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哥萨克是何方神圣,怎就成了沙俄大肆扩张的帮凶?

在沙俄急速扩张期,特别是向东、向南的掠夺中,哥萨克骑兵是中坚力量。勇猛彪悍、冷酷无情,是对他们最生动写照。拿破仑曾说:“如果我的部队有哥萨克骑兵,我会用他们席卷整个世界”。

早在康熙时期,哥萨克便活跃在清俄边境,十九世纪末更是在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犯下累累血债。这是一群怎样的人?又为何甘愿被沙皇驱使,成为征伐四方的急先锋?

哥萨克是何方神圣,怎就成了沙俄大肆扩张的帮凶?


哥萨克并非民族称谓

从钦察汗国统治期到沙俄农奴制时期,一些不甘被压迫的人迁移到地广人稀、物产丰富的俄南地区,聚居成群。这些人并非集中于一处,而是分布在多个定居点,并被统称为哥萨克,意即“自由人”或“勇敢的人”(突厥语)。

由此看来,哥萨克也曾饱受欺压,为自由不得已背井离乡,抱团取暖以求生存。这种情况类似南北朝战乱时期,北方汉人为自保所筑的“坞堡”,不同的是哥萨克成员来自不同民族。

哥萨克是何方神圣,怎就成了沙俄大肆扩张的帮凶?


在长期的群居生活中,哥萨克也形成自身独特的传统文化习俗:

他们耕种渔猎,但打家劫舍夺取财物才是更重要的生产方式。往来的商队、地盘周边各民族,都是哥萨克下手的目标。冬季商队稀少时,他们会改变谋生方式,如打短工、狩猎等。

对于在自己地盘上不服王化、为非作歹的哥萨克,一向霸道的沙皇怎么不管?一是山高皇帝远,不太好管。再者哥萨克的存在,也能为沙皇守卫边疆,对付周边势力的袭扰。因此哥萨克也受到了较为怀柔的对待,免除劳役赋税甚至是给钱给地。

哥萨克是何方神圣,怎就成了沙俄大肆扩张的帮凶?


强悍的战力使哥萨克成为争相拉拢的对象

半军事化组织形式的哥萨克,让沙皇既爱又恨。

作为本就是为躲避统治而聚集的群落,哥萨克长期游离于国家之外,自身并没有明确的国家意识,获取充分的自由才是他们的追求。

这种观念使哥萨克群落视利益高于一切,为了利益可以帮助沙俄也会毫不犹豫地背叛。沙俄、奥斯曼、波兰、克里米亚汗国,都是哥萨克曾先后投靠的势力。他们善于利用这几股相互敌对的力量,获取好处并保存自己。

哥萨克是何方神圣,怎就成了沙俄大肆扩张的帮凶?


哥萨克朝三暮四的不良习气,自然也难以得到充分信任,更多的是带着戒备心理的利用。

由于人数众多且平素以打劫为业,逐渐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武装力量。这样一支精兵,沙皇自然不甘心落入敌手,于是便通过笼络其高层,达到控制的目的。哥萨克也不负厚望,成了沙俄驭使的利器,对外扩张吞并,对内镇压抵抗,立下汗马功劳。

哥萨克是何方神圣,怎就成了沙俄大肆扩张的帮凶?

被哥萨克袭击的法国大军

十九世纪拿破仑六十万大军侵俄,哥萨克轻骑兵出色地承担了侦查、打击法军运输线的任务,最终使四十多万法军成了俄罗斯冰原上的亡魂。

但他们漠视生命和道义,甚至对平民百姓也频下黑手。此类毫无立场和底线的行为,使其树敌颇多,以至“整个欧洲、无论敌友都恨之入骨”。

哥萨克是何方神圣,怎就成了沙俄大肆扩张的帮凶?


未能逃脱的惩罚

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以高机动性和快刀见长的哥萨克骑兵渐渐失去优势,飞机大炮担当了战场上的主角。

一战期间,沙俄组织了30万哥萨克参战,但战果不如人意。手持钢刀纵马驰骋的骑兵,再不能像以往那般左右战局。到了苏俄内战时,哥萨克分为两派,一部分在布琼尼、铁木辛哥带领下支持苏维埃,另一部分投靠高尔察克、邓尼金,被称作“白卫军”。结果有上百万哥萨克骑兵死于战争,占总阵亡人数比例相当高,这也侧面证明哥萨克在全俄武装的分量。

哥萨克是何方神圣,怎就成了沙俄大肆扩张的帮凶?


内战结束后,苏维埃无法再容忍这一“独立王国”,持续出动重兵征剿,大批哥萨克逃亡别国,留下的群落被移民稀释,往日雄风难再。

哥萨克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他们一方面为反压迫聚集在一起;另一方面其纯粹的逐利性,使之沦为沙俄扩张的帮凶,最终酿成自身悲剧。

哥萨克是何方神圣,怎就成了沙俄大肆扩张的帮凶?


种因得果,谁都不能摆脱这个规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