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國最出名的麵條在哪裡?

古今譚


“北方面條,南方米飯” 這句話概括了古中國地方主食的特色。而相對於其他食品而言,經過煮沸的麵條最為潔淨,因此麵條成為中國最常見的食品之一。

由於制條、調味、粗細的不同,從而使中國各地出現了數以千計的麵條,遍及南北,下面這23碗麵,是各省的招牌面,好吃又好看,你最愛哪一款呢?

吉林延吉冷麵

蕎麥麵上蓋著牛肉、蘋果、泡菜,上桌前從大桶中舀一勺冰涼酸甜的湯料,滿滿的一碗涼爽。這是延吉冷麵留給很多人的印象。

延吉冷麵是位於吉林省延吉市當地朝鮮族的傳統食品,顧名思義,其面是涼的,做延吉冷麵的時候牛肉湯一定是要將浮油撇清,並且無論是湯還是面,都要冰涼後食用。

內蒙古燜面

內蒙古燜面又稱蒙式燜面,它是將蒙式菜系的口味通過“燜蒸”的形式融入面中,最終以麵條菜餚混合的形式呈現出來的一種麵條,其烹飪方式比較粗獷,口感厚重醇香,是最有蒙式風情的特色食品之一。

北京炸醬麵

老北京炸醬麵由菜碼、炸醬拌麵條而成。其做法是先將黃瓜、香椿等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碼備用。然後做炸醬,將肉丁及蔥姜等放在油裡炒,再加入黃豆製作的黃醬或甜麵醬炸炒,即成炸醬。麵條煮熟後,撈出,澆上炸醬,拌以菜碼,即成炸醬麵。

河北大慈閣素面

大慈閣素面始於南宋時期,原產自保定市大慈閣禪院的齋堂,為寺院素食。這種面造型悅目,口感宜人,其中配加的山珍藥材,更有延年益壽之功效,乾隆皇帝稱讚其為“善因善果、素面素心”,非常受信佛之人或素食主義者的歡迎。

山西刀削麵

刀削麵全憑刀削,因此得名,是山西人最為喜愛的麵食。其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稜鋒分明,形似柳葉。煮熟後撈出,加入各種口味的臊子、調料,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配漿汁、蘸陳醋同吃,極具風味。

陝西臊子面

臊子面以寶雞的岐山臊子面最為正宗,具有“面白薄筋光,油汪酸辣香”的特點。臊子就是肉丁的意思。對於陝西人來說,臊子面的配色尤為重要,黃色的雞蛋皮、黑色的木耳、紅色的胡蘿蔔、綠色的蒜苗、白色的豆腐等等,既好看又好吃。

河南燴麵

燴麵是中原麵食的集大成者,其精要之處在於湯。其湯是將上等嫩羊肉、羊骨等用不同的火候煮五個小時以上,直至熬出骨頭油,煲出白白亮亮的湯才算大功告成,這樣的湯鮮香濃美,餘味無窮。因所用配料的不同而有羊肉燴麵、牛肉燴麵、三鮮燴麵、五鮮燴麵等等。

山東福山拉麵

福山拉麵是山東煙臺的傳統名吃,操作技藝複雜,經和麵、打條、拉抻而成面坯,細如龍鬚,再配以山東的海鮮等食材,柔滑鮮美。它不僅在國內負有盛名,在海外也享有盛譽,至今美、日、韓等國的中餐館仍掛著福山大面的招牌。

甘肅蘭州牛肉麵

正宗的蘭州牛肉麵“湯鏡者清,肉爛者香,面細者精”, 講究“一清、二白、三綠、四紅、五黃”,清的是湯清(用牛骨頭燉出來的清湯),白的是白蘿蔔片,綠的是香菜或蒜苗綠,紅的是辣椒油,五黃是麵條黃亮。

現在在全國各地乃至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了蘭州牛肉麵館,說它是“中國人的麥當勞”一點也不為過。

寧夏揪面

揪面的主要做法是將麥面擀作寬兩三指、長二三十釐米的厚片,左手託著,右手大拇指與食指合作,揪成一個個小片兒,邊揪邊擲入鍋中,熟後撈出食用。

這樣的面片小巧玲瓏,有的只有指甲蓋般大。輔料多用羊肉和辣椒,再加上蘑菇、菠菜等蔬菜,吃法眾多,可以吃湯麵,也可以吃炒麵、燴麵。

新疆拉條子

“拉條子”俗稱新疆拌麵,是將陝甘寧的拉麵技術和新疆的肉食習慣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美食。製作時麵條不是用擀、壓的方法而是直接用手拉成,並配以各種蔬菜和牛羊肉。這樣的一盤拉條子,常吃不膩,經久不餓,吃完幹活也攢勁。

上海陽春麵

陽春麵又稱光面、清湯麵,湯清味鮮,清淡爽口。民間習慣稱陰曆十月為小陽春,上海市井隱語以十為陽春。以前此面每碗售錢十文,故稱陽春麵。

豬油,是上海陽春麵的點睛之筆。一碗麵的滑潤,那種似有還無,似無卻有的境界,靠的就是那一勺豬油的香氣。

江蘇鍋蓋面

鎮江鍋蓋面,湯清面軟,不粘不亂,青頭鮮嫩,被稱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

其面用的是“跳面”, 所謂“跳面”,就是把和揉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操作人員坐在竹槓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既上下顛跳,又似舞蹈,似雜技,反覆擠壓成薄薄的麵皮,用刀切成麵條。因此鍋蓋面的麵條上有細微小孔,這樣滷汁容易入味。

浙江片兒川

片兒川的澆頭主要由雪菜、筍片、瘦肉絲組成,鮮美可口,是杭州市民最喜愛的日常小吃之一。

其面裡含有雪菜和冬筍,味美並且具有養生功能,但是其為醃製品,所以含鹽量比較多。高血壓患者和孕產婦不宜多吃。

安徽板面

安徽板面,是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的特色小吃,因製作時須在案板上摔打而得名。煮好的板面,清白潤滑,晶瑩透亮,白的麵條,綠的菜葉,紅的臊子,看起來,生氣勃勃。

板面滷由二三十多種中草藥熬製,營養健康,據說常吃安徽板面的人都不容易感冒。

湖北熱乾麵

熱乾麵是武漢人過早(武漢人將吃早餐叫做“過早”)的首選小吃,它既不同於涼麵,又不同於湯麵, 麵條事先煮熟,過冷和過油後,再淋上用芝麻醬、香油、香醋、辣椒油、五香醬菜等配料,吃時麵條纖細爽滑有筋道、醬汁香濃味美,色澤黃而油潤,香而鮮美,有種很爽口的辣味。

福建沙茶麵

沙茶麵是廈門的著名小吃,屬於閩菜小吃。其主要原材料是沙茶醬和高湯,口味鹹鮮香辣,有點甜。

臺灣擔仔麵

擔仔麵是一道臺南地區的小吃,主要材料有油麵、豆芽菜、香菜、蝦仁、少許湯汁以及獨門肉燥,口味鮮美,老少皆宜。

在臺灣,幾乎沒人不知“度小月”擔仔麵。其最獨門的配方就是特製的肉燥,只有特定傳人才能知道肉燥調配的配方和比例。

廣東雲吞麵

雲吞麵即混沌面,因“餛飩”二字與粵語中的“雲吞”同音,所以港澳和廣東部份地區常寫作雲吞麵。製作方法非常簡單,以煮熟的廣東餛飩和蛋面,加入熱湯即成。

但一碗上乘的雲吞麵,要有“三講”:一講面,必須是竹升打的銀絲面;二講雲吞,要三七開肥瘦的豬肉,還要用雞蛋黃漿住肉味;三講湯,要大地魚和豬骨熬成的濃湯。小小云吞面,承載著豐富的本地元素。

香港車仔麵

車仔麵是香港得一種低價特色麵食。一碗美味的車仔麵可說是全由自己選擇出來的,面、湯、菜、肉等全由食客自由選擇搭配,通常十多塊錢就可飽吃一頓。如果你去到香港,那一定不能錯過了這道具有歷史意義的特色美食。

重慶小面

說到重慶,人們往往首先想到的是火鍋、橋都、山城之類的,但是重慶有一種美食比火鍋還普及——重慶小面。它是一種指麻辣素面,分湯麵和幹溜兩種類型,麻辣味型。

佐料是重慶小面的靈魂。一碗麵條全憑調料提味兒。先調好調料,再放入煮好麵條。麻辣味調和不刺激,麵條勁道順滑,湯料香氣撲鼻,味道濃厚。

四川擔擔麵

擔擔麵已經有上百年曆史,因常置於扁擔上叫賣而得名。其做法簡單,用麵粉擀製成麵條,煮熟,舀上炒制的豬肉末即好。成菜麵條細薄,滷汁酥香,鹹鮮微辣,香氣撲鼻,十分入味,常作為筵席點心。

貴州腸旺面

在貴州眾多的小吃中,腸旺面以色、香、味“三絕”而著稱,具有血嫩、面脆、辣香、湯鮮的風味和口感,以及紅而不辣、油而不膩、脆而不生的特點。

“腸”即豬大腸,“旺”則是豬血,加上面條,三者相加便相得益彰。


行知計劃


我瀏覽了所有答案,都覺得他們的回答不夠準確。

我認為中國最出名的麵條在青海,是在青海喇家遺址發現的距今4000多年的喇家索麵。

2002年,在青海省新石器時代齊家文化層的喇家遺址發現了距今4000年左右的麵條遺存。據發現者稱:在青海喇家齊家文化的文化層中發現了一隻倒置的陶土碗,在碗底保存有面條,長約50 cm,直徑約0.3 cm,粗細均勻,顏色鮮黃,與現在的拉麵形態相似,提供了我國先民在4000年前已經制作麵條的最直接的證據。

這句話簡單說,喇家發現的這碗麵條是世界上最早的麵條歷史遺存。從這一點來說,誰敢跟它爭名氣?最出名的,肯定就是這碗有4000多年壽命的“長壽麵”,不服,來辯。

考古人員還透過民俗調查,瞭解了小米麵可以加工成麵條。中國北方一些農村,在沒有小麥白麵加工麵條的情況下,現在還有用小米磨面加工麵條的情況。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人員呂厚遠,鑑定了土壤中的植物硅酸體和澱粉形態,並且用八十多種不同植物進行對比,最終確認食物的成分是小米(粟)。


問題一、喇家遺址發現的麵條為何沒有風化或者腐爛?

考古研究顯示,喇家遺址是中國罕見的史前多種災難併發遺址,這裡曾經發生了地震和洪水災害,瞬間的災難,使得一些少見的遺物能夠保存下來。從另外的資料記錄看,麵條是裝在一個倒置的碗中的,所以它才得以保留下來。專家研究認為,這一實物則屬於4000年前用穀子和黍子混合做成的麵條。麵條長約50 cm,直徑約0.3 cm,粗細均勻,顏色鮮黃,與現在的拉麵形態相似。這碗麵條系用生面粉做成,也許是主人還沒來得及煮食,滅頂之災就頃刻發生了,於是它得以留存到了今天。

也就是說,天災造成的偶然瞬間,保住了這碗麵條。

很多人稱呼這種面為麵條,可是,我們看到現在青海等地也還有的河漏機器製作的索麵條,就是像繩索一樣的索麵,就知道,這種麵條就是索麵條。簡稱為喇家索麵最為準確吧。

如果還說意大利麵是最早的麵食,我們中國就要笑笑了——老外啊老外,你怕是不知道中國最出名的喇家“長壽麵”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