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立讯精密:为苹果耳机而生

2019年股价暴增超过200%,吸引资方和证券机构出具77份研报,立讯精密成为2019年A股“明星股”。综合来看,“苹果AirPods生产组装商”的标签无疑是推高立讯精密股价的重要因素。

股价提升的背后也有业绩的支撑。2019年第三季度,立讯精密营业收入378.3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28.87亿元,同比增加74.26%。与苹果公司深度合作代工AirPods系列产品,是立讯精密实现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

立讯精密,似乎正是为苹果耳机而生。

蒂姆·库克到访,迎来高光时刻

立讯精密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讯精密”)自2004年成立,于2010年上市,主要从事连接器、连接线、马达、无线充电、FPC、天线、声学和电子模块等产品的研发生产。

2015年,立讯精密进军声学领域。通过控股整合苏州美特、惠州美律和上海美律,立讯精密切入并推动电声业务在智能手机声学市场的高速增长,还成功渗入苹果的Mac、iPad和iPhone产品线。

然而,为苹果AirPods产品代工成为其发展历程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跟着苹果的脚步,立讯精密从起初的市值几十亿元的小工厂,一路成长为市值突破2000亿元的巨无霸。

2016年至今,以AirPods产品为主导的TWS市场实现了翻倍增长。苹果AirPods系列产品一时风头无两,也令其核心生产商立讯精密迎来高光时刻,受到资本热捧。

2017年上半年,立讯精密成为苹果无线耳机AirPods生产工厂。当时,AirPods自从上市后一直供不应求,消费者下单后一般5-6周才能拿到产品,但之后下单缩短至1-3天。这得益于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的不断完善,产品良率的不断爬坡。据了解,苹果在立讯精密开始生产AirPods时派出工程师驻厂指导,双方联合研发推进AirPods的顺利生产。

苹果CEO蒂姆·库克在12月参加浙江乌镇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拜访了苹果供应链、生态链合作伙伴,其中就到访了立讯精密位于昆山的AirPods生产线。生产线上有一百多个工作站,因为要在小小的耳机中装入几百个器件,工人们像绣花一样把每个零部件小心翼翼地放入耳机中。

库克还曾发微博表示:“在昆山拜访了我们的合作伙伴立讯精密,他们超一流的工厂将了不起的精良工艺和细思融入AirPods的制造。董事长王来春女士打造了以人为本的卓越文化。我们很高兴可以跟他们合作。”

作为苹果TWS产品的重要代工厂,在2017年,立讯精密昆山工厂七至八成的产能全部用于苹果产品订单,可见立讯精密受苹果的带动影响之大。

记者曾多次联系立讯精密,但截至发稿前暂未得到回应。引用立讯精密董事长、总经理王来春女士的一句话,似乎可以诠释苹果带给立讯精密的意义。“苹果成为我们的客户,一开始我们看到了内部连接线这个产品供应线的机会。我们有所准备,带着我们的方案从被观察的供应商开始,最后变成了苹果的主力供应商。苹果的要求非常严谨,在新产品开发、量产规划和员工关怀上,都给立讯带来非常好的指导。”王来春说。

与核心客户“共舞”,获得方向指引

立讯精密的定位是电子元器件产品供应商。近几年来,消费类电子产品占据其整体销售收入的首要位置,其中就包括声学产品、声学零组件及部分耳机类产品。

如果按照产品应用类别划分,立讯精密在消费性电子领域的主要客户是苹果、华为、索尼、谷歌、微软、三星等。而具体产品的规划与发展首先需要结合终端客户的产品导向,因此,核心客户的发展战略为立讯精密的高速成长提供了方向性指引。

AirPods产品制程工艺非常复杂,一条产线需要几百个员工。在生产之初,良率、效率基本达到预设目标,但付出的代价在于零组件成本较高。“在声学产品的竞争上,目标是达到客户对我们的期望。”王来春于2017年坦言。

立讯精密起初对声学行业并不了解,之后通过与美律的合作逐渐开始学习积累。

过去行业龙头的良率在75%-80%,今天立讯证明了这个记录并非不可挑战。

2017年,立讯精密的声学产品表现优秀,获得了苹果等核心客户的肯定与认可,为后续在该领域的业务拓展打下了坚实基础。2018年,公司通过加强供应链管理等方式,实现声学零组件产品获利能力的逐步提升。

“公司有信心提升该产品市场份额。此外,耳机产品的放量生产也将为公司提供一定的成长动能。”王来春表示。

深度绑定苹果,福兮祸兮?

一直以来,AirPods系列产品都是TWS中绝对的龙头。伴随着TWS市场的逐渐火爆,2019年11月,苹果要求立讯精密将产能提升一倍至200万部,同时还要求扩大立讯精密在越南工厂的低成本AirPods生产量。

作为重要代工厂,AirPods的订单暴增无疑会提升立讯精密的业绩预期,立讯精密股价甚至一度涨幅超过5%。

那立讯精密对苹果耳机的深度依赖,福兮祸兮?

GfK高级分析师李擎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立讯精密来说,2019年被苹果要求提高产能意味着提前适应高产量、快节奏,以便在下一代产品到来时跟上用户需求,让交货时间缩短,这样一来可以与苹果实现更好、更紧密地合作。毕竟从苹果公司考虑,都更愿意用一条已经成熟的产线生产产品,而不是另起炉灶。

虽然立讯精密已经开始未雨绸缪,除了苹果,立讯精密也与华为、OPPO和小米等国内手机厂家展开合作,但从营收层面来看,似乎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与苹果相提并论。

过度依赖苹果,是立讯精密和富士康同样的问题。据了解,立讯精密目前78%的收入和76%的利润来源于消费电子,90%的利润来之海外。而其中45%的收入来源于苹果产品,致使公司资金来源渠道较为狭窄。

有证券分析人士认为,2020年及2021年是苹果大年,引领着手机、耳机、手表三大终端的创新趋势。立讯精密的绝佳卡位,对于其打开长线空间、驱动未来业绩持续超预期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不能不注意的一点是,立讯精密在TWS领域要实现长足发展,在扩大产线、提升产能的同时,应该致力于“多条腿走路”,才能在与苹果合作之外实现“软着陆”,毕竟真正实现与更多客户更广阔范围内的共赢发展才是长久之道。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