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张乐行别传(1)

咸丰二年半,多打多少齐头鐥,

先杀赃官和坏蛋,后杀财主和团练。

张乐行别传(1)


这首打油诗是描述捻子起义的一段歌谣。说起闹捻子,据史学家考证,实在是因为光棍汉太多找不上婆娘,进而起来闹事发泄胸中的憋闷。最初所谓捻军,规模很小,一开始不过就是安徽、河南一带农村的一些有迷信思想的农民,吃饱了饭之后,信什么白莲教之类的,烧香作法,向围观的吃瓜群众收取“香油钱”,祈福消灾之类的,后来从收钱变成勒索,说你围观了不给钱不行,必须给钱,不给钱不让走,这批人当时叫做“捻子”,也就是说一群搞封建迷信活动的土匪。1852年的皖北大旱灾,这次旱灾闹的很凶,饿死了许多人,安徽北部许多饥民,没饭吃了,走投无路了,大规模投奔“捻子”,壮大了,就成了“捻军”。

张乐行别传(1)


洪秀全篡改《劝世良言》,成立拜上帝教的最初原因是多次科举考试挂科,一次次打击让他心灰意冷,机缘巧合,遇到了基督教的《劝世良言》,梦中到了天庭,得到了上帝的旨意,回到人间斩妖除魔。

而捻子们则是因为娶不上老婆,人家达官贵人们妻妾成群,天天花天酒地,醉生梦死,让人看了眼红。这群光棍汉们为了发泄心中的愤懑而起来闹事,越闹越大不好收场了,干脆,和大清硬刚上了。

若是没有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们吸引了大清的注意力,捻军早就被大清给剿灭了。捻军和太平军当时应该是同命相怜的俩蚂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们办挺洪秀全、李秀成后,转眼一看,捻军做大了。

张乐行别传(1)


大清一声令下,全力剿灭捻子!

太平天国和捻子们被剿灭,历史书上说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致,没有统一的革命纲领等。其实,他们二者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疯狂打击儒家知识分子,把知识分子精英推向了自己的对手清政府。洪秀全更绝,砸碎孔老夫子的牌位,彻底与孔丘划清界限,甚至在梦中把孔老夫子召唤到天庭,接受上帝的训斥。捻众严正宣布:所有的儒生和财主都是孔老夫子的后继者,捻是范丹的后代,范丹的后代有权向孔丘的后继者讨还欠债。他们把孔老夫子的后继者…知识分子、地主老财同范丹的后代分成两个敌对的营垒。太平军和捻军所到之处,对孔老夫子的画像等与之相关的一切,统统销毁。

要知道,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就是治国平天下,你把人家的理想当球踢,毁了人家的前途,谁会跟着你造反,给你出谋划策。

张乐行别传(1)


捻子们闹事,起初就是聚众抗粮、抗差,或者吃大户,先勒令财主具备酒食 ,大家伙在一起胡吃海喝一顿,说声讨扰,“放炮三声而去”。他们到处打家劫舍,劫取当铺、钱庄、酒坊、油坊和盐店,称为“打捎”,“打捎”之前,先发出帖子,集结队伍,叫做“装旗”。捻子的歌谣中,就有“七月十五发号牒,八月十五装大旗”之说。捻子们外出打劫一趟,少则一两个月,多则一年余。每次打劫回来,除了供给大小趟主外,剩下的便平均分配,带马的人分两份,没有带马的人分一份,就是所谓的“马双步单,按份均分”。

眼看捻子们越来越无法无天,已经形成一股激流,大清开始征剿。

这时,洪秀全的太平军攻陷安庆,大清按下葫芦起来瓢,手忙脚乱。

我们的男一号正式露脸儿!

张乐行别传(1)


1853年三月,兵部侍郎周天爵派了他的长子到雉河集招降张乐行,“尽赏顶戴以笼络之”。张乐行处在清军的围追堵截之下,天天担惊受怕,刀口舔血的日子不好过啊!招安了吧!

周侍郎笑眯眯的告诉张乐行,你的投名状呢?要想加官进爵,得用捻子的鲜血染红你的顶子!

张乐行随协同夀州清兵进剿定远的捻军,大胜而归。他日思夜想,眼巴巴地等着朝廷的封赏,谁成想周侍郎给他开的是一张空头支票,自己被人当猴耍了。周侍郎冷笑一声,当场拿了个痰盂让张乐行赶紧撒泡尿,照照自己有没有长了当官的脸。通知张乐行麻溜走人。一来二去,只有分手的份。他随因饷项无着,被“遣散归籍”,遂不受节制。

傻小子!没杀尔狗头就算不错了!

张乐行别传(1)


被戏耍愚弄的张乐行极度愤懑 ,回到家里,冷锅冷灶,家徒四壁。想起当时风风火火、打家劫舍,好不快活。反了吧,这日子没法过!

张乐行再次扯起造反的大旗,当地父老欣喜万分奔走相告,那个屌炸天张家二混子又要反了,一时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当地的流氓地痞、小偷小摸、打家劫舍的盗匪、乞丐花子们纷纷入伙,这帮子光棍子汉们破坏力惊人,烧杀抢掠,欺男霸女,无恶不作。他这一闹,可把周侍郎给气炸了,一口一个“这厮脑后反骨,图谋不轨,早觉得他不是东西了”。老周紧咬牙关,狠狠地说道:他日见竖子,必戮之!

张乐行别传(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