的绿化任务,因为资金不足,姚登波找到他,希望由他代为承包这处510亩土地,说干就干,他随即喊上了老友姜忠声,带着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信念,开始了13年的“山大王”历程。


功德无量!蚌埠两退休老人自费近百万元 12年绿化山林510亩


王惠民说,由于涂山的山上土壤少,大树需要养料多,贫瘠的土壤满足不了生存的条件,刚开始种植的大香樟书种一棵死一棵,后来选择香樟小树苗,从山下运土栽种,让它从小慢慢适应这里的环境,成活率大大提高。

除了香樟树和高杆女贞,他们还在山上不断尝试其它树种,梨树、桃树、柿子树、栾树、桂花树、板栗树、湿地松,马尾松,黑松,红叶李,红叶石楠等十多种。如今这里还有一片竹林,已经初具规模。

据初步统计,12年来,每年投入栽种8万元左右的树苗,他们俩已累计投入近百万元,目前,这里的510亩山林上已种植了30余万株各类树苗,成活下来的树苗大概在12万棵左右。

有生之年,继续添绿

采访中,当地涂山村村民王宝贵表示,这块地方从荒山到绿坡的过程,大家都是历历在目的,从刚开始大家怀疑两位老人的行为,每年都要自己买树来载,到目前看到山上的树越来愈多,而村民们帮助栽树,每天还有一百元的收入,大家看到绿化后的效果确实不一样,从那时起,村民们都特别感激,感觉他们俩真是来为全村百姓造福的。


功德无量!蚌埠两退休老人自费近百万元 12年绿化山林510亩


记者注意到,已经退休多年的王惠民对于新生事物接纳的显得很适应,与记者的多次交流都是通过微信来进行的,语音,视频样样在行,自己的微信备注名就是“王大山”,用他自己的解释就是山大王的意思。对于自己的下一步,老人这样说道,“大山无语,林木说话”。每隔几天,他就要到山上一趟,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超过一周不去,就会坐立不安,即使上山不干活,随便转一转,也会很高兴。山上的每一株树苗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见不到感到不踏实。看着这绿绿的大山,他和老姜感觉自己的一辈儿也值了,“有生之年,继续添绿吧”。

功德无量!蚌埠两退休老人自费近百万元 12年绿化山林510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