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刘邦能做皇帝而刘备就没成功呢?

li星星之火1973


1.用人方面,刘邦更胜一筹,刘邦用人不论出身,且知人善用,韩信带兵、萧何供应粮草、张良陈平做军师,每个人都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得最大,刘邦敢用且不加干涉。刘备用人器重他的嫡系,五虎将中赵云马超的能力要强过关羽张飞(关羽张飞性格缺陷太大,被部下砍了头),刘备不用,甚至在关羽被杀后带的是关兴张苞。2.刘备性格缺陷,满嘴仁义道德、坚决不占领蜀地,导致实力不弱于诸葛亮的军师“凤雏”命丧落凤坡。关羽死后不顾反对急于攻打东吴,打败而归,破坏同盟且使自身实力大损。


木木大神0111


刘邦能够统一天下、当上皇帝,而刘备没能成功,简单地说,其原因有以下四点:

1.刘邦起兵较早,在反秦斗争中功劳很大。他以攻取咸阳、夺取头功而闻名天下,在各路诸侯中名声显赫。

刘备虽然参与了镇压黄巾起义的战争,但是他只不过是其中功劳极小、名声不显的微末小吏而已。

2.在推翻秦朝暴政之后,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是四川、汉中一带。不久,刘邦就“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夺取了关中形胜之地,并且关中地区土地肥沃,百姓众多;这就成为刘邦进行楚汉战争的主要后勤补给基地。

黄巾起义被残酷镇压以后,刘备仅仅被安排了一个县长的职务。随后他长期投靠依附于公孙瓒、徐谦、吕布、袁绍、曹操、刘表等势力,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地盘可以栖身;刘备兵少将寡,长期颠沛流离,无所适从;直到最后,刘备才拥有了四川一地,安下身来。

3.刘邦善于用人,身边人才济济;文有萧何、张良、陈平,武有韩信、英布、彭越;更遑论郦食其、曹参、周勃、夏侯婴、樊哙等文臣武将了。

刘备因为自身力量弱小,未能招揽到大批才智之士,身边不过关羽、张飞等人。后来好不容易有了诸葛亮、庞统、法正,可惜不久以后,庞统、法正就不幸死去了,只剩下一个诸葛亮。

而诸葛亮是一个循规蹈矩之人,处事用兵小心谨慎,并没有什么奇智良谋;以诸葛亮的才能,东吴、曹魏阵营中有大批足以与其相匹敌的才智之士。

4.刘邦屡战屡败,幸赖萧何在后方大力发展生产经济,物力丰沛,供应充足;而且关中百姓对刘邦“约法三章”之举的拥戴,使刘邦深得关中人民的支持,关中地区成为刘邦稳固的大后方。

刘备占据蜀地,时间较短,人心并未完全归附。蜀地士族多未归心,大多持不合作态度。因此,蜀汉统治集团的核心力量只能是荆州派和元老派,而以谯周为代表的蜀地士族集团对刘备、诸葛亮发动战争,消耗浪费蜀地人力物力财力,那是坚决反对的。

而此时曹操早已统一北方,孙吴在江东也已历经三世,人家都是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军备充裕,实力雄厚;刘备根本就没有可能消灭他们两家、统一天下的。


品茗读史


澄清一点,刘邦和刘备都做了皇帝,只不过,对于皇帝来说,两人所统一的范围不同。
刘邦结束了秦朝灭亡以后各路纷争的局面,建立汉朝,统一的是这个国家。是全局性的。
而刘备的做的皇帝却是在三国鼎立的情况下,只占领蜀地,建立的小范围国家蜀国,与此同时存在的还有东吴和曹魏的两个国家,并没有实现全局的大统一局面。

按照这个局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刘邦可以做皇帝统一全国,而刘备却不能的原因。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一、刘邦的统一。

首先就起义的目的来说,大家的目的一样:从当时的大环境来说,秦朝末年,苛政如虎,各路人民都举兵反秦,无论是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还是项羽的起义,包括后来刘邦的加入,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是推翻秦朝。暂时短时间没有其他的想法。

然后,推翻秦朝以后,项羽封刘邦为汉王,此时的刘备势力并没有项羽的厉害,只能忍气吞声,择机而动,一方面收编所有反对项羽的势力,一方面网罗人才,增加自己的羽翼。刘备虽然屡战屡败,但是却能够礼贤下士,也囊括了各路人才。

最后,刘邦是一个真小人,他是市井街头出身,知进退,无所谓,打不过就跑,打的过就打。

而最后刘邦唯一的对手却剩下了唯一的一个真君子的楚霸王项羽,一个不愿用阴谋诡计得天下的正人君子。

刘邦完美的运用了:成大事不拘小节这句话。

但是项羽也完美的解释了:大丈夫光明磊落,有所为有所不为。

刘邦也巧妙的运用这些条件完成了统一,成立的西汉王朝。

二、刘备的“统一”

首先也从起义的目的来说,大家目的是不一样,没有一个统一的目标。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秉政黄巾起义被镇压后董卓开始控制朝廷,这时候地方州郡长官在反董卓战争及后来的相互攻伐中逐渐壮大实力,形成了地方军阀割据。讨伐董卓之战结束后,各地方军阀对东汉中央政权已不加理会,转而发展各自的势力。

也就是这时候大家并没有太注意即将灭亡的东汉,而是去发展各自的势力范围。所以刘备如果要统一的话目标就会太多。

然后,三国鼎立的出现,在刘备成军之时,曹操势力已然发展壮大,当时已有北曹操,南孙权的形势,刘备真正出现在政治舞台也是借完荆州之后,这样他才有了自己的唯一的一块领地。而后的迁兵入蜀才使得刘备有了蜀国的根基。

最后,刘备是一个伪君子,刘备做的很多事都会加上自己皇族后裔的身份,显得自己做的事情是很正规的,即便是一些不透明的事情,他也是让谋士提出,而自己做出一副无可奈何只能答应的样子。

但当时的环境确实是很不利于他这样的存在,

因为他忘了他最重要的一个对手:真小人曹操。


史前史后


刘邦知道自己能力有限,在事关国家的重大事件决策方面听从谋士的建议;而刘备在关羽死后决定举全国之之兵讨伐东吴,将军赵云、军事诸葛亮等一些蜀国的有识之士都苦苦劝谏,但是刘备是感情用事,任何人的正确建议都不听,结果是大败而归。这就是两个人的最大区别,下面我简单的的介绍一下事情的经过:

韩信打败赵国后,接着他率大军进攻山东的齐国,很快把齐军打得大败,韩信带兵占领了齐国的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韩信这个从前温饱都成问题的流民,为了生活和生存,曾受地痞流氓的胯下之辱。今天走进了帝王象征的皇宫,看着眼前富丽堂皇的圣殿,韩信是思绪万千,感慨万分,然后做上了齐王的宝座。命士兵拿来纸和笔,给刘邦写了一封信,要求刘邦封他为*假齐王*。

刘邦接到韩信使者送来的信,打开一看,是怒从心头起。心想我刘邦被项羽的大军围困,你韩信不来帮我,还要求我封你齐王,这不是要挟我吗?于是破口大骂:*他妈的……*,这时坐在刘邦身边的谋士张良马上用脚偷偷的踢了刘邦的脚一下,刘邦会意马上就大骂道:*他妈的,男子汉大丈夫,做什么假齐王,要封就封个真的*!

于是刘邦派张良为特使,到临淄为韩信举行封王的仪式,韩信接到委任书,虚荣心也得到了满足,马上就率领大军把围困刘邦的项羽大军打退了。

关羽被东吴所杀,丢了荆州。刘备准备举全国75万大军讨伐东吴,赵云进谏说:*蜀国当前的最大敌人是魏国,再说谋朝篡位的也是魏国,当前应该联合东吴一起讨伐东吴,等把魏国消灭了,东吴到时肯定会屈服*。后来以军事诸葛亮为主的,一些有远见的大臣们也纷纷苦谏,不要讨伐东吴。但是刘备是固执己见,听不进去任何正确的意见,举全蜀国百分之七十的兵力讨伐东吴。结果在夷陵被东吴的大都督陆逊用火烧连营方法打败,使蜀国的原气大伤,从此蜀国是逐渐的走向衰弱。

这就是刘邦为什么能统一全国,而刘备不能的原因?有时历史的成败就在一念之间。


隐者康司马


帅帅读史为您解答。

刘邦通过短短几年时间,就由沛县一亭长转变成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很大关系,而刘备由织席贩履出身到拥有巴蜀之地,最后虽登基称帝,但只是偏安一隅的皇帝,曹魏、东吴并不承认其合法地位,那么刘邦能做到一统天下,刘备为何做不到?我们分析如下:

社会环境因素

刘邦能够起事,源于“天下苦秦久矣”的社会背景,秦始皇虽形式上统一天下,但他的暴政并没有获得百姓的认同。

所以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的时候,天下云集响应,陈胜的队伍更是从几百人迅速扩大到数万人。之后各路诸侯争夺天下,百姓受战争荼毒流离失所,他们最渴望和平,渴望安居乐业,希望有人能快速的统一天下结束战争。

刘备起事之时在东汉末年,虽伴随黄巾起义天下大乱,刘备通过艰苦奋斗,也只拥有以荆州为根据地的巴蜀之地,但当时曹操已经统一北方大部分地区,中原百姓已经获得相对安宁的生活,不愿再重起战乱民不聊生,而孙权占据的江东之地,孙权家族以历三世,江东百姓相对富足。

在民意上,刘备不占优势,即便打出汉室宗亲的招牌也于事无补。

人才归属因素

秦末,刘邦和项羽楚汉争霸时,刘邦的阵营星光熠熠,每一个人都可以独当一面。

文臣有:第一功臣萧何、谋圣张良、阴谋家陈平、辩士郦食其等。

武将有:兵仙韩信、曹参、樊哙、周勃等。

盟友有:英布、彭越。

反观三国刘备阵营,虽有五虎上将,但他们有致命弱点,关羽傲慢轻敌致使败走麦城,张飞酗酒致使被士兵杀死。谋士虽有诸葛孔明、法正、庞统等人,但对手曹操阵营更是阵容强大,文有郭嘉、贾诩、荀彧,武有张辽、典韦、夏侯兄弟等。更不要说孙权阵营中,以周瑜、鲁肃为代表的江东才俊。

在辅佐人才方面,刘备苦苦打拼,礼贤下士依然是三国中最弱的一方

对手强弱因素

刘邦的对手项羽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在彭城之战中,曾以三万人马击溃刘邦的五十六万联军。但项羽军事方面的才能弥补不了政治方面的短板,坑杀二十万秦兵,屠杀整个咸阳城,使得项羽不得民心,杀害义帝熊心更是将自己摆在天下诸侯的对立面。

反观刘备的对手曹操,他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政治家,其虽挟天子以令诸侯,但终其一生未敢称帝,霸居江东的孙权更是有“小霸王”的称号。

小结

所以刘邦能够通过短短四年的楚汉战争,夺得天下,而刘备在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均不占优势,虽辛劳一生也只能偏安一隅,过过当皇帝的瘾。


帅帅读史


可以这么说,刘备的能力胸怀是丝毫不亚于刘邦的,那为什么结果如此悬殊?主要是两人面对的对手,局势的不同导致的结果的不同!


刘邦刘备面临的对手不一样。

刘邦遇到的最厉害一个对手就是项羽加范增一文一武的超级组合了!前期陈平没有使计离间项羽范增的话刘邦是讨不到半点便宜的,乖乖的就前往巴蜀这样的偏僻之地了。但是陈平离间计离间了范增之后范增出走途中发病而亡,项羽就像没有眼睛的猛虎一样乱窜,被韩信十面埋伏聚歼于垓下。霸王一死其他诸侯望风而降都投降了刘邦,刘邦得以一统天下。


而刘备呢?北边有统一强大的曹操军团,东南边有历经三世国险而民附的东吴,文臣武将曹魏和孙吴更是层出不穷,都不是好对付的角色。曹魏的司马懿可是未来做帝王的人物,谋略兵法丝毫不在孔明之下,武将有五子良将更不必说了各个都是独当一面的将帅之才,东吴的周瑜,陆逊鲁肃等都是治军治国之能臣,打得刘备夷陵大败而归!可以这么说三国中随便拿出一方都够刘邦琢磨的了,更不要说加在一起走多难啃了!

刘邦刘备面临的局势不一样。


刘邦打天下的时候天下是四分五裂的,项羽击败秦军之后分封了十八个诸侯王,项羽真正能调动的就只有自己那可怜的江东十几万子弟兵,以楚国一国之力敌刘邦集合天下之力结局早已经注定了!刘邦可以各个击破,先破三秦,再破燕,灭齐,攻魏等都是各个击破的战法,所以刘邦遇到的阻力相对于刘备来说小很多。

而刘备呢?北边有强大稳定的曹魏,东南边有历经三世国险而民附的东吴,早已经不是刘邦统一天下时候的天下大乱了!没有给刘备各个击破的可能性了!领土最大的是魏国,即使跟你刘备打几次仗输了,魏国境内的税赋兵马钱粮等都还能源源不断的运到前线跟你再打!所以只能打消耗战,根本没有机会没有实力没有可能打歼灭战!同样的道理东吴也一样。大家都是发展稳定了实力强大了谁都灭不了谁了。


结语:刘邦跟刘备所遇到的对手还是局势都天壤之别!刘邦可以趁乱各个击破一统天下。而刘备面对的是统一稳定强大的曹魏,富庶历经三世的东吴!三方实力都没有压倒性的优势谁都一下子干不死谁,所以才有了三国几十年的分裂。


东海逍遥之客


1、才能,刘邦虽然自己本事不大但拥有用人的魄力,只要你有本事就上,不管你以前是干什么的,而且还能全力配合各种野心家,刘备这方面就力不从心,相信中间也会有很多人给他献策,可是能起到决定作用的都是些不咋地的人,要不是后来的司马徽估计要悔恨终生,所以才会导致人才的失衡,以至于半生奔波劳碌。

2、大格局不同,刘邦出汉中时项羽无暇西顾,诸侯也各忙各的没心情搭理他,而且其他国家并不团结,以至于刘邦在夺取关中后可以长驱直入的夺取彭城,后来收拾诸侯时也是单打独斗,而刘备所要面对的却是小强孙权和强权曹操,可以说曹操的团队和实力都可以用碾压来形容,当刘备发展好时同样要受到夹击。

3、心胸不足,我们都知道刘邦为了夺取天下很是舍得付出,封了好多王,扶持英布而刘备则略显吝啬,马超虽然多变但却是曹操的死敌,如果刘备培植马超夺取西凉则可以牵制曹操,可以这样说,在解决曹操之前马超是绝对不会对刘备下手的,而且也可以对关中行成夹击之势,刘备也可放心的经略荆州,在荆州稳固后再夺取天下。4、假仁假义,虽然他名声很好,但这不是手下人跟着他的主要原因,在该出手时经常会出现满口道德,对道德和厚黑的尺度拿捏不够贤熟,再反观刘邦,地地道道的有奶便是娘得主,他的道德全部展现在已经臣服自己的人身上,奸诈则体现在敌对势力身上。


茉莉513


纠正一下出题,刘备成功地做了皇帝,而且是在皇帝的位子上驾崩的,只是没有统一天下。

我是秋暮,我来答题。

政场如商场!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

一、我们先来谈谈刘邦的人和事。

刘邦利用项羽在灭秦之机,大力发展壮大自己的队伍,后来竟然浩浩荡荡地把队伍开入关中。

这可惹怒了项羽。

项羽认为刘邦入关是来称王的,于是准备兴兵讨伐。刘邦害怕了,因为此时项羽有40万大军,而刘邦只有l0万兵力。然而,刘邦情商极高,巧妙地收买了项羽的叔父项伯。项伯答应刘邦从中周旋,并专此面见项羽。他对侄儿说:刘邦入关不是来与你对抗的,我叫他明日登门,当面向你解释并谢罪。次日,项羽设下鸿门宴,刘邦处于危险境地。由于张良、樊哙、项伯等人的暗中帮助,刘邦得以逃脱。

放虎归山,终究成祸。

刘邦侥幸逃过一命后,大力发展军备,从而形成刘、项对抗多年的局面。最后,刘邦把项羽围困于垓下,一曲“四面楚歌”让项羽命断乌江。

刘邦不仅有着极高的情商和军事才能,而且还拥有一大批像韩信、彭越、王英布、张敖、臧荼、吴芮等有勇有谋的骁将

刘邦身边可谓是人才济济,盛气中天。他在这些人的辅佐之下,不仅君临天下,而且一统天下。

二、我们再来看看刘备的实力。

首先,他与汉皇宗室根本扯不上关系不过是同姓而已。

他学着刘秀的做法,把自己的血脉说成是汉皇室一脉的,因而高举匡复汉室的大旗来平定天下。

其次,先天不足。

刘备靠着四处投机,用“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一些艺术性的动作,勉强地跑到山城成都当了个小皇帝。

而且,他这个皇帝当的十分窝囊。本来就是一个山区皇帝,可地处山域的云南、贵州、四川西等南中地区根本就不服他统治,叛乱此起彼伏、连绵不断。

再次,内力不足也制约了刘备的复兴之梦

他身边除了诸葛亮之外,其他人都是些一般的将才,比起刘邦的部将韩信他们,肯定略逊一筹。每当我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认为我是在歪曲经过千百年来定位的历史人物。而事实上,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只是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中的英雄豪杰。他们被神化了。比如,刘备死后,把统一天下的梦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六出祁山,六次败北。

综上所述,刘邦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势,一统江山是必然的;而刘备只是一个投机的乱世枭雄,要一统天下还是有点“营养不足”。


秋暮烟雨2


从历史角度看,刘邦是在反对赵高把持昏秦暴秦的天下大乱中,异军突起,自成一帜,并始终跟跑项羽后最后形成楚汉争霸,坐二望一而后来居上,统一天下。

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寄人篱下。身边只有关张等势单力薄,先后屈居公孙瓒、曹操丶吕布丶袁绍丶刘表等帐下‘。真正有起色是三顾茅庐获得诸葛才"如鱼得水“,诸葛隆中三分计,预示了联吴抗曹的三国鼎足。而刘备桃园三兄弟没有遵循联吴抗曹的战略,变成与吴火拼而又全军覆没的"火烧连营",蜀汉元气大伤。

刘备不仅失去了主力军,最后连桃园三结义也遗撼地求得了同年死。蜀汉幸赖诸葛之才扶持刘阿斗偏居三国一隅。


夏雨风


刘备跟刘邦都处在诸侯战乱的年代,同样身边都有大量的文臣武将,而且都据有巴蜀,那为什么刘邦可以一统天下,而刘备却做不到呢,我认为主要有四条比较核心的原因:

对手的政治出发点不一样,项羽主动图霸,曹操注重一统天下

  • 刘邦的对手项羽

他一心想成为诸侯的霸主,就像他自称霸王一样,他想恢复的是战国时期的政治秩序,并不寻求国家的集权统一,这就给刘邦留下了极大的生存空间。

  • 刘备的对手曹操

曹操是一位雄主,他想要的是一统天下,所以他以攻城掠地,歼灭对手的作战力量为核心,他不会给对手任何喘息的机会。这就让刘备的生存变得极为艰难。

民心所向,群众基础不一样。刘邦时期民心没有归属,刘备时期三国内部相对稳定,各有归属

  • 刘邦时期

百姓历经几百年的战乱动荡,人心思议治,好不容易挨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可是沉重的赋税徭役,让人们寒心,他们不得不拿起武器再次反抗,项羽经常屠城,坑杀降卒二十万,眼都不眨一下,项羽只在乎乌江楚地的百姓,对其他地区根本不看在眼里,刘邦在西入秦的时候,与民约法三章,极大的收养了民心。

  • 刘备时期

四百年汉朝已经到了油尽灯枯,东汉末年,以灵帝开始的十常侍之乱,黄巾起义,董卓乱国,十八路诸侯混战,人们已经筋疲力尽,对汉朝失望。刘备虽然以仁义治民,却始终没有根据地,直到据有荆州开始,占据巴蜀,但是这个时候北边的曹操,江东的孙权,这些地方的局势相对稳定,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动乱了,而且这两个地方的君主也着重休养生息,人们已经安定下来,很难再去想偏居巴蜀的刘备的好。

政治联盟不一样,刘邦弱小,可他团结一切诸侯势力攻击项羽,刘备独立作战,既打孙权,又打曹操

  • 刘邦时期

核心对手就是项羽,自始至终没有变更,而且他在前期团结诸侯六国,趁着项羽东征鲁国的时候,攻下彭城,在后期,团结韩信和彭越等势力,共同围攻项羽。

  • 刘备时期

核心对手也是曹魏,但是中间却因为荆州原因,攻打孙权,被火烧夷陵,损失70万大军,这几乎是他的全部主力,尤其是后期,全靠自己独立支撑,天下没有盟友,只能在边境作战,并不能骚扰敌人后方,使其无法稳定的恢复生产。

文臣谋士的对比不一样,刘邦谋士张良,陈平等,武将韩信,彭越,英布,樊哙等,能臣萧何,曹参等。刘备模式诸葛亮为主,武将也没有大才,只有战将,能臣更少,且人心不齐,能力平平

  • 刘邦时期

刘邦中后期几乎占据了天下最有能力的人,不管是文臣谋士还是武将英才,这为他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刘邦团队的战略能力,执政能力要强过刘备太多。

  • 刘备时期

刘备谋士只有诸葛亮,因为庞统时间短,发挥的作用有限。武将全部为战将,没有一个可以独挡一面,关羽都能大意失荆州。执政人员的能力更是平平,只能站在郡县一层的级别上。全国的英才数量上曹操最多,东吴都比刘备多,所以,团队能力在所处的时代里是最差的,失败也就理所当然。

综上,刘邦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既有政治基础,又有普遍的民众基础,而刘备,只不过偏居一隅,各方便在当时的时代里,都不是最好的,所以很难取得成功。

欢迎各位点评,非常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