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專家說“房價的本質是貨幣的表現”。如何解讀?

野馬和尚


房價的本質是貨幣的變現,浮雲君非常認同這種說法。房地產市場的本質是什麼?—— 說白了就是一種資金密集型的“

空手套白狼”遊戲。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拍地皮、造高樓、買原材料等等需要動用大量的資金,但是開發商往往手頭並沒有這麼多現錢,他們的資金大部分都是銀行貸款加上期房售賣回籠的資金來進行這場遊戲的



房地產行業高度依賴於央行的貨幣政策,信貸寬鬆了,那麼不論是開發商這個“供給端”還是購房者這個“消費終端”,都能夠獲得更加廉價的信貸資源,從而助推開發商拿地的積極性,促進居民貸款買房的熱情。


最明顯的就屬 2009 年,當初金融危機已經開始肆虐我國,製造業、金融業、服務業都大受打擊,高層果斷出臺了“四萬億”的刺激政策,“大水漫灌”、“熱錢湧動”,自此之後,房地產業就掀起了新的篇章,上漲的勢頭就已經開始啟動。


降準、降息這些調節宏觀經濟的手段,最直接的受益方是資金密集型的房地產業和股票市場。所以,我們也時常能夠在新聞中看到有專家、學者認為新一輪的降準會對於房地產和股票市場形成利好,促進行業的火熱。



從去年開始,高層已經意識到高房價對於實體經濟所造成的擠壓和對於居民生活造成的壓力,並且實施了一系列的調控措施和手段,限購、限貸、限售“三板斧”下來,房地產的火熱立刻熄火,甚至不少地區的房價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行。


浮雲君身邊還有不少買房的朋友,在 2019 年10 月份申請的貸款,一直到了現在銀行都沒有下來,銀行工作人員解釋說,已經沒有了房貸的額度......從源頭,也就是信貸上打擊房地產的“要害”,沒有銀行資金的支持,地產的火熱盛況就會立刻熄火。




總結


在我國高速發展的這些年,其實房地產業起到了一個巨大的“資金蓄水池”作用,把超發的貨幣統統吸納,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熱錢炒作導致物價的節節攀升。


根據專家的測算,我國的房地產總市值已經達到了 450 萬億的規模,相當於美國、日本、歐洲所有國家房產市值的總和,要知道截止 2019 年我國的 GDP 總量也就在 100 萬億量級以內而已......


地產行業儲蓄了大量的貨幣,仍舊源源不斷地需要資金,因為開發商造瘻的貸款都是銀行給的,居民買房的錢都是銀行貸的,一旦資金面吃緊,地產業的火熱就會難以延續。



浮雲財經觀


這個看你怎麼理解了,因為一切的物價都是貨幣的表現,如果認為房價是貨幣超發的結果才是“房價的本質是貨幣的表現”的解讀,那麼我認為也不是這樣的,即便是沒有貨幣超發,那麼房價也是會漲的,只是幅度不同而已。

其實從2015年以來的M2增速是在下滑的,尤其是2017年到2019年,M2的增速在3年的時間持續維持在8%左右,而這三年房價還是在不斷上漲的,所以這個又怎麼解釋?

房價上漲的原因是有很多的,並不僅僅是貨幣超發的原因,即便是沒有貨幣超發的存在,那麼我們的房價也是會漲的,因為房子的質量在提升,我們當前居住的房子和10年尤其是20年前的房子相比是大大要提升了品質的,而這些都是要通過增加成本來實現的,這些最終都是會反應在房價當中。

另外一個就是供需的不平衡,最近10年中國城鎮化大幅增長,但是房屋的供應量卻增加比較緩慢,這個我們可以從商品房的成交面積當中可以看出來。

從2010年的10億成交面積到2015年的12.7億平米的成交面積,5年時間只增長了26%,然後到2016年開始是有一個大幅的增長的,但是從2018年開始就又放緩了,2019年全年和2018年基本持平。

房子之所以會成為過去的20年價格上漲最快的一個“高價值”商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供求的不均衡,導致供不應求;第二個是房子的成本只增不減。


壹號股權


一切商品價格都是貨幣現象,此言不虛。

房價作為商品的一種,同理也是貨幣現象。這個專家是個靠譜的人,不同於那些譁眾取寵的隊伍。

我從貨幣變化,來闡述這個問題。

1、貨幣的價格

認識貨幣,就要知道他的價格。貨幣的使用價格,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利率。

當央行進行降息操作,那麼此時貨幣借貸成本較低,容易造成物價上漲。

當央行進行加息操作,此時市場流動性降低,物價會出現下跌。

我們從人類歷史角度來看,總體的貨幣利率趨勢,都是呈下降狀態波動。雖然短期會出現加息的操作,但是長期來看貨幣規模不斷擴大,利率存在了向下的態勢。

我們可以從美聯儲觀察,他們經歷08年利率下降後,有了一個週期的加息。但是2019年開始,他們的貨幣政策開始轉向,操作了3此降息並配合了購買短期國債,為市場流動性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輸血。

2、貨幣與物價

如果拋開勞動率提升因素,貨幣的投放直接影響了物價。勞動力提升,會一定程度降低貨幣對物價的影響,但是勞動率提升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所以研究貨幣和物價,只要看貨幣投放規模,就能知道物價的變動規律。

我們把物價比坐船,那麼貨幣就是水,所謂水漲船高在這裡能說的通。

以我們生活中的案例說明,2000年開始我國的廣義貨幣為13萬億附近,2019年這個規模達到了193萬億的規模。

這個過程中,大多數物價都在上漲。比如我們生活中的一些衣食住行,都在遵循這個規律,當然不能排除房價。

但是也有的商品保持原價,還有一些降價,主要原因是勞動效率的提升,比如說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2000年前一部手機、電腦都動輒上萬,現在功能多了價格反而便宜了。

3、房價和貨幣的關係

2000年開始,我國房地產進入了徹底商業化。也就是從這時開始,房價成為了一個永恆的代名詞漲。

2000年到2019年這段時間,我們的貨幣規模增加了10幾倍,與此同時房價也漲了大約有10幾倍。

雖然勞動效率在提升,但是土地的稀缺性導致了房價上漲。當然裡面還有大家的共識,那就是房子有一定的抗通脹功能。

所以我們的宏觀調控中,一旦切斷了貨幣供給,那麼房價的上漲就會應聲而止。

這是我們近三年發生的事情,各位可以看看是不是周圍的房價在下跌呢?據科學院房價研究報告表明,2019年除深圳外大部分房價都在調整。

這也就是貨幣和房價的關係,水漲船高的一個經濟學原理。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大家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牛牛牛說財經


商品價格上漲一方面是供需關係因素,另一方面則是貨幣因素。就國內情況而言, 房價上漲確實是貨幣因素為主。


在房價上漲之初,那時地價還不貴,開發商只要有一兩千萬元自有資金,就敢參與拍賣拿地。拿下土地後直接抵押給銀行獲得貸款,再讓建築公司墊資,房子還沒建成就開始預售,快速回籠資金,一個項目下來資金就變成一兩個億。


在房價開始快速上漲後,不僅開發商能夠獲得銀行鉅額貸款支持,炒房客們的資金也都來自於銀行。沒有銀行不遺餘力的支持,房價絕對不會上漲到今天的程度。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房價快速上漲的過程,也是廣義貨幣M2快速增長的階段,兩者基本成正相關。


資本會追尋高收益,所以資金會流向回報更高的領域。房產既有居住屬性,又有投資屬性,在有首付的情況下,銀行資金支持炒房能獲得穩定安全的收益,這是銀行們樂此不疲的根本原因。


資金在銀行體系中流轉,貨幣乘數效應下銀行從房地產上拿走豐厚的回報。我們看到房地產開發商越來越龐大的同時,也應看到房價上漲的二十年銀行資產也得到快速增長。


地價上漲是房價上漲的根本原因,但是如果沒有銀行的天量資金支持,沒有鼓勵炒房,房價是不可能漲到今天的程度的。從這個角度講,“房價的本質是貨幣的表現”很正確。當然背後還有更復雜的原因,就不方便進一步剖析了。


財智成功


不得不說,這個專家還是比較靠譜的,這一次發表的“房價的本質是貨幣的表現”的觀點確實有一定道理。比如說2009年,由於國內貨幣超發,致使廣義貨幣M2規模劇增後,大量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進而推高房價的大漲。但2019年以來,房企的融資渠道大幅萎縮,房地產市場的供需兩端都在遭受調控打壓。因此,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國內大中城市的首套及二套房價漲幅均有所回落,甚至出現很多房企加大力度促銷的現象。

實際上,房企融資渠道一旦收緊後,如果不搞降價促銷,就很可能要面臨著資金鍊斷裂的風險。這正是反映了房地產市場對於金融的依賴,說到底房地產就是一個金融屬性極強的市場,所以管理層每每調控房價時,就想通過金融手段來達到調控房地產之目的。

過去的對樓市採取定向貨幣緊縮政策的金融調控事實早已證明,房價下跌或者上漲的幅度確實與金融監管部門對樓市採取的貨幣政策密切相關,也可以說是抓住了房地產市場的“七寸”。

就像福耀玻璃董事長說的那樣,房企是一個拿著“空手套白狼”的行業,手裡啥也沒有,但從銀行和購房者手中籌集資金後,拿著它們的錢搞期房。

如果房企融資環境進一步收緊後,又沒有大量的“接盤俠”出現,那麼等待它們的唯一有效途徑就是降價促銷或者打折,因為這是快速回籠資金的最直接措施。因此,金融屬性決定了房價的漲跌與貨幣表現不可分。

事實上,在過去的近二十多年,作為我國經濟的支柱產業,房地產市場一直享受著全方位的資源配置優勢(甚至為此人民幣很長時間內保持兌美元在7以內),集中了最龐大和最廉價的資金,有著名副其實的中國經濟的蓄水池的美譽。總之,我基本上認同這位專家的觀點。


東震木


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是,還和銀行對房貸一定時期的支持態度也有關係!

央行的貨幣體系有M0\\M1\\M2等指標,M2可看作投資收益類的加權指標,也可以看作國內總貨幣量,如果M2體量過大,說明市場上存在的錢還是很多的;M2如果增長速度過快,說明市場投資氣氛是比較濃的,這些錢很容易進到樓市、股市、實體投資領域。


但如果央行的M2總貨幣量相對的在一定的區間的波動,說明市場內的總資金量也相對的穩定,資金在不同的行業內部做加減法,有些行業是加速流出的,而有些新興和國家支持行業是資金流入的。這種現象說得有文化點,就是中國經濟結構在轉型和調整中!


轉型的過程中,房地產行業的快速發展帶動市場所有相關成本都在快速上升,到市場無法承受時,房地產行業的資金會慢慢的開始流出,也就是現如今房地產行業正在發生的事。

M2的總貨量的穩定個別行業比重下降的同時,另一些新興行業卻迎來的機遇發展期,這裡面以三農和科技、醫療行業居多。

M2的指標增長又和GDP增長同步,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經濟結構在轉型調整中!

反映在房市上,要看某一階段房地產在經濟結構中佔的比重如何,過高就是主角,慢慢降下來,說明市場也是慢慢選擇有序退出房地產,培育新興行業發展。

房價的表現,還和城市所擁有的各種資源有關,如教育和科研資源、工作機會和醫療環境等,所擁有的資源和人口支撐越強,其房價表現也越強。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貨幣總量和房價的聯繫的一點看法,供題主參考!


關於此問題,大家若有補充或交流,可以留言區互動,歡迎點贊支持和關注

陽光侃房


房價本質是貨幣現象,不是十分準確,像美國和歐洲,都實行過超級寬鬆貨幣政策,美國四年零利率,歐洲已經很多年負利率,但房價並沒有像中國一樣暴漲,可是中國貨幣一寬鬆,房價就抽風一樣上漲。

背後是土地性質和供應,歐美都是資本主義國家,土地都是私人的,地產價格決定於市場需求,只要有利可圖,就會有大量土地入市用於地產開發,我國不同,土地市場是絕對的壟斷,由地方嚴格掌控供地節奏和規模,為了地價穩定,不排除部分地方通過調控供地節奏規模穩定預期,抬高土地價格。

另外我國居民對於房地產有更多的偏愛,有錢就想置辦房產。加上部分人群收入豐厚,房姐房叔房大媽房老爸為數不少,囤積了不少房子,成為空置房,進一步加劇市場供求關係緊張。

歐美國家人少地多,土地資源豐富,我們則是人多地少,土地資源非常寶貴,土地被嚴格控制,土地市場高燒不退,房價易漲難跌。

貨幣寬鬆是房價上漲一個因素,但房價上漲因素很多,不是單一貨幣因素。


杜坤維


房價雖然與其他商品價格一樣,取決於供求關係,但是房地產因為同時又是金融資產,而且規模龐大,與貨幣關係密切,房價的漲跌直接影響貨幣供應量,

先說一下貨幣的發行原理,在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之前,人類社會是實物貨幣,最典型的就是黃金,其他還有白銀,和鐵,銅等,實物貨幣除了代表財富以外,本身也具備一定的價值,

隨著佈雷頓森林體系的解體,實物貨幣退出,信用貨幣取而代之,人類社會進入信用貨幣時代,

雖然信用貨幣使用的是本身不具備價值的紙幣,甚至直接是電子支付,但是並不代表信用貨幣沒有實物貨幣信用高,恰恰相反,在嚴格的金融制度安排下,信用貨幣得到充分保證,

在信用貨幣時代,貨幣的發行必須以實際財富抵押,這個過程通過銀行貸款得到嚴謹的執行,不管是誰,如果沒有抵押資產是不可能從銀行貸出錢,而銀行釋放貸款就是貨幣發行過程,

房地產在主要國家都是最大規模的抵押資產,超過國債,股市,雖然有些國家比如美國股市市值超過房地產市值,但是股市必須以股權質押從銀行貸款才會發行貨幣,在股市交易是不涉及發行貨幣的,現實中只有部分股權得到質押,

而房地產不同,絕大多數都是從銀行抵押貸款,這樣房價越漲,抵押價值越大,發行貨幣規模越大,房地產的抵押資產特性對一個國家的金融安全影響巨大,因為如果房價大幅波動,會影響金融市場,比如最近08年次貸危機就是房價下跌引發,


萬事皆空70


貨幣的本質就是商品。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它與一般等價物的區別:一是產生的時間不同。一般等價物產生在前,貨幣產生在後。二是一般等價物在時間、地域、材料的質地上是不固定的,而貨幣是由金銀固定地充當的。理論上講,任何商品都可以成為貨幣,但從交易的角度上來說,其結果必然是向靠攏品質一致,性質穩定可靠,容易衡量、分割、保存,產量比較穩定的東西,金屬貨幣尤其是黃金白銀就順理成章。擴展資料:貨幣的職能:貨幣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五種職能,其中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兩種基本職能。貨幣的基本職能指的是貨幣一產生就具有的職能。貨幣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的職能叫做流通手段。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不能是觀念上的貨幣,必須是實實在在的貨幣。至於貨幣的價格,作為商品,同樣由供求決定。只不過,由於貨幣在使用一次後可以再次使用,因而在一個平衡的經濟中,無需新增供應,即可維持供需平衡。平衡的經濟是指,在主體接受一筆貨幣後,他很快又會用出這筆貨幣。相反,不平衡是指,主體在接受一筆貨幣後,長期不使用這筆貨幣。也就是說,經濟的不平衡性增加對貨幣的需求。參考資料來源: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柚子愛插畫


在房價持續上漲的趨勢之下,房子似乎真的變成了硬通貨,依靠房子的流通我們可以實現很多自己的目的。同時房產價值的增長也讓房子越來越像硬通貨,並且還是一種保值率非常高的硬通貨。有人說“房價的本之就是貨幣的表現”這樣的說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房價的上漲從一定的角度來看就是貨幣的流動趨勢。每每遇到房價高漲的年份,我們都可以看到大量的資金流入樓市,資金的流入趨勢房地產市場的快速發展,從而政策也開始逐漸為擴張的房地產市場解圍,幾方面的促進之後房地產市場得到了快速發展的機會,房價自然也就得到了快速上漲的機會。而在房價上漲緩慢的年份,往往是政策和資金渠道被堵塞,房地產開發企業的錢不到位,購房者的錢難花到房子上,房價的增速也就緩慢了下來。

所以說房價的本質就是貨幣的表現。貨幣的主導作用強了房價也就上漲的強, 貨幣的主導作用弱了房價的上漲也就弱了。但是除了貨幣的作用之外,房價的上漲其實還有多種多樣的原因。

供需關係的變化:房子作為商品總會遇到供需關係上的平衡。房子的需求是多少,開發商的供應是多少,如果兩者之間有平衡的關係,那麼房價的發展就會穩定,但如果房子少而需求大,那麼房價一定是會順著趨勢上漲的,反之房價就會下滑。

不過幾乎除了購房者需求導致的房價上漲之外,再就是政策的調控帶來的房價漲跌與貨幣的關係不大。否則,其他形式的房價上漲最終其實都離不開貨幣的推動。只要錢到位,房價的走勢其實什麼樣都會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