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程咬金武藝平平,為何眾將都服他?

皇朝神探李元芳


“混世魔王”程咬金武藝可不是平平,你不能以程咬金不是宇文成都、李元霸、裴元慶羅成等這些牛人的對手,就說程咬金武藝不行,程咬金的武藝無論如何都是一流武將水平。

程咬金的“三板斧”

據說程咬金夢中有一位老人教會了他全套精妙斧法,醒來演練,卻只記得三招半,這就是“程咬金三斧”,是哪三招半,說法很多,不過無非下劈、橫抹、斜挑及擊刺等幾個關鍵動作。

但是你可別小看這三板斧,威力極大,甚至可以這樣說程咬金的這前三招半的威力可以比肩超一流武將,當然三板斧缺陷也很大,就是一旦殺傷不了對手,就沒有後勁了。

程咬金的三板斧名氣很大,和秦瓊的交友之道,楊廣的昏庸無恥,姜松的絕世槍法合稱“四絕”。

程咬金的前三斧半,威力無比,讓不少武功好手猝不及防迅速崩潰;但超一流高手只要挺住不敗,差不多就變成程咬金落花流水了。所以,程咬金三斧可說是一試金石,不能頂住的人是無法進入好漢排名的。

程咬金的三板斧,在隋唐中就是一把衡量武將級別的分水嶺,被三板斧擊敗的武將撐死就是準一流武將,只有打敗程咬金的人才能算作超一流,而程咬金本身在隋唐中也算是一個一流武將的,程咬金可是殺了不少準一流、二流武將的。

程咬金“混世魔王”之路


賈家樓英雄結義,46位豪傑結義,程咬金排行老四,程咬金為人憨厚而又仗義,本身武功其實也不錯,遇見牛人撒腿就跑,遇見二流以下武將程咬金可是砍瓜切菜,而且程咬金運氣很好是大家公認的“副將”,所以群雄聚義瓦崗寨,最後推舉了沒心沒肺的程咬金當皇帝。號稱“混世魔王”。

其實看過書的隋唐迷都知道,這其實是徐茂公為平衡群雄各方勢力,不使義軍瓦解,所以選了最沒有野心最沒心沒肺的程咬金來做皇帝,這是因為程咬金人緣好,沒有仇家,各方勢力起碼都不討厭這個人,不然選誰都不好使,只能更加激化內部矛盾,徐茂公也是用心良苦,出此高明之策,程咬金能當上瓦崗寨的皇帝,而單雄信卻不能,是因為和單雄信有嫌隙的人太多,而且單雄信為人剛烈,上位後局勢難以控制。

“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炷香”,這句話很有道理,因為人太多,必然拉幫結派有了派系,比如秦瓊和單雄信關係很好,羅成也是秦瓊的鐵桿,但是羅成和單雄信確實欲置對方於死地的關係。

歷史上的程咬金

歷史上的程咬金是一員猛將,先投靠瓦崗寨李密,李密手下有八千勇士,分為四隊,程咬金領一隊,李密失敗後程咬金又投靠了王世充,但是王世充殘暴而無胸襟,程咬金和秦瓊一起投奔李世民;此後程咬金為大唐南征北討,所向睥睨,,以功封宿國公,是李世民的嫡系愛將,參與了著名的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登基後,不斷升遷。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去世,贈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當然隋唐中的程咬金更可愛,講義氣,為人仗義,深的群眾喜愛,大家對他都沒有意見,加上本身武功也不錯,沒有城府,當了皇帝也是個傀儡,主意還是大家拿,所以眾將都服他,或者說都裝作很服他的樣子,讓他上位大家都滿意,皆大歡喜。


我家的貓叫皮蛋


程咬金本是個街頭小混混,因販賣私鹽被抓進大牢,出獄後又去賣笆子,因賣不掉笆子,而沒錢吃飯,最後到飯館吃“霸王餐”,跟飯館裡的人打架,從而結識了武南莊莊主尤俊達,從此走上了開掛之路!

武藝平平的程咬金!

程咬金有一身蠻力,所謂“一力降十會”,這讓他成為了街頭一霸,後來結識尤俊達後,程咬金再也不用過飢一頓飽一頓的生活了,因為尤俊達有錢,養活他完全不是問題,此時,衣食無憂的程咬金想學點武藝了,也不知哪來的白鬍子老頭,從夢裡傳授了他三十六路天罡斧法,說他要是練會了就是天下第一了!哪知,程咬金夢醒以後,把厲害的招式全忘了,只記得“劈腦袋,剔牙,掏耳朵”這三招,然而就是這三招卻成了程咬金的看家本領!



程咬金學會斧招最露臉的一戰就是劫了靠山王楊林的“皇槓”,楊林讓手下十三太保押運“皇槓”進京,結果“半路殺出個程咬金”,而程咬金用三招就把十三太保唬跑了!其實程咬金這三招也就是唬唬人的,唬到了自己就勝了,唬不到馬上就跑!


程咬金的人緣!

“賈家樓46友”程咬金排行老四,後來程咬金跟一幫結義兄弟上了瓦崗寨,並建立了大魔國,大夥都讓程咬金做國王,也就是“混世魔王”,瓦崗寨在程咬金的帶領下兄弟齊心逐漸壯大,後來由於李密的加入,從而導致“崗山散將”。後來單雄信跟大唐作對被獲遭擒,李世民下令斬殺單雄信,在行刑前結義兄弟們都來跟他喝“臨行酒”,都被單雄信拒絕,唯獨喝了程咬金的酒,因為程咬金救了他懷孕的老婆,以至於單雄信不得絕後!


從這裡我們就能看出為什麼眾將都服他!程咬金看上去像個大老粗,然而他卻粗中有細,在關健時候都會想著兄弟,在看到單雄信被擒後,馬上想到單雄信的老婆會自殺,從而救了這個“弟妹”!而他的這一行為也讓眾人都服他!


唐古看今


程咬金武功也不能說平平,有一次他做夢,夢見一個仙人來教他如何耍長柄斧,他就學了起來,身體也跟著夢遊,騎在板凳上當作騎馬。他的好朋友王伯當這時走進房間,不知道程咬金在夢遊,大喊“太棒了”,結果程咬金一下就醒了,但他才在夢裡學了前面三招,所以每次打鬥他就一開始三斧頭比較厲害,有句歇後語“程咬金,三斧頭”說得就是這事。

大家都尊重他是因為他天性純樸,口無遮攔,沒有心計,還有點笨笨的,打仗屢次全身而退,是一名福將。弟兄們造反後,在瓦崗寨發現一個看不到底的山洞,程咬金自告奮勇被吊進去,只拿到一些一件大袍一條腰帶,於是穿著上來了。徐茂公便趁機說他是福將,這是上天要讓他做首領,於是程咬金便做了瓦崗寨幾個月的首領,得到了大家的進一步尊重。





電影中的歷史


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後更名知節,字義貞,濟州東阿(今山東東平西南)人。唐朝開國大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隋朝末年,程咬金先後入瓦崗軍、投王世充,後降唐。隨李世民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以功封宿國公。參與玄武門之變,歷瀘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改封盧國公,世襲普州刺史。

麟德二年(665年)去世,追贈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諡號"襄"。陪葬昭陵。


讀書是福


個人認為程咬金能服眾有三大優勢:

第一是人緣。要說武藝和智謀,程咬金在瓦崗寨中甚至是倒數的,但若是論起人緣來,能跟他匹敵的還真就沒有。程咬金天生就是個自來熟,跟誰都不見外,無論是高高在上的公子哥還是貧寒出身的綠林之人,他都一視同仁,見誰都能聊上幾句,由於自身灑脫不羈的性格,大家也都非常喜歡這個傻呵呵的粗漢子,有什麼心裡話都跟他說,他也就成為了維繫整個瓦崗寨的紐帶,每個人都對他有個好印象,這就給他在選舉領袖的時候增添了許多籌碼。

第二是平衡。當時聚集在瓦崗上的豪傑大都是心高氣傲之輩,雖然是因為反隋這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了一起,但若是真要分個高低貴賤的話,難免誰也不服誰,如果因為誰當領袖的問題引得眾人大打出手,那就更是親者痛,仇者快了。

為了避免這些不必要的內耗,選舉一個大家都滿意的人選就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程咬金就是最合適的人選了,他文也不行、武也不行,所以讓他當這個名義上的大王正好可以平衡各方的勢力,遇到問題他也不會自作主張,凡事都是大家商量著辦,這樣一個過渡期的領袖才是最好的選擇。就如同當年多爾袞與豪格爭位的時候,就在內戰一觸即發的時刻,有人提出讓先帝僅有六歲的兒子福臨即位,諸王的權力不變,有事大家都商量來辦。

第三是義氣。程咬金雖然是個大大咧咧的人,平時做事也沒頭沒腦,但是對兄弟卻是很講義氣的,朋友如果有什麼難處找他幫忙那都是二話不說。所以推舉他當了大王就不用擔心自己的權益會受到損害,有了困難也可以找他幫忙,有了這麼一位講義氣的大哥,做小弟的肯定不會吃虧。

正是因為有了這三大優勢,程咬金才能在人才濟濟的瓦崗寨中脫穎而出,當上混世魔王!






大頭微視界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使程咬金留名千古。程咬金是《隋唐演義》裡最有特色的人物,武功平平,憑三板斧子打天下,臉皮厚,歪點子多,總能逢凶化吉,遇難呈祥,堪稱福將。

  也許有些觀眾會認為,程咬金這樣一個人物是小說家虛構的。但還真不是,而且他就叫程咬金,不過這個名字顯然太俗,後更名為程知節。《舊唐書》有他的本傳,載:“程知節,本名咬金”。他的兵器也不是大斧,“少驍勇,善用馬槊”。

  程咬金的經歷倒是與演義有些相像,但他可沒當過什麼“混世魔王”。他先投靠李密,李密手下有八千勇士,分為四隊,程咬金領一隊。先是打敗了王世充,待李密失敗後又投靠了王世充。但他看出王世充並非人主,於是與秦瓊一起投奔大唐。此後為大唐南征北討,東擋西殺,以功封宿國公(演義中是魯國公)。後被李淵猜忌,在著名的玄武門之變中,程咬金也參與其中。李世民登基後,不斷升遷。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去世,贈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可見,正史中的程咬金沒那麼“二”,是一個規規矩矩的武將,記載也不多,總體上武藝高強,有勇有謀。也許小說家需要這麼一個人物,正好在《舊唐書》裡他與秦瓊、尉遲恭同傳,因此就選他了,把普通的武將程知節塑造成個性鮮明的程咬金了。


口水雜談


程咬金雖膽識過人,但是卻頭腦簡單,被尤俊達幾番哄騙後便答應與他為謀,程咬金向來是個孝順之人,遂尤俊達將其母接至莊園好生伺候,以除去其擔憂之心。於是程咬金和尤俊達前後三次搶奪了進獻給隋末帝的貢禮,因此在這件事中還留有流傳至今的俗語便是“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因為不管押送貢禮的官兵有多強大,人數有多少,都會被半路殺出的程咬金用斧頭擊敗,因此程咬金在這三次搶奪中幫助尤俊達搶下許多珍貴貢禮,而程咬金的威名也由此大振,漸被熟知。以上便是程咬金的故事,由此可見,程咬金是為武藝過人且勇氣過人,膽略超群之人。 雖然程咬金沒有做過皇帝,但他卻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與其次子的得力悍將。可以說李氏可以在隋朝末年之後在各路豪傑中脫穎而出執掌唐朝的後世基業程咬金絕對是功不可沒的。說起程咬金從“土皇帝”到開國大將的華麗轉變王世充是一個非常關鍵的人物。在瓦崗寨時與王世充的交手,並在戰敗後被委以重任,但孰料後來王世充的陰險狡詐作風讓性格直來直去的程咬金不堪忍受遂投靠當時賢名在外的李淵。雖然程咬金一生與帝位無緣,但是他的事蹟卻廣為流傳,令人讚賞。大唐名將程知節,原名咬金。在傳統小說《說唐》中,程咬金是一位福將,他屢經大難而不死,多次幫助唐太宗解決難題。

小說中程咬金做過一百天的瓦崗寨寨主,號為混世魔王,與十八路煙塵、六十四路反王稱兄道弟,好不風光。

小說把程咬金寫得武藝很差勁。他在睡夢中跟一個老神仙學了一套斧藝,結果正練的起勁時被人驚醒,於是只記住三斧。他與人對戰,只靠三斧嚇人,三招一過,草包的原形便露出來了。著名的“三板斧”的典故就是從《說唐》中演繹而來。

《隋唐演義》中程咬金更神奇,居然活了120多歲,還不斷地和武則天鬥智鬥勇,活成了一段傳奇。

那麼真實的程咬金是什麼樣的?

程咬金出身於瓦崗軍不假,但他從來沒當過寨主,混世魔王之說自然是無稽之談。程咬金參加瓦崗軍起義後,一直是李密的部將。李密當時從瓦崗軍中挑選8000精銳騎兵作為自己的親衛軍,8000人分由四位猛將統領,程咬金便是其中之一。

程咬金的武藝絕非“三板斧”。事實上他從未使用過大斧,他與尉遲敬德、秦叔寶等人一樣,都使用馬槊。這並非巧合,而是形勢所趨。自魏晉北朝以降,由於高馬鞍、馬鐙不斷出現,騎兵格鬥技術越來越靈活,相對輕巧、又利於高速突刺的馬槊(也叫槍,矛)成為主流兵器。



學勵志從容做起


帝王之將興,其威靈氣焰有以動物悟人者,故士有一概,皆填然躍而附之,若榱椽梁柱以成大室,又負偃植,各安所施而無遺材,諸將之謂邪。然皆能禮法自完,賢矣哉!

程咬金是唐朝開國名將,封盧國公,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隋末,和秦瓊、尤俊達等入瓦崗軍,後投王世充,之後歸順唐軍。貞觀十七年,轉任左屯衛大將軍,檢校宮城北門駐軍,加封為鎮軍大將軍。

太宗經綸,實賴虎臣。胡、鄂諸將,奮不顧身。圖形凌煙,配食嚴禋。光諸簡冊,為報君親。

力大無窮,威震四方

1、程咬金年幼時家困,母親年老多病,均靠程咬金在市場上賣竹筢子為生,生活甚是清苦。加上隋朝末年,動盪不斷,當時一個強盜尤俊達為搶奪進獻給隋煬帝的禮品,便一直在物色膽藝過人的人為同謀,於是便找上了力大無窮甚有勇膽的程咬金。

2、程咬金雖膽識過人,但是卻頭腦簡單,被尤俊達幾番哄騙後便答應與他為謀,程咬金向來是個孝順之人,遂尤俊達將其母接至莊園好生伺候,以除去其擔憂之心。於是程咬金和尤俊達前後三次搶奪了進獻給隋末帝的貢禮,因此在這件事中還留有流傳至今的俗語便是“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因為不管押送貢禮的官兵有多強大,人數有多少,都會被半路殺出的程咬金用斧頭擊敗,因此程咬金在這三次搶奪中幫助尤俊達搶下許多珍貴貢禮,而程咬金的威名也由此大振,漸被熟知。

討伐賀魯

1、程咬金引軍至鷹娑川,遇西突厥強兵二萬騎,其前軍總管蘇定方率五百騎馳迎衝擊,西突厥大敗。唐軍追奔二十里,殺獲一千五百多人,繳獲的戰馬及器械,漫山遍野,不可勝計。副大總管王文度非常急妒蘇定方的大功,對程咬金說:“這時雖說是獲勝,但官軍也有死傷,千萬不要急追敵寇,應自結方陣,慢慢謹慎前行,敵來則戰,萬全之策。

2、王文度對人講皇上有密旨給他自己,讓程咬金及全軍歸他指揮,並下令軍隊不許深入追敵。可憐遠道萬里的唐軍士卒終日騎行馬上,嚴冬朔風,身被重甲緩緩而行,糧草不繼,人馬相繼凍病而死。蘇定方勸程咬金:“我們出師目的是為了殲敵,這時反而坐困自守,敵來必敗,如此怯懦,何以立功!皇上以您為大將,怎麼可能又密詔副手發號施令,其中肯定有詐。請下令把王文度抓起來,飛表上奏皇上弄個清楚。”但此時的程咬金卻搖頭不從。

3、顯慶二年,程咬金任蔥山道行軍大總管討伐賀魯。軍隊到達怛篤城,有胡人數千家開門出降,程知節屠城而去,賀魯逃得遠遠的。回師以後程咬金被免官。不久,又被授任岐州刺史。程咬金上表求辭職,朝廷允許了。 當時,大軍到達恆篤城,胡人來歸附,王文度說:“這些人等我們離開,肯定又會反叛,不如全部殺掉,奪取其資財。”蘇定方說:“這樣幹我們自己倒成賊了,怎能稱得上是為國伐叛!”王文度不聽。等到殺死胡人在分財物時,唯獨蘇定方一點都沒有收受財物,回軍以後,王文度被定為死罪,後來只是除名免職。

4、程咬金默許王文度。幾千胡人被殺得乾淨,王文度“分其財,獨定方不受”,史書雖未說明程咬金也貪財寶,但“獨定方不受”,或表明程咬金自己也有嫌疑。回師以後,事情敗露,王文度因矯詔當死,獲特赦,被除名免職。程咬金因逗留不進及不努力追敵,減死免官。程咬金晚節不保,殺降利財。雖然不久又被朝廷起用為岐州刺史,但程咬金上表“乞骸骨”,請求辭官。

結語

程咬金驍勇善戰,為人忠厚、膽識過人,為朋友兩肋插刀,這就是

眾將都服他的原因。


細說簡史


《隋唐演義》中的程咬金為人仗義,好抱打不平,人緣挺好,武藝不高,卻常打勝仗,是員福將,那只是小說家編造的情節,事實上,程咬金就是歷史上的程知節,山東人,少年時代就很勇猛,善於騎著快馬,熟練地使用馬槊——馬槊,是槊的主要形態。中國古代冷兵器,是重型的騎兵武器,是長矛的重型精品版。(下圖就是馬槊)

而不是小說中所寫的宣花斧。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程知節聚集了幾百豪傑,武裝保衛家鄉,防備賊寇,後來投奔李密的瓦崗軍,被封為驃騎將軍。李密在部隊中挑選出八千勇士組成內軍,他是四個統領之一。李密誇耀說這八千人相當於百萬雄師。

王世充在洛陽發動兵變之後,率軍猛攻單雄信的營地,李密派程知節和裴行儼帶兵支援。裴行儼縱馬搶先殺入敵陣,被亂箭射中墜落在地。程知節奮不顧身勇猛衝上前營救,刺殺了好幾個敵兵。趁敵軍驚慌後退之時,程知節抱起裴行儼拍馬後撤,中途被趕上的敵騎刺傷。程咬金回身折斷對方的馬槊,斬殺了追兵,兩人才得以脫險。

程知節被秦王李世民任命為左三統軍,每次作戰十分勇敢。尤其是在征討宋金剛、竇建德、王世充的戰鬥中,都衝鋒在前,舉旗先陷敵陣,由於戰功卓著,被封為宿國公。

在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爭奪皇位的內鬥中,程知節堅定地站在李世民一邊。李建成圖謀削弱李世民的實力,要把程知節調離長安任康州刺史。程知節看穿了李建成的陰謀,對李世民說:“手腳被砍完了,身子還能保得住多久呢?我死也不離開,希望秦王早做決斷。”

程知節跟隨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立功升為右衛率,賞賜六千匹絹,兩匹駿馬,並且配有金刀、金裝、馬鞍、馬籠頭,十分榮耀。以後,程知節又升為右武衛大將軍,封盧國公,作畫像藏於凌煙閣,是開國二十四功臣之一。

從以上看,程咬金絕非等閒之輩。那就是個一流戰將。


知無為而有益


程咬金為人是:‘’好萊和‘’,他任何人都交得來。

。你看他對老奸巨滑的李蜜他也能交朋友,連自己的混世魔王的王位都讓給了他。

。結果瓦崗寨被李宻不成器而散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