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黃久生:時間就是生命,讓急用醫療物資早一秒到達信陽,到達武漢



“今天下午,從河北滄州運過來的2000多副護目鏡將到達信陽市。來自長垣市的3850只口罩正運往信陽,3萬雙滅菌手套正從江蘇揚州運往武漢市紅十字會。”1月27日下午1時20分左右,記者採訪全國道德模範黃久生時,他長吁了一口氣,說道,“當我把錢打給廠家的時候,我激動地淚流滿面。”

目前,黃久生雖然輕鬆了很多,但還是有些擔心,畢竟物資都還在路上。於是,他每隔兩個小時和司機通個話。當得知滄州運貨的司機不願意到信陽,他立即派車從鄭州高速路口接應。“我們必須與時間賽跑,這批貨下午務必到信陽。”黃久生說道,

怎麼想到捐贈醫療物資呢?黃久生回憶道,“正月初一,正在老家過春節的我看著手機上一條條關於疫情防護的信息,內心焦急不已。晚上,當我看到‘武漢告急:缺乏防護物資!請求支援!’、‘信陽防護物資告急,急需社會愛心捐贈!’的消息時,我實在坐不住了,連夜趕回鄭州,籌集物資。”

黃久生:時間就是生命,讓急用醫療物資早一秒到達信陽,到達武漢

採購的一次性滅菌橡膠外科手套

黃久生老家所在的潢川縣距離武漢不過200多公里,平時高速兩個多小時即到。潢川人早些年間就有“走漢口”的說法,做生意的挑著擔子來往兩地之間。所以潢川與武漢聯繫密切,疫情發生後,密切的聯繫為防控工作帶來巨大的挑戰。這個時候,多一份物資就多一份保障,早一秒到達,就能早一秒發揮作用!

於是剛返鄉的黃久生拿起車鑰匙,獨自一人駕車從潢川縣雙柳樹鎮出發前往鄭州。

“沒想到鄭州也沒防護物資。有錢買不到物資,這是目前最嚴峻的問題。”黃久生告訴記者,“於是我聯繫在疾控中心上班的朋友,想著他們有長期貨源,我願意多倍價錢購買。沒想到都沒有。我著難了!我是幹建築的,問哪裡有建築材料、有工程隊,沒問題,關係一抓一大把。可是,買醫療物資我真找不到途經。”

黃久生:時間就是生命,讓急用醫療物資早一秒到達信陽,到達武漢

採購的醫用外科口罩

手機信息顯示,疫情越來越嚴重,而且信陽離武漢那麼近,是重災區。眼看著形勢越來越嚴峻,黃久生急壞了。他在朋友圈廣泛撒網,手機打得發燙。“終於,在幾個朋友的牽線下,我聯繫到了幾個廠家,我一一打電話詢問。一旦有貨,我第一時間把錢打過去。”黃久生告訴記者。

當得知河南長垣市一家醫療器械經銷商還有3000多隻口罩,但不準備對外賣,以備公司職工以及家屬使用時,黃久生趕緊撥打輾轉多方得來的負責人的電話,他懇求負責人千萬支持,家鄉人民急需物資。得知對方是義務贍養家鄉700多位孤寡老人的全國道德模範黃久生,他當即承諾賣給他3500只。在溝通過程中,他被黃久生對家鄉人民的深情深深感動,在裝運過程中,還把最後庫存的350只也發了過去。


黃久生:時間就是生命,讓急用醫療物資早一秒到達信陽,到達武漢

功夫不負有心人。黃久生又從長垣市購買到手消毒凝膠960瓶、從北京購買電子體溫計100支。與此同時,他還從江蘇揚州購買到30000雙滅菌手套捐贈給武漢紅十字會。

得知滄州有一家醫療器械公司賣護目鏡,但走物流太耗時間。黃久生立即請朋友幫忙,從滄州當地高價包車,連夜趕赴信陽。

“在疫情面前,時間就是生命呀!早一秒到,就能早一秒發揮作用,幫助更多的人。”黃久生說。

當買到大批醫用物資後,身邊的工作人員問要不要給家人留點時,黃久生生氣地說道,“這都什麼時候了,家鄉人民最需要!我們出去相對少,勤洗洗手就行了,不留,一個都不準留!”



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記者 夏先清 通訊員 馬迎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