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光山傳統農家菜:“地大皮”或“地菜皮”

雨水節氣一過,春雷一響,信陽光山的山區田間地頭長出一種“美味”,它形似木耳,緊貼地面生長,爬附於荒地、岩石周圍的土表、草叢之中,它就是“地皮”。


光山傳統農家菜:“地大皮”或“地菜皮”


光山人也叫“地大皮”、“地菜皮”、“地皮菜”,有藥用價值的哦,炒辣椒,炒肉、炒韭菜都很贊,包包子也很美味!

光山傳統農家菜:“地大皮”或“地菜皮”


“地皮”是一種奇特的藻類植物,形狀或似木耳、或似珍珠,顏色或呈青黃、或呈紫綠,其質嫩若凝脂,半透明狀,因此有的地方叫“地木耳”,也有的地方叫“雷公菌” 、“天仙菜”。

“地皮”還有個名字叫“葛仙米”:傳說東晉道家、醫學家葛洪入朝將“地皮”進獻給當朝皇帝,說此物可解熱清火、明目益氣。當時太子體弱多病,食用“雷公屎”後,竟然神清氣爽,身體康復。皇上大悅,御賜“葛仙米”之名。《本草綱目》拾遺卷八有“葛仙米”記載。

光山傳統農家菜:“地大皮”或“地菜皮”


它出現一般也是在雷雨天氣多的時候,春夏之交,一般生長在山坡,田頭的草地上,石坑中。

小時候,我問地皮是怎麼來的,為何平時看不見,一打雷下雨就冒出來?奶奶告訴我,地皮是天上的雷公撒下來的種子變成的,是對人間百姓的恩賜,這讓我對它更多了一份神往。不過它究竟是怎麼來的,我至今依然沒有搞清楚,只是想象它大概跟蘑菇差不多一個道理。

小編小時候聽小夥伴們說地菜皮是從牛屎堆里長出來的,所以那時候農村人從來不吃地菜皮。

不過,撿地皮也得講方法,泥巴和草叢裡的雖然長得很肥嫩,但附在上面的泥巴和雜草不易洗乾淨;石頭上面的就不同了,大雨過後,石面上格外地乾淨,經過雨水滋潤後的地皮,放出一種耀眼的光芒,這種地皮可以放心撿。

光山傳統農家菜:“地大皮”或“地菜皮”


它的優點可多了,含有蛋白質,藻類澱粉,和各種糖分,維生素含量很高,可和紅棗一比,比桔子高15倍,各軸維生素含量很高,礦物質含量15種之多,碳水化合物高於許多蔬菜,提供熱量適中,還可入藥,治療很多病症,是一種很好純天然無公害食品。

光山傳統農家菜:“地大皮”或“地菜皮”


現在年輕人都很少知道地皮的美味,今天小編就來教大家做一道瘦肉炒地皮!

食材

原料:地皮600克,精瘦肉80克,蔥、姜、蒜少許,可放辣椒。

調料:鹽一小匙,醬油一小匙,耗油少許,香油。

做法

1)先把地皮反覆洗乾淨,把泥沙和雜物洗好,涼幹水份。

2)然後把瘦肉切成小片,或肉泥也可以

3)蔥、姜、蒜切成末。

4)鍋燒熱,不用放油,把地皮放入,把它炒到完全水乾,把油倒入,炒幹倒到盤中。

5)鍋燒熱,放入姜、蒜末,大火把肉炒1分鐘,倒入炒乾的地皮,放耗油香油,煮後放入蔥和香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