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永和九年暮春之初,为什么在历史的记忆中永远是书法《兰亭序》?

千千千里马


非也,非也,兰亭修稧本来与书法是没什么关系的,仅仅是因为一个了不起的书法大师,在那次聚会中应邀写了一篇序文,因此便与书法产生了紧密的关系。《兰亭序》因兰亭修稧而生,兰亭修稧也因《兰亭序》而流芳千古。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时年三月初三,当时在的王羲之任会稽内史、右将军,邀请了好友谢安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来到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稧(消灾祈福的活动),当时的兰亭风景这厢独好,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当日的天气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因此大家兴致非常的高涨。于是乎,曲水流觞、饮酒作诗,当时共产生了三十七首诗,有人就提议汇编成集,名曰《兰亭集》,最后众人推荐书文最好的王羲之作序一篇。于是右军借着酒劲,提笔挥毫,一气呵成,写就了冠绝千古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冠绝千古,后世书家把它称作“天下第一行书”,从此以后学习书法的莫不知道“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是怎么回事了。所以在喜爱书法者的记忆里,“永和九年”便只有一件事,《兰亭序》诞生了。他们可以不知道修稧事是怎么回事,但“永和九年”读起来一定会朗朗上口。

但是“永和九年”在世人的记忆里,也不仅仅就是《兰亭序》,于文人的记忆里却是那千古风流的兰亭雅集。于是在后世中,文人雅士也经常制造机会,来搞一些集会,模仿兰亭雅集,例如最著名的西园雅集和玉山雅集。

西园雅集是北宋神宗时期驸马王诜在他的西园学兰亭雅集,邀请了苏轼兄弟、黄庭坚、米芾、秦观、李公麟及日本的圆通大师等,集中了当时非常著名的十六位文人名士来西园聚会。会后李公麟创作了《西园雅集图》,米芾创作书写了《西园雅集图记》。因为此次聚会多是旷世奇才,因此这一次的西园雅集也成了兰亭雅集之后的有一次著名集会。

因此可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在历史的记忆中不仅仅只是《兰亭序》还有“兰亭雅集”。


翰墨今香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这样开头记述历史上一段书法聚会本应很平常,而让人产生联想成为极不寻常的是“四美俱”:一是《兰亭序》成为书圣王羲之最优秀作品,书法史上被誉为行书第一;二是这篇集序事理明达文字优美,被广泛作为典范文章传诵;三是兰亭聚会的41位人物皆是东晋当时的社会名流,如谢万、孙绰之流,皆做过当朝司徒、司马级重臣,谢安更是史上风云人物;四是这次聚会的诗篇可谓篇篇锦绣,不过被前"两美"所掩盖了光彩。“四美”是本人的借用语,正因这几点汇集在一块,兰亭集会成为史上书法盛事,这几句特定叙述只能让人联想起这段历史往事。

其实这题目不仅是说书法,还涉及历史和人们的记忆习惯。近读张岱有一段话:"古今事有绝相类者…骑青牛,人知有老子,而不知有封达。生空桑,人知有伊尹,而不知有孔子。白鱼入舟,人知有周武王,而不知有宋明帝…”现在看,有些日子已经被国家正式或民间约定俗成了特定日子,比如九九就是重阳节,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三月三你能想到拜轩辕,因为那是咱老祖先;可你却不会想到这一天也是兰亭聚会的日子。



手机用户山丁子


是啊,永和九年暮春之初,为什么在历史的记忆中永远是书法《兰亭序》,这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可也是让人忍不住去深深思索,难道永和九年暮春之初就没有别的重要事情了吗?或者说王羲之的身份地位颇受人仰慕,所以才把他的《兰亭序》作为重点来记载,


我个人认为王羲之在永和九年创作《兰亭序》时,《兰亭序》并未一下就成名了,被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时间也并不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那个时候书法中的篆、隶、草、行、楷五体刚全部产生,换句话说在永和九年并不是只有王羲之的一篇行书《兰亭序》,

其实,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家并非只有王羲之一人,比如,钟繇、陆机、索靖、卫夫人、王珣、羊欣、王僧虔、崔浩,还有王献之,这些人在当时都是颇有名气很重要的书法家,值得注意的是钟繇是和王羲之齐名,合称“钟王”,偏偏为何钟繇的作品没被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或被称之为“书圣”呢?



综上所述,你会发现在古代的书法界,书法家要出名,除了自身要有一定的书法造诣之外,还是要有一定的“人脉圈”的,王羲之又是什么身份地位呢?王羲之出身于王谢世家,曾任右军将军,被人称之为“王右军”,这样的身份背景又才华横溢,相比起同等才华却没有背景的书法家,王羲之所受的待遇更优越的上百倍,自然“书圣”以及《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实至名归,这也是永和九年暮春之初,历史的记忆中永远是书法《兰亭序》的原因。



诗夜城主


因为在这一年,九州之内,所有的天地精华都灌注到一个人的笔尖。

他和朋友们畅饮山色,小酌诗文,最后和整个天空一起微醺起来,把洒扔在水里,把诗扔在水里,把空旷幽远的情怀也扔在水里。

然后用柔软的羊毫信手一掬,把人生、理想和狗日的现实统统蘸上了墨,落成那二十一个“之”字,然后逸兴飘飞,纵横涂抹。

是为兰亭序!

历史,要么是欲望的争斗,要么文化的传承。与贪婪的主流相比,那一年,清澈的兰亭更能激发人心深处对美好的悸动。

永和九年,有一种美好被冠以“天下第一”!

所以,披着皇帝的奏折,看着美女的桃花,忙着行人的驿路,还有那些打铁声,读书声,哭啼声,笑骂声,以及所有的人间烟火,在那一朵朵的字面前都褪了颜色。

并且跪了下来!

永和九年,没有别的事情。

哪怕有,我们也不想知道!


亦有所思


这个题倒像是在考试一样的。其实我知道,千千千里马先生是知道这个答案的。

千千千里马先生博学强记,犹其对古代诗歌有深入的研究。今天提的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和诗歌相关的。

‘’永和九年暮春之初‘’这段文字,是出自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的第一句话。永和是东晋皇帝晋穆帝司马聃的年号。他一共在位十二年。以永和为年号的年代也就只有十二年。《兰亭序》是在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写的。古人作文,都有标注书写时间的习惯。比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我们一提‘’庆历四年春‘’,大家就联系到《岳阳楼记》,一提‘’壬戌七月‘’便想到的是苏轼《赤壁赋》。同样,看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自然就会是《兰亭序》。经典文学,已经溶入在我们的血液之中。每个读书人对这些经典名作,读了不知多少遍。



古代三月三日,是汉民族的修锲节。这一天,大家都去水边,洗去身上的污秽,祈福求愿。游乐。吟诗饮酒。和书法有没有关?没关系。就像你和朋友聚会,可以喝酒,也可以不喝酒。谁也没有规定朋友聚会必须喝酒。王羲之是东晋高层人士,与他一同出游的人,包括当朝丞相谢安在内的四十一人,也都是当时的名流。他们玩的格调自然与普通人家不一样。四十多人连上仆从家属,几百人把山阴兰亭附近的地方都挤满。


他们环河而坐,把酒置于流觞之中,顺流漂下。一边作诗,一边水中取酒而饮,好不自在。诗做完了,自然是要记录下来。王羲之便为此次聚会作序。大家作诗一共三十七首。作为此次游乐的主题诗作,大家不关心。而这篇序文,因其精妙的书法,流芳百世,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篇。
其实,《兰亭诗》
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书写过。并有墨迹流传至今。但在《兰亭序》光芒四射的笼罩下,大家都无视了《兰亭诗》的存在,甚至有人根本就不知道《兰亭诗》这么回事。柳公权所书的《兰亭诗》,也是一件书法杰作。对喜欢柳体的书法朋友们来说,这个福利不能不收下。


子衿书法


永和九年,在东晋的历史上是一个普通的年份,暮春时节,正是江南好风光,会稽山中,群贤相聚于兰亭,曲水流觞,把酒言欢,配合着三月的春光 ,群贤吟诗作赋,留下千古华章,这就是书法史上的巅峰之作《兰亭集序》的诞生,王羲之也因此篇巨制而名扬千古,被誉为书圣。兰亭雅集,西园雅集是中国古代文人聚会的典范,特别是兰亭雅集,留下了千古名篇《兰亭集序》,这不但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楷模之一,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因此,只要提到永和九年,就会想到兰亭集序,这是很自然的文化现象。


鄞粤强


永和九年的三月,王義之、谢安等41人会聚会稽兰亭,曲水流觴,飲酒做诗,且娱且乐。由于编攥兰亭诗集,大家推举王義之为之做序。王羲之在酒酣之际泼墨挥毫,一口气写下了书法史上的千古绝唱《兰亭序》,文章开卷就是永和九年,寓情于理,感慨人生,词章咏韵,佳作天成。而且笔墨放纵,行草得意,跌宕起伏,寓感情于笔墨之中,极尽意境之美。天下第一行书就此诞生!所以永和九年就和兰亭序密不可分,这一年也就成为书法史上一个永远的春天。


心无挂碍208049949


历史沧桑能留下来只有文化!


江南书院


这是右军书,两者笔法风神天壤之别,能不能做个司法鉴定?刘孝标所录兰亭序与世传兰亭序有本质不同,如何解释?哪个吊大的出来说一下。不知道刘孝标是谁就先去了解一下





水中金16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春,王羲之与谢安等41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稧”。《兰亭序》是当时王为他们作诗写的序文手稿,由此留下了中国书法史上的”至宝”,以天下第一行书之名享誉天下。

故而后人提起永和九年春就会想到《兰亭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