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蔡京:一个千年奸相骂名的背后,其实是一个走上歧途的治国奇才


蔡京:一个千年奸相骂名的背后,其实是一个走上歧途的治国奇才

奸相尚不及,唯一弄臣耳

于书法我自是外行,大概就是能看出这个字是什么体的水平,以前集邮时,台湾发行的一枚蔡襄澄心堂帖行楷书法却甚是喜欢,开淘宝店时还拿来作店标,但当时却蔡襄蔡京地分不清楚,还以为这是一个人,苏黄米蔡倒是知道,想当然地认为作为玩政治的蔡京可能因名声太臭,于是在书法界便写作蔡襄了,幸好没写进博文中噢,不然,真是贻笑大方了。太搞笑了哈。

蔡京,字元长,北宋权相之一、书法家,以贪渎闻名。福建兴化人,状元,先后四次任相,共达十七年之久。兴花石纲之役;改盐法和茶法,铸当十大钱。北宋末,太学生陈东上书,称蔡京为“六贼之首”。宋钦宗即位后,蔡京被贬岭南,途中死于湖南长沙。

认识蔡京那是十几岁看《水浒传》时知道的这人,感觉上他就是阴险、狡诈的坏人一枚,他伙同童贯等人,陷害忠良,阻止梁山泊招安,至于其它这人究竟坏在哪里,一头雾水了。

蔡京:一个千年奸相骂名的背后,其实是一个走上歧途的治国奇才

我一直认为,任何一个做到宰相位置的人,怎么说都应该是有能力的人,包括我们熟知的秦桧、李林甫等等,光靠溜须拍马肯定是不会长久的,那些小人作为,小伎俩,只要皇帝的思维还正常,断然不会作用这一无所长之人的。所以,这蔡京正是这样的人,这样一个有能力之人。

蔡京的历史地位早已定型,《宋史》是将蔡京直接列入《奸臣传》。时至今日,人们对蔡京的评价基本遵循这一基调。然而,在一个道德意义上的奸臣背后,蔡京是否也有着精明强干的能力呢?是否也做一些好事呢?这大概也是值得我们去分析和探讨的。

蔡京:一个千年奸相骂名的背后,其实是一个走上歧途的治国奇才

蔡京是有才的,首先是表现在大家都知道的书法造诣上,他苦心孤诣地浸淫书法艺术多年,终有大成。他的书法艺术如果说他为第二,怕是没人敢称第一,唯一能同他比肩的可能就是这苏东坡了,同时代的书法大家,也是宋四家之一的米芾对其也很是佩服,当然,这其中是否有巴结之嫌疑,我们就不得而之了。

这其中有一个故事。蔡京手下有个小官,在一个极热的天气里,极为恭谨地侍奉着蔡京,不停地摇着扇子为他纳凉。蔡京一时欢喜,于是要过扇子,在上面题了两句杜甫的诗词。令人没想到的是,几天之后,这个小官突然变得阔绰起来。原来,那把有蔡京题字的扇子被一位亲王花大价钱给买走了。相传这位亲王就是日后登上皇位的宋徽宗赵佶。从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出,本身就是书法大家的宋徽宗赵佶是何等喜爱蔡京的作品,从而也说明了蔡京的书法艺术是何等地受人推崇。

蔡京:一个千年奸相骂名的背后,其实是一个走上歧途的治国奇才

虽然一个“奸”字就概括了蔡京的一生,但蔡京身上一些其他东西却格外醒目。他的行政才能在当时就为世人所公认。对于当时的具体政策,他却一再能发现超越时人的政治经济见识和制度设计。

宋徽宗时期的北宋朝廷屡屡被后人诟病为“苛政”和“腐败”,但当时的社会经济成就也是不可忽视的。就人口来说,宋徽宗时期是宋代人口数最多的时期,全国总户数超过两千万,总人口突破一亿。就经济来说,北宋到徽宗时,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稳定发展和长期积累,“中外靖绥,年谷登稳”。在华丽的表面背后,蔡京采取的一系列适应现实的财政政策起了很大作用。

蔡京:一个千年奸相骂名的背后,其实是一个走上歧途的治国奇才

他虽然被视为奸臣,但却还真是个能臣。他的行政才能早在当时就为世人所公认。而在一直以来在他批评不绝于耳的具体政策中,却一再能发现超越时人的政治经济见识和制度设计。早已有研究者指出,“他所创制的若干制度在南宋以至元、明的继续沿袭和发展”。

蔡京任宰相后,主持了大规模的经济改革,通过强化禁榷制、改革币制、完善市舶制等措施,使得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他在茶、盐、酒等专卖领域的经济改革,走出了官府寓税于价的经营模式,改变了收购和出售的垄断差价获取财政收入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宋代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他还对当时的货币制度进行了改革,他首次在全国推行当十钱;这一定程度上也适应了社会各阶层对货币的需求。但其弊端是,蔡京的货币改革不是立足于大力发展生产之上,而是着眼于政府的利益、醉心于满足皇帝的奢欲。

蔡京:一个千年奸相骂名的背后,其实是一个走上歧途的治国奇才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蔡京还真是一个治理国家的好手,他精明强干的行政能力和目光超前的经济制度的设计,在当时来看,其经济改革“适应了宋代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治世之才和奸佞小人两重形象在他身上怪异地重合了起来。一个千年奸相骂名的背后,其实是一个走上歧途的治国奇才。

作为“六大奸臣之首”,理应是宋庭之权臣,他应该是翻云覆雨,掌控皇权,弄权术于股掌之中。但实际上蔡京却并非如此,他远远做不到阻塞言路,蒙蔽上听,肆意妄为的程度。

王夫之在《宋论》中专门有一节讨论蔡京,结论却颇不高。他认为,只有李林甫、秦桧这样的奸臣,才算是有才能的奸臣,他们必须是权倾天下,上有能力代君主做出各种决断,又有能力满足君主的意图,下能压制百官,而蔡京明显不是这样。

蔡京:一个千年奸相骂名的背后,其实是一个走上歧途的治国奇才

在王夫之看来,蔡京不过是皇帝的弄臣罢了,根本是无法做到”胁持人主而终不敢轻“的。所以,说他只是个弄臣而已,这是很有眼光的,其实这蔡京只是个在皇权重压下,带着镣铐跳舞的悲剧人物。

之所以是悲剧人物,是因为不管蔡京如何奉迎邀宠,他也只是皇帝手上的一枚棋子,想用他了,就为相,不想用了,就罢相;招之既来,挥之既去,几起几落,他始终是被皇帝所驾驭,蔡京无论是高官厚禄还是身败名裂完全取决于宋徽宗的皇权。保住自身权位唯一的办法就是尽死力为皇帝卖命,让皇帝高兴。

蔡京:一个千年奸相骂名的背后,其实是一个走上歧途的治国奇才

正因如此,蔡京所有的才智和能力都只能围绕着宋徽宗的皇帝意志运转。在好大喜功而又荒淫无度的宋徽宗手下,蔡京的才能越高,执行祸国殃民的能力就越强,就只能越有效的将整个国家推向死路。有人说蔡京是:处徽宗朝则巨奸;在仁宗朝则能臣。此言有理。

综上所述。蔡京虽然是被认为的奸臣,奸相,但他终究是一个悲剧人物,一个弄臣,一个皇权下的提线木偶。所以,说他是奸臣、奸相有点抬举他了,他达不到那个水平,他也就只是一个有能力的、为保全自己而拼命讨好皇帝的弄臣而已。

蔡京:一个千年奸相骂名的背后,其实是一个走上歧途的治国奇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