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一位銀行人眼中的房地產2019和2020

你好,開窗人

上帝關上一扇門,定會打開幾扇窗。

沒人見過上帝,更遑論他關門開窗的神奇之手。

但上帝又無所不在,

他總是選擇世間使者來完成授意和施恩,

如撿起蘋果的牛頓,如用手進球的馬拉多納。

中國關得最緊的兩扇門,

一個叫地產,一個叫金融。

三年了,窗在哪裡?

在近日舉辦的APIC2019中國不動產金融峰會上,當你聽到銀行資金、真股權、真REITs和保險資金這些詞彙時,你就聽到了窗欞輕啟發出的聲響和透進的光亮。

開窗的人來自銀行、基金、保險公司和研究機構,他們嘗試著找到新的路徑,不惟救急,亦自籌遠,在新的形勢和規則下,以更長效模式為地產賦能。

在此擷英咀華,以饗讀者。

(一)

2019大總結,2020小預測

一位银行人眼中的房地产2019和2020

朱嵬 平安銀行地產金融事業部總裁助理

調控已近四年,繼續前行之際,對宏觀、市場和行業再認識,是題中應有之義。

一、關於行業定位:房地產如何與中國經濟相處?

2019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我們的理解是,關於房地產與中國經濟之間的關係,這是一次劃斷性的政策表態。房地產的新定位即房地產運行的政策區間是既不“託底”經濟,也不能“拖累”經濟。

房地產定位在中國的演變趨勢,從過去到未來,可以分為支柱產業、調控工具、重要產業、一般產業四個階段。

由最初的“大力發展,高度依賴”到“託底經濟,逆週期調控”,再到“平穩運行,不拖累經濟”,最後實現“迴歸市場,運行更加獨立”。可以看出,房地產的定位重心在下移,將來的政策干預也將減少。

二、關於調控:明年政策是松是緊?

從中央層面來看,2018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房住不炒、因城施策”,2019年初,政策基調有所緩和,強調防風險。二季度以來,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重申“房住不炒”和“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到年底,強調防風險,基調有所緩和,給予地方“一城一策”的調控空間。

從地方舉動來看,2019年,松、緊、松的輪次轉換貫穿全年。

1-3月政策放鬆,西安、大連放寬落戶條件,菏澤取消限售,廣州、天津、北京放寬公積金政策等;

4-9月政策收緊,成都、南京上浮個人住房貸款利率,長沙、合肥收緊公積金貸款政策,合肥收緊土地競買規則等;

10月以來政策整體放鬆,南京、天津、海南等多地以人才引進為突破口放鬆限購,深圳取消普通住宅“豪宅稅”,海南、青島、銀川放寬放鬆落戶限制等。

2020年調控形勢預判:“緊”是主線,“松”有空間。

調控政策整體將堅持“連續性、穩定性”,不大可能出現大幅放鬆,但地方政府可以因地制宜,適度放鬆調控。須注意的是,地方政府放鬆調控要把握好分寸,充分預估政策的合理性和力度,不能觸碰中央“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紅線。

三、銷售:16萬億到頂了嗎?

2019年1-10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額12.44萬億元,同比增長7.3%,較9月末提升0.2個百分點。全年銷售額將創歷史新高,有望達到16萬億元,較去年增長1萬億元。

2020年市場“穩”是主基調,銷售規模仍會保持在15-16萬億元,有以下支持因素:

從需求端來看,目前我國房地產市場仍是需求抑制型市場,若“四限”政策放鬆,成交量還會釋放。

另外,住房需求端的驅動力沒有消失,而是在轉換。新驅動力包括城鎮化、人口集中、居住環境改善、城市更新等。

目前我國城鎮化率接近60%,未來每年將有1400萬人口從農村進入城鎮。隨著各地落戶政策全面放寬後,人口將加速向競爭力強的城市聚集。當下城鎮人均居住面積約31平米(套內),還有較大改善空間。核心城市陸續進入存量房時代,城市更新將加速。

從供給端來看,我國住房供給空間、供給意願和供給能力依然充沛。首先,全國商品住宅庫存絕對量處於近年低位,由2016年2月的4.7億平米持續下降至2.2億平米。絕大多數重點城市新房庫存壓力不大,去化週期在合理範圍。

其次,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創5年來新高。1-10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額10.96萬億元,同比增長10.3%。預計全年開發投資額在13萬億元。

最後,多數主流房企土地儲備充足,可支撐未來3年銷售。恆大、碧桂園總土儲超過2億平米,融創、萬科、保利、綠地超過1億平米。

四、土地:迎來哪些變化?

2019年1-11月,300城市土地成交建面16.6億平米,同比下降3.3%;樓面地價2532元/平米,同比上漲18%。一二線城市土地出讓金佔全國比重66%,較去年同期提升5個百分點。土地在向龍頭房企集中。1-11月,百強房企拿地金額為2.51萬億元,佔全國60%的市場份額。其中,前30強房企佔百強的64%。

2019年,土地政策有兩個風向值得關注

第一、集體土地入市。新《土地管理法》將於2020年1月1日起實施。意味著國家不再是唯一的土地供給方。未來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可直接入市,無需先通過國家收儲再流入市場。同時,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不能建設商品住宅,只能用於工業、商業及租賃房、廉租房、共有產權房等。這次政策對商品住宅市場短期影響有限,增加了工業、倉儲、商服用地供應,同時這部分土地獲取成本較低,房企可以提前謀劃。

第二、土地規劃需遵循“三條控制線”。這一政策將主要產生以下影響:一是建設用地供應將更加集約,中小城市新城新區建設可能會減速;二是三條控制線的劃定權下放給地方政府,核心城市可以為未來城市發展預留土地空間;三是瀕湖、傍山、沿海的別墅項目、旅遊地產項目將受影響,房企需加強預判和規劃。

五、佈局:哪些城市受青睞?

房地產市場進入“總量平衡、區域分化”的時代,為了精準預判各城市住房空間,需要建立城市價值評估體系。市場空間是由成交量和成交價決定的。成交量主要看人口規模、人口流入、人口結構成交價與城市的富裕程度(地均GDP)高度相關,產業結構、交通網絡、城市群是核心影響因素。

投資佈局尤其要

關注人口流動動向。今年8月26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提出,“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增強其他地區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邊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

這意味著未來新增城鎮人口將主要分佈在19個國家級城市群,尤其是一類和二類城市群,一類城市群包括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粵港澳大灣區,二類城市群分別為成渝、長江中游、中原、山東半島城市群。

主流房企佈局策略是擁抱城市群,把握大趨勢。他們將聚焦城市群和都市圈,積極佈局一二線城市,擴大土地儲備。而遠離主要城市群、人口長期淨流出的三四線城市,這些城市的住房成交量和成交價都將承受壓力,市場風險度上升。2019年棚改規模大幅下滑,貨幣化補償比例下降,進一步加大此類市場的房價調整壓力。

(二)

房地產融資的環境、渠道與策略

一位银行人眼中的房地产2019和2020

朱嵬 平安銀行地產金融事業部總裁助理

一、融資環境

2019年,金融強監管政策密集出臺,達到歷史最嚴。從23號文出臺、房地產信託收緊,到境外發債受限,再到銀行專項檢查,金融強監管持續加碼,銀行貸款、信託、境內外融資渠道全面收緊。

2020年房地產融資形勢將是整體緊平衡,區域調控保留一定靈活性。融資形勢“緊平衡”原因如下:

第一,決策部門認為房地產佔用過多社會金融資源。涉及房地產的銀行貸款+境內發債+境外發債+信託+基金+資產證券化共計約75萬億,佔全部金融資源的35%以上。

第二,房地產貸款呈快速增長態勢。2019前三季度房地產貸款餘額增速為15.6%,高於總貸款餘額增速的12.5%。居民部門槓桿率快速上升,2008-2018年由18%上升到53%,10年上升35個百分點。

第三,人民銀行可能會通過MLF、LPR、貸款額度管控來實現對融資市場的微調。此外,關於合規性的監管,比如對於影子銀行、土地前融,將繼續保持高壓,這條“紅線”不會放鬆;關於調控性的,中央會將主動權交給地方,因城施策,比如調節LPR加點等。

二、融資渠道

房企融資分為外源性融資與內源性融資,共包括5個大類、16個小類。銀行涉房業務主要包括開發貸、按揭、經營性物業貸、併購貸、發債、尾款ABS、供應鏈ABS、代銷等,近期都存在不同程度地收緊。

一位银行人眼中的房地产2019和2020

從房企各渠道融資規模來看,今年以來,開發貸新增1.18萬億元,信託貸款發行8000億元,境內信用債發行5200億元,海外債發行4500億元,資產支持證券發行2800億元。從房企融資成本來看,整體呈現兩極分化態勢。2019年前三季度103家房企發債加權平均成本6.59%,其中最低的3.84%,最高的15%,差距非常大。從各渠道融資渠道來看:

一位银行人眼中的房地产2019和2020

1、銀行貸款。短期來看,受涉房貸款集中度約束,房企銀行貸款面臨收緊,對於高槓杆經營的房企是一個考驗。長期來看,銀行貸款仍將是房企最主要的融資渠道,佔據房企融資總量的半壁江山,原因有三:一是其他融資渠道受到擠壓,房企對銀行表內貸款依賴度提升;二是從成本來看,開發貸仍是成本較低的融資渠道之一;三是對於銀行而言,房地產資產是收益較高且風險較為可控的主要配置標的。

2、非標融資。監管趨嚴導致委託貸款、信託規模萎縮。委貸新規出臺後,募集資金無法通過委託貸款發放,委貸融資規模縮小。今年監管對房地產信託融資的監管最為密集,先是23號文,再是窗口指導,隨後又出臺信託

64號文,受此影響,信託融資規模“腰斬”。其中,中小房企受影響最大,非標融資歷來是中小房企的重要融資渠道,信託收緊後,中小房企資金鍊面臨考驗,已有部分房企通過出售股權、項目回籠資金。

3、信用債。目前大多數信用債只能借新還舊。比如公司債只能借新還舊,企業債只能支持棚戶區改造、保障房建設,中票和短融只面向國企和A股上市的房企。另外,未來兩年是房企償債高峰期(2020、2021年信用債到期規模分別為5579億元、8772億元),房企融資需求持續旺盛。

4、海外債。今年以來,房企海外發債已突破人民幣4500億元,同比增長近50%。儘管海外債用途受限,只能用於置換未來一年內到期的中長期境外債務,並且融資成本較高,但在其他融資渠道收緊後,仍有大量房企發行海外債。

5、資產證券化。資產證券化是政策長期支持方向,重要性將逐步提高。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前三季度,房企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約2800億元,其中供應鏈應付款證券化1600億元,佔比接近6成,不動產類的CMBS、CMBN、類REITs887億元,佔比32%,購房尾款與物業管理費證券化佔比相對較低。

6、海外股權融資。港股IPO與再融資是房企補充資金的重要渠道。2018年-2019年11月,已有11家內地房企在香港掛牌上市,另外還有5家已遞交招股說明書待上市。另外,目前海外股權融資對資金使用的限制較少,房企可通過公開發售、供股和配售來補充營運資金、償還債務、進行項目建設、支付土地出讓金等。

一位银行人眼中的房地产2019和2020

三、融資策略

1、項目層面如何融資?

分階段來看。在拿地階段,房企可以通過聯合拿地,抱團取暖,減少競爭。

在開發階段,對於“432”項目,開發貸仍為首選融資手段;部分房企可利用供應鏈融資、商票、保理、總包單位墊資等組合融資方式拓寬融資渠道。

在銷售階段,除銷售回款外,房企通過運用購房尾款證券化工具,盤活資產,補充現金流。

2、企業層面如何融資?

一是發行境內外債券。擁有較好信用評級的房企可以通過發行公司債、海外債補充資金,用於償還舊債,通過發行短融、中票、非公開定向債務融資工具補充資金。而國企、央企在棚改和保障房建設領域可發行企業債。

二是股權融資。在A股IPO、再融資基本叫停的背景下,房企可以在港上市、配股獲得資金;還可以通過私募房地產股權基金獲取資金。

三是資產證券化。擁有好資產、評級高、實力雄厚的頭部房企可發行資產支持證券補充現金流。

備註:本文來源中國房地產報,是第21屆住交會平行分論壇以——

APIC2019中國不動產金融峰會上嘉賓精彩觀點的梳理分享。這是系列第①篇,第②-⑤篇會陸續發佈。敬請關注

一位银行人眼中的房地产2019和2020一位银行人眼中的房地产2019和20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