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晉城這個地方的傳奇故事真不少!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

晉城這個地方的傳奇故事真不少!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


《茶馬古道》 郭國偉·攝

南河底是澤州縣大箕鎮的一個行政村,距鎮政府東南僅有數公里。原來這裡曾經是歷史上有名的茶馬古道上的一個重鎮,史稱河底鎮,亦稱河陽鎮,在這裡竟然深藏著許多人所不知的歷史故事。

晉城這個地方的傳奇故事真不少!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


《茶馬古道》趙海江· 攝

古 道

南河底村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村南大槐樹掩映下的古閣樓了。閣門上方寫著“南鄰孔轍”四個楷書大字。據村裡一位老者介紹說,這裡歷史上曾經是晉豫古商道中的一站,從這裡往北通過坡頭、道口、茶元,就進了城;往南十多里就是天井關,是孔子回車的地方。再往南一直到河南的清化鎮。並說“古道為王泰來所修,青石上多來來深的騾蹄圪窩,現在還在。”

晉城這個地方的傳奇故事真不少!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

《茶馬古道》 郭國偉·攝

穿過河橋,再向南行約百餘米,展現在眼前的,是一條由大大小小高低不平的青石塊鋪砌而成的茶馬古道。由於長年無人行走,石縫之中長滿雜草,堅硬的青石上,留下了一個個深淺不一的坑窪蹄印。由於剛下過雨不久,坑中仍存有積水,看起來更為醒目。這正是古道千百年滄桑的印跡。古道像一個閱盡滄桑的老人,衰弱不堪,但卻安詳、坦然。

前方一條鋼筋水泥築就的特大公路橋凌空而起,與古道立體相交,這就是晉濟高速南河特大橋。橋上不時有大大小小的車輛急速馳過。古道的蒼老、淒涼與大橋的矯健、繁忙,形成鮮明的對比。

晉城這個地方的傳奇故事真不少!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


《“萬里茶道”一古村》大沇河·攝

民國《分省地誌·河南》一書,專門列出河南清化鎮至山西晉城縣之太行山道,所經道路和里程:“自清化起十里至許良鎮,十五里至新店口,二十里至山王莊,三十里至張老灣,四十里至常平,五十里至碗城村,六十里至大口,七十里至山澗村,八十里至攔車鎮,八十五里至晉廟鋪,九十五里至天井關,一百一十五里至河底,一百二十里至道口,一百三十五里至茶元店,一百四十五里至晉城。”河底為其中重要的一站。

晉城這個地方的傳奇故事真不少!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


《茶馬古道》趙海江· 攝

古時的交通並不像現在這樣便捷。“往來負物,以騾為多,驢次之。又有轎窩,負以二騾,可坐二人。路多狹仄,不通車轍。惟自河底以北至晉城,則有新制之二輪小車。輪徑不足二尺,駕以一牛而行,亦有牛驢並用者;雖頗簡陋,運輸較馱負為便,故有車之道,運價較廉。”

清末民初,這條古道上往來所運貨物,由清化過來的多為竹器、紙、茶、糖、布、煤油等,而運往河南清化者,則為生鐵、鐵器、酒、麻、蛋粉等。你可以想象一下,當年的古道,驢來騾往,蹄聲噠噠的繁忙熱鬧的景象。

晉城這個地方的傳奇故事真不少!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


《茶馬古道》趙海江· 攝

古 街

從道口至河底一路下陡坡,從河底至下一個村莊李家莊,又是一路上坡。南河底處在深谷之中,又有一條大河從西往東流過,所以河底之村名真是名副其實,恰如其分。

晉城這個地方的傳奇故事真不少!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


《“萬里茶道”一古村》大沇河·攝

古時,南來北往的客商來到河底,為使人畜獲得充分的體力和精力,迎接下一個挑戰,到此都要住店歇腳。因此,這裡市場繁華熱鬧,居民頗多。一街兩行都開的是店鋪。村民中至今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住不完的河底店,馱不完的清華貨。”

沿著古街,一路觀覽。直中帶曲的街道,現在看來不算寬,但在古代來說已經是很寬闊了。兩旁的房舍基本保持了歷史的風貌,幾乎沒有水泥、鋼筋的新建築。走在街上,恍惚回到了清代或民國時期。似乎聽到那一隊隊騾馬行走在街道上的噠噠蹄聲,還有店家招攬客人的熱情的吆喝聲。

晉城這個地方的傳奇故事真不少!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


《“萬里茶道”一古村》大沇河·攝

街西一處門上刻著“惠迪吉”匾額的老宅,人稱郭家大院。寬敞的院落,高大的樓房,精美的木雕,無不顯示著當年的富有和氣派。住在院內的郭家後人講,老宅建於康熙年間,他的祖上是經商的,主要經營的就是鐵貨、麻皮、竹貨等,從河南清化到山西太原,沿途都有他們家的貨棧。言語間透著一種因祖先的輝煌而帶來的驕傲和自豪。

回到現實,乾淨的街道上顯得有些清冷,往日的繁華早已不再。自從有了汽車,開通汽路以後,古道輝煌不再,河底開始走向衰落。徜徉在古街,只有那黑漆的大門,寫著“天下太平”的門飾,八卦形的天窗,形形色色的精緻的木雕、石雕、墀頭,似乎在極力訴說著昔日的繁華。

晉城這個地方的傳奇故事真不少!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


《茶馬古道》趙海江· 攝

長達二華里的街道,被一條小河從中穿越,分割成南北兩段。南則為南社,北則為北社。就在這交界之處,據說歷史上曾建有雙閣,是南河底村標誌性建築,比現在的南閣還要高大華美。但是,在一九五八年大鍊鋼鐵時被拆除,如今只剩下街邊數株歷經數百年滄桑長滿癭瘤的老槐,風雨中見證著歷史的滄桑。

晉城這個地方的傳奇故事真不少!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


《茶馬古道》趙海江· 攝

古 鎮

與村南的古閣連為一體的,從西向東依次是三大士殿、關帝殿和奎星樓。他們與古閣或上下相承或左右相依,合而為一,為村南之屏障。看護古廟的老人名叫王來鬧,十分熱情地介紹:“我們村過去就叫河陽鎮,碑上記著呢!”

幾塊古碑刻上都提到南河底古為河陽鎮。一塊乾隆五年《重修文武帝君三大士閣碑記》記述:“郡城南三十里為河底鎮,相傳古所謂河陽鎮也。”另一塊《重修舞樓碑記》開頭這樣寫道:“郡城河陽鎮南閣外有舞樓三楹,其來久矣。”還有一塊乾隆四十年《重修關聖帝君碑》亦云:“餘河陽鎮南鄰孔轍,北仰堯風……”。原來在閣門上看到的“南鄰孔轍”四字竟來自於此。

晉城這個地方的傳奇故事真不少!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


《“萬里茶道”一古村》大沇河·攝

清代,河底鎮還分別設有“驛鋪”、“營汛”。所謂“驛鋪”,就是驛站,是古代供傳遞官府文書和軍事情報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所謂“營汛”,就是駐軍設防的地方。在這條商道上,從縣城到河南界共設有七處營汛。除河底鎮外,尚有茶店鎮(即今茶元村)、天井關、攔車鎮、油房頭、小口、橫望鎮。這幾處都是既有營汛,又設有驛鋪。

作為“營汛”,這裡常駐兵員僅有三名,而在歷史上,河底也曾是駐紮過重兵的。

晉城這個地方的傳奇故事真不少!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


《“萬里茶道”一古村》大沇河·攝

據《宋史》:“宋初,李筠叛命,崇矩率龍捷驍武左右射禁軍數千人屯河陽,以所部攻大會砦,拔之,斬首五百級,改澤潞南面行營前軍都監,與石守信、高懷德、羅彥瑰同破筠眾於碾子谷。”

另據《山西通志》載:“宋建隆元年夏四月癸巳,昭義軍節度使李筠起兵,遣人殺澤州刺史張福,往據其城,求濟師於劉鈞,鈞率兵與遼兵數萬援之。詔遣歸德軍節度使石守信往討。五月庚子,遣昭化軍節度使慕容延釗、彰德軍節度使王全斌,將兵出東道會守信。癸卯,石守信與監軍李崇矩敗李筠於長平,斬首三千級,又攻大會砦,下之。甲辰,命諸道進討。丁巳,詔親征,命天平軍節度使韓令坤,屯兵河陽……”

晉城這個地方的傳奇故事真不少!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


《“萬里茶道”一古村》大沇河·攝

文中所述“大會砦”即為今金村鎮大會村,“碾子谷”即在今茶元村南一帶。而“河陽”應是被稱為“河陽鎮”的今南河底村。也就是說,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立國之初赴澤州平定李筠之亂時,其手下大將李崇矩、天平軍節度使韓令坤,都曾先後駐軍河底。

這些史料的記載,進一步證實南河底古代即為晉豫交通之要衝。既為商業重鎮,又是軍事要地,稱之為“鎮”,是名副其實、當之無愧的。

晉城這個地方的傳奇故事真不少!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

《茶馬古道》趙海江· 攝

古 人

南河底這樣一個商業和軍事重鎮,一定是藏龍臥龍之地,歷史上應該出過不少人物的。王來鬧師傅說:“出過姓王的將軍。” 他指著鑲在牆體上的一塊《重修文武帝君三大士閣碑記》說。“當了將軍以後,從北京騎著馬回來,修建了古廟。過去還建有牌樓坊,搞大寨田時拆掉了。”

這塊碑記上寫著:“王封翁懷遠將軍,諱御世開泰公”。說的是一個姓王,名御世,字開泰的人。“封翁”是指封建時代因子孫顯貴而受封典的人。顯然,王御世本人並不是將軍,而是因子孫當了將軍而受封的。查閱資料,“懷遠將軍”是清代綠旗營武職從三品官職。是什麼人做到這樣大的官,建立了什麼功績?王御世又是怎樣一個人?

晉城這個地方的傳奇故事真不少!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


《茶馬古道》趙海江· 攝

王御世本人是一個鹽商,而且是一個資本雄厚的大商人。清順治年間,正值永平府(今秦皇島)實行鹽政改革,其所屬五縣(盧龍縣、遷安縣、撫寧縣、昌黎縣、樂亭縣)一州(灤州)一衛(山海衛),鹽引由原來的六千六百八十七道,增引六千四百六十八道,新舊引共達一萬三千一百五十五道,幾乎翻了一翻。原來的承辦商澤州人衛某無力繼續承辦,於是介紹同鄉王御世前來認領。

王御世接管永平鹽務後,進行全面清理,選擇任用合適之人,留心考核檢查,安撫灶戶,既保證了國家稅收,也使商人灶戶百姓各得其利,一時之間人人稱快。

晉城這個地方的傳奇故事真不少!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


《茶馬古道》 郭國偉·攝

他為人慷慨,尚義氣,重然諾,凡是地方或鄉鄰有難處,都想法為之排解,不惜花費重金,為當地做了無數的善事。古代商人能載入史志的極少,而王御世作為商人,而且是一個外地人,卻入載永平府和盧龍縣兩級史志,永平府知府唐敬人給予高度評價,稱其為“我輩中人”,可見其事蹟非同一般。

晉城這個地方的傳奇故事真不少!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

《茶馬古道》趙海江· 攝

從歷次重修古蹟碑記看,王御世一家在其家鄉河底村還有許多義舉:

——康熙19年(公元1680年),王御世捐資建造關帝閣奎樓與閣傍西樓五間;

——康熙三十年(1691年),王御世之子王業宏、王業隆,侄子王業南,孫子王謙吉捐資一百二十七兩七錢三分創建玄帝殿;

——乾隆元年冬,王御世四世孫王汝梅將兩閣東樓修葺完固;

——乾隆5年(1740年)初夏,王汝梅再次自京歸,捐資“重為營建,以完終始。”

晉城這個地方的傳奇故事真不少!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


《茶馬古道》趙海江· 攝

康熙19年為庚申年,乾隆5年同樣又是庚申年,前後正好一個甲子。王御世祖孫四代,一代接一代,熱心公益,傳承善念,六十年間,連接數次捐資修建古蹟,即使已定居京城,仍然不忘故鄉,回鄉屢興善舉,也是一件值得讚揚的傳奇故事。

而對於乾隆五年的這次重修,秋木山莊的王泰來家族亦有貢獻。碑記載明,戶部右侍郎王鈞施銀十四兩,刑部陝西司郎中王鏜施銀十二兩,刑部山東司員外郎王鏐施銀二十兩。碑記稱他們為外鄉親友,可見兩大王氏家庭還有著某種關係,非親即友。

晉城這個地方的傳奇故事真不少!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


《茶馬古道》趙海江· 攝

初冬不妨來南河底

追尋茶馬古道上的歷史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