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蜀汉五大军师:三人死于非命,一人遭贬职,仅一人得以善终

“军师”之名最早于东汉末期,这是为了适应当时特殊时代背景设置的一个官职。两汉大一统时期,三公之间各司其职,丞相主要协助皇帝治理政务,从未涉足军中事务。东汉末年的动荡时期,丞相的权利陡然增大,集军政事务为一体。为了适应丞相领兵的需求,军师一职再度出现,作为丞相的属官参议军政事务,一般设有前、中、后或左、中、右等三类军师。

蜀汉五大军师:三人死于非命,一人遭贬职,仅一人得以善终

在三类军师之中,中军师的地位最高,主要负责参议军国大事,主持刑狱等工作;前、左军师主要负责参议军中事务,位次低于中军师;后、右军师的职责不变,位次与俸禄低于前、左军师。蜀汉集团立国后,在诸葛亮担任丞相期间,沿袭这一制度设置了前、中、后三个军师职位,蜀汉集团中先后有五位名臣担任过该职务。

蜀汉五大军师:三人死于非命,一人遭贬职,仅一人得以善终

第一位:刘琰。刘琰,字威硕,曾担任中军师一职。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刘备在走投无路时投靠了曹操,后被表举为豫州太守。刘备在豫州扩充军马、招募人才,刘琰就是此时加入蜀汉集团的名士之一。由于刘琰与刘备同宗,且又言谈高雅、善于交际,效力蜀汉期间深得刘备厚待,经常以客卿的身份跟随刘备参与各种应酬,益州平定后出任固陵太守。

蜀汉五大军师:三人死于非命,一人遭贬职,仅一人得以善终

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禅继位后册封群臣,刘琰于此时被晋封为都乡侯、中军师并挂有将军衔,当时在蜀汉集团的地位仅次于光禄勋李严。刘琰在职期间依仗着刘氏父子的宠信常置身事外,只贪图宴饮享乐,很少参与军政事务,即便是参与,也是象征性地对丞相诸葛亮提一些批评意见而已。刘琰在职期间唯一的功绩,就是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弹劾李严时,刘琰破天荒的跟诸葛亮一起上表了弹劾奏疏。刘琰也是五人之中没有得以善终的第一人,因怀疑妻子与后主有染,遭后主刘禅处死。

蜀汉五大军师:三人死于非命,一人遭贬职,仅一人得以善终

第二位:魏延。魏延,字文长,曾担任前军师一职。魏延可谓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蜀汉名将,他的事迹与结局也可谓家喻户晓、众人皆知。建兴八年(公元230年),魏延受命率部西进凉州地区时,与雍州刺史郭淮等将率领的曹魏大军遭遇。双方经过一番激战后魏延大获全胜,诸葛亮因此功被提拔其为前军师。魏延既有武略又有谋略,但在职期间提出的建议却均未被诸葛亮采纳,故在职期间多为战功,其谋略方面没有得以体现,最终的结局也没有得以善终,死于杨仪之手。

蜀汉五大军师:三人死于非命,一人遭贬职,仅一人得以善终

第三位:杨仪。杨仪,字威公,曾担任中军师一职。杨仪早年投靠至关羽帐下,后被举荐入朝为官。刘备起初对杨仪较为器重,任命其为尚书。杨仪在职期间与尚书令刘巴不合,又被改任至弘农太守。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杨仪被诸葛亮召至帐下任参军,自此便一直跟随诸葛亮。

蜀汉五大军师:三人死于非命,一人遭贬职,仅一人得以善终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后,杨仪被任命为中军师。诸葛亮生前曾向朝廷有过一封密奏,称杨仪性情急躁且气量狭隘,不宜委以重任。所以,杨仪担任这个职务只是象征意义上的虚衔,没有部属及实职。杨仪于次年因口出狂言被废黜为民并流放至汉嘉郡,最后也没有得以善终。

蜀汉五大军师:三人死于非命,一人遭贬职,仅一人得以善终

第四位:邓芝。邓芝,字伯苗,曾担任前军师一职。邓芝加入蜀汉集团初期在地方上的治绩较为突出,早期累迁至尚书。邓芝后期跟随诸葛亮北伐期间,因屡有战功,诸葛亮病逝后被任命为前军师。虽然邓芝在职期间没有什么主要事迹,但他却是五人之中结局最好的一个,延熙十四年(公元251年)病逝。

蜀汉五大军师:三人死于非命,一人遭贬职,仅一人得以善终

第五位:费祎。费祎,字文伟,曾担任后军师一职。费祎是诸葛亮培养出来的嫡系之一,最初加入蜀汉集团时曾辅佐太子,官至庶子。建兴三年(公元223年),诸葛亮平定南中凯旋时便表露了对费祎的喜爱之情。当时迎接诸葛亮的官员很多,但诸葛亮仅邀请费祎与自己同车而行。诸葛亮北伐期间,任命费祎为参军,留在身边听用,费祎也因此常伴诸葛亮左右,诸葛亮病逝后被迁升为后军师。费祎的结局也没有善终,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在家中饮宴时遇刺身亡。


参考书籍:《三国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